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丁香结
 
芭蕉不展寸心

相关人物
李商隐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 李商隐 〈代赠二首〉
〈代赠二首〉其一:「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九 李璟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二首〉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二首〉其二:「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渌波三峡暮,接天流。」
典故 
南山隐
 
南山隐云雾
  
南山雾豹
 
山藏豹
 
玄豹姿
 
玄豹情
 
玄豹隐
 
玄豹隐南山
 
藏雾豹
 
豹姿长隐
   
豹隐连山雾
 
豹隐雾
    
隐豹愁雨
  
雾中豹
    
雾雨七日
 
雾雨文深
 
养豹烟雨
 
养豹章

相关人物
陶答子
 
陶荅子妻


《列女传》卷二〈贤明传·陶荅子妻〉~39~
陶大夫荅子之妻也。荅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徵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姑怒,遂弃之。处期年,荅子之家果以盗诛。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君子谓荅子妻能以义易利,虽违礼求去,终以全身复礼,可谓远识矣。诗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谓也。

简释

隐豹:喻隐居而全身远害。唐杜甫《戏寄崔评事表侄》:“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例句

十年紫竹溪南住,迹同玄豹依深雾。 刘言史 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𤏐})

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唐彦谦 中秋夜玩月

利爪韝上鹰,雄文雾中豹,可堪长与乌鸢噪。 李咸用 送人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李峤

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雾豹。 李贺 春归昌谷

隐豹窥重巘,潜虬避浊泾。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

遥知玄豹在深处,下笑羁绊泥涂间。 柳宗元 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即贾鹏也)

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 权德舆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既非大川楫,则守南山雾。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董思恭 咏雾

文章已变南山雾,羽翼应抟北海风。 许浑 酬河中杜侍御重寄

纵然怀豹隐,空愧蹑鹓行。 赵彦昭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燕应制

尧皇未登极,此地曾隐雾。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

一随玄豹隐,几换绿萝阴。 钱起 过山人所居因寄诸遗补

分与玄豹隐,不为湘燕飞。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

雾豹只忧无石室,泥鳅唯要有洿池。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骆宾王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

典故
不知有汉
 
不知秦
 
不识东西晋
  
问秦人
 
如今不是秦
 
嫌秦
 
寻源
 
山中秦晋
 
晋客入洞
 
桃散武陵霞
   
桃源土
 
桃源境
 
桃源士
   
桃源鸡犬
  
桃花流水
  
桃花白云
 
桃花迷洞口
 
桃花闭洞门
 
武陵
 
武陵事
 
武陵人
  
武陵春
 
武陵桃花
 
武陵水
 
武陵洞
   
武陵趣
 
武陵路
 
洞中人
 
洞犬谢秦人
 
流水桃源
 
源桃
 
源水无路
  
秦世客
 
秦人南避
 
秦人洞天
 
秦人溪
 
秦人迹
 
秦人路
 
秦人鸡犬
   
秦渔
 
秦汉迷
 
闻犬洞
  
迷武陵
  
逃秦人
 
避世桃源
  
避秦人
 
避秦村
 
避秦溪
 
避秦路
 
隐桃花

相关人物
陶潜

参考典故
阮郎


《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荅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閒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刘歆即遣人随之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简释

桃源:后用以指隐居处或仙境。唐杜甫《不寐》:“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


例句

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 于武陵 赠王道士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于鹄 南溪书斋

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储光羲 玉真公主山居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储嗣宗 春游望仙谷

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刘商 袁十五远访山门

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刘商 题水洞二首

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 刘言史 题茅山仙台药院

兰渚催新幄,桃源识故蹊。 刘长卿 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刘长卿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刘长卿 寻张逸人山居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刘长卿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刘长卿 湘中纪行十首云母溪

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刘长卿 石围峰

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刘长卿 秦系倾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欲归未遂感其流寓诗以赠之

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 刘长卿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见寄一首与余有挂冠之期因书数事率成十韵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 刘长卿 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

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 刘长卿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

他日山中逢胜事,桃源洞里几人家。 刘长卿 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

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

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 刘长卿 题大理黄主簿湖上高斋

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 包融 赋得岸花临水发

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 厉玄 从军行

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图 丁未岁归王官谷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司空图 春山

雨台谁属楚,花洞不知秦。 吴融 倒次元韵

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吴融 偶书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吴融 山居即事四首之四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吴融 花村六韵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唐彦谦 绯桃

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 乔侃 人日登高

桃源若远近,渔子棹轻舟。 奚贾 寻许山人亭子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孟浩然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母校书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孟郊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崔涂 江雨望花

不逢秦世乱,未觉武陵深。 崔涂 王逸人隐居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 张仲方 赠毛仙翁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张南史 寄静虚上人云门

长揖桃源士,举世同企羡。 张说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

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张说 翻著葛巾呈赵尹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张贲 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 戎昱 寄梁淑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万水访君难。 戎昱 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

桃源宁异此,犹恐世人闻。 戴叔伦 晚春

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 戴叔伦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 戴叔伦 桂阳北岭隅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霄汉九重辞凤阙,云山何处访桃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戴叔伦 赠韩道士

