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45,分23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散地
择地
地底
九地
到地
委地
地宽
落地
地震
地阔
重地
要地
行地
地险
地生
《漢語大詞典》:散地
兵家谓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其士卒在危急时容易逃亡离散,故名。孙子·九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李筌 注:“卒恃土,怀妻子,急则散,是为散地也。”一说无险可守,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 何延锡 注:“地远四平,更无要害,志意不坚而易离,故曰散地。”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爻通变》:“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则 吴 越 何患乎异心。”新唐书·元载传:“ 大历 八年, 吐蕃 寇 邠寧 ,议者谓三辅以西无襟带之固,而 涇州 散地不足守。”
《漢語大詞典》:择地(擇地)
(1).选择处所。谓行动慎重。《韩诗外传》卷一:“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汉书·冯奉世冯参传赞:“ 宜乡侯 参 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2).谓退隐。后汉书·第五伦传:“素性懦怯,位尊爵重,拘迫大义,思自策厉;虽遭百死,不敢择地,又况亲遇危言之世哉!”
《國語辭典》:地底  拼音:dì dǐ
1.低下的地方。多指山脚或谷底。汉。扬雄甘泉赋〉:「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2.地下、地中。唐。李白日出行〉:「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國語辭典》:九地  拼音:jiǔ dì
1.根据地质、地形,可将土地分为沙泥、泽池、沚崖、下田、中田、上田、下山、中山、上山等九种。见汉。扬雄《太玄经。卷八。太玄数》。
2.大地、遍地。《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重玄匪奥,九地匪沉。」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底事昆崙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3.地之最深处。《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聊斋志异。卷一○。龙飞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楚辞。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2.天之极高处。《孙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二首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作「九霄」、「九重」。
3.比喻宫禁。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王涯 宫词三○首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漢語大詞典》:到地
犹道地。周详。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不想 张金凤 他小小一个妇人女子,竟能认定性情,作得这样到地!”
《漢語大詞典》:委地
(1).蜷伏于地。庄子·养生主:“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有大蛇从林草中出,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
(2).散落或委弃于地。东观汉记·锺离意传:“ 显宗 时, 意 为尚书, 交趾 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詔以其貲物班赐群臣, 意 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3).拖垂于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湛 ( 陶侃 母)头髮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值 嫩 梳头,长髮委地,双腕如藕。” 冰心 《童年杂忆·我的另一个名字》:“坐在镜前梳头,发长委地。”
(4).喻没落,消亡。太平广记卷四五五引《奇事记·昝规》:“ 唐 长安 昝规 因丧母,又遭火,焚其家产,遂贫乏委地。” 明 方孝孺 《读〈战国策〉》:“ 文 武 之道,至於 春秋 之世委地矣。 孔子 之作春秋,伤 周 道之衰也,夫岂知 春秋 之法復委地於 战国 之世乎!”
《骈字类编》:地宽(地宽)
唐 李益 喜入兰陵望紫阁峰呈宣上人 地宽留种竹,泉浅欲开池。
《國語辭典》:落地  拼音:lào dì
著地。如:「脚疼得不敢落地。」也作「落地儿」。
《國語辭典》:落地  拼音:luò dì
1.人出生。晋。陶渊明〈杂诗〉一二首之一:「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2.从高处落到地上。《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唐。韩愈〈春雪〉诗:「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3.垂到地面或置于地面上者。如:「落地窗」、「落地电扇」。
《國語辭典》:地震  拼音:dì zhèn
由地球内部的变动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如:「地震时,要尽速逃往空地,或躲到墙角、桌下。」《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丙辰,京师地震。」
《骈字类编》:地阔(地阔)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唐 韩愈 杂曲歌辞 鸣雁行 去寒就暖识所依,天长地阔栖息稀。
唐 欧阳詹 泉州赴上都留别舍弟及故人 天长地阔多岐路,身即飞蓬共水萍。
唐 司空图 江行二首 其一 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
《國語辭典》:重地  拼音:zhòng dì
1.重视土地。《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虽贱必书,重地也。」《谷梁传。昭公五年》:「莒无大夫,其曰牟夷何也,以其地来也,以地来则何以书也,重地也。」
2.重要的地方。《孙子。九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江陵乃荆襄重地,钱粮极广。」
《國語辭典》:要地  拼音:yào dì
1.重要的地方。《后汉书。卷七○。荀彧传》:「此实天下之要地,而将军之关河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也作「要冲」。
2.显要的地位。《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等传。赞曰》:「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此其成令名者。」
《漢語大詞典》:行地
(1).行于地上。《淮南子·人间训》:“今人待冠而饰首,待履而行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蜀郡 有 万里桥 , 玄宗 至而喜曰:‘吾常自知,行地万里则归。’”
(2).易·坤:“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王弼 注:“地之所以得无疆者,以卑顺行之故也。乾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 孔颖达 疏:“以柔顺为体,终无祸患,顺行地无疆,不復穷已。”后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顺。后汉书·皇后纪赞:“乘刚多阻,行地必顺。”
(3).比喻威德之行。管子·小匡:“是故天下之於 桓公 ,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故行地滋远,得人弥众,是何也?怀其文而畏其武。”
(4).比喻处世实践。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人之处世,不行易,行而不著迹难。”
(5).经行的地方。 宋 杨万里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诗:“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著沙。”
《漢語大詞典》:地险(地險)
(1).大地险阻;地面险阻。易·坎:“《彖》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 孔颖达 疏:“言地以山川丘陵而为险也。”《宋书·礼志三》:“地险俗殊,民望絶塞,以为分外,其日久矣。” 清 黄景仁 《邓家坟写望》诗:“方今万里一,地险安足论!”
(2).指险要之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上戴山阜,下临絶涧,俗谓之为‘ 鲁般桥 ’,盖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险也。” 唐 李商隐 《南朝》诗:“地险悠悠天险长, 金陵 王气应瑶光。”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肃公祠》诗:“天骄横肆地险失,坐令蚍蚁咸无援。”
《骈字类编》:地生
易益彖见天施下作淮南子见天堕下芳柳宗元永州新堂记见天 下 刘攽泰州玩 亭记天施地生非为己役也能者取玩焉飞李白寄远诗此地生秋草秋草秋蛾
分类: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