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少小
(1).年幼;年幼者。 汉 刘向 说苑·谈丛:“仁慈少小,恭敬耆老。”东观汉记·马援传:“臣与 公孙述 同县,少小相善。” 唐 贺知章 《回乡偶书》诗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鬢毛衰。” 陈毅 《中岳庙》诗:“巍巍 中岳庙 ,少小即知名。今日亲观览,荒凉满目陈。”
(2).指儿科。新唐书·百官志三:“﹝医博士﹞掌教授诸生以《本草》《甲乙》《脉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二曰疮肿,三曰少小。”
分類:年幼少小
《漢語大詞典》:幼小
年幼;未成年。后汉书·李固传:“帝尚幼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幼小之日,既有供养之勤。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年纪幼小时,巴不得风吹得大。” 冰心 《寄小读者》十:“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漢語大詞典》:齿少(齒少)
年幼。史记·卫康叔世家:“ 周公旦 惧 康叔 齿少,乃申告 康叔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杨 虽视 赵 进稍后,且齿少, 赵 以其学问、政事过人,雅重之。”
分類:年幼
《漢語大詞典》:幼蒙
年幼。 晋 陆机 《愍怀太子诔》:“奇颖发翘,清藻在秀,诞自幼蒙,逮事 武皇 ,展矣太子,播此琼芳。”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若事异今日,嗣子幼蒙,司徒当 周公 之事,汝不可不尽祗顺之理。” 胡三省 注引 陆德明 曰:“蒙,稚也。”
分類:年幼
《漢語大詞典》:孺蒙
年幼。新唐书·裴度传:“帝虽孺蒙,然注意 度 。”
分類:年幼
《漢語大詞典》:乳臭未除
比喻年幼。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功父 ﹞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谁人来稽查得他?”
分類:年幼
《漢語大詞典》:弟子
(1).为人弟者与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易·师:“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邢昺 疏:“男子后生为弟。言为人弟与子者,入事父兄则当孝与弟也。”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秀者,皆上之人置师以教之。”
(2).学生。论语·雍也:“ 哀公 问曰:‘弟子孰为好学?’”仪礼·士相见礼:“与老者言,言使弟子。” 贾公彦 疏引 雷次宗 云:“学生事师,虽无服,有父兄之恩,故称弟子也。”后汉书·张酺传:“帝先备弟子之仪,使 酺 讲尚书一篇,然后脩君臣之礼。” 宋 叶适 《郭府君墓志铭》:“所得非一师,为之师者多自以为不及也, 澄 犹执弟子礼恭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双髻道人》:“愿委贄为弟子,肯收録否?”按,弟子与门人、门生有别。 宋 欧阳修 《后汉孔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今文经学是官学……如 蔡玄 教授经学,门徒(亲受业的高第生称弟子,转相传授不直接受业的普通学生称门生,统称为门徒或诸生)常有千人。”
(3).称道教、佛教的徒众。亦为徒众、信徒自称。后汉书·皇甫嵩传:“ 鉅鹿 张角 自称‘大贤良师’,奉事 黄 老 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説以疗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僧 法聪 ,是这 普救寺 法本 长老座下弟子。”《水浒传》第九十回:“长老説罢,唤过 鲁智深 近前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西游记》第五二回:“童儿叩头道:弟子在丹房里拾得一粒丹。”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十章:“大慈大悲的 观世音 ,弟子吃斋唸佛,谢你老人家保佑了我的儿子。”
(4).弟弟的儿子。后汉书·应劭传:“弟子 瑒璩 ,并以文才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邓攸 始避难,於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5).古时称戏剧、歌舞艺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梨园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卷六:“ 开元 二年, 玄宗 ……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於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至今谓优女为弟子,命伶魁为乐营将者,此其始也。” 清 孙枝蔚 《题梨园图》诗:“弟子教成月娥笑,能得花前听几回!”
(6). 宋 元 时也用以称妓女。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近世择姿容,习歌舞,迎送使客侍宴女子,谓之弟子,其魁谓之行首。”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卖弄的有伎俩,卖弄的有艳姿,则落的临老来呼弟子。”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恋着那送旧迎新泼弟子。”
《漢語大詞典》:少时(少時)
不久;一会儿。 唐 独孤及 《送相里郎中赴江西》诗:“今日把手笑,少时各他乡。”红楼梦第二九回:“少时 贾母 等出来。”
年轻时;年幼时。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夷吾 者, 潁上 人也,少时常与 鲍叔牙 游。”《孔子家语·致思》:“吾少时好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此 桑姥 ,妾少时受其露覆,故不与婢辈同。”
《漢語大詞典》:小女
(1).女儿中之年龄最小者。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霍光 夫人 显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吴王 夫差 小女名曰 紫玉 ,年十八,才貌俱美。”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 安居 难违;乃见其小女曰:‘公既频繁有言,不敢违公雅意。此女最小,常所钟爱。今为此女受公一小口耳。’因辞其九人。”
(2).年幼的女儿。 唐 杜甫 《北征》诗:“牀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3).对他人称己女的谦词。《西游记》第二三回:“故夫比我年大三岁……三小女名 怜怜 ,今年十六岁。” 清 李渔 《意中缘·赴任》:“老先生,晚生原为寻女而来,小女既不在,就该转去了。”红楼梦第三回:“ 如海 又説:‘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4).女儿对父母尊长自称。《西游记》第九四回:“那公主走近前,倒身下拜,奏道:‘父王,乞赦小女万千之罪。’”
《漢語大詞典》:小童
(1).幼童,小孩。庄子·徐无鬼:“ 黄帝 曰:‘异哉小童。’”
(2).亦作“ 小僮 ”。年幼的男仆。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宋 范成大 《戏书四绝》之三:“小童三唤先生起,日满东窗暖似春。”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请大人吩咐一个小僮把我那半肩行李搬了进来。”
(3).古代国君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礼记·曲礼下:“﹝夫人﹞自称於君曰小童。”
(4).古代国君居丧时自称。左传·僖公十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漢語大詞典》:小儿女(小兒女)
(1).年幼或年轻的子女。 唐 杜甫 《月夜》诗:“今夜 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 。”《孽海花》第十四回:“ 威毅伯 笑道:‘只是小儿女有点子小聪明,就要高着眼孔。这结亲一事,老夫倒着实为难,託贤弟替老夫留意留意!’”