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戴叔伦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戴叔伦 过友人隐居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 方干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

云水千重绕洞门,独归何处是桃源。 施肩吾 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

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秦。 曲信陵 移居洞庭

玉皇赐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朱湾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 李君何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湘浦眠销日,桃源醉度春。 李嘉祐 送韦司直西行

祈门官罢后,负笈向桃源。 李嘉祐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 李峤 送司马先生

洞天应不夜,源树秪如春。 李德裕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师呈迹今重赋此诗兼寄题黄先生旧馆

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李白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李白 拟古十二首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李白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薜带何辞楚,桃源堪避秦。 李白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李益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李端 归山居寄钱起

柳市名犹在,桃源梦已稀。 李端 闻吉道士还俗因而有赠

蒲泽逢胡雁,桃源见晋人。 李端 送郭参军赴绛州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李端 送马尊师

武陵洞里寻春客,已被桃花迷不归。 李群玉 恼从兄

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金谷园无主,桃源路不通。 李群玉 赠花

锦洞桃花远,青山竹叶深。 李群玉 送秦炼师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 李质 宿日观东房诗

此花不逐溪流出,晋客无因入洞来。 杜牧 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

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 杜甫 不寐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杜甫 北征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

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杜甫 寄从孙崇简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杜甫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沣朗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杜甫 赤谷西崦人家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杨凭 千叶桃花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杨发 南溪书院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满枝。 欧阳衮 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

桃源在在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 武元衡 春斋夜雨忆郭通微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武元衡 桃源行送友

一见桃花发,能令秦汉迷。 殷遥 友人山亭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汪遵 东海

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间便是武陵溪。 汪遵 短歌吟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凿帝尧人。 沈佺期 入少密溪

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 法振 月夜泛舟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独孤及 伤春怀归

欲识桃花最多处,前程问取武陵儿。 独孤及 送别荆南张判官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之一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链师院三首

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之作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维 田园乐七首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王维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斜溪横桂渚,小径入桃源。 王绩 游仙四首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王绩 田家三首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王绩 田家三首之二

更说桃源更深处,异花长占四时天。 白行简 赠毛仙翁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 皇甫冉 春早

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 皇甫冉 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

我来隐道非隐身,如今世上无风尘。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皎然 兵后西日溪行

应向秦时武陵路,花间寂历一人行。 皎然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卢照邻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卢照邻 过东山谷口

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 祖咏 题韩少府水亭

如今非是秦时世,更隐桃花亦笑人。 秦系 山中赠耿拾遗湋兼两省故人

一似桃源隐,将令过客迷。 秦系 春日闲居三首

向此隐来经几载,如今已是汉家朝。 秦系 题章野人山居

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誇。 窦群 假日寻花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綦毋潜 若耶溪逢孔九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罗虬 比红儿诗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羊士谔 郡斋读经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

青野雾销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胡曾 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萧颖士 蒙山作

常恐便随巫峡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薛涛 牡丹

闻说花源堪避秦,幽寻数月不逢人。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裴迪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何妨将我去,一看武陵春。 贯休 江边道士

带月时闻山鸟语,郡城知近武陵溪。 贾岛 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无云秦汉隔,别访武陵花。 郑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

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 钱起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钱起 寻华山云台观道士

宛谓武陵洞,潜鹰造化移。 钱起 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

桃源应渐好,仙客许相寻。 钱起 岁暇题茅茨

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钱起 洞仙谣

忽忆武陵事,别家疑数秋。 钱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钱起 石井

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钱起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诀一延年。 钱起 题嵩阳焦道士石壁

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 陆希声 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韦庄 江上别李秀才

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韦处厚 桃坞

桃源洞口来否,绛节霓旌久留。 韩偓 六言三首

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韩偓 无题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以同寻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韩愈 同窦书寻刘尊师不遇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桂水遥相忆,花源暗有期。 韩翃 寄武陵李少府

闻君招隐地,髣髴武陵春。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

典故 
大隐金门
 
待诏金门
 
东方避世
  
避世金马门
  
金门遗世
 
金门隐
 
金马梦
  
金马朔
 
金马避世
 
相关人物
东方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205~
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閒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简释

吏隐:指人行为高洁又不隐遁山林。元袁桶《次韵抵平石》:“金门吏隐愧相如,岁月这巡翰墨疏。”


例句

复有金门客,来参萝薜衣。 储光羲 寻徐山人遇马舍人

锦帐为郎日,金门待诏时。 张说 李工部挽歌三首

讵知金马侧,方朔有奇才。 李峤

金门待诏何逍遥,名儒早问张子侨。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台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李白 寄淮南友人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

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 李白 走笔赠独孤驸马

若逢金马门前客,为说虞卿久著书。 段成式 送穆郎中赴阙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 王维 早朝

