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金玉音


《诗经·小雅·白驹》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例句

比玉人应重,为刍物自轻。 于结 赋得生刍一束

复有金玉音,焕如龙凤章。 权德舆 唐开州文编远寄新赋累惠良药咏叹仰佩不觉斐然走笔代书聊书还答

典故
三峡词源
  
倒峡词源
 
倒挽峡流
 
倒挽峡流归笔底
 
倒流三峡
 
文倾三峡
 
沙头醉玉瓶
 
笔底三江
 
笔扫千军
 
笔端舌喷长江
  
词源三峡
 
诗思翻三峡
 
高吟三峡动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醉歌行〉【案:原注。别从侄勤(勤一作劝)落第归。】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词源倒流三峡水【词源倒倾三峡水】【词赋倒流三峡水】【词赋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只今生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汝身已见唾成珠【汝身即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澹沱秦东亭【春光潭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众宾已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典故
三偷
 
三度窃蟠桃
 
三桃圆
 
偷取蟠桃
  
摘桃
 
方朔偷
 
方朔偷儿
  
曼倩三偷
 
曼倩偷
 
曼倩偷难
 
曼桃
 
东方朔偷桃
 
桃熟
 
汉偷儿
 
玉桃偷
 
碧桃闲
   
窃桃心
 
西真攘桃
 
防曼倩

相关人物
东方朔


《博物志》卷八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窥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窥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短绝域人〉~874~2~
《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谓上曰:『王母使臣来,陛下求道之法:唯有清净,不宜躁扰。复五年,与帝会。』言终不见。」

例句

闲寻白鹿眠瑶草,暗摘红桃去洞天。 刘威 赠道者

惟应错认偷桃客,曼倩曾为汉侍郎。 崔澹 赠王福娘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李商隐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李商隐 圣女祠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李商隐 茂陵

茂先知味易,曼倩恨偷难。 权德舆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化药秦方士,偷桃汉侍臣。 武元衡 陪随因追往年曾与旧僚联游此观纪题在壁已有沦亡书事感怀辄以呈寄兼呈东省三给事之作杨君见征鄙词因以继和

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蒋防 玄都楼桃

汉武碧桃争比得,枉令方朔号偷儿。 薛偓 荔枝三首之一

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 薛能 谢刘相寄天柱茶

试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 陆龟蒙 桃花坞

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 韩偓 自负

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

典故
刘碧玉
  
相关人物
汝南王
 
碧玉


《乐府诗集》卷四十五《碧玉歌三首》
其一:「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其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其三:「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题解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以宠爱之甚,所以歌之。

例句

可怜杨叶复杨花,雪净烟深碧玉家。 杨衡 乌啼曲

闲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 鲍溶 夏日怀杜悰驸马

典故 
湛岳
 
潘夏
 
白璧为谁连
    
玉相连
 
白玉为山联翩秀
 
潘郎白璧连

相关人物
夏侯湛
 
潘岳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晋书》卷五十五《夏侯湛传》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也。祖威,魏兖州刺史。父庄,淮南太守。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例句

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 柳宗元 答刘连州邦字

连璧座中斜日满,贯珠歌里落花频。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

璧连标格惊分散,雪课篇章互唱酬。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

典故
对玉山
 
映玉山
 
玉山映人
 
行玉山
 
裴玉
 
乘羊入市
 
倾城看杀
 
夫向羊车觅
 
嬉战羊车
 
小羊车
  
玉人车
 
玉山行
 
玉色映市人
 
璧人车
 
童子驭车
  
羊车并载
 
聚车看卫玠
 
卫玠洛阳车
 
卫玠羊车
 
卫玠车
 
逐羊车
 
驾小车

相关人物
卫玠
 
裴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玠别传》曰:「玠在群伍之中,寔有异人之望。龆龀时,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咸曰:『谁家璧人?』于是家门州党号为『璧人』。」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列传·(孙)卫玠、(恒族弟)卫展〉
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晋书》卷三十五〈裴秀列传·(秀从第)裴楷〉~048~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

简释

玉人:喻指男子美貌。唐卢纶《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沉。”


例句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崔莺莺 答张生(一作明月三五夜)

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 张南史

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 徐皓 晦日宴高氏林亭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李峤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李白 赠裴十四

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欲将琼树比,不共玉人同。 李端 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 李端 酬丘拱外甥览馀旧文见寄

明朝九衢上,应见玉人车。 李端 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

寄与玉人天上去,桓将军见不教吹。 杜牧 寄★笛与宇文舍人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杜甫 花底

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闻说羊车趋盛府,何言琼树在东林。 武元衡 至栎阳崇道寺闻严十少府趋侍

玉人此日心中事,何似乘羊入市年。 卢殷 维扬郡西亭赠友人

若问玉人殊易识,莲花府里最清羸。 卢纶 偶逢姚校书凭附书达河南郤推官因以戏赠

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

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沈。 卢纶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白玉郎仍少,羊车上路平。 耿湋 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

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 陈子昂 上元夜效小庾体

莫惜羊车频列载,柳丝梅绽正芳菲。 鱼玄机 和人

卫玠羊车悬,长卿驷马姿。 黄滔 喜翁文尧员外病起

典故
庭花遗曲
  
歌玉树
 
玉树唱
 
璧月琼枝
 
璧月琼树
 
琼枝璧月

相关人物
陈叔宝(陈后主)


《陈书》卷七〈皇后列传〉~32~
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哥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例句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刘禹锡 金陵五题并序台城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 金陵怀古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包佶 再过金陵

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十首之五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之二

可道新声是亡国,且贪惆怅后庭花。 吴融 水调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李白 月夜金陵怀古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典故 
京兆马
  
