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盈盈
小草出山(又作:惭小草 ...)
小雨如酥(又作:天街小雨润如酥)
小山丛桂(又作:小山桂 ...)
小时了了
惊落小梅(又作:小弄梅花笛 角声吹落小梅花)
小白长红(又作:长红小白)
小山眉黛
国小问长沙
门小愧车马
痴小
小华胥
小腰肢
春小(又作:小春)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精,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宓子弹琴:咏官吏善于管理。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之二:“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宓子贱:喻指县官。唐李白《赠阎丘宿松》:“何衔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琴堂:指县衙。唐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 储光羲 述韦昭应画犀牛
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 刘长卿 出丰县界寄韩明府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刘长卿 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本意宿东林,因听子贱琴。 严维 酬普选二上人期相会见寄
单父古来称宓生,祗今为政有吾兄。 岑参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 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蒲密遥千载,鸣琴始一追。 张说 徐高御挽歌
将军帐下来从客,小邑弹琴不易逢。 张谓 送皇甫龄宰交河
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戴叔伦 送汶水王明府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李白 赠瑕丘王少府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李白 赠闾丘宿松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李隆基 赐崔日知往潞州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醉酒扬雄宅,升堂子贱琴。 杜甫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堂上五弦销暇日,邑中千室有阳春。 独孤及 酬常郿县见赠
府趋随宓贱,野宴接王祥。 卢纶 送绛州郭参军
亦知单父琴犹在,莫厌东归酒未醒。 罗隐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
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 耿湋 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
城非宓贱邑,馆亦号闻琴。 许棠 题闻琴馆
口尚袁安节,身无子贱名。 贾岛 别徐明府
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 钱起 送武进韦明府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钱起 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韦应物 送唐明府赴溧水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骆宾王 过故宋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
灌坛有遗风,单父多鸣琴。 高适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
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永日恒思单父中,有时心到宛城下。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高适 宋中十首
所思在畿甸,曾是鲁宓侪。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每出深宫里【每上深宫里】,常随步辇归。祗愁歌舞散【祗愁歌舞罢】,化作䌽云飞。」
相关人物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本草》曰:「远志一名棘宛,其叶名小草。」
小草出山:指隐者出仕,或用于自谦。来陆游《初拜再领祠宫之命有感》:“小草出山初已误,断云含雨欲何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绝胜花柳满皇都】。」
相关人物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淮南有小山,嬴女隐其间。 张昌宗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既荷大君恩,还蒙小山遇。 张说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李白 白毫子歌
能齐大椿长,不与小山同。 顾封人 月中桂树
莫恨殷勤留此地,东崖桂树昔同攀。 武元衡 酬陆三与邹十八侍御
独为高怀谁和继,掾曹同处桂同攀。 姚鹄 和陕州参军李通微首夏书怀呈同寮张裳段群二先辈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储光羲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储光羲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
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 乔知之 羸骏篇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姚合 酬张籍司业见寄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崔备 清溪路中寄诸公
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 张易之 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杜淹 寄赠齐公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杜甫 上已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犹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杨炯 游废观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
遥知小山桂,五马待邀欢。 权德舆 送梁道士谒寿州崔大夫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皎然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将赴于朝廷期过故林不至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羊士谔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骆宾王 早发淮口望盱眙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二]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三]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四]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远山眉:喻女子貌美。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相关人物
长沙定王发,发之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辟,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因命曰发。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长沙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应劭曰:「景帝后二年,诸王来朝,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以武陵、零陵、桂阳属焉。」
相关人物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闇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皯,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朕之过淫矣。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舍宫寝,减厨膳,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閒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二百馀年不辍。
华胥梦:指梦境、仙境。唐李商隐《思贤顿》:“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待得华胥春梦觉,半竿斜日下厢风。 吴融 便殿候对
共蹑华胥梦,龚黄安足寻。 张说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
不知远梦华胥国,何如亲奉帝尧君。 张说 扈从温泉宫献诗
人间无乐事,直拟到华胥。 李群玉 昼寐(一作寝)
唐尧后兮稷契臣,匝宇宙兮华胥人。 王维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梦游长不返,何国是华胥。 贾曾 孝和皇帝挽歌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田常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馀。越王击金而退之。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时皇太后躬履节俭,事从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
楚腰:喻女子指体形纤细。唐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戕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刘禹锡 踏歌词四首
朝观细腰舞,夜听皓齿歌。 司马扎 筑台
往昔逢多难,来兹故统戎。卓旗云梦泽,扑火细腰宫。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李商隐 碧瓦
细腰争舞君沈醉,白日秦兵天上来。 李涉 竹枝词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李贺 洛姝真珠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杜牧 悲吴王城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杜牧 新柳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 遣怀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杜甫 清明二首之一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 杨师道 阙题
玉山翘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杨炎 赠元载歌妓
春风细腰舞,明月高堂宴。 武元衡 独不见
鼓声连日烛连宵,贪向春风舞细腰。 汪遵 细腰宫
若教楚国宫人见,羞把腰身并柳枝。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九
非关曾入楚王宫,直为相思腰转细。 蔡瑰 夏日闺怨
唯有邮亭阶下柳,春来犹似细腰宫。 雍陶 夷陵城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韩琮 柳
兽火扬光二三月,细腰楚姬丝竹间。 鲍溶 寒夜吟
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月名。
未详黍臛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羹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祢衡别传云、十月朝、黄祖在艨艟上、会设黍臛、是也、又天气和煖似春、故曰小春。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