仆本儒家子,待诏金马门。 白居易 郡中眷宴因赠诸客

曾为金马客,向日泪沾衣。 綦母潜 送平判官入秦

金门吏隐愧相如,岁月这巡翰墨疏。 袁桶 次韵抵平石

贵为金马客,雅称水曹郎。 郑谷 寄前水部贾员外嵩

为问前时金马客,此焉还作少微星。 陆希声 山居即事二首

典故
侩墙东
  
墙东客
 
学刽牛
   
避世贤
 
隐墙东

相关人物
逢萌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逢萌〉~2760~
初,萌与同郡徐房、平原李子云、王君公相友善,并晓阴阳,怀德秽行。房与子云养徒各千人,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唐·李贤注引嵇康《高士传》曰:「君公明易,为郎。数言事不用,乃自污与官婢通,免归。诈狂侩牛,口无二价也。」
典故 
孟妇
 
德耀嫁梁鸿
 
梁鸿同隐

相关人物
梁鸿


《遵生八笺·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总一百人·梁鸿》~06~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遭乱世,受业太学,博览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所烧者,问所失去,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乃又以身居作,执勤不懈。邻家耆老见鸿非庸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丑,择对不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下请,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四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孟光。居有顷,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典故
伯阳隐遁
 
伺关
  
函关令
 
度关老子
  
盼青牛
 
紫氛
   
紫气逢真
 
紫气关
 
越流沙
 
迎紫气
 
关路紫烟
 
关门令尹
 
青牛老子

相关人物
老子
 
关令尹喜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24~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按:「《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艺文类聚》卷七十八
《关令内传》:「关令登楼四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喜曰:『夫阳气尽九,星宿值合,岁月并王,复九十日之外,法应有圣人经过京邑。』至期,乃斋戒,其日果见老子。」

例句

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之九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杜甫 秋兴八首之五

函关若远近,紫气独依然。 皇甫冉 登玄元庙

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典故
卜肆寂寞
 
卜肆成都
 
卜肆贫
  
君平卜
 
君平市隐
 
君平帘下
 
君平说卦
 
君平卖卜
 
问君平
 
严君卦
 
严君卖卜
 
严君开封
   
严扬
 
严遵
 
寂寞君平
 
帘下君平
   
百钱卜肆
 
百钱问君平
 
蜀中夫子
  
蜀平

相关人物
严君平
 
严遵

参考典故
犯斗槎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3056~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君平卜筮于成都韨,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馀万言。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

简释

成都卜:指雅逸生活,或指占卜。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例句

君平帘下徒相问,长伴吹箫别有人。 刘君锡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

众说君平死,真师易义全。 姚合 送任尊师归蜀觐亲

承家望一名,几欲问君平。 崔涂 问卜

蜀严化已久,沈冥空所思。 张九龄 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

嘉祯果中君平卜,贺喜须斟卓氏杯。 李博 贺裴廷裕蜀中登第诗

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李德裕 题寄商山石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 送友人入蜀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李端 赠道士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 李贺 感讽五首

君平教说卦,夫子召升堂。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杜甫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借严君卖卜钱。 杜甫 清明二首之一

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杜甫 游子

应到严君开卦处,将余一为问生涯。 武元衡 送温况游蜀

帘下严君卜,窗间少室峰。 罗隐 圣真观刘真师院十韵

若访严夫子,无嫌卜肆贫。 耿湋 送夏侯审游蜀

一缄论贾谊,三蜀寄严家。 贾岛 寄令狐绹公

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 郑世翼 过严君平古井

未酬阚泽佣书债,犹欠君平卖卜钱。 韦庄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

卖卜严将卖饼孙,两贤高趣恐难伦。 韩偓 两贤

典故
不锻嵇康
 
叔夜嵇
 
好锻嵇
 
学锻铁
 
山阳锻
 
嵇康锻铁
 
嵇生锻
 
嵇锻
 
柳下锻
 
柳阴锻
 
锻柳嵇
  
隐锻炉

相关人物
嵇康
 
钟会(字士季)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简傲〉~767~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文士传》曰:「康性绝巧,能锻铁。家有盛柳树,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乃身自锻。家虽贫,有人说锻者,康不受直。唯亲旧以鸡酒往与共饮啖,清言而已。」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

例句

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

典故
不用道林钱
 
不费青蚨买
 
作意买山
 
支公计
 
支遁不惜钱
 
无钱买山
 
西山买白云
  
买山巢由笑
 
买山归老
 
买山而隐
 
买山赀
   
买峰
 
买得前山
 
买青山
 
卖山
 
道林钱
 
钱买山

相关人物
支遁
 
深公


《世说新语》下卷下《排调》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史传部二〉~348~
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洲小岭,欲为幽栖之处。潜答云:「欲来辄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遁。」

例句

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 刘长卿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 孟浩然 宿立公房

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朱庆馀 归故园

失意因休便买山,白云深处寄柴关。 李涉 山居送僧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

从乱移家拟傍山,今来方办买山钱。 杜荀鹤 乱后山居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白居易 端居咏怀

