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六服
(1). 周 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孔颖达 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 王莽 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衞,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宋 曾巩 《李良辅知庐州张竚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制》:“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於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 郑司农 曰:‘大裘,羔裘也。衮,卷龙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晋书·舆服志》:“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2).指 周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贾公彦 疏:“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3).指 周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2).指 周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贾公彦 疏:“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3).指 周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骈字类编》:六丈
北史牛弘传制度之数各有所依方一百四十四尺川之策也屋圆楣俓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六丈通天屋俓九丈阴阳九六之变且圆盖方覆九六之道也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河又宋史张俊传使左军统制赵密偃兵篁竹出六丈 以分金势
又续闻见近录庆历中范文正富文忠韩忠献执政议斩边帅范文正力争之至论上前退之殿陛文忠厉声曰六丈无过待作佛
又续闻见近录庆历中范文正富文忠韩忠献执政议斩边帅范文正力争之至论上前退之殿陛文忠厉声曰六丈无过待作佛
《骈字类编》:六圣(六圣)
宋 苏轼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 其三 玉津园 承平苑囿杂耕桑,六圣勤民计虑长。
《骈字类编》:六身
左传疏见二首下箕易林三首六身莫适所閒更伏摇动动失事宜 子佯狂国乃不昌 王起书同文赋见二首下承扬弘贞萤光照字赋见三豕下 王维慕容 携素馔见过诗见五柳下
《國語辭典》:六科 拼音:liù kē
1.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1)唐代举士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为六科。见《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2)宋景德、天圣年间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达坟典、明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政理,可使从政;洞识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3)宋绍兴时以文章典丽、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
2.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行政事务,纠其弊误。
3.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植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著荒歉之岁,六科未收。」
2.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行政事务,纠其弊误。
3.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植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著荒歉之岁,六科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