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情  拼音:liù qíng
人的六种情感。指喜、怒、哀、乐、好、恶。《文选。陆机。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
《國語辭典》:六根  拼音:liù gēn
能接触外境与心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心理)的六种感官功能。《西游记》第一七回:「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漢語大詞典》:六诗(六詩)
(1).犹六义。《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郑玄 注:“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参见“六义”。
(2).指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参阅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
《國語辭典》:六义(六義)  拼音:liù yì
《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见〈诗大序〉。大抵说来,风为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此三种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國語辭典》:比兴(比興)  拼音:bǐ xìng
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徵的效果。兴,寄托,为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有暗示的效果。比、兴为《诗经》六义中的两类,古代儒者认为这两种手法便于描写和反映现实,并适合于表现社会政治内容。
《漢語大詞典》:三经(三經)
(1).谓天时、地利、人和。管子·版法:“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飭,君乃有国。” 郭沫若 集校:“三经,谓天时、地利、人和。‘正彼天植’,地利也;‘风雨无违’,天时也;‘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人和也。”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春秋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是故圣人重之,载于三经。” 颜师古 注:“谓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周礼。 王安石 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制科词赋三经宏博:“词赋既罢,而士之所习者皆三经。所谓三经者,又非圣人之意,惟用 安石 之説以增广之,各有套括。”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 刘元刚 《三经演义》, 清 黄丕烈 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风、雅、颂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是为之三经。”
《漢語大詞典》:训雅(訓雅)
的代称。训为六体之一;雅为六义之一,故称。泛指诗书。艺文类聚卷五二引 汉 王粲 《儒吏论》:“吏服训雅,儒通文法,故能宽猛相济,刚柔自克也。”《艺文类聚》卷二六引 晋 傅咸 《申怀赋》:“将反初服,毕志训雅,尽乌鸟之至情,竭欢敬於膝下。”
分類:六义诗书
《国语辞典》:诗六义(诗六义)  拼音:shī liù yì
专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分类: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