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寸田尺宅  拼音:cùn tián chǐ zhái
形容极少的资产。宋。苏轼〈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诗:「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谁耕。」
《國語辭典》:主人  拼音:zhǔ rén
1.拥有主权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今日皇叔做了东吴女婿,便是鲁肃主人,如何敢坐?」《儒林外史》第五回:「便是管事的管家、家人、媳妇、丫鬟、使女黑压压的几十个人,都来磕了主人、主母的头。」
2.东家,相对于宾客而言。《文选。潘岳。笙赋》:「酒酣徒扰,乐阙日移,疏客始阑,主人微疲。」《儒林外史》第二回:「金有馀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夥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著。」
《國語辭典》:东西(東西)  拼音:dōng xī
1.东方与西方。如:「东西文化交流。」
2.从东到西。《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子丕继业,差役甚重,东西驱驰,未有宁岁。」也作「西东」。
《國語辭典》:东西(東西)  拼音:dōng xī
1.物品。《红楼梦》第四五回:「各色东西可用的只有一半,将那一半又开了单子,与凤姐去照样置买。」
2.讥骂人的话。如:「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如此放肆!」
《國語辭典》:游人(遊人)  拼音:yóu rén
游玩的人。《老残游记》第三回:「殿前搭著凉棚,摆设著四五张桌子,十几条板凳卖茶,以便游人歇息。」《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看那男男女女的游人,坐了好些时,方才回去。」
《國語辭典》:生计(生計)  拼音:shēng jì
1.生活上的种种开支用度等事务。泛指生活。唐。白居易 送萧处士游黔南诗:「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早则是生计萧疏,更值著没收成歉年时序。」
2.谋生的方法。亦指维生的产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身落魄,生计皆无。」《红楼梦》第六回:「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
《國語辭典》:生活  拼音:shēng huó
1.生存。《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文明小史》第三○回:「他夥计正愁著窠儿拆了,没得生活,如何还肯出钱。」
2.泛指一切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情况、境遇。《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丈夫日勤耕嫁,妇女夜事绩织,厮共生活,应当官司繇役。」
3.物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多谢县君送柑,客中无可奉答,小小生活二端,伏祈笑留。」
4.生计。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所贪既仁义,岂暇理生活。」
5.工作。《水浒传》第四回:「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儒林外史》第一回:「只靠著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
《國語辭典》:旧业(舊業)  拼音:jiù yè
1.以前所从事的工作。如:「重操旧业」。
2.旧时的财产。唐。卢纶 晚次鄂州诗:「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3.祖先的遗业。《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4.以前居住过的别墅。唐。刘长卿 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诗:「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
《國語辭典》:世业(世業)  拼音:shì yè
1.世代相传的事业。汉。班固〈幽通赋〉:「岂荼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2.先代所遗留的产业、财产。《南史。卷三二。列传。张邵》:「箪食瓢饮,不觉不乐。但世业清贫,人生多待。」唐。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诗:「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3.当今世上的事务。《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國語辭典》:失业(失業)  拼音:shī yè
失去工作或找不到工作而赋閒在家。《汉书。卷八五。谷永杜邺传。谷永》:「百姓失业流散,群辈守关。」《老残游记》第七回:「小盗则随时随地无赖之徒及失业的顽民胡乱抢劫。」
《國語辭典》:田产(田產)  拼音:tián chǎn
田地产业。《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二》:「两淮归正,忠义有田产者,蠲役五年。」《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他的家里只有一位母亲,靠著祖上有些田产过活。」
《國語辭典》:经纪(經紀)  拼音:jīng jì
1.纲纪、条理。《淮南子。俶真》:「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卓茂》:「凡人之生,群君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接。」
2.经营管理。《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朱建平》:「繇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3.买卖、交易。《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点检行囊,没十日都使尽,又不会做甚经纪。」《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家里做个小生意,是戏子行头经纪。」
4.经手买卖的人。《福惠全书。卷八。杂课部。牛驴杂税》:「例有牙行经纪,评价发货。」也称为「牙郎」、「牙侩」、「牙人」、「牙子」。
5.通行。《淮南子。原道》:「经纪山川,蹈腾昆仑。」
6.聪明。《西游记》第六八回:「贤弟,你好不经纪!再走走,拣大的买吃。」
7.北平方言。指奥秘、道理。如:「这里头的经纪,外行人是不容易懂的!」
8.北平方言。指主张、主意。如:「这会儿,他心里已有个经纪了。」
《國語辭典》:经纪人(經紀人)  拼音:jīng jì rén
1.做买卖的商人。《金瓶梅》第三回:「小人只认的大郎,是个养家经纪人。且是街上做买卖,大大小小不曾恶过一个。」
2.在交易所中代他人进行买卖,或撮合买卖双方而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3.受聘于演艺人员、职业运动员等,为其处理签约、安排演出、代替发言等事宜的人。
《國語辭典》:并吞  拼音:bìng tūn
侵占别国领土或他人的财物、土地。《文选。郭璞。江赋》:「总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至政破纵擅衡,并吞六国,遂称乎始皇。」也作「并吞」。
《國語辭典》:并吞(併吞)  拼音:bìng tūn
侵占他人财物土地或他国的领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自取唐州破湖南后,志气愈骄,有并吞天下之心。」《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也作「并吞」。
《國語辭典》:常产(常產)  拼音:cháng chǎn
1.恒产,固定的产业。汉。焦延寿《易林。卷四。大有之震》:「安居重迁,不去其亶,未来相闻,乐得常产。」宋。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盖无常产而有常心者,古之所谓士也。」
2.固定的物产。《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若夫土有常产,俗有旧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國語辭典》:官业(官業)  拼音:guān yè
1.政府机关所经营的事业。
2.公事、公务。《国语。楚语上》:「其所不夺穑地,其为不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
3.做官时的功绩。唐。元稹〈授韩皋吏部尚书赵宗儒太常卿制〉:「至于官业,非子敢知。」
《國語辭典》:祖业(祖業)  拼音:zǔ yè
1.祖先的事功。《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及臻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必待明圣润色,祖业传于无穷。」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隐公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
2.祖先留传下来的遗产。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哥哥和嫂嫂守著祖业,我和二嫂引著安住孩儿,趁熟走一遭去。」《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
《漢語大詞典》:田业(田業)
(1).农业。《诗·周颂·载芟》“其耕泽泽” 汉 郑玄 笺:“ 成王 之时,万民乐治田业。”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性勤於稼穡,而兄 伯升 好侠养士,常非笑 光武 事田业,比之 高祖 兄 仲 。”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田宅契券取直:“以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故使均输,欲为惩劝。”
(2).指田地、房屋等产业。东观汉记·吴汉传:“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 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金 元好问 《顺天万户张公勋德第二碑》:“债家执券,日夕取偿,至於卖田业,鬻妻子,有不能给者,公哀而怜之。”
(3).指田地。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 斌 将妻子诣 长安 ,赐第宅田业,拜奉车都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农业陶渔·田业:“ 秦孝公 任 卫公孙鞅 ,废井田,开阡陌,民得卖买,而天下之田为私业,此民田业卖买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