便面章台
 
便面章台马
 
修蛾章台样
 
张敞画眉
 
张郎走马
 
归来便面
 
玉马戏走章台下
   
章台系马
 
章台走画猿
 
章台走马
 
章台路
 
章台马
  
翠眉谁画
  
走马章台路
 
风流京兆
 
马过章台

相关人物
张敞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张敞〉~3222~
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郡国二千石以高弟入守,及为真,久者不过二三年,近者数月一岁,辄毁伤失名,以罪过罢。唯广汉及敞为久任职。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唐·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在长安中。」臣瓒曰:「在章台下街也。」

简释

章台走马:指风流潇洒。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例句

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 储光羲 秦中送人觐省

京兆归何处,章台空暮尘。 刘禹锡 再伤庞尹

蹀躞朝驰过上苑,䟃𧽼暝走发章台。 乔知之 嬴骏篇

章台折杨柳,春日路傍情。 崔国辅 长乐少年行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崔颢 渭城少年行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李商隐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一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李商隐 对雪二首之一

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 李商隐

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 李商隐 临发崇让宅紫薇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李商隐 赠柳

青云年少子,挟弹章台左。 李白 少年子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

近映章台骑,遥分禁苑春。 李观 御沟新柳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之十九

若教得似红儿貌,走马章台任道迟。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七十一

寂寞想章台,始叹云泥隔。 钱起 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

鸣鞭晓出章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 韩翃 少年行

典故
三万六千排日醉
 
倾江变酒
 
岘山落日客犹迷
 
市人拍手拦街笑
 
扶玉山
 
扶起瑶山
 
拍手笑人醉如泥
 
拍手笑颓山
 
明月清风何用买
 
清风不用一钱买
 
玉山未倒
 
玉山自倒
 
举长江变香醪
 
变春江
 
买得风光不著钱
  
难变春江
 
风月不用一钱买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䍦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恰似葡萄初拨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千金骏马换少妾】。笑坐雕鞍歌落梅【醉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摧,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龟龙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案:一本此下有:谁能忧彼身后事。金凫银鸭葬死灰二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典故
上林书
 
上林书绝
 
上林消息
 
上林过雁
 
上林雁
 
上林鸿雁
 
上苑传书
  
借片鸿
 
传帛
 
传书雁
 
传雁
 
传雁足
 
北海雁书
 
北雁连书
 
南雁传尺素
 
南雁惠佳音
 
吴鸿传信
 
塞雁音书
 
塞鸿传书
 
天涯芳信
 
子卿归信
 
寄南飞翼
 
寄南飞鸿
 
寄情无雁
 
寄书雁来时
 
寄书雁翼
 
寄书鸿雁
 
寄锦书
 
寄双飞燕
  
弋雁问消息
 
微辞寄归雁
 
愁怀逐归鸿
 
凭鸿
 
断鸿书
 
断鸿谁倩
 
断鸿难倩
 
书倩秋鸿
 
书到雁应还
 
书因北雁稀
 
书凭燕翼
 
书托过鸿
 
书归玉塞
 
书无去鸿
 
书无过雁
 
书系双飞翼
 
书雁
 
书鸿
 
朔燕传书
 
望飞燕
 
归鸿书
 
归鸿无信
 
归鸿谁寄
 
漫写羊裙
 
燕去鸿归
 
燕翎寄笺
 
独雁征书
 
秋鸿春燕
  
空回春雁
 
系帛
  
系书翠羽
 
系边书
 
系雁书
 
苏武逢雁
 
裂帛待燕鸿
 
裂帛附双燕
 
见雁思乡信
 
诗凭燕翼
 
认上林欲下
  
赤书凭雁
  
过鸿来燕
 
乡书雁少
 
衔来相思字
 
锦书寄飞翼
  
雁来音信
 
雁传书
      
雁足传书
 
雁鸿附书
 
难觅征鸿
 
云边翼
 
云间一纸书
 
音信绝南鸿
 
音书凭过雁
 
飞燕归信
 
鸿来雁度
 
鸿羽芳信
  
鸿雁北来
 
鸿雁书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传书燕〉
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授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当泊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慇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厅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后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简释

雁书:喻书信。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诗》:“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例句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刘商 胡笳十八拍

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 刘威 早秋归

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刘沧 留别崔浣秀才昆仲

系帛何须雁,金乌日日飞。 吴融 送僧归日本国

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 乔知之 从军行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李白 千里思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

经时停尺素,望尽云边翼。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芳草萋萋新燕飞,芷汀南望雁书稀。 李群玉 恼从兄

因书天末心,系此双飞翼。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杜牧 偶题二首之二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 天末怀李白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杜甫 归雁二首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沈如筠 闺怨二首之一

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 采莲曲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勃 蜀中九日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秋思赠远二首

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董思恭 咏弓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韦蟾 上元三首之一

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 韩偓 春闷偶成十二韵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骆宾王 秋雁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溶 赠远

典故
冰玉清润
  
婿玉翁冰
  
卫郎清润

相关人物
卫玠
 
乐广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94~
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曰:「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人。祖父瓘,太尉。父恒,黄门侍郎。」引《玠别传》曰:「玠颖识通达,天韵标令,陈郡谢幼舆敬以亚父之礼。论者以为出王眉子、平子、武子之右。世咸谓『诸王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娶乐广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为太子洗马。永嘉四年,南至江夏,与兄别于梁里,语曰:『在三之义,人之所重,今日忠臣致身之道,可不勉乎?』行至豫章,乃卒。」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列传·(孙)孙玠、(恒族弟)孙展〉~067~
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俊爽有风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囧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及长,好言玄理。其后多病体羸,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琅邪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澄及王玄、王济并有盛名,皆出玠下,世云「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典故
冰绡清泪
 
