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师承(師承) 拼音:shī chéng
师徒相传学术或技艺的系统。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卷中。考古》:「王弼注易,直发胸臆,不如郑玄等师承有来也。」宋。黄庭坚 〈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诗:「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國語辭典》:师傅(師傅) 拼音:shī fù
1.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师傅若有用著我四人处,我们水火不避,报答师傅。」
2.帝者之师,如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皆统称为「师傅」。《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老臣受过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
3.对僧尼、道士的敬称。《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二十载繁华梦》第二九回:「又有说要请茅山师傅的,好驱神捉鬼。」
4.称有专门技艺的人。如:「理发师傅」、「点心师傅」。
2.帝者之师,如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皆统称为「师傅」。《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老臣受过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
3.对僧尼、道士的敬称。《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二十载繁华梦》第二九回:「又有说要请茅山师傅的,好驱神捉鬼。」
4.称有专门技艺的人。如:「理发师傅」、「点心师傅」。
《韵府拾遗 支韵》:世师(世师)
鹖冠子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子作革百里官奴海内荒乱立为世师
《漢語大詞典》:父师(父師)
(1).即太师。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 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 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 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汉 郑玄 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
(4).对长者的尊称。《汉书·叙传上》:“是所望於父师矣。” 颜师古 注:“齿为诸父,尊之如师,故曰父师。”
(5).对师长的敬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尧 舜 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宋 周必大 《池阳四咏》之二:“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师。”
(6).指基督教传教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洎 元 明 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 中国 ,而其道非盛。”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汉 郑玄 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
(4).对长者的尊称。《汉书·叙传上》:“是所望於父师矣。” 颜师古 注:“齿为诸父,尊之如师,故曰父师。”
(5).对师长的敬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尧 舜 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宋 周必大 《池阳四咏》之二:“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师。”
(6).指基督教传教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洎 元 明 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 中国 ,而其道非盛。”
《漢語大詞典》:寻师(尋師)
(1).用兵。《左传·僖公五年》:“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 杜预 注:“寻,用也。”
(2).求师。《后汉书·李固传》:“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夷则七月》:“负笈寻师,罕逢见日。”
(2).求师。《后汉书·李固传》:“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夷则七月》:“负笈寻师,罕逢见日。”
分類: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