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荜门圭窦


《礼记注疏》卷五十九〈儒行〉~976~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荅之,不敢以疑。上不荅,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东汉·郑玄注:「筚门,荆竹织门也。圭窬,门旁窬也,穿墙为之,如圭矣。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筚,徐音毕。杜预云:柴门也。圭窬,徐音豆。《说文》云:穿木户也。郭璞《玉苍解诂》云:门旁小窬也,音更。《左传》作窦。杜预云:圭窦,小户也,上锐下方,状如圭形也。」
典故  
回织别离字
 
寄书织锦
 
思锦字
 
挑锦字
 
机上回文
  
灯下锦
 
璇玑断肠图
 
相思字
 
秦川窦氏妻
 
秦川织锦机
 
秦川锦
 
窦家锦字
  
窦闺织妇
 
红丝织字
 
缄锦字
  
织锦人
  
织锦回文诗
 
织锦妻
 
织锦新诗
 
苏氏锦
 
裁诗挑锦
 
解织宜名蕙
 
诗字锦
 
诗织锦梭
 
锦中文
 
锦妇机中字
  
锦字回文
  
锦字梭
 
锦意
  
锦纹
 
锦纹织
 
锦织回鸾
 
鸳机寄锦
 
鸳机锦字
 
鸳纹

相关人物
苏若兰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窦滔妻苏氏〉~2523~
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别赋〉~754~
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唐·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秦州,被徙沙漠,其妻苏氏。秦州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至沙漠便娶妇,苏氏织锦端中,作此回文诗以赠之。符国时人也。」
《太平御览》卷五百二十〈宗亲部十·夫妻〉~2496~
崔鸿《前秦录》曰:「秦州刺史窦滔妻,彭城令苏道之女,有才学,织锦制回文诗,以赎夫罪。」

简释

织锦回文:喻妻子之书信或情书。亦指妇女的诗文佳作。唐李白《代赠远》:“织锦作短文,肠随回文结。”


例句

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刘兼 征妇怨

锦字织成添别恨,关河万里路悠悠。 刘沧 寄远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刘长卿 赋得

管纤银字咽,梭密锦书匀。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一

解织宜名蕙,能歌合姓秦。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三

织锦犹未成,蛩声入罗幕。 崔国辅 怨词二首之二

江海几时传锦字,风尘不觉化缁衣。 崔峒 赠窦十九

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谁道泪沾衣。 彭伉 寄妻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施肩吾 望夫词

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 李峤 倡妇行

扇中纨素制,机上锦纹回。 李峤

机迥回文巧,绅兼束发新。 李峤

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 李白 久别离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 李白 代赠远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李白 乌夜啼

窦闺织妇惭诗句,南国佳人怨锦衾。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城上蔷薇

虽非窦滔妇,锦字已成章。 李频 古意

锦字梭悬壁,琴心月满台。 杜牧 代人作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频。 杜甫 江月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 杨郇伯 送妓人出家

锦字窦车骑,胡笳李少卿。 武元衡 石州城

候骑不传箭,回文空上机。 温庭筠 送并州郭书记

遗挂空留壁,回文日复尘。 王维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

梦绕天山外,愁翻锦字中。 窦巩 少妇词

如今便是征人妇,好织回文寄窦滔。 窦巩 从军别家

闲寻织锦字,醉上看花船。 窦巩 赠萧都官

锦字莫辞连夜织,塞鸿常是到春归。 罗邶 征人

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耿湋 古意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郑锡 千里思

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新年堪爱惜,锦字亦珍重。 鲍溶 秋怀五首之三

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 鲍溶 闻蝉

欲和古诗成窦锦,倍悲秋扇损齐纨。 鲍远 赠远

典故
相关人物
崔骃
 
窦宪


《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传》
「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永元四年,卒于家。所著诗、赋、铭、颂、书、记、表、七依、婚礼结言、达旨、酒警合二十一篇。中子瑗。」唐·李贤注:「长岑,县,属乐浪郡,其地在辽东。」
《昭明文选》第二十八卷《鲍明远乐府八首·升天行》
何时与尔曹,啄腐共吞腥。