停桡横水中,举目孤烟外。借问吴溪人,谁家有山卖。 蔡京 假节邕交道由吴溪

须寻最近碧霄处,拟倩和云买一峰。 陆畅 送独孤秀才下第归太白山

终当学支遁,买取个青山。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之四

王维爱甚难抛画,支遁高多不惜钱。 齐己 题郑郎中谷仰山居

典故
采芝翁
 
紫芝隐皓


《乐府诗集》卷五十八〈琴曲歌辞二·采芝操〉
《琴集》曰:「《采芝操》,四皓所作也。」《古今乐录》日:「南山四皓隐居,高祖聘之,四皓不甘,仰天叹而作歌。」按《汉书》曰:「四皓皆八十馀,须眉皓白,故谓之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也。」崔鸿曰:「四皓为秦博士,遭世暗昧,坑黜儒术。于是退而作此歌,亦谓之《四皓歌》。」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一〈四皓·采芝操〉~9~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木莫莫。高山崔嵬。岩居穴处。以为幄茵。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典故
丛桂招隐
 
守桂丛
 
小山丛桂
 
小山志
 
小山招
 
小山招隐
 
小山桂
 
小山桂枝
 
小山碧芜春句
 
小山词
 
小山隐
 
小山高赋
 
山中有桂枝
 
山中桂树
 
山能招隐
 
招隐赋
  
攀桂枝
  
桂枝小山传
 
桂树游
 
桂树留人
 
桂树隐
 
淮南幽桂
 
淮南春草赋
 
淮南旧桂丛
 
淮阳桂
 
留人桂


《楚辞补注》卷十二〈招隐士〉~232~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储光羲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储光羲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

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 乔知之 羸骏篇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姚合 酬张籍司业见寄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崔备 清溪路中寄诸公

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 张易之 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杜淹 寄赠齐公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杜甫 上已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犹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杨炯 游废观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

遥知小山桂,五马待邀欢。 权德舆 送梁道士谒寿州崔大夫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皎然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将赴于朝廷期过故林不至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羊士谔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骆宾王 早发淮口望盱眙

典故
上流饮牛人
  
巢父隐居
  
巢由故友
  
巢许窟
 
洗耳溪
 
牵犊饮上流

相关人物
巢父
 
许由

参考典故
巢父
 
许由


《遵生八笺·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巢父》~989~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论五连珠·连珠·演连珠五十首〉~2386~
唐·李善注引皇甫谧《逸士传》曰:「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及尧让位乎许由也,由以告巢父焉,巢父责由曰:『汝何不隐汝光?何故见若身、扬若名令闻?若汝,非友也。』乃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又引皇甫谧《高士传》高士传云:「巢父闻许由之为尧所让也,以为污,乃临池水而洗耳。」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

例句

如知巢与许,千载迹犹新。 于武陵 寻山

巢由薄天下,俗士营一官。 唐彦谦 六月十三日上陈微博士

若非尧运及垂衣,肯许巢由脱俗机。 姚鹄 送贺知章入道

遂令巢由辈,远逐麋鹿群。 岑参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园绮生虽逢汉室,巢由死不谒尧阶。 徐夤 闻司空侍郎讣音

今日巢由旧冠带,圣朝风化胜尧时。 戎昱 赠韦况徵君

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 方干 献王大夫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躠于风尘。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

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尝闻陶唐氏,亦有巢由全。 权德舆 奉送柘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如何巢与由,天子不知臣。 沈千运 山中作

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卢照邻 行路难

迹愧巢由隐,才非管乐俦。 秦系 山中崔大夫有书相问

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 綦毋潜 题沈东美员外山池

自怜苇带同巢许,不驾蒲轮佐禹汤。 罗邺 费拾遗书堂

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 罗隐 途中逢刘知远

却笑巢由辈,何须隐白云。 贾岛 易州过郝逸人居

漱流今已矣,巢许岂尧臣。 贾岛 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

始傍巢由踪,吾其获心曲。 阎防 百丈溪新理茅茨读书

寄谢巢由客,尧年正在斯。 韦承庆 直中书省

巢由应共到,刘阮想同登。 韦庄 渔塘十六韵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韩琮 颍亭

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秦争汉夺空劳力,却是巢由得稳眠。 齐己 题郑郎中谷仰山居

典故
如棠
 
谏鱼棠
 
相关人物
鲁隐公


《春秋左传·隐公五年》
「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晋·杜预注「陈,设张也。公大设捕鱼之备而观之。」唐·孔颖达疏:「陈鱼者,兽猎之类,谓使捕鱼之人陈设取鱼之备,观其取鱼以为戏乐,非谓既取得鱼而陈列之也。」

例句

示威宁校猎,崇让不陈鱼。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子云陈羽猎,僖伯谏渔棠。 魏知古 从猎渭川献诗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二十二〈诗乙·反招隐·反招隐诗〉~030~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放神青云外,绝迹穷山里。……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归来安所期?与物齐终始。
《新校本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张良
《新校本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张良: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例句

大隐能兼济,轩窗逐胜开。 储嗣宗 题云阳高少府衙斋

古今功独出,大小隐俱成。 姚合 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

半年犹小隐,数日得闲行。 姚合 送狄兼谟下第归故山

今日病身惭小隐,欲将泉石勒移文。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怅望龙门晚,谁知小隐家。 李德裕 忆野花