泉客泣
 
泉客泪
  
波泪
 
泣珠人
 
泣珠报恩
 
海上得绡
 
泪作珠
 
泪有鲛人
  
洒泪成珠
 
玉盘进泪
 
珠有泪
  
珠进泪
 
绡夺烟雾
 
蛟人珠
    
鲛人泪
 
鲛人珠
 
鲛人织绡
 
鲛人雨泣
 
鲛宫物
    
鲛盘千点
 
鲛帘
  

《昭明文选》卷五〈赋丙·京都下·吴都赋〉~25~
其荒陬谲诡,则有龙穴内蒸,云雨所储。陵鲤若兽,浮石若桴。双则比目,片则王馀。穷陆饮木,极沈水居。泉室潜织而卷绡,渊客慷慨而泣珠。开北户以向日,齐南冥于幽都。晋·刘逵注:「水居,鲛人水底居也。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绡,绡者,竹孚俞也。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
《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宝玉部下·珠〉~437~
《搜神记》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缉绩,其人能泣珠。
《述异记》
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馀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宝部二·珠下〉
《博物志》曰:「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简释

鲛人:喻海滨之人。唐刘禹锡《伤秦妹行》:“冯夷翩跹舞渌波,鲛人出听停绡梭。”


例句

兴来下笔到奇景,瑶盘迸洒蛟人珠。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湘灵悲鼓瑟,泉客泣酬恩。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孟浩然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鲛人远泛渔舟水,鵩鸟閒飞露里天。 张署 赠韩退之

举目凄凉入破门,鲛人一饭尚知恩。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之一

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盘中却成血。 施肩吾 贫客吟

应缘水府龙神睡,偷得蛟人五色绡。 施肩吾 酬周秀才

龙竹裁轻策,鲛绡熨下裳。 李商隐 玄微先生

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志士书频照,鲛人杼正催。 李绅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鲛人献微绡,曾祝沉豪牛。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杜甫 客从

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杜甫 渼陂西南台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杜甫 雨四首之四

最宜全幅碧鲛绡,自襞春罗等舞腰。 段成式 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之二

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歌

长眉老僧同佛力,咒使鲛人往求得。 卢纶 慈恩寺石磬歌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鲛人织绡采藕丝,翻江倒海倾吴蜀。 顾况 龙宫操

几回入市鲛绡女,终岁啼花山鹧鸪。 鲍溶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镜湖女儿嫁鲛人,鲛绡逼肖也不分。 鲍溶 采葛行

典故 
清似玉壶冰
 
清如寒露在冰壶
 
胸中冰壶


《昭明文选》卷二十八〈诗戊·乐府下·乐府八首·白头吟〉~327~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食苗实硕鼠,玷白信苍蝇。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陵。申黜女进,班去赵姬升。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典故
君王猎渭滨
 
吕公荣达
 
吕叟
 
吕叟钓
 
吕钓
 
周卜
 
垂渭水纶
 
垂纶渭川
  
太傅翊周
 
太公屠钓
  
屠饭
 
得熊罴
 
朝歌屠叟
 
朝歌鼓刀叟
 
水滨老
 
渭上叟
 
渭上钓人
  
渭川人
 
渭川叟
 
渭川图
 
渭川垂钓
 
渭川熊
 
渭川老
 
渭川遇主
 
渭川遗老
  
渭水垂纶
 
渭水钓
  
渭滨叟
 
渭滨器
 
渭钓
 
渭阳人
  
溪磻
  
熊罴兆
 
熊虎周郊卜
 
猎卜非熊
  
磻溪独钓
 
磻溪入钓
  
磻溪未遇
 
磻溪钓
  
经纶钓
 
莘渭擅耕鱼
 
起钓屠
 
钓人不钓鱼
 
钓叟值周王
 
钓周
     
钓磻溪
  
钓翁王者师
 
钓鱼人
   
非熊入梦
 
非熊梦
 
非熊罴
 
非熊老子
 
非熊远
  
飞熊兆
 
鱼钓终渭川

相关人物
吕尚(姜太公)
 
周文王

参考典故
梦傅野
 
太公望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477~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
《韩诗外传》卷七~282~
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水经注疏》卷十七〈渭水上〉~55~
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今人谓之凡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其投竿跽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磻溪之称也。其水清泠神异,北流十二里,注于渭,北去维堆城七十里。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晋·羊叔子(祜)《让开府表》
「假令有遗德于板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唐·李善注:「《尉缭子》曰:『太公屠牛朝歌。』《史记》曰:『太公望吕尚以渔钓奸周西伯。』」
《宋书》卷二十七〈符瑞志上〉
季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故季历为嗣以及昌。昌为西伯,作邑于丰。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告群臣,与发并拜告梦。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之。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将畋,史遍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如此。」王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雒钤报在齐。』」

简释

傅野:喻贤士在野。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坯。”

朝歌屠叟:喻未被赏识的贤德之士。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钓璜:指贤才将遇明主。唐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

非熊:指扶持国政之相。唐元稹《有鸟二十章》:“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例句

超超渭滨器,落落山西名。 储光羲 哥舒大夫颂德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储光羲 游茅山五首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元稹 山枇杷

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元稹 有鸟二十章

梦非熊虎数年间,驱尽豺狼宇宙闲。 刘商 观猎三首

莫恋此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 刘崇龟 寄桂帅

孤坐九层石,远笑清渭滨。 刘驾 钓台怀古

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司空图 漫书五首之五

洪炉任铸千钧鼎,只在磻溪一缕悬。 司空图 杂题二首之一

折树休盘槊,沉钩且钓璜。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

江同渭滨远,山似傅岩高。 姚合 和郑相演杨尚书蜀中唱和诗

还嗤渭滨叟,岁晚独垂纶。 孙逖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宋之问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岂与磻溪老,崛起周太师。 张九龄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遁迹岂劳登远岫,垂丝何必坐溪磻。 张浑 七考诗会

