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便步  拼音:biàn bù
一般的步伐。《军语。驻军军语。便步》:「便步,寻常之步度也。」
《漢語大詞典》:叛逆者
与公认的习惯或传统决裂的人
参与造反的人
《國語辭典》:老例  拼音:lǎo lì
旧规矩。《文明小史》第三○回:「现在太爷动了气,要回大老爷重办我们,却被俺猜著了,为了咱们老例没送的缘故。」
《漢語大詞典》:四新
指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和新习惯。例如:破四旧,立四新。
《漢語大詞典》:咶噪
(1).喧扰;吵闹。 明 沈仕 《普天乐·思情》曲:“风和雨纵横正飘,时间玉马偏咶噪。”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围在这人旁边的十来二十位,就一下咶噪起来。”
(2).旧时打招呼、表示谢意的习惯语。犹今言打扰、对不起。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薛婆 进了典舖,与管典的相见了,叫声咶噪,便把箱儿打开。”《何典》第二回:“ 活鬼 接在手中,千谢万咶噪的辞别起身。”
《國語辭典》:痼习(痼習)  拼音:gù xí
长期养成而不易革除的习惯。如:「他下定决心痛改吸毒的痼习。」也作「固习」。
《國語辭典》:拖拖拉拉  拼音:tuō tuō lā lā
1.宽松摇曳的样子。如:「他的穿著拖拖拉拉,看起来很不俐落。」《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
2.后借指做事慢吞吞,不乾脆俐落。如:「他是个慢郎中,做起事来总是拖拖拉拉的,缺乏效率。」
《漢語大詞典》:污毒
亦作“污毒”。 污浊有毒的东西。多指坏的、不健康的思想、习惯等。 谢觉哉 《不惑集·随手拈来》:“闹地位,闹待遇……是剥削阶级统治的旧社会遗给我们心灵上的污毒,必须把它当作势不两立的敌人斗败它、消灭它。” 毛泽东 《元旦祝词》:“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
《國語辭典》:俗读(俗讀)  拼音:sú dú
通俗的读音。如:「现在许多字俗读有误,但已积非成是,正确的读音反而很少使用。」
分類:习惯读音
《漢語大詞典》:田父可坐杀(田父可坐殺)
古代谚语。谓习惯劳作的人,乍处安闲则易致病。
《漢語大詞典》:循诵习传(循誦習傳)
(1).谓习惯于读死书、传旧闻。 宋 王安石 《进修南郊敕式表》:“固将制礼作乐,以復 周 唐 之旧,岂终循诵习传,而守 秦 汉 之餘。”
(2).谓诵习。 太平天囯 《行军总要》:“综録平素神化谋猷,恭辑成书,刊刻颁行,使军中将士循诵习传,知所取法,在在恪遵。”
《國語辭典》:席地而坐  拼音:xí dì ér zuò
古人铺席于地以为坐卧。后指就地坐下。《旧五代史。卷一三二。周书。世袭传一。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则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有上,带来的白兰地酒,慕政取出两瓶开了,大家席地而坐,一气饮尽。」
《漢語大詞典》:习焉不察(習焉不察)
语出《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后因以“习焉不察”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取进止:“当 栖楚 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是也。而不晓文义者,习焉不察,概谓有旨为进止,如堂底所载,凡宣旨皆云有进止者,相承之误也。”亦作“ 习而不察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口传心授,依样葫芦,求其师不甚谬,则习而不察,亦可以混过一生。” 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四讲:“这种见解和思想,真是谬误到极点,可谓人云亦云,习而不察。”
《國語辭典》:习以成俗(習以成俗)  拼音:xí yǐ chéng sú
因长期习染而成为习俗。《魏书。卷四八。高允传》:「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也作「习以成风」。
《國語辭典》:习以成性(習以成性)  拼音:xí yǐ chéng xìng
长期习惯于某种环境,就会形成某种性格。参见「习与性成」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故圣王蒙以养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