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山身
山形。 明 袁宏道 《戊戌元日踏青真州东郊得度字》诗:“雪尽露山身,沙平吞水步。”
分類:山形
《漢語大詞典》:山形
山的形态;山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山形特秀,异於众岳。”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山形起伏,既符白鹤之祥;地势风烟,乃合青乌之气。” 唐 许浑 《行次潼关题驿后轩》诗:“山形朝闕去,河势抱关来。” 清 查慎行 《望岱》诗:“山形陡然来,其势乃易量。”
《漢語大詞典》:山眉
如眉的山形。 清 袁枚 《游笼山怀古》诗:“湖镜几窥红粉倩,山眉犹学黛娥娇。” 姚燮 《韩庄闸舟中七夕杂诗》:“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淡碧月眉黄。”
分類:山形
《漢語大詞典》:山文
同“ 山纹 ”。
(1).山的纹理。 唐 张九龄 《林亭咏》:“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2).指状如山形的花纹。后汉书·马融传“山罍常满” 唐 李贤 注:“山罍,画为山文。”
《漢語大詞典》:砚山(硯山)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宋 贾似道 《悦生随抄》:“ 江 南 李氏后主 尝买一砚山,径长纔踰尺,前耸三十六峯,皆大犹手指,左右则引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砚。及 江 南国破,砚山因流转数十人,为 米老 元章 得。” 元 揭傒斯 有《砚山》诗。
分類:砚台山形
《漢語大詞典》:研山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 江 南 李氏后主 ,寳一研山,径长尺踰咫,前耸三十六峯,皆大如手指,左右则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研。” 宋 米芾 《宝晋斋研山图》:“右此石是 南唐 寳石,久为吾斋研山,今被 道祖 易去。”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三:“ 灵璧 石、 英德 石可作研山、悬磬。”参见“ 砚山 ”。
分類:砚台山形
《漢語大詞典》:砚山(硯山)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宋 贾似道 《悦生随抄》:“ 江 南 李氏后主 尝买一砚山,径长纔踰尺,前耸三十六峯,皆大犹手指,左右则引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砚。及 江 南国破,砚山因流转数十人,为 米老 元章 得。” 元 揭傒斯 有《砚山》诗。
分類:砚台山形
《漢語大詞典》:灯山(燈山)
山形的大型灯彩。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綵楼贮之。”元史·泰定帝纪二:“敕以来年元夕搆灯山於内廷,御史 赵师鲁 以水旱请罢其事。”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御輦旋转一遭,倒行观灯山,谓之‘鵓鸽旋’。”
分類:山形灯彩
《漢語大詞典》:山灯(山燈)
(1).山中的灯火。 唐 贾岛 《宿悬泉驿》诗:“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
(2).元宵节夜扎制成山形的彩灯。 宋 时亦称鳌山。 唐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诗序:“及上元日,百姓请事山灯,以报禳祈祉也。时从事及上客从公登城南楼观之,初烁空焮谷,漫若朝炬;忽惊狂烧卷风,扑缘一峰……策山灯事,唯记 陈后主 《宴光璧殿遥咏山灯》诗云:‘杂桂还如月,依柳更疑星。’”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至二鼓,上乘小輦,幸 宣德门 ,观鼇山……山灯凡数十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
《漢語大詞典》:山障
(1).犹屏障。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取岭为山障,将泉作水帘。”
(2).屏风。因画有山形图案,故名。 后蜀 顾夐 《临江仙》词:“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横。”
(3).阻隔;阻挡。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山障了‘隔墙花影动’,緑惨了‘待月西厢下’。” 元 张可久 《寨儿令·妓怨》曲:“他山障他短命,您窰变您薄情。”
《漢語大詞典》:鞋山
即 江西 九江 大孤山 的别称。山形似鞋,故称。 明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九江府》:“ 大孤山 在府东南四十里……西面洪涛,一峯独耸。 唐 顾况 云:‘ 大孤山 尽 小孤 出’,盖 彭泽 之 小孤山 与此山相望也。山形似鞋,一名 鞋山 。 明 初 陈友谅 败於 康郎山 ,欲退保 鞋山 ,即此。”参见“ 大孤山 ”。
《漢語大詞典》:大孤山
山名。在 江西省 鄱阳湖 出口处。又名 鞋山 。 唐 顾况 《小孤山》诗:“ 大孤山 远 小孤 出,月照 洞庭 归客船。”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九江府·德化县》:“ 大孤山 在府东南四十里 彭蠡湖 中,与 南康府 分界,西南洪涛,一峯独耸……山形似鞋,一名 鞋山 。”参见“ 大姑 ”。
《漢語大詞典》:勾注
(1).山名。即 雁门山 。在今 山西代县 西北。因山形勾转,水势流注而得名,为古代九塞之一。勾,亦写作“句”。史记·张仪列传:“昔 赵襄子 尝以其姊为 代王 妻,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诗:“故园有子音书絶, 勾注 烽烟路百盘。” 蒋士超 《戍楼秋望》诗:“天险雄 勾注 , 汾 流下 管涔 。”参见“ 句注 ”。
(2).用笔画勾以示除去。 宋 韩元吉 《跋司马公倚几铭》:“勾注涂改甚多,而无一字行草。”
《漢語大詞典》:句注
山名。在今 山西 代县 北,为古代九塞之一。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句注 在 雁门 。”史记·张仪列传:“﹝ 赵襄子 ﹞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张守节 正义:“ 句注山 在 代州 也。” 唐 薛思渔 《河东记》:“ 句注 以山形句转,水势注流而名,亦曰 陘岭 。” 清 赵进美 《太原》诗:“天清 句注 连云起,木落 汾河 抱郭流。”
《漢語大詞典》:青城山
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城西南。山形如城,故名。北接 岷山 ,连峰不绝,以 青城 为第一峰。山中有八大洞、七十二小洞,风景秀丽。相传 东汉 张道陵 修道于此。道教称为“第五洞天”。太平御览卷五四引《玄中记》:“ 蜀郡 有 青城山 ,有洞穴潜行,分道为三,道各通一处,西北通 昆仑 。”云笈七籤卷一百:“﹝ 黄帝 ﹞南至 青城山 ,礼謁 中黄丈人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天下名山惟 华山 、 茅山 、 青城山 无僧寺。”
《漢語大詞典》:山纹(山紋)
(1).古器物上状如山形的花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古铜器:“其製作,有云纹、雷纹、山纹、轻重雷纹、垂花雷纹、鳞纹。”
(2).山的褶皱纹路。 明 袁宏道 《乍晴即事》诗:“山纹斜界露,树影拗枝横。”
《漢語大詞典》:彩山(綵山)
宋 代元宵节放花灯,宫内灯彩堆迭成山形,称为 綵山 。《宣和遗事》前集:“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鰲山,高一十六丈,阔三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鰲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柱。每一箇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中间有一箇牌,长三丈六尺,阔二丈四尺,金书八箇大字,写道:‘ 宣和 綵山,与民同乐。’” 宋 曾觌 《南柯子·元夜书事》词:“璧月窥红粉,金莲映綵山。”
《漢語大詞典》:隆崛
特起貌,高耸貌。文选·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崪,隐轔鬱律。” 李善 注引《埤苍》:“崛,特起也。”一本作“ 隆窟 ”。 晋 郭璞 《登百尺楼赋》:“瞻 禹臺 之隆崛,奇 巫咸 之孤峙。”一说为山形曲折貌。见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引 胡绍煐 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