熊罴先兆庆垂休,天地氤氲瑞气浮。 徐夤 府主仆射王抟生日

岘亭惋咽知无极,渭曲馨香莫计年。 方干 哭王大夫

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 方干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 方干 献王大夫

锵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钩。 方干 献王大夫二首

商于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方干 赠中岩王处士

我来拟学磻溪叟,白首钓璜非陆沉。 方干 陆山人画水

敢待傅岩成好梦,任从磻石挂纤钩。 李咸用 夏日别余秀才

说与众佣同版筑,吕将群叟共磻溪。 李咸用 寄题从兄坤载村居

大则化龙骑,小可钓璜用。 李咸用 题友生丛竹

服箱青海马,入兆渭川熊。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

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昭仪忠汉日,太傅翊周年。 李峤

丹凤栖金辖,非熊载宝轩。 李峤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

知君不用磻溪石,乞取终年独钓鱼。 李涉 寄赵准乞湘川山居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李白 上之回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李白 梁甫吟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㕙兔何足言。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朝歌鼓刀叟,虎变蟠溪中。 李白 鞠歌行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李颀 送乔琳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杜牧 早秋客舍

磻溪有心者,垂白肯湮沦。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杜甫 伤春五首之三

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熊罴载吕望,鸿雁美周宣。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吕叟年八十,皤然持钓钩。 权德舆 渭水

非熊德愧当周辅,称杰叨惭首汉臣。 欧阳詹 述德上兴元严仆射

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 武平一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况是昭明食鱼郡,不妨闲掷钓璜钩。 殷文圭 和友人送衡尚书赴池阳副车

皇情尚忆垂竿佐,天祚先呈捧剑人。 沈佺期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钓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贤。 沈佺期 钓竿篇

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 王勃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

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纶。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白居易 渭上偶钓

非熊之兆庆无极,愿纪雄名传百蛮。 卢纶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摛豹歌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罗邺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川涘将钓玉,乡亭期散金。 蔡希寂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近临钧石地,遥指钓璜溪。 苏颋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得齐字

但得忘筌心自乐,肯羡前贤钓清渭。 贯休 渔家

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 钱起 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韦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韩偓 寄隐者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 韩愈 和裴仆射假山十一韵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己。 骆宾王 畴昔篇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高适 金城北楼

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仓。 魏知古 从猎渭川献诗

直钩犹逐熊罴起,独是先生真钓鱼。 黄滔 严陵钓台

谁能惆怅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 黄滔 题陈山人居

典故
三十九年非
 
五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伯玉年
 
伯玉知非
 
伯玉能觉
 
四十九
 
四十九年非
 
四十始知非
 
悟前非
 
慕蘧瑗
 
知六十二年非
  
蘧玉知非
  
蘧非

相关人物
蘧瑗


《淮南子》卷一〈原道训〉~25~
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玉,卫大夫璩瑗也。今年则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谓月悔朔,日悔昨也。」
《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905~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简释

伯玉知非:指不断改过或表示往事不堪回首。宋陆游《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之二:“白首逢人只累欷,今虽未是昨真非。”


例句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刘禹锡 答柳子厚

年纪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难早知非。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八

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李谅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时长庆四年也)