例句

惆怅长岑长,寂寞梁王傅。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

典故
一枝丹桂,两树灵椿
 
一枝丹桂,灵椿未老
 
一门椿桂
 
五枝芳桂
 
椿桂相辉
 
燕山桂
 
燕窦
 
窦桂椿
 
庄椿一树,五枝芳桂
 
灵椿匹

相关人物
窦侃
 
窦称
 
窦僖
 
窦仪
 
窦俨
 
窦禹钧


《玉壶清话》卷二~8~
窦禹钧生五子:仪、俨、侃、称、僖等,相继登科,冯瀛王赠禹钧诗,有「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时号「窦氏五龙」。
典故
窦宪
 
相关人物
窦宪

参考典故
燕然勒铭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传》附《窦宪传》
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馀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阳塞,皆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馀,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

例句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 李益 来从窦车骑行

步兵校尉辞公府,车骑将军忆本朝。 罗隐 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二首之二

汉家边事重,窦宪出临戎。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

典故
窦家五桂
 
窦家郎
 
窦氏五龙
 
窦谏议教子


《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四〈衣冠盛事·窦氏父子〉~289~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先公尝言:故右谏议大夫致仕窦禹钧,蓟人,累佐使府,颇著名府,有子五人,仪、俨、侃、称、僖,俱以进士及第。洎禹钩县东,仪,俨已居华显。瀛王冯中会尝有诗赠禹钧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仪终为翰林礼部尚书,俨终翰林学部礼部侍郎,侃终起居郎,即吾同年第十二也。称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僖终左仆阙。仪、俨以文学擅大名,自侃已下,亦有清望,俱不享寿考,惜哉!时人谓之窦氏五龙焉。
典故
窦家三尚主

相关人物
窦融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传》
帝高融功,下诏以安丰、阳泉、蓼、安风四县封融为安丰侯,弟友为显亲侯。……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代友为城门校尉。穆子勋,尚东海恭王彊女沘阳公主,友子固,亦尚光武女涅阳公主。显宗即位,以融从兄子林为护羌校尉。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例句

窦融一家三尚主,梁翼频封万户侯。 姜皎 打球篇

典故
窦武忠谋

相关人物
窦武
 
陈蕃


《后汉书》卷六十九《窦武传》
武既辅朝政,常有诛剪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蕃大喜,以手推席而起。武于是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徵天下名士废黜者前司隶李膺、宗正刘猛、太仆杜密、庐江太守朱等,列于朝廷;请前越巂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辟颍川陈寔为属:共定计策。于是天下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 会五月日食,蕃复说武曰:「昔萧望之困一石显,近者李、杜诸公祸及妻子,况今石显数十辈乎!蕃以八十之年,欲为将军除害,今可且因日食,斥罢宦官,以塞天变。又赵夫人及女尚书,旦夕乱太后,急宜退绝。惟将军虑焉。」武乃白太后曰:「故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省内,典门户,主近署财物耳。今乃使与政事而任权重,子弟布列,专为贪暴。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宜悉诛废,以清朝廷。」太后曰:「汉来故事世有,但当诛其有罪,岂可尽废邪?」时中常侍管霸颇有才略,专制省内。武先白诛霸及中常侍苏康等,竟死。武复数白诛曹节等,太后冘豫未忍,故事久不发。 ……瑀盗发武奏,骂曰:「中官放纵者,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见族灭?」因大呼曰:「陈蕃、窦武奏白太后废帝,为大逆!」乃夜召素所亲壮健者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喢血共盟诛武等。……还共劫太后,夺玺书。令中谒者守南宫,闭门,绝复道。……黄门常侍……与武对陈。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窦武反,汝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营府素畏服中官,于是武军稍稍归甫。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

例句

李膺勾党即罹患,窦武忠谋又未行。 吴融 风雨吟

典故
刻燕然石
 
刻铭天山
  
勒勋燕石
 
勒燕山石
 
勒燕然
 
勒燕然石
 
勒燕然铭
   
岘樊铭
  
燕山碑
  
燕然功
 
燕然勒石
 
燕然勒铭
 
燕然未勒
  
燕然车骑功
  
窦宪勒燕然
  
铭功燕然
 
铭勒燕山
 
铭勋燕山
 
铭塞外勋
 
铭山
 
铭崖笔
 
铭燕然
 
铭燕石
 
铭石
 
铭非窦冠军

相关人物
窦宪


《张璠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692~
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84~
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馀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阳塞,皆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馀,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馀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馀万人。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曰:……

简释

勒燕然:咏边塞立功。唐姚合《送任响评事赴沂海》:“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


例句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于濆 塞下曲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 刘长卿 平蕃三首之三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刘长卿 赋得

