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3,分9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天和
和议
气和
和籴
和鸣
和烟
不和
唱和
人和
时和
和月
永和
和戎
和羹
和雨
《國語辭典》:天和  拼音:tiān hé
1.天地祥和之气。《淮南子。天文》:「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皇皇鸿明,荡侯休德。嘉承天和,伊乐厥福。」
2.人的元气。《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國語辭典》:和议(和議)  拼音:hé yì
与对方达成协议,停止争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和议既成,直到绍兴十二年自虏中回銮。」
《漢語大詞典》:气和(氣和)
(1).气候调和。管子·幼官:“会请命於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2).态度和蔼。《三国志平话》卷上:“ 关公 见 张飞 非草次之人,説话言谈便气和。”
《漢語大詞典》:和籴(和糴)
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始于 北魏 。魏书·食货志:“又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糴,积为边备。”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和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中州集卷七引 金 李节 诗:“棓头打出和糴米,丁口签来自愿军。”
《國語辭典》:和鸣(和鳴)  拼音:hé míng
鸟的鸣声相应和。比喻音乐或歌唱声调相谐。《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文选。嵇康。琴赋》:「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骈字类编》:和烟(和烟)
唐 杨巨源 山中主人 若为说得溪中事,锦石和烟四面花。
唐 郑谷 小桃 和烟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连灞桥。
分类:和烟
《國語辭典》:不和  拼音:bù hé
1.不符。《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仲翔高亮,性不和物。」
2.不和睦、不融洽。《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魏帅与许帅刘昌裔不和,要隐娘去取他首级。」《红楼梦》第六一回:「谁知和他母女不和的那些人,巴不得一时撵出他们去。」
《國語辭典》:唱和  拼音:chàng hè
1.唱歌时,互相应和。《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资治通鉴。卷二七二。后唐纪一。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
2.以诗词互相酬答。唐。张籍 哭元九少府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3.互相呼应、配合。《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纪》:「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新唐书。卷一七四。列传。李宗闵》:「而宗闵中助多,先得进,即引僧孺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
《國語辭典》:人和  拼音:rén hé
人与人之间团结,感情融洽。《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漢語大詞典》:时和(時和)
天气和顺。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时和,不肖遭其安;不和,虽圣逢其危。”《宋书·文帝纪》:“今因四表无尘,时和岁稔,復获拜奉旧塋,展罔极之思。” 唐 崔铉 《进宣宗收復河湟诗》:“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
《骈字类编》:和月
唐 吴融 御沟十六韵 回风还潋潋,和月更悠悠。
分类:和月
《国语辞典》:永和  拼音:yǒng hé
地名。隶属新北市永和区。面积约五平方公里,位于新店溪西南。
《國語辭典》:和戎  拼音:hé róng
与戎敌言和。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诗:「廉颇仍走敌,魏韩已和戎。」
《國語辭典》:和羹  拼音:hé gēng
1.五味调和的羹汤。《书经。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2.比喻良相贤臣辅佐国君处理朝政。《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郤正》:「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亦借指宰相之位。唐。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漢語大詞典》:和雨
犹细雨。与骤雨相对。《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冬多霜雪,夏多和雨。” 宋 范成大 《阴寒终日兀坐》诗:“腊浅得春全未煖,雪慳和雨最难晴。” 明 文徵明 《晚雨饮子重园亭》诗:“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
分類:细雨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