乃知大隐趣,宛若沧洲心。 权德舆 新月与儿女夜坐听琴举酒

大隐本吾心,喜君流好音。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车马长安道,谁知大隐心。 皇甫冉 寻戴处士

欲验少君方,还吟大隐作。 卢纶 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

更乞大贤容小隐,益看愚谷有光辉。 秦系 献薛仆射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许棠 题郑侍郎岩隐十韵

大隐心何远,高风物自疏。 钱起 过王舍人宅

还追大隐迹,寄此凤城阴。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小隐堪忘世上情,可能休梦入重城。 高骈 寄鄠杜李遂良处士

《漢語大詞典》:南山豹
(1).典出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生而须死耳。”后因以“南山豹”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有所不为的人。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 宋 梅尧臣 《文豹篇赠黄介夫》诗:“壮哉 南山 豹,不畏白额虎。”
(2).比喻富有文采。 宋 石孝友 《渔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试南宫》词:“ 射虎将军 搴绣帽, 西园公子 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
《漢語大詞典》:南山雾(南山霧)
比喻隐居之处。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虽无玄豹姿,终隐 南山 雾。”详“ 南山豹 ”。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南山豹
(1).典出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生而须死耳。”后因以“南山豹”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有所不为的人。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 宋 梅尧臣 《文豹篇赠黄介夫》诗:“壮哉 南山 豹,不畏白额虎。”
(2).比喻富有文采。 宋 石孝友 《渔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试南宫》词:“ 射虎将军 搴绣帽, 西园公子 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
《漢語大詞典》:豹成文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以“豹成文”喻潜身隐居,洁身自好。 宋 黄庭坚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雾重豹成文,水清鱼自见。” 宋 黄庭坚 《次韵郭右曾》:“秋水寒沙鱼得计, 南山 浓雾豹成文。”
《國語辭典》:豹隐(豹隱)  拼音:bào yǐn
比喻隐居山林。唐。骆宾王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诗:「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漢語大詞典》:豹雾(豹霧)
指隐者所栖。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僕少负不羈,长逾虚诞,读书颇存涉猎,学剑不待穷工,进不能矫翰龙云,退不能栖神豹雾,抚循诸己,深觉劳生。” 宋 范成大 《王季海秘监再赋成园复次韵》:“披开豹雾寻陈迹,扫尽蛛尘看旧题。”参见“ 豹隐 ”。
分類:隐者
《國語辭典》:豹隐(豹隱)  拼音:bào yǐn
比喻隐居山林。唐。骆宾王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诗:「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漢語大詞典》:豹雾隐(豹霧隱)
同“ 豹隐 ”。 宋 陆游 《昼睡》:“静如豹雾隐,湛若珠藏渊。”
《漢語大詞典》:隐豹(隱豹)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 答子 治 陶 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諫不用……‘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后因以“隐豹”比喻爱惜其身,隐居伏处而有所不为。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漢語大詞典》:隐雾(隱霧)
谓隐遁待时。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 尧皇 未登极,此地曾隐雾。”参见“ 隐豹 ”。
分類:隐遁待时
《漢語大詞典》:隐豹(隱豹)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 答子 治 陶 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諫不用……‘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后因以“隐豹”比喻爱惜其身,隐居伏处而有所不为。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國語辭典》:雾豹(霧豹)  拼音:wù bào
汉朝陶答子为官三年而富,其妻以「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劝其韬光养晦,隐迹全身。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卷二。陶答子妻》。后比喻贤士隐居不仕。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宋。苏轼 次韵王震诗:「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也作「南山隐豹」、「南山雾豹」。
《漢語大詞典》:雾隐(霧隱)
谓退藏避害。 唐 薛能 《孔雀》诗:“曾处嶂中真雾隐,每过庭下似春来。”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蔚豹之泽必雾隐,孔鸞之舞必日中。” 元 王恽 《李相师诗》:“雾隐云驤虎豹文,眼中歷歷説承恩。”参见“ 雾豹 ”。
分類:退藏避害
《國語辭典》:雾豹(霧豹)  拼音:wù bào
汉朝陶答子为官三年而富,其妻以「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劝其韬光养晦,隐迹全身。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卷二。陶答子妻》。后比喻贤士隐居不仕。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宋。苏轼 次韵王震诗:「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也作「南山隐豹」、「南山雾豹」。
《漢語大詞典》:雾雨(霧雨)
(1).雾和雨。《楚辞·大招》:“雾雨淫淫,白皓胶只。” 王逸 注:“言大海之涯,多雾恶气,天常甚雨,如注壅水。”汉书·邹阳传:“臣闻交龙襄首奋翼,则浮云出流,雾雨咸集。” 唐 韩愈 《洞庭阻风赠张十一署》诗:“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
(2).指连绵不绝的雨。 宋 苏辙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诗之一:“旱久翻成雾雨灾,老人腹疾强啣杯。”
(3).蒙蒙细雨。 唐 温庭筠 《阳春曲》:“霏霏雾雨杏花天,帘外春威著罗幕。” 宋 陆游 《冬日感兴》诗:“雾雨天昏曀,陂湖地阻深。” 元 王恽 《夜宿朝元阁下》诗:“炎歊似杀赤熛怒,雾雨漫成玄豹章。”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三四回:“但见丛莽塞径,老樾蔽天,雾雨冥冥,瘴烟幂幂。”
