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道德习惯
指个人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习惯方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并对他人和社会有利害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克服不良的道德习惯,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
《国语辞典》:滴酒不沾  拼音:dī jiǔ bù zhān
一滴酒都不沾口,表示没有喝酒的习惯或坚持不饮酒。如:「只要开车,一定要滴酒不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座中濮固修酒量最浅,几乎滴酒不沾的,众人都请他吃。」
《國語辭典》:吃不服  拼音:chī bù fú
不习惯吃某种食物。如:「太辣的食物,他一向吃不服。」
《國語辭典》:穿靴戴帽  拼音:chuān xuē dài mào
大陆地区指文章内容或说话时,充斥著迎合时势的套话。
《國語辭典》:潜移默化(潛移默化)  拼音:qián yí mò huà
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于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清史稿。卷三八一。陈銮传》:「请敕儒臣阐明圣谕广训,黜异端之旨,撰为韵言,布之乡塾,俾士民童年诵习,以收潜移默化之效。」《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也作「潜移暗化」。
《漢語大詞典》:狃狎
习惯,习熟。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当是时,不狃狎便顺,张皇呼吸,干没速化,而能以实利害、诚行己,应其上如君者一二耳。” 明 方孝孺 《俞先生墓表》:“ 元 既有 江 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未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
分類:习惯
《漢語大詞典》:年禧
新年幸福。祝贺新年的习惯用语。如:“敬贺年禧。”
《漢語大詞典》:生活制度
根据学习、生产劳动的需要,参照人们的职业、习惯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的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所作的作息安排。
《漢語大詞典》:顺习(順習)
(1).慎重和善貌。顺,通“ 慎 ”。诗·周颂·执竞“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汉 郑玄 笺:“反反,顺习之貌。 武王 既定天下祭祖考之庙,奏乐而八音克谐,神与之福。” 马瑞辰 通释:“《宾之初筵》诗‘威仪反反’,《传》:‘反反,言重慎也。’此《传》训难,即重慎之义。《正义》训为重难,是也……释文《韩诗》作昄昄,云‘善貌’也。此《笺》云‘顺习之貌’,即《韩》所云‘善貌’也。”
(2).谓逐渐熟悉,逐渐习惯。易·坤“‘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唐 孔颖达 疏:“盖言顺者,言此‘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习阴恶之道,积微而不已,乃致此弑害。”
《國語辭典》:山河易改,本性难移(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拼音: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形容人的性格习惯很难改变。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难移。」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分類:习惯成性
《國語辭典》:少成若性  拼音:shào chéng ruò xìng
年幼时养成的习惯,就如天性一样。《大戴礼记。保傅》:「孔子曰:『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
《漢語大詞典》:民族形式
适合于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符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具有本民族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