自禀道情龆龀异,不同蘧玉学知非。 杨巨源 和令狐郎中

不待蘧生年,从此知昔非。 权德舆 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

廉颇不觉老,蘧瑗始知非。 武元衡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

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黄滔 寓言

《漢語大詞典》:比玉
(1).晋书·郤詵传:“﹝ 却詵 ﹞以对策上第……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称士人得中进士高科为“比玉”。 唐 独孤及 《送虞秀才》诗:“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唐 司空曙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尝值偷琴处,亲闻比玉时。”
(2).玉带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值数百万。”
《漢語大詞典》:倒峡(倒峽)
(1).谓江水倾峡而出。 宋 朱熹 《同子澄及诸僚友游三峡过山房登折桂分韵得万字》:“散目山崔嵬,纵轡路脩蔓。凭栏快倒峡,躋壑困脱輓。”
(2).比喻文章气势磅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搆》:“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
《國語辭典》:笔阵(筆陣)  拼音:bǐ zhèn
诗文写作时,于谋篇布局擘画等有如军阵。比喻写文章。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谈丛发流水之源,笔阵引崩云之势。」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漢語大詞典》:偷桃
古神话,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子, 东方朔 曾三次偷食,乃被谪降人间。事见《汉武故事》。后常以此入诗。 唐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诗:“ 蓬莱 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宋 王禹偁 《代答》诗:“君看白日冲霄者,多是偷桃窃药人。”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似阿母傍,再謫偷桃儿。” 清 赵翼 《子才又作除夕告存诗》诗:“割肉偷桃狡獪才,九閶都怕此人来。”
《漢語大詞典》:方朔桃
神话传说,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果, 东方朔 曾偷食,事见《汉武故事》。后用以喻仙果。 唐 元稹 《和乐天赠吴丹》:“冥搜 方朔 桃,结念 安期 枣。” 清 许光治 《水仙子·寿云骑尉安吉守备王雨樵母节孝谢太恭人》曲:“进枣尉 安期 枣,熟桃城 方朔 桃,羡春暉 王谢 门高。”
《漢語大詞典》:窃桃(竊桃)
传说 西王母 所居 瑶池 有桃树,三千年一结实。 汉武帝 时, 东方朔 尝三次偷食之。事见汉武故事。后以“窃桃”为凡人分享仙家福分的典故。 唐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诗:“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漢語大詞典》:窃桃儿(竊桃兒)
对 汉 东方朔 的戏称。 宋 刘克庄 《鹊桥仙·庚申生日》词:“回头调戏窃桃儿,且寧耐,等他桃熟。”参见“ 窃桃 ”。
《漢語大詞典》:窃桃(竊桃)
传说 西王母 所居 瑶池 有桃树,三千年一结实。 汉武帝 时, 东方朔 尝三次偷食之。事见汉武故事。后以“窃桃”为凡人分享仙家福分的典故。 唐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诗:“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國語辭典》:小家碧玉  拼音:xiǎo jiā bì yù
语本晋。孙绰 情人碧玉歌二首之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后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平常人家的女儿。《黑籍冤魂》第二一回:「无论南部烟花,小家碧玉,只要有宜男相,便算得如意珠。」
《國語辭典》:碧玉  拼音:bì yù
1.由细粒赤铁矿及微晶质石英或玉髓构成的岩石,依其颜色及条痕,可区分为红、黄花、血丝、虎皮等多种。质地致密,不透明,可作饰品。也称为「铁石英」。
2.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平常人家的女儿。参见「小家碧玉」条。唐。王维〈洛阳儿女行〉:「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清。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一出:「碧玉小窗,不住偷睛视。」
《漢語大詞典》:璧连(璧連)
见“ 璧联 ”。
《漢語大詞典》:璧联(璧聯)
亦作“ 璧连 ”。 日月合璧。比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聚合在一起。 南朝 梁 王僧孺 《谢历表》:“璧联珠灿,轮映阶平。”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璧连标格惊分散,雪课篇章互唱酬。”参见“ 璧合珠连 ”。
《國語辭典》:连璧(連璧)  拼音:lián bì
1.两玉并联。《庄子。列禦寇》:「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续汉书志。第二九。舆服志上》:「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加施组连璧交络四角。」
2.形容两件同样美好的事物或两位才华并美的人。《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漢語大詞典》:同舆(同輿)
亦作“ 同轝 ”。 同车。形容亲密无间。汉书·叙传上:“自大将军薨后, 富平 、 定陵侯 张放 、 淳于长 等始爱幸,出为微行,行则同舆执轡。”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凡兄弟相爱,尚同舆而出,同床而寝。”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会 与 维 出则同轝,坐则同席。”魏书·外戚传上·冯诞:“ 高祖 宠 诞 ,每与 诞 同 舆 而载,同案而食,同席坐卧。”
《漢語大詞典》:双璧(雙璧)
(1).两块璧玉。 晋 傅玄 《乘舆马赋》:“高颠悬日,双璧象月。” 唐 骆宾王 《海曲书情》诗:“江涛让双璧, 渭水 掷三钱。”
(2).喻指一对完美的人或物。北史·陆凯传:“子 暐 与弟 恭之 并有时誉, 洛阳 令 贾楨 见其兄弟,嘆曰:‘僕以年老,更覩双璧。’”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陈银儿》:“ 陈银儿 ……素服淡妆,亭亭玉立,与 緑筠 夹河而居,年并十九,固一时双璧也。”《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这件东西倒难得,和中丞旧藏的《张黑女誌》可称双璧了。”
《國語辭典》:玉人  拼音:yù rén
1.用玉雕成的人像。《北史。卷八八。隐逸传。崔廓传》:「蓝田令王昙于蓝田山得一玉人,长三四寸。」
2.比喻资质聪慧,神采俊秀的人。《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3.美女。唐。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雕琢玉器的工匠。《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
《國語辭典》:羊车(羊車)  拼音:yáng chē
羊驾的小车。《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之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國語辭典》:后庭花(後庭花)  拼音:hòu tíng huā
1.词牌名。原为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词的简称,后为唐教坊曲名。因其词轻荡,歌声哀怨,且为亡国之音,故后以喻亡国之音。唐。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金。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地〉词:「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
2.曲牌名。北曲入仙吕调只曲。
《漢語大詞典》:京兆画眉(京兆畫眉)
