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龙楼(龍樓)  拼音:lóng lóu
1.西汉时太子所居住的门楼上刻有铜龙,故称太子的宫殿为「龙楼」。唐。姚合 和高谏议入翰苑诗:「紫殿讲筵邻御座,青宫宾榻入龙楼。」
2.帝王的宫阙。
《國語辭典》:廉隅  拼音:lián yú
本指棱角,后比喻有为有守、端正不苟的品行。《汉书。卷九八。元后传》:「不修廉隅,好酒色。」南朝梁。何逊〈秋夕叹白发〉诗:「昔年十四五,率性颇廉隅。」
《漢語大詞典》:庙庭(廟庭)
(1).朝堂;朝廷。周书·晋荡公护传:“十月,帝於庙庭授 护 斧鉞。”
(2).宗庙;神庙。宋史·真宗纪一:“以太师