(4).谓隐居。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参见“ 雾豹 ”。
《國語辭典》:雾豹(霧豹)  拼音:wù bào
汉朝陶答子为官三年而富,其妻以「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劝其韬光养晦,隐迹全身。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卷二。陶答子妻》。后比喻贤士隐居不仕。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宋。苏轼 次韵王震诗:「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也作「南山隐豹」、「南山雾豹」。
《國語辭典》:仙源  拼音:xiān yuán
1.神仙居住的地方。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太上曰七十二福地,……第四东仙源,……第五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
2.晋朝陶渊明描写的理想境界桃花源。唐。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國語辭典》:桃源  拼音:táo yuán
晋朝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文中描述武陵渔人遇见一群因避秦乱世,而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原是陶渊明理想中的居住国度。后用以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宋。陆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亦用以比喻仙境。《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剑客所集,乌得有城郭署哉!」也称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 刘晨 、 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马洞 ,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漢語大詞典》:桃源人
借指隐士。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诗:“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歷,笑谢桃源人,花红復来覿。” 唐 丘丹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诗:“侧闻郡守至,偶乘黄犊出。不别桃源人,一见经累日。”一本作“ 桃园人 ”。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桃源客
(1).指隐者。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2).称《桃花源记》中的渔人。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参见“ 桃花源 ”。
分類:隐者渔人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路
(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 松子 家。” 宋 辛弃疾 《水龙吟·题雨岩》词:“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清 纳兰性德 《海棠春》词:“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雀飞处。”参见“ 桃花源 ”。白雪遗音·南词·乌啼花落:“临别订期赠肺腑,缘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觅桃源路,许久全无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儿报花无心赏。”参见“ 桃源洞 ”。
(2).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 南唐 冯延巳 《酒泉子》词:“陇头云,桃源路,两魂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挑灯夜半自嘆吁,几回梦入桃源路,须再聘沉鱼美姿。”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 刘晨 、 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马洞 ,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漢語大詞典》:桃花洞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隐居之地。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復几春!”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桃花洞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
(2).传说 汉 刘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臺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参阅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3). 四川省 长寿县 有桃花洞,以出产棺木板料而著称,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词话》第六三回:“ 尚举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举人 父亲,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时带来,预备他老夫人用的,两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这一副,墻磕底盖堵头俱全。”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武陵客
指避世隐居的人。 元 揭傒斯 《寻舍弟将至东牢宿野店》诗:“茅店溪边冷,松林石上踈;如逢 武陵 客,风景未应殊。”参见“ 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漢語大詞典》:武陵溪
见“ 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漢語大詞典》:源花
指 桃花源 。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春草封归恨, 源花 费独寻。” 萧涤非 注:“‘源花’即 桃花源 , 陶潜 有《桃花源记》,相传即在 湖南 。”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秦客
(1).指从 秦 地来的人。国语·晋语五:“有 秦 客廋辞於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
(2).指 秦 时避乱移居 桃源洞 之人。借指避世隐居之士。 唐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诗:“ 秦 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3).指 秦 弄玉 之夫 萧史 。 唐 李商隐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 西施 因网得, 秦 客被花迷。” 冯浩 笺注引 朱鹤龄 曰:“列仙传水经注俱云 萧史 吹簫,能致白鹤、孔雀,自是用 秦楼 萧史 事。” 叶葱奇 注疏:“ 秦 客即指 萧史 ,这里借来指 孙 韦 。”
《漢語大詞典》:秦洞