汉书·张敞传:“﹝ 敞 ﹞又为妇画眉, 长安 中传 张京兆 眉憮。有司以奏 敞 。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於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后用为夫妇或男女相爱的典实。 前蜀 毛文锡 《柳含烟》词:“最怜京兆画蛾眉,叶纤时。”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復促生起为掠鬢,生谢不敏。 仲仙 笑曰:‘卿不见京兆画眉乎?’”
《國語辭典》:便面  拼音:biàn miàn
扇子的别称。因不想使他人看见时,便于障面,故称为「便面」。《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张敞》:「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便面小,血心肠一万条;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漢語大詞典》:眉妩(眉嫵)
同“ 眉憮 ”。 宋 周邦彦 《法曲献仙音》词:“縹緲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嫵。” 宋 范成大 《七月五日夜雨快晴》诗:“千山濯濯浄鬟髻,缺月娟娟炯眉嫵。” 清 龚自珍 《台城路·女郎有字翠生者赋此宠之》词:“谁家怨女,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嫵。”
《國語辭典》:章台(章臺)  拼音:zhāng tái
1.战国时秦王所建的亭台。位于今陕西省长安故城西南。
2.汉代长安内的一条街。
3.妓女聚集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章街
章台街 的简称。 宋 柳永 《木兰花·柳枝》词:“ 章街 、 隋岸 欢游地,高拂楼臺低映水。”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 梁苑 春归, 章街 雪霽,柳梢华蕚初萌。”
《國語辭典》:走马章台(走馬章臺)  拼音:zǒu mǎ zhāng tái
章台,汉时长安章台下街名,为歌楼酒馆所在地。走马章台指骑马经过章台。语出《汉书。卷七六。张敞传》:「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后比喻涉足于风月场所。元。刘庭信〈新水令。将一块望夫石雾锁云霾〉曲:「想俺那多才,柳陌花街,莫不是谢馆秦楼,多应在走马章台。」
《漢語大詞典》:铜鞮(銅鞮)
(1). 春秋 晋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县 南。 晋平公 曾筑 铜鞮宫 于此。 汉 置县,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县 南。 北魏 以后屡有迁移。 明 洪武 初废入 沁州 。左传·成公九年:“秋, 郑伯 如 晋 , 晋 人讨其贰於 楚 也;执诸 铜鞮 。” 杜预 注:“ 铜鞮 , 晋 别县,在 上党 。” 杨伯峻 注:“据《嘉庆一统志》, 铜鞮 在今 山西 沁县 南。”
(2). 春秋 晋 离宫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 铜鞮 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 杜预 注:“ 铜鞮 , 晋 离宫。” 杨伯峻 注:“ 铜鞮宫 在 山西 沁县 南二十五里。”
(3).指 襄阳 。 唐 李端 《代弃妇答贾客》诗:“ 玉垒城 边争马走, 铜鞮 市里共乘舟。” 宋 张孝祥 《醉落魄》词:“桃花庭院光阴速, 铜鞮 谁唱大堤曲。归时想是樱桃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公诗:“《襄阳》云……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见 铜鞮 歌舞无?”
(4).曲名。 明徐复祚《投梭记·叙饮》:“唱罢《铜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参见“ 铜鞮曲 ”。
(5).亦作“ 铜鍉 ”。复姓。 春秋 时有 铜鍉伯华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漢語大詞典》:铜鞮曲(銅鞮曲)
《白铜鞮歌》。也称《襄阳蹋铜蹄》。乐府清商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镇 ,有童謡云:‘ 襄阳 白铜蹄,反缚 扬州 儿。’识者言,白铜蹄谓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 扬州 之士,皆面缚,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 沈约 为三曲,以被絃管。” 宋 梅尧臣 《送周谏议知襄阳》诗:“里儿尚唱《铜鞮曲》,耆旧争随画鹿车。”
《漢語大詞典》:信鸿(信鴻)
传送书信的鸿雁。 宋 李之仪 《采桑子》词:“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託双鳧作信鸿。”
《國語辭典》:帛书(帛書)  拼音:bó shū
1.写在布帛上的书信。《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2.写在缣帛上的书籍。如:「马王堆帛书内容丰富,包括《周易》、《老子》、《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等。」
《漢語大詞典》:空中书(空中書)
指从神仙界寄来的书信。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罢琴惆悵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宾鸿(賓鴻)  拼音:bīn hóng
鸿鸟。清。王夫之〈蝶恋花。渺渺扁州天一瞬〉词:「泪竹千竿垂紫晕,宾鸿不寄苍梧信。」《水浒传》第三五回:「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
分類:鸿雁信使
《漢語大詞典》:宾雁(賓雁)
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唐 钱起 《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诗:“ 上林 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郭沫若 《蝶恋花》词:“几见熏风摇碧草,南来宾雁知多少。”
分類:鸿雁
《漢語大詞典》:送书雁(送書雁)
汉武帝 时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时 汉 使求释 苏武 , 匈奴 谎称 苏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苏武 因此获释归 汉 ·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唐 李商隐 《雨》诗:“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漢語大詞典》:雁使
送信的使者。 唐 乔知之 《从军行》:“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参见“ 雁足书 ”。
分類:送信使者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飞行天空时,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苏轼〈虚飘飘诗。序〉:「元祐间,山谷作虚飘飘,盖乐府之馀,当时诸公皆有和篇。黄鲁直原作诗云:『虚飘飘,花飞不到地,……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漢語大詞典》:雁封
犹雁书。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 王瑳 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絶。’按:谓书也。”
《國語辭典》:雁帛  拼音:yàn bó
系帛于雁足以传书。汉苏武等出使匈奴,为匈奴所羁留;其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夜见使者,教他对单于说道,天子射上林中,见帛系雁足,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遂得救回国。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后以比喻书信。《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雁帛鸾笺通称简札。」也称为「雁书」。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书(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唐。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诗:「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王僧孺〈咏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杜光廷〈纪道德赋〉:「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动物名。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食植物种子、虫、鱼以维生。也称为「大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鸿雁,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南朝宋。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俗称为「大雁」。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鸿雁,美宣王也。」或以为流民喜得安定之所而作之诗。首章二句为:「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因以为篇名。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國語辭典》:冰翁  拼音:bīng wēng