(2).指青年男女。 茅盾 《劫后拾遗》一:“她可是挺胸走着,微侧了头,又时时憨笑,尽量摹拟十八九小儿女的情态。”
《漢語大詞典》:余子(餘子)
(1).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 知徐吾 、 赵朝 、 韩固 、 魏戊 ,餘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 杜预 注:“卿之庶子为餘子。”吕氏春秋·报更:“ 张仪 , 魏氏 餘子也。” 高诱 注:“大夫庶子为餘子,受氏为 张 。”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 孙诒让 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六乡之餘子羡卒,以备守事及追胥也。餘羡既发,则正卒亦发可知。”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谓餘夫也。故《大司徒》统谓之万民。”逸周书·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务艺。”尚书大传·略说:“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 成玄英 疏:“弱龄未壮,谓之餘子。” 陆德明 释文:“未应丁夫为餘子。”汉书·食货志:“是月,餘子亦在于序室。”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
(4).犹后代。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
(5).官名。左传·宣公二年:“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皆官名。” 孔颖达 疏:“则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
(6).其馀的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 郑善夫 《批点杜诗》,其指摘疵纇,不遗餘力,然实 子美 之知己。餘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参见“ 餘子碌碌 ”。
(7).谓劫馀之人。 叶叶 《九秋诗·秋望》:“谁成谁败悲餘子,几帝几王付劫灰。”
《漢語大詞典》:少君
(1). 周 代称诸侯之妻。左传·定公十四年:“从我而朝少君。” 孔颖达 疏:“少君,犹小君也。君为大君,夫人为小君。”
(2).尊称他人之妻。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谢逸谢薖:“一日, 惠洪 过溪堂,见 无逸 ( 谢逸 )所居一室,生涯如 庞藴 ,少君方炊,稚子 宗野 汲水, 无逸 诵书扫除,见师放帚大笑曰:‘聊復尔耳。’”
(3).年幼之君。左传·哀公六年:“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
(4). 汉武帝 时 齐 方士名。姓 李 ,以祠灶、辟谷、却老之方往见 武帝 。谓祠灶,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可以不死。事见汉书·郊祀志上。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武帝 之时,有 李少君 ,以祠灶辟穀却老见上。” 宋 梅尧臣 《温成皇后挽词》:“歌欲传《长恨》,人将问 少君 。” 清 陈孟楷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鰥目炯炯,恒至嚮晨,虽有 鸿都 、 少君 之术,似亦未易措置也。”
(5).泛指道士。 唐 贾岛 《过杨道士居》:“无话 瀛洲 路,多年别少君。”
(6).旧时敬称他人之子。红楼梦第一一四回:“弟那年在 江西 粮道任时,将小女许配与统制少君。”
《漢語大詞典》:肩随(肩隨)
(1).古时年幼者事年长者之礼。并行时斜出其左右而稍后。礼记·曲礼上:“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郑玄 注:“肩随者,与之并行差退。”后遂用作忝在同列,得以追随于后之意。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小子谢麟阁,雁行忝肩随。” 明 张居正 《寿封翁观吾王年丈六十序》:“ 王子 博学邃养,厚积而晚发,余以童稚浅薄,谬为有司所録,获从 王子 之后。其视 王子 ,丈人行也,不敢肩随焉。”
(2).犹追随。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 澄什 结辙於山西, 林远 肩随乎 江 左矣。”梁书·张率传:“纷高冠以连袵,鏘鸣玉而肩随。”旧唐书·则天皇后纪:“刑戮虽加,枝胤仍在,何得肩随近侍,齿列朝行?”明史·高拱传:“ 拱 为首辅, 居正 肩随之。”
(3).跟上,比得上。 清 方苞 《书〈王莽传〉后》:“此传尤 班 史所用心,其鉤抉幽隐,雕绘众形,信可肩随 子长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公画名与 元 赵学士 、 明 董尚书 埒,而清操劲节,非 湖州 、 华亭 所能肩随。”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三计划》:“欲使 营口 将来再能凌驾 大连 而肩随於前言三世界大港之后,吾人必须一面改良内地水陆交通,一面濬深其达海之通路。”
《漢語大詞典》:扶床
谓年幼扶床学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牀;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累累外孙,有携有婴,扶牀坐膝,嬉戯讙争。”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序》:“ 鲁卿 纳币, 穆姜 犹嫌非姒;叔妹扶牀, 班氏 恐其自尊。”
分類: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