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理会(理會)  拼音:lǐ huì
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评理、理论。《水浒传》第四九回:「两个便拔步出门,指著庄上骂道:『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也不起身,反骂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
3.料理、处置。《水浒传》第二回:「如若强人自来,都是我来理会。」《元曲选。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
4.办法、主意。《水浒传》第一三回:「夫人不必挂心,世杰自有理会。」《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又不则声,朱源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5.理解、领会。宋。苏轼〈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聪俊,何事不理会?」
6.关心、在意。《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红楼梦》第六七回:「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
7.理睬、答理。《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乌龟分毫不知一个情由,劈地价来,没做理会,口里乱嚷。」
8.知道。《红楼梦》第七一回:「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
《國語辭典》:理识(理識)  拼音:lǐ shì
见识、见解。《晋书。卷六一。列传。周浚》:「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主定九品,检括精详。」《隋书。卷六三。列传。元寿》:「若知非不举,事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
《國語辭典》:招揽(招攬)  拼音:zhāo lǎn
1.收罗。如:「招揽人才」。《文选。陆机。辩亡论上》:「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
2.吸引兜揽。如:「招揽顾客」。
3.引惹。如:「招揽是非」。元。贯云石〈醉春风。羞画远山眉〉曲:「羞画远山眉,不忺宫样妆,平白的招揽这场愁。」
《漢語大詞典》:张理(張理)
(1).张开(网罗)加以修治。后汉书·朱穆传:“太学书生 刘陶 等数千人诣闕上书讼 穆 曰:‘……诚以常侍贵宠,父兄子弟布在州郡,竞为虎狼,噬食小人,故 穆 张理天网,补缀漏目,罗取残祸,以塞天意。’”
(2).理睬。 沙汀 《兽道》:“她默默地走向灶门前去,也不张理我们的询问,弯着腰杆,看来好像一团影子一样。”
《國語辭典》:瞅问(瞅問)  拼音:chǒu wèn
理会、探问。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他肩将那柴担担,口不住把书赋温,每日家担林过涧谁瞅问。」也作「偢问」。
分類:理睬过问
《漢語大詞典》:采揪(採揪)
犹理睬。 明 无名氏 《白兔记·送子》:“我欲待诉説个寃仇,待説来谁人採揪。”
分類:理睬
《漢語大詞典》:睬瞅
理睬;过问。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况家乡隔 郑州 ,有谁人相睬瞅?”
分類:理睬过问
《國語辭典》:答理  拼音:dā li
理睬、理会。指对别人言语或行动的回应。多用于否定句。《红楼梦》第二五回:「如今你和宝玉好,把我不答理,我也看出来了。」也作「搭理」。
《國語辭典》:揪采(揪採)  拼音:jiū cǎi
1.使劲抓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老道著恼,喝叫猴形人四五个来揪采将来,按住在坐上。」
2.探视、理睬。《金瓶梅》第六回:「负心的贼,如何撇闪了奴,又往那家另续上心甜的儿了。把奴冷丢,不来揪采!」
分類:理睬
《漢語大詞典》:揪睬
亦作“ 揪采 ”。 理睬。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四折:“ 石和 哎贪慌处将孩儿落了鞋,你便叫杀他怎得他揪睬。”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情默默,有谁揪采?”
分類:理睬
《漢語大詞典》:张睬(張睬)
理睬。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这一次你要是不去,我才不张睬你哩。”
分類:理睬
《漢語大詞典》:睬理
犹理睬。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对于作者,全不睬理了。”
分類:理睬
《國語辭典》:答岔儿(答岔兒)  拼音:dā chà ér
插嘴说话。《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姑娘这才晓自己说得是梦话,听得她在那里答岔儿,便呸的啐了一口说:『甚么花儿,你收在镜匣儿里?』」
《國語辭典》:搭理  拼音:dā lǐ
对人讲话或打招呼。如:「搭理仍要讲求礼貌。」也作「答理」。
分類:理睬
《漢語大詞典》:愀问(愀問)
理睬。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二折:“你怎生便将人不愀问?”
分類:理睬
《國語辭典》:领略(領略)  拼音:lǐng lüè
1.知道、了解。《红楼梦》第四八回:「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2.品味、欣赏。宋。陆游 弋阳县驿诗:「唤船野渡逢迎雪,携酒溪头领略梅。」《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什么浅草公园、吉野公园,饶源生也都领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