勒铭燕然山,万代垂芬郁。 吴融 绵竹山四十韵

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

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 姚合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閒名。 姚合 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

伫勒燕然颂,鸣驺计日归。 崔泰之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崔融 塞垣行

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由来词翰手,今见勒燕然。 徐知仁 奉和圣制张说巡边

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 戎昱 泾州观元戎出师

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 李峤 送骆奉礼从军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李峤 钱薛大夫护边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李昂 从军行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李白 发白马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李益 塞下曲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李益 统汉峰下

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欲学鸱夷子,待勒燕山铭。 杜甫 奉酬薛十二判官见赠

龙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 武元衡 塞下曲

为报府中诸从事,燕然未勒莫论功。 武元衡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 沈佺期 塞北二首之二

铭勒燕山暮,碑沈汉水春。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二首之一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王昌龄 少年行二首之一

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 王贞白 塞上曲

人知窦车骑,计日勒铭还。 皇甫冉 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秦韬玉 边将

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 窦威 出塞曲

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窦巩 经窦车骑故城

当奋燕然笔,铭功向陇头。 羊士谔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虏功。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

伫看铭石罢,同听凯歌声。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岂要铭燕石,平生重武威。 霍总 塞下曲

辞异秦丞相,铭非窦冠军。 韦蟾 上元三首之二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城荒犹筑怨,碣毁尚铭功。 骆宾王 边夜有怀

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鲍溶 秋思三首之二

典故
亭伯之辽东
 
亭伯去
 
亭伯投荒
 
亭伯流离
 
往长岑
 
渡辽水

相关人物
崔骃
 
窦宪


《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崔骃〉~703~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閒。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永元四年,卒于家。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五〈崔骃〉~7~
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和帝初,车骑将军窦宪辟为府掾,进主簿,察高第,出为长岑长,不之官而归,永元四年卒,有集十卷。

例句

始知亭伯去,还是拙谋身。 崔湜 至桃林塞作

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李百药 途中述怀

典故
伏辕驹
 
服辕驹
 
短辕驹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田鼢
 
窦婴


《史记》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285~
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鼢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鼢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閒,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于是上问朝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淩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馀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列传·灌夫〉~2389~
婴东朝,盛推夫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它事诬罪之。鼢盛毁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婴度无可奈何,因言鼢短。鼢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鼢得为肺附,所好音乐狗马田宅,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卬视天,俛画地,辟睨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如魏其等所为。」上问朝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柸酒,不足引它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輘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支大于干,胫大于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坚。馀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即罢起入,上食太后。太后亦已使人候司,具以语太后。太后怒,不食,曰:「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乎!且帝宁能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者乎?」上谢曰:「俱外家,故廷辨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是时郎中令石建为上分别言两人。

例句

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 杜甫 别苏傒

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意超海上鹰,运局辕下驹。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

典故
相关人物
光逸


《晋书》卷四十九《光逸传》
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

例句

狗窦号光逸,渔阳裸祢衡。 韩偓 赠吴颠尊师

典故
狗窦从君过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803~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典故

《礼记·儒行》
「筚门圭窬,蓬户瓮牖。」东汉·郑玄注:「圭窬,门旁窬也,穿墙为之,如圭矣。」
《文苑英华》卷三五一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七契》:「筚门鸟宿,圭窦狐潜。」(据《文苑英华》卷三五一引)

例句

此时一圭窦,不肯饶阊阖。 皮日休 二游诗任诗

家园枣熟归圭窦,会府槐疏试射弓。 薛能 送李倍秀才

满城奔迸翰之闲,只把枯松塞圭窦。 陆龟蒙 丁隐君歌(并序)