指 桃源洞 。 宋 杨亿 《樱桃》诗:“石髓凝 秦 洞,珠胎剖 汉 津。”亦称“ 秦人洞 ”。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吴正仲屯田重台梅花诗》:“桃花已满 秦 人洞,杏树犹存 董奉祠 。”
《漢語大詞典》: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称。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迴谿碧流寂无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窥 花源 。” 宋 梅尧臣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用叙单悃》诗:“何须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 清 孙枝蔚 《为农》诗之四:“生年当 万历 ,临老忆京师。劝诫尤难忘, 花源 去莫迟。”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逃秦
犹避 秦 。避乱。 唐 曲信陵 《移居洞庭》诗:“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 秦 。” 宋 叶适 《余顷为中塘梅林诗他日来游复作》:“初如别逃 秦 ,疏附耻独贤。”
分類:避乱
《國語辭典》:避秦  拼音:bì qín
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比喻逃离暴政的迫害。元。无名氏〈梧叶儿。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
《漢語大詞典》:吏隐(吏隱)
(1).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唐 宋之问 《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 江州 左 匡庐 ,右 江 湖 ,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芗畇公挽联》:“鱣舍怡情,看三径香多,省识人如菊淡;鲤庭侍养,悵六年吏隐,遽闻诗咏莪哀。”
(2).山名。一名 洼尊山 。在 浙江省 缙云县 。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地上:“ 吏隐山 ,在 縉云 ,县令 李阳冰 退居于此山,创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阳冰 凿石为洼尊。”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六·处州府》:“ 吏隐山 ,县治东北,一名 洼尊山 ,以 唐 县令 李阳冰 名。”
《漢語大詞典》:避世金门(避世金門)
见“ 避世金马 ”。
《漢語大詞典》:避世金马(避世金馬)
史记·滑稽列传:“﹝ 东方朔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 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后以“避世金马”、“避世金门”谓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北齐书·文苑传·樊逊:“人有讥其靖默不能趣时者, 逊 常服 东方朔 之言,陆沈世俗,避世 金马 ,何必深山蒿芦之下,遂借 陆沈公子 为主人,拟《客难》,製《客诲》以自广。” 明 何景明 《李大夫行》:“有方避世 金门 前,君独时时问草《玄》。” 清 沈元沧 《杂咏》之二:“避世 金门 不猒深,华颠短褐岁侵寻。”
《漢語大詞典》:金门客(金門客)
官宦贵客。 明 唐顺之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诗之二:“幸接 金门 客,相攀桂树荣。”
分類:官宦贵客
《漢語大詞典》:金马客(金馬客)
指翰林学士。 唐 刘禹锡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诗:“早忝 金马 客,晚为 商洛 翁。”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谢伯初 诗:﹞下国难留 金马 客,新诗传与竹枝娘。”
分類:翰林学士
《漢語大詞典》:陆沈(陸沈)
见“ 陆沉 ”。
《國語辭典》:陆沉(陸沉)  拼音:lù chén
1.陆地陷没。如:「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整个地区陆沉为沼泽。」
2.比喻国土沦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3.比喻贤者隐居于市朝中。《庄子。则阳》:「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晋。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
4.昏沉愚昧。汉。王充《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漢語大詞典》:侩牛(儈牛)
谓从中撮合牛的买卖。 东汉 王君公 隐居,靠侩牛为生,后因用以泛指隐居生活。后汉书·逸民传·蓬萌:“ 君公 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墻东 王君公 ’。” 李贤 注:“侩谓平会两家卖买之价。” 宋 陆游 《秋稼渐登识喜》诗:“老翁自笑无它事,欲隐墻东学侩牛。”
《漢語大詞典》:牛侩(牛儈)
买卖牛的中间人。 东汉 王君公 遭乱,“侩牛自隐”,时人称之为“避世墙东 王君公 。”见《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后用为避世隐居的典故。 宋 陆游 《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 明 盛敏耕 《得胜令·题陈荩卿卜筑莫愁湖》套曲:“生事依牛侩,论交託狗屠。”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更考逸民删作伴,不须牛侩辱墙东。”
《漢語大詞典》:避世墙东(避世牆東)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 君公 ( 王君公 )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 王君公 。’”后用“避世墙东”谓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 清 方文 《吴岱观招予移居武林赋此》诗:“况容隣女分华烛,避世墙东愿不违。” 清 毛奇龄 《平太翁初度》诗之二:“著书何必向 函关 ,避世墙东也驻颜。”
分類:隐居市井
《漢語大詞典》:伯鸾德耀(伯鸞德耀)
(1). 汉 梁鸿 字 伯鸾 , 孟光 字 德耀 。夫妇相敬如宾,贫贱而志不移。旧时作为贤夫妇的典型。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寄妬》:“须知那 伯鸞 德耀 振贤声,白头相爱还相敬,我怎忍反目徒伤结髪情。”
(2).用以代称贤夫妇。 宋 张孝祥 《丑奴儿·张仲钦生日》词:“ 伯鸞德耀 贤夫妇,见説宜家。”参见“ 伯鸞 ”。
《漢語大詞典》:伯鸾(伯鸞)
(1). 汉 梁鸿 的字。 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 伯鸾 ”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唐 刘长卿 《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 。” 明许自昌《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伯鸞 。”
《國語辭典》:函谷关(函谷關)  拼音:hán gǔ guān
位于河南省灵宝县西南的关口。东起崤山,西至潼津,地形至为险要。战国时为秦所建,故也称为「秦关」。
《國語辭典》:东来紫气(東來紫氣)  拼音:dōng lái zǐ qì
比喻吉祥的徵兆。参见「紫气东来」条。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國語辭典》:紫气(紫氣)  拼音:zǐ qì