1.岳父。宋。张世南《游宦记闻》卷六:「有亭曰:『辅龙』,乃先兄之冰翁董讳𤊻字季兴所创。」
2.媒人。参见「冰人」条。
分類:岳父
《漢語大詞典》:玉润冰清(玉潤冰清)
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宋 曾巩 《荔支》诗之二:“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絳纱新。”《群英类选·金兰记·舟中掷帕》:“暂时相见意冲冲,玉润冰清迥不同。”
《漢語大詞典》:泉客珠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 南海 外有鮫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后因以“泉客珠”泛指珍珠。 唐 杜甫 《客从》诗:“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唐 施肩吾 《贫客吟》:“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盘中却成血。”
分類:珍珠
《漢語大詞典》:泪绡(淚綃)
即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帝女飞衔石,鮫人卖泪綃。”
分類:鲛绡鲛人
《國語辭典》:珠泪(珠淚)  拼音:zhū lèi
泪滴如珠。唐。李白〈学古思边〉诗:「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红楼梦》第七三回:「不料这几句话更提起黛玉初来时和宝玉的旧事来,一发珠泪连绵起来。」
《漢語大詞典》:蛟女绢(蛟女絹)
指 唐 时 岭 南所贡的生丝织物。蛟女,借指 岭 南妇女。蛟,通“ 鮫 ”。 唐 元稹 《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贡兼蛟女绢,俗重语儿巾。”参见“ 蛟綃纱 ”。
分類:生丝织物
《漢語大詞典》:蛟绡纱(蛟綃紗)
传说鲛人所织的丝织品。蛟,通“ 鮫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南海出蛟綃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餘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國語辭典》:鲛人(鮫人)  拼音:jiāo rén
传说居住在南海中的人鱼。善织绢纱。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漢語大詞典》:鲛人泣珠(鮫人泣珠)
典出洞冥记:“﹝ 吠勒国 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於鮫人之舍,得泪珠,则鮫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后以“鮫人泣珠”谓神话传说中的鲛人能流出泪珠化作珍珠。镜花缘第二十回:“此地既无城郭,这些妇人都以桑林为居,以桑为食,又能吐丝,倒像鮫人泣珠光景。”
《漢語大詞典》:鲛工(鮫工)
传说中织制鲛绡的鲛人。 唐 皮日休 《奉酬鲁望见答鱼笺之什》诗:“轻如隐起腻如飴,除却鮫工解製稀。”参见“ 鮫人 ”。
分類:鲛绡鲛人
《國語辭典》:鲛人(鮫人)  拼音:jiāo rén
传说居住在南海中的人鱼。善织绢纱。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漢語大詞典》:鲛泪(鮫淚)
(1).犹眼泪。 明 王世贞 《哭李于鳞一百二十韵》:“满掬挥鮫泪,轻裘渍酒绵。”参见“ 鮫珠 ”。
(2).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分類:龙眼眼泪
《漢語大詞典》:鲛珠(鮫珠)
(1).神话传说中鲛人泪珠所化的珍珠。 清 刘大櫆 《山中与诸昆及王设参谢师其夜酌》诗:“日落沉鮫珠,月昇荐 和 璧。”
(2).比喻泪珠。 宋 刘辰翁 《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鮫珠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渐迫,后事难摹。” 清 陈维嵩 《石州慢·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词:“詎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顺之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诗之三:“ 朝阳 何所似?云水日氤氲。白昼鮫珠落,青天蜃阁分。”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须臾庙中白马出,鮫珠四洒腥瑟瑟。”
《漢語大詞典》:鲛珠(鮫珠)
(1).神话传说中鲛人泪珠所化的珍珠。 清 刘大櫆 《山中与诸昆及王设参谢师其夜酌》诗:“日落沉鮫珠,月昇荐 和 璧。”
(2).比喻泪珠。 宋 刘辰翁 《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鮫珠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渐迫,后事难摹。” 清 陈维嵩 《石州慢·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词:“詎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顺之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诗之三:“ 朝阳 何所似?云水日氤氲。白昼鮫珠落,青天蜃阁分。”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须臾庙中白马出,鮫珠四洒腥瑟瑟。”
《漢語大詞典》:鲛丝(鮫絲)
鲛绡。 唐 李商隐 《玄微先生》诗:“龙竹裁轻策,鮫丝熨下裳。” 宋 柳永 《临江仙引》词:“鮫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清 毛奇龄 《诏观西洋国所进狮子敬制长句纪事》:“鱼眼看波射水红,鮫丝织浪翻云紫。”
分類:鲛绡
《國語辭典》:鲛绡(鮫綃)  拼音:jiāo xiāo
1.传说中鲛人所织的丝绢、薄纱。唐。李峤 诗:「妙夺鲛绡色,光腾月扇辉。」唐。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歌〉:「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
2.丝制手帕、手绢。唐。唐彦谦 无题诗一○首之一○:「云色鲛绡拭泪颜,一帘春雨杏花寒。」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國語辭典》:冰心  拼音:bīng xīn
纯净高洁的心。比喻纯净高洁,不热衷荣利的人品。《宋书。卷九二。良吏列传。陆徽》:「年暨知命,廉尚愈高,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二首之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分類:纯净高洁
《漢語大詞典》:垂竿
垂钓。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乘此终萧散,垂竿深涧底。”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 侯 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清 孙枝蔚 《善哉行》:“河冰三尺,枉用垂竿。”
分類:垂钓
《國語辭典》:垂纶(垂綸)  拼音:chuí lún
1.钓鱼。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二:「赭衣居傅岩,垂纶在渭川。」宋。张元干 贺新郎。曳杖危楼去词:「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2.隐居或退隐。《抱朴子。外篇。嘉遁》:「漆园垂纶而不顾卿相之贵,柏成操耜而不屑诸侯之高。」
《國語辭典》:垂钓(垂釣)  拼音:chuí diào
钓鱼。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红楼梦》第四九回:「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分類:垂钓钓鱼
《漢語大詞典》:屠钓(屠釣)