昔予守圭窦,过于回禄囚。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之销夏湾

典故
河西诏

相关人物
窦融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融〉~798~
五年夏,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先是,帝闻河西完富,地接陇、蜀,常欲招之以逼嚣、述,亦发使遗融书,遇钧于道,即与俱还。帝见钧欢甚,礼飨毕,乃遣令还,赐融玺书曰:「制诏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属国都尉: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彊,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威德流闻,虚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长史所奉书献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诸事具长史所见,将军所知。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欲遂立桓、文,辅微国,当勉卒功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尔绝域,非相吞之国。今之议者,必有任嚣效尉佗制七郡之计。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己事而已。今以黄金二百斤赐将军,便宜辄言。」因授融为凉州牧。
《國語辭典》:回文  拼音:huí wén
1.反覆颠倒均能成诵的诗词。也作「回文」。
2.句子的上下两句,词汇相同而词序相反的修辞法。如老子第八十一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回覆的公文。《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解曹伯明并赃物文卷,到府厅交割了,讨了回文自回。」
4.回族的文字。即现行维吾尔文字,用阿拉伯字母书写,自右而左横行,字母有二十八至四十个不等。
《國語辭典》:回文锦(迴文錦)  拼音:huí wén jǐn
织有回文诗的锦帛。南朝梁。萧绎 寒闺诗:「愿织回文锦,因君寄武威。」
分類:回文诗
《漢語大詞典》:机中锦字(機中錦字)
指 晋 窦滔 妻 苏蕙 所作织锦回文《璇玑图》。 滔 仕 苻坚 为 秦州 刺史,获罪远徙流沙, 蕙 作回文七言诗织于锦上以寄 滔 ,辞甚凄楚。 唐 皇甫冉 《春思》诗:“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宋 周邦彦 《氐州第一》词:“坐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縈怀抱。”
分類:苏蕙苻坚
《漢語大詞典》:窦锦(竇錦)
(1). 晋 窦滔 妻 苏蕙 织锦为回文旋图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精妙。后因以“竇锦”指精妙的诗文。 唐 鲍溶 《赠远》诗:“欲和古诗成 竇 锦,倍悲秋扇损 齐 紈。”
(2).借指 苏蕙 。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啸如 鲁 柱,才如 竇 锦,遇如 班 扇。”参见“ 竇滔妇 ”。
《漢語大詞典》:窦滔妇(竇滔婦)
晋 窦滔 妻 苏蕙 ,字 若兰 。 滔 于 苻坚 时为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 蕙 因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巧妙而词情凄惋。事见晋书·列女传。后以“竇滔妇”指文思巧妙的才女。 唐 韦縠 《古意》诗:“虽非 竇滔 妇,锦字已成章。”
分類:苏蕙苻坚
《國語辭典》:织锦(織錦)  拼音:zhī jǐn
1.编织锦缎。汉。王充《论衡。程材》:「刺绣之师能缝帷裳,纳缕之工不能织锦。」唐。李白 乌夜啼诗:「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2.用丝、缎交织而成山水、花卉、人物等极精巧的艺术品。以杭州出产者最有名。
3.古人回文诗以锦织成,故称回文诗为「织锦」。《文选。江淹。别赋》:「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國語辭典》:织锦回文(織錦迴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晋代窦滔妻苏蕙,因思念丈夫,将所作的回环反覆皆可读的回文诗织在锦锻上,寄给窦滔,以表深情。语本《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后比喻词句优美的佳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也作「回文织锦」。
《國語辭典》:织锦回文(織錦迴文)  拼音:zhī jǐn huí wén
晋代窦滔妻苏蕙,因思念丈夫,将所作的回环反覆皆可读的回文诗织在锦锻上,寄给窦滔,以表深情。语本《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后比喻词句优美的佳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也作「回文织锦」。
《國語辭典》:锦字(錦字)  拼音:jǐn zì
织在锦上的字句。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唐。李白〈秋浦寄内〉诗:「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亦指优美的诗句。唐。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台有暇,文律动于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于天下。」
分類:华美文辞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國語辭典》:锦书(錦書)  拼音:jǐn shū
本指织在锦缎上的文句。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华丽的书信。唐。王勃〈七夕赋〉:「上元锦书传宝字,王母琼箱荐金约。」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分類:华美文书
《國語辭典》:锦字书(錦字書)  拼音:jǐn zì shū
织在锦上的文书。参见「璇玑图」条。后泛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三出:「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漢語大詞典》:长岑长(長岑長)
后汉书·崔駰传:“ 宪 ( 竇宪 )擅权骄恣, 駰 数諫之。及出击 匈奴 ,道路愈多不法, 駰 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 宪 不能容,稍疎之,因察 駰 高第,出为 长岑 长。” 李贤 注:“ 长岑 ,县,属 乐浪郡 ,其地在 辽东 。”后用以称颂不为权贵所容之官吏。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诗:“惆悵 长岑 长,寂寞 梁王 傅。”
