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7,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云台
巫山
云门
红云
太华
羊肠
四望
姑射
天山
天柱
崆峒
黄梅
黄山
九华
金山
《漢語大詞典》:云台(雲臺)
(1).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 晋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 宋 张辑 《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
《國語辭典》:巫山  拼音:wū shān
1.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序〉、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序〉。后指男女欢合。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折:「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也作「高唐」、「阳台」、「云雨」。
2.山名:(1)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辖肥城市西北。
3.县名。位于重庆市东部,东、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接奉节县。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
《國語辭典》:云门(雲門)  拼音:yún mén
1.黄帝之乐,六乐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2.闸门。《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國語辭典》:红云(紅雲)  拼音:hóng yún
1.红色的云。杨巨源 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诗:「定爱红云燃楚色,应看白雨打江声。」
2.比喻显贵的人。宋。利登〈野农谣〉:「红云一道拥归骑,村村镂榜黏春风。」
《漢語大詞典》:太华(太華)
山名。即西岳 华山 ,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南,因其西有 少华山 ,故称 太华 。书·禹贡:“ 西倾 、 朱圉 、 鸟鼠 ,至於 太华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 太华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國語辭典》:羊肠(羊腸)  拼音:yáng cháng
1.羊的肠子。
2.形容小而曲折的路。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滩之凶无如虎臂,路之险莫若羊肠。」
《漢語大詞典》:羊肠坂(羊腸坂)
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 山西省 壶关县 东南;一在今 山西省 晋城市 南。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 詰屈,车轮为之摧。”亦作“ 羊肠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 裴駰 集解引 晋 皇甫谧 曰:“ 壶关 有 羊肠阪 ,在 太原 晋阳 西北九十里。”史记·魏世家“断 羊肠 ,拔 閼与 ” 唐 张守节 正义:“ 羊肠阪 道在 太行山 上,南口 怀州 ,北口 潞州 。”
《國語辭典》:四望  拼音:sì wàng
1.向四方眺望。《楚辞。屈原。九歌。河伯》:「登昆崙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2.古代天子向四方遥祭山川。《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唐。杨烱〈少室山少姨庙碑铭〉:「四望于是莫修,八神以之无主。」
《漢語大詞典》:姑射
(1).山名。在 山西省 临汾县 西,即古 石孔山 ,九孔相通。山海经·东山经:“ 卢其 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 姑射 之山,无草木,多水。” 郝懿行 笺疏:“庄子·逍遥游篇云:‘藐 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隋书·地理志云,‘ 临汾 有 姑射山 ’。山在今 山西 平阳府 西。”按,山海经·东山经下文尚有 北姑射山 、 南姑射山 ,所指已不可考;又《海内北经》有 列姑射 ,当为传说中另一山名。
(2).庄子·逍遥游:“藐 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 五代 王周 《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 姑射 接 瑶姬 ,成阵清香拥路岐。” 宋 苏轼 《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海边逢 姑射 ,一笑微俯首。”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歌者素娟》曲:“铅华尽洗,南州琼树, 姑射 冰肌。” 清 张麟书 《早梅》诗:“梦寐难忘 姑射 姿,春山无伴每相思。”
《國語辭典》:天山  拼音:tiān shān
山脉名。位于亚洲中部,横亘新疆中部,向西延伸入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哈萨克等四国,大致作东西走向,由许多平行山脉组成,高峻而宽阔。最高峰托木尔峰高七千四百四十三公尺,第二高峰汗腾格里山高六千九百九十五公尺,皆位于中国和吉尔吉斯边界。天山山脉的构造复杂,包括多个由断层作用形成的谷地和盆地,如伊犁纵谷、哈密盆地、吐鲁番洼地等。天山地势高耸,多冰河。天山分新疆为南、北二路,北路称为准噶尔盆地,或称北疆,南路称为塔里木盆地,或称南疆;南北疆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差异颇大。
《國語辭典》:天柱  拼音:tiān zhù
古代传说中,天空是由不周山、昆崙山等八座高山支撑著,称为「天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宋。文天祥〈正气歌〉:「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漢語大詞典》:崆峒
(1).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所。也称 空同 、 空桐 。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 空桐 ,登 鷄头 。”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 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 ,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 宋 沈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 ,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 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遗迹, 荆山 铸鼎餘荒丘。”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
(2).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3).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4).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kōng dòng
(1).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
(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3).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4).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國語辭典》:黄梅(黃梅)  拼音:huáng méi
1.已经成熟的梅子。唐。杜甫 梅雨诗:「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2.梅子成熟的时节。约农历四、五月。唐。储光羲〈晚霁中园喜赦作〉诗:「五月黄梅时,阴气蔽远迩。」唐。元稹〈酬卢秘书〉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
《國語辭典》:黄山(黃山)  拼音:huáng shān
1.山脉名。位于安徽省歙县西北六十里,绵亘于浙省东南及赣东皖南,是青弋江的发源地。诸峰列峙,最著者有三十六峰,以光明顶、莲花峰、天都峰为三大主峰。最高峰达六千五百尺以上。山上风景绝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合称「四绝」。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山名:(1)位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也称为「龙泉山」。(2)位于江苏省武进县西北,孟河之东。(3)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南。为趵突泉的源头。
3.汉朝的宫室。位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微行常用饮酎已。」
《國語辭典》:九华(九華)  拼音:jiǔ huā
九九重阳节所开的花。指菊花。晋。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漢語大詞典》:九子山
即 九华山 。 唐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诗:“王侯水暖鱼鳞去, 九子山 晴雁序来。”太平御览卷四六引《九华山录》:“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峯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 九子山 焉。” 明 李贤 明一统志·安徽:“ 九华山 ,在 青阳县 南,旧名 九子山 。”
分類:九华山
《國語辭典》:金山  拼音:jīn shān
1.出产黄金的山。《南史。卷七八。夷貊列传上。海南诸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山名:(1)位于江苏省丹徒县西北,与焦山对峙,为江南胜地。也称为「金焦」。(2)指位于大陆西北中俄边境的阿尔泰山。参见「阿尔泰山」条。
3.佛教指佛身。《法华经。序品》:「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
4.地名。隶属新北市金山区,面积约四十九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形势壮丽,海滨公园内有温泉,泉质甚佳。另有海水浴场,是消暑度假的好地方。也称为「金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