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5,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青天
冥冥
身世
中天
混沌
净土
流转
无我
万劫
必然
本原
慈云
近代
空王
一元
《國語辭典》:青天  拼音:qīng tiān
1.晴朗无云的天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有数株桃树,森森耸翠,上接青天,枝叶茂浓,下浸池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2.形容贤明廉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老爷青天详察,主鉴不错。」
3.比喻清官。如称包拯为包青天。
《國語辭典》:冥冥  拼音:míng míng
1.远空。唐。杜甫〈寄韩谏议注〉诗:「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2.幽暗、晦暗。《文选。江淹。杂体诗。潘黄门》:「梦寐复冥冥,何由觌尔形。」唐。张籍〈猛虎行〉:「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3.私下、暗中。《荀子。修身》:「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
4.鬼魂所在之处。如:「下合冥冥」。
《國語辭典》:身世  拼音:shēn shì
1.人生的境遇。如:「他一生流浪四方,身世飘零。」
2.身分来历。如:「他的身世是个谜。」
《國語辭典》:中天  拼音:zhōng tiān
1.高空中。《列子。周穆王》:「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乃止。」唐。杜甫〈后出塞〉诗五首之二:「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2.天运正中。有颂扬盛世之意。《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称号。」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出:「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唐。」
3.天文学上指星体由东向西运行,通过子午圈时,称为「中天」。
《國語辭典》:混沌  拼音:hùn dùn
1.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的那种元气未分,模糊不清的状态。《西游记》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三国演义》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也作「浑沌」。
2.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样子。唐。孙思邈〈四言〉诗:「一体混沌,两精感激。」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3.糊涂无知的样子。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这个养爷老的混沌了,我是刘季真的儿。」《水浒传》第二四回:「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出半天里,便把著丧门关了。」
《國語辭典》:净土(淨土)  拼音:jìng tǔ
佛国为清净无浊之地,故称为「净土」。如西方极乐世界即阿弥陀佛净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乐天一生精究内典,勤脩上乘之业,一心超脱轮回,往生净土。」
《國語辭典》:流转(流轉)  拼音:liú zhuǎn
1.传布。《礼记。仲尼燕居》唐。孔颖达。正义:「以礼周旋流转,无不偏于天下。」
2.圆转流畅。《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3.转换消逝。唐。白居易 秋晚诗:「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4.流动转移。《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
《國語辭典》:无我(無我)  拼音:wú wǒ
佛教用语。没有私见的意思。谓所有的存在现象,都没有一个恒常不变、自我主宰的实体。《大智度论》卷一:「一切有为法无常、苦、无我。」
《國語辭典》:万劫(萬劫)  拼音:wàn jié
极长的时间,永远。佛家称世界一成一毁为一劫。唐。李白〈短歌行〉:「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红楼梦》第一回:「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國語辭典》:必然  拼音:bì rán
1.必定如此。《庄子。天地》:「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看苗贼虽败,他已逃往别洞,必然求了救兵,今夜来劫我们的营盘。不可不预为防备。」
2.哲学上指事物发展变化依照理法不变的规律。
《國語辭典》:本原  拼音:běn yuán
根源。《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國語辭典》:慈云(慈雲)  拼音:cí yún
佛教用语。比喻慈心如云般的广大,庇荫著一切众生。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慈云吐泽,法雨垂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仰藉慈云之庇,庶宽雷部之刑。」
《國語辭典》:近代  拼音:jìn dài
1.过去不远的时代。《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近代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卒使阴就归国,徙废阴兴宾客。」《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孙登传》:「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也作「近世」。
2.我国历史上专指十九世纪中叶至五四运动之间的时期。
《國語辭典》:空王  拼音:kōng wáng
佛的尊称。清。钱谦益〈碧云寺〉诗:「礼拜空王三叹息,自穿萝径拄孤藤。」清。陈曾寿〈八声甘州。镇残山风雨耐千年〉词:「忍残年心事,寂寞礼空王。」
《國語辭典》:一元  拼音:yī yuán
1.古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2.事物的始端。《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3.纯一原理。如:「一元化」。
《國語辭典》:一元大武  拼音:yī yuán dà wǔ
1.古代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唐。孔颖达。正义:「元,头也;武,迹也。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迹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
2.戏称一圆钱为「一元大武」。
3.讥称人的大脚。
分類: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