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海色
(1).海面呈现的景色。常受天空颜色、海底底质等的影响。 唐 祖咏 《江南旅怀》诗:“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宋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元 宋无 《日出》诗:“金乌摇上浪如堆,万象分明海色开。”
(2).将晓时的天色。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八:“鸡鸣海色动,謁帝罗公侯。” 王琦 注引 杨济贤 曰:“海色,晓色也。鸡鸣之时,天色昧明,如海气矇矓然。”
《國語辭典》:陆沉(陸沉)  拼音:lù chén
1.陆地陷没。如:「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整个地区陆沉为沼泽。」
2.比喻国土沦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3.比喻贤者隐居于市朝中。《庄子。则阳》:「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晋。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
4.昏沉愚昧。汉。王充《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國語辭典》:红鱼(紅魚)  拼音:hóng yú
动物名。一种深海鱼类。身体呈红色,鳍黑色,是中国大陆南海的重要海产鱼。
《漢語大詞典》:蛟人
传说居于海底的人。蛟,通“ 鮫 ”。 晋 木华 《海赋》:“其垠则有天琛水怪,蛟人之室。”文选作“鮫人”。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 宋 梅尧臣 《王安之寄石榴》诗:“割之珠落盘,不待蛟人泣。” 清 吴伟业 《包山寺赠古如和尚》诗:“咒钵蛟人听,弹棋鹤子惊。”
分類:海底
《國語辭典》:海岭(海嶺)  拼音:hǎi lǐng
海底的山脉,与陆上的山脉相似。一般比陆地的山脉高且长,两侧陡峭。也称为「海脊」。
《国语辞典》:海谷  拼音:hǎi gǔ
海底的谷状地形。因陆地山谷下沉或侵蚀海底而形成。
《国语辞典》:海台(海台)  拼音:hǎi tái
海底隆起的高地。高约二百公尺以上,两侧较陡,顶部宽广平坦,类似于陆地的高原。
《國語辭典》:龙虾(龍蝦)  拼音:lóng xiā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脚目龙虾科。长七八寸至一尺许,体赤褐色,眼一对,触角两对,以甲壳类、贝类等为生。主栖息于近海,台湾亦产。
《國語辭典》:海带(海帶)  拼音:hǎi dài
褐藻类海带科「海昆布」、「昆布」的别名。参见「昆布」条。
《国语辞典》:海积(海积)  拼音:hǎi jī
海水的堆积作用。可分为海底堆积与海滨堆积。因为海流流速大,沉积粒子粗,堆积较快,所以破浪线至滨线间的堆积粒子最大,而由此向海、陆逐渐减小。
《漢語大詞典》:潜君(潛君)
指神话传说中深居海底的神仙。 唐 元结 《引极·怀潜君》诗:“下何有兮人不闻,深溢漭兮居潜君,彼潜君兮圣且神。”
《國語辭典》:海震  拼音:hǎi zhèn
因海底或海岸地区发生地震所引起的海底震动。
《國語辭典》:海扇  拼音:hǎi shàn
动物名。刺胞动物门珊瑚纲柳珊瑚目柳珊瑚属。由圆柱形固著生活的水螅体组成,水螅体组成扇状群体,故称为「海扇」。活体呈红、黄或橙色,伸出的触手组成一个捕食浮游生物的网。扇形的群体多向横截水流的方向生长,以增加捕食的机会。可见于各大洋的浅水中,以佛罗里达、百慕达和西印度群岛的大西洋沿岸最多。
《國語辭典》:海沟(海溝)  拼音:hǎi gōu
大洋边缘的沟状海底。常与大陆边缘平行,一般深度在八千公尺以上,长数千公里,宽数十公里,为海洋最深部分。如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
《国语辞典》:海盆  拼音:hǎi pén
海底盆地。一般深度约在海面下二千五百公尺到六千公尺之间,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