紫色的云气。比喻祥瑞之气。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四:「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國語辭典》:紫气东来(紫氣東來)  拼音:zǐ qì dōng lái
传说老子将过函谷关,关令尹喜登楼,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有圣人过关。后用来比喻吉祥的徵兆。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六出:「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也作「东来紫气」。
分類:祥瑞
《國語辭典》:君平  拼音:jūn píng
汉代高士严遵的字。参见「严遵」条。
《漢語大詞典》:严家(嚴家)
家规严厉的人家。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参见“ 严家饿隶 ”。
《漢語大詞典》:严家饿隶(嚴家餓隸)
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 献之 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清 姚鼐 《论书绝句》:“薑芽敛处成何状,正得严家饿隶伦。”
《漢語大詞典》:严平(嚴平)
严厉公正。后汉书·韩棱传:“ 棱 发擿姦盗,郡中震慄,政号严平。”
分類:严厉公正
《漢語大詞典》:成都卜
见“ 成都卖卜 ”。
《國語辭典》:成都卖卜(成都賣卜)  拼音:chéng dū mài bǔ
汉人严君平在成都以卜筮为生,得钱可自足,即闭帘读书,著书十馀万言。见《汉书。卷七二。王吉等传。序》。后用以比喻隐居自给自足的生活。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
《國語辭典》:成都卖卜(成都賣卜)  拼音:chéng dū mài bǔ
汉人严君平在成都以卜筮为生,得钱可自足,即闭帘读书,著书十馀万言。见《汉书。卷七二。王吉等传。序》。后用以比喻隐居自给自足的生活。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
《漢語大詞典》:蜀严(蜀嚴)
即 汉 蜀郡 庄遵 。 遵 字 君平 。避 汉明帝 刘庄 讳,改姓 严 ,故称。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蜀严 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 随 和 何以加诸。”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蜀郡 严君平 ,湛深玄默无欲也。” 明 陈子龙 《同惠朗处中胜时分赋高士传》:“ 蜀严 既沉冥,寡营协幽尚。”
分類:蜀郡君平
《國語辭典》:锻铁(鍛鐵)  拼音:duàn tiě
1.将生铁在炉中加热,烧去部分碳,使含碳在百分之零点五以下的铁。也称为「熟铁」、「软铁」。
2.鍊铁。唐。白居易〈咏慵〉诗:「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
《漢語大詞典》:锻柳(鍛柳)
三国 魏 嵇康 不满 司马氏 朝政,隐于山水间,“弹琴咏诗,自足於怀”,“性絶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见《晋书·嵇康传》。因以喻隐居不仕,自食其力。 明 徐渭 《拟寿长春祠何老》诗:“锻柳堆山铁,眠松弄水银。” 谢无量 《己酉岁末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入春淹泊峡中观物叙怀》诗:“锻柳甘疎放,欹冠忘裸裎。”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买山钱(買山錢)
为隐居而购买山林所需的钱。 唐 刘禹锡 《酬乐天闲卧见忆》诗:“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流徙分途》:“我那老爷呵,官居清白,无有买山钱。” 清 赵翼 《园居》诗之一:“必待买山钱,始慰栖巖志。”参见“ 买山 ”。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买山隐(買山隱)
谓退隐。 宋 朱熹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词:“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鍊丹成。” 清 金农 《怀人绝句》之二十:“闻説休粮买山隐,白髭鬚称罢官人。”参见“ 买山 ”。
分類:退隐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桂丛(桂叢)
(1).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明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招隐曾闻有桂丛,君今何事隐蕉中。”
(2).指月宫。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冯浩 注:“桂丛,指月殿。”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漢語大詞典》:巢居子
泛指隐士。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唐 孟浩然 《王山人迥见寻》诗:“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清 吴伟业 《退谷歌》:“岂无巢居子,长啸呼 赤松 。”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巢由
巢父 和 许由 的并称。相传皆为 尧 时隐士, 尧 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汉书·薛方传:“ 尧 舜 在上,下有 巢由 。” 五代 齐己 《题郑郎中谷仰山居》诗:“ 秦 争 汉 夺虚劳力,却是 巢 由 得稳眠。” 清 赵翼 《途次先寄京师诸故人》诗:“祗应晚节供描画,共笑 巢 由 下拜劳。”参见“ 巢父 ”、“ 许由 ”。
《漢語大詞典》:巢许(巢許)
(1). 巢父 和 许由 的并称。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将蹈 鸿涯 之遐迹,绍 巢 许 之絶轨。” 唐 贾岛 《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诗:“古寺期秋宿,平林散早春,漱流今已矣, 巢 许 岂 尧 臣?”
(2).指隐者。 宋 陆游 《雪中寻梅》诗:“正是花中 巢 许 辈,人间富贵不关渠。”
《漢語大詞典》:陈鱼(陳魚)
左传·隐公五年:“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 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 于 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杜预 注:“陈,设张也。公大设捕鱼之备而观之。”后因以“陈鱼”为帝王行为不合礼仪之典。 唐 苏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示威寧校猎,崇让不陈鱼。”
《漢語大詞典》:大隐(大隱)
(1).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远的人。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伯夷 窜 首阳 , 老聃 伏柱史。” 郁达夫 《舒姑屏题壁》诗:“不知池上 西王母 ,亦忆 东方 大隐无?”
(2).指真正的隐士。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大隐不忘世,葆璞天地间。美哉 綺 与 甪 ,采芝於 商山 。”
《漢語大詞典》:小隐(小隱)
谓隐居山林。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宋 陆游 《寓叹》诗:“小隐终非隐,休官尚是官。”
分類:隐居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