宰牲和钓鱼。旧指操贱业者。《韩诗外传》卷八:“ 太公望 少为人壻,老而见去,屠牛 朝歌 ,赁於 棘津 ,钓於 磻溪 。”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 吕尚 之处屠钓,至陋也。”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三:“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八:“随身百轴字平安,身世无如屠钓宽。”
《漢語大詞典》:渭川
(1).即 渭水 。亦泛指 渭水 流域。史记·货殖列传:“ 陈 夏 千亩漆; 齐 鲁 千亩桑麻; 渭川 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唐 孟浩然 《登总持寺浮图》诗:“竹遶 渭川 遍,山连 上苑 斜。”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 渭川 致乎斯景, 黄岗 寓乎此身。”
(2).乐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四:“ 彭年 善舞, 鹤年 、 龟年 善歌,尤妙製《渭川》。”
《漢語大詞典》:渭曲
地名。在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南。周书·文帝纪下:“﹝ 宇文泰 ﹞遂进军至 渭曲 ,背水东西为阵。”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褒中 秋鼓角, 渭曲 晚旌旗。”
《漢語大詞典》:渭滨(渭濱)
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 太公望 吕尚 。《宋书·周续之传》:“是以 渭 滨佐 周 ,圣德广运; 商洛 匡 汉 ,英业乃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四十千秋自咏》:“宠遇偏嗤 莘野 薄,奇逢半笑 渭 滨迟。”
《漢語大詞典》:溪石(谿石)
(1).溪流中的石头。 唐 皮日休 《临顿奉题屋壁》诗:“压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
(2).指 端谿 砚石。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谿石含餘润,奚墨凝幽香。” 施国祁 注引东轩笔录:“ 端溪 砚石有三种:曰巖石,曰西坑,曰后歷。”
《國語辭典》:熊罴(熊羆)  拼音:xióng pí
1.熊和罴。《书经。禹贡》:「熊罴狐狸,织皮。」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邱记〉:「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2.比喻勇士或军队。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胜残去杀,上凭宗庙之威;禁暴戢奸,下藉熊罴之用。」
3.比喻辅君的贤臣。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舟楫商岩命,熊罴渭水占。」
《漢語大詞典》:猎渭(獵渭)
传说 周文王 出猎 渭 滨,获王者师 吕尚 ,故以“猎渭”谓获贤才。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从来国器重,见谓骨相奇,筑 巖 发梦寐,猎 渭 非熊螭。”
《漢語大詞典》:磻溪叟
周 吕尚 的别称。 唐 杜牧 《早秋客舍》诗:“不及 磻溪叟 ,身闲长自由。”参见“ 磻溪 ”。
分類:吕尚
《國語辭典》:磻溪  拼音:pán xī
河川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南,源出南山,合成道宫水,北流入渭水。相传为姜太公垂钓处。也称为「璜溪」。
《國語辭典》:磻溪  拼音:pán xī
河川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南,源出南山,合成道宫水,北流入渭水。相传为姜太公垂钓处。也称为「璜溪」。
《漢語大詞典》:钓国(釣國)
(1).求用于国君。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且夫垂竿而为事者, 太公 之遗术也。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罗隐 《题〈磻溪垂钓图〉》诗:“ 吕望 当年展庙謨,直鉤钓国更谁如。”参见“ 钓川 ”。
(2).谓网罗贤士以辅弼治国。 唐 独孤授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屈於一人以钓士,则开霸而图王;侈於一臺以钓国,则兼大而称强。”
《漢語大詞典》:钓川(釣川)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漢語大詞典》:钓渭(釣渭)
指 周 吕尚 垂钓于 渭水 遇 文王 事。 唐 韩愈 《叉鱼》诗:“如 棠 名既误,钓 渭 日徒消。” 钱仲联 集释引 顾嗣立 曰:“史记·齐太公世家:‘ 吕尚 年老渔钓, 周西伯 出猎,遇於 渭 之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史臣至比之为筑巖钓 渭 ,亦过矣哉。”参见“ 钓川 ”。
《漢語大詞典》:钓川(釣川)
钓于河上。比喻以利禄吸引人才。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六韬:“ 吕尚 坐芧以渔, 文王 劳而问焉。 吕尚 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緡;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后用为典故。 唐 骆宾王 《钓矶应诘文》:“形坐 磻溪 之石,兆应 滋水 之璜。夫如是者,将以钓川耶?将以钓国耶?”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方啟钓川之兆,俄缠罢市之悲。”
《漢語大詞典》:钓玉(釣玉)
比喻选擢人才。 宋 沈佺期 《钓竿篇》:“钓玉君徒 尚 ,徵金我未贤。” 唐 方干 《献王大夫》诗之一:“鏘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鉤。” 宋 司马光 《祁国正献公挽歌》之二:“钓玉 吴臺 旧,诛茅 梁苑 新。”
分類:人才
《漢語大詞典》:钓璜(釣璜)
(1).垂钓而得玉璜。喻臣遇明主,君得贤相。典出尚书大传卷一:“ 周文王 至 磻溪 ,见 吕望 , 文王 拜之。 尚父 云:‘ 望 钓得玉璜,刻曰:“ 周 受命, 吕 佐检德合,於今 昌 来提。”’” 唐 刘禹锡 《和重题》:“一泛钓璜处,再吟鏘玉声。”
(2).借指贤臣。 清 顾炎武 《帝京篇》:“侧席推干鼎,回车载钓璜。”
《漢語大詞典》:钓筑(釣築)
渔钓和版筑。用 周 吕尚 钓于 磻溪 和 傅说 举于版筑的故事。后因用作君臣遇合之典。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宋 杨万里 《纪闻》诗:“ 宾王 欺钓筑, 君实 误儿童。” 宋 陆游 《秋霁遣怀》诗:“人生富贵本细事,钓筑逢时俱将相。”参见“ 钓川 ”、“ 版筑饭牛 ”。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漢語大詞典》:非熊兆
指隐士将被起用的预兆。 唐 李峤 《雾》诗:“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谁知倚马高,得遂非熊兆。”参见“ 非熊 ”。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國語辭典》:非罴(非羆)  拼音:fēi pí
比喻能够扶持国政的贤臣。《六韬。卷一。文韬。文师》:「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郦,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宋。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之一:「莫读轮台诏,令人泪点垂。天乎容此虏,帝者渴非罴。」
分類:周文王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国政的贤臣。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唐。元稹 有鸟二十章诗之一七:「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
《漢語大詞典》:知非
(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國語辭典》:蘧瑗知非  拼音:qú yuàn zhī fēi
春秋时卫国贤大夫蘧瑗善于反省过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见《淮南子。原道》。后比喻不断改过反省,重新做起的意思。宋。苏轼 次韵曹九章见赠诗:「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分類:五十大夫
《國語辭典》: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人名。春秋卫国大夫蘧瑗。参见「蘧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