《漢語大詞典》:窦车骑(竇車騎)
即 东汉 窦宪 。 和帝 时 宪 为车骑将军,出师击破 北匈奴 ,出塞三千馀里,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纪 汉 威德。后借指镇守边塞的主将。 唐 皇甫冉 《春思》诗:“为问元戎 竇车骑 ,何时反旆勒 燕然 ?” 明 高启 《从军行》:“寧令 竇车骑 ,独擅勒 燕然 ?”
《漢語大詞典》:勒功
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功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勒功中岳,以章至尊。” 唐 薛存诚 《东都父老望幸》诗:“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他日勒功留片碣, 点苍 如黛石嵯峨。”
《國語辭典》:勒石  拼音:lè shí
在石上刻字。宋。程颐〈明道先生墓表〉:「勒石墓傍,以诏后人。」《红楼梦》第二三回:「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分類:刻字立碑
《國語辭典》:勒铭(勒銘)  拼音:lè míng
在金石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迹归愆,请命乞身,望之无劳,盖其宜也。」宋。陆游 夜泊水村诗:「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漢語大詞典》:燕山石
见“ 燕然石 ”。
《漢語大詞典》:燕然石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边功的记功碑。 唐 李昂 《从军行》:“ 田畴 不卖 卢龙 策, 竇宪 思勒 燕然 石。” 唐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诗:“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虏功。” 唐 李益 《统汉峰下》诗:“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怀纪 燕山 石,思开 函谷 丸。”
《漢語大詞典》:燕山铭(燕山銘)
见“ 燕然铭 ”。
《漢語大詞典》:燕然铭(燕然銘)
亦称“ 燕山铭 ”。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 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 唐 王昌龄 《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唐 鲍溶 《秋思》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漢語大詞典》:燕然石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边功的记功碑。 唐 李昂 《从军行》:“ 田畴 不卖 卢龙 策, 竇宪 思勒 燕然 石。” 唐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诗:“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虏功。” 唐 李益 《统汉峰下》诗:“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怀纪 燕山 石,思开 函谷 丸。”
《漢語大詞典》:燕然颂(燕然頌)
指歌颂边功的文字。谓在边塞战争中建立功勋。 唐 崔泰之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佇勒 燕然 颂,鸣騶计日归。” 唐 席豫 《秦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已勒 燕山 颂,犹闻遣戍篇。”参见“ 燕然铭 ”。
《漢語大詞典》:燕然铭(燕然銘)
亦称“ 燕山铭 ”。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 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 唐 王昌龄 《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唐 鲍溶 《秋思》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漢語大詞典》:铭功(銘功)
在金石上刻写文辞,记述功绩。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铭功封石,倡呼而还。” 李贤 注:“为刻石立铭於 燕然山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吕望 铭功於 昆吾 , 仲仙 鏤绩於庸器。” 王闿运 《振威将军武提督碑》:“其先出于 武丁 ,铭功作族。”
《國語辭典》:辕下驹(轅下駒)  拼音:yuán xià jū
小马驾车,在车辕下局促不安。比喻人受束缚而局促不安不能施展。《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漢語大詞典》:辕驹(轅駒)
见“ 辕下驹 ”。
《國語辭典》:辕下驹(轅下駒)  拼音:yuán xià jū
小马驾车,在车辕下局促不安。比喻人受束缚而局促不安不能施展。《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漢語大詞典》:驹伏辕(駒伏轅)
汉武帝 时, 魏其侯 窦婴 与丞相 武安侯 田蚡 不和。一次宴会上,与 魏其 交好的 灌夫 冲撞了 武安侯 , 武安侯 治之重罪, 魏其 竭力为之开脱。 武帝 召群臣问是非,因两人都是外戚,大臣不敢直言。“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 魏其 、 武安 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因以“驹伏辕”形容畏缩不前,无所作为。 宋 陆游 《闻孙岩老挂冠叹仰之馀辄赋长句》:“后人竞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
《國語辭典》:狗窦(狗竇)  拼音:gǒu dòu
可供狗出入的墙洞。汉。无名氏〈古诗十五从军征〉诗:「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國語辭典》:圭窦(圭竇)  拼音:guī dòu
1.门旁上尖下方如圭形的墙洞。《聊斋志异。卷六。杜翁》:「俄见诸女入一圭窦,心识为王氏卖酒者之家。」
2.形容卑微穷困的人家。《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诱呼鲜卑,侵扰北方。」句下裴松之注引《魏书》曰:「臣等生于荒裔之土,出于圭窦之中。」唐。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诗:「伊余抱沉疾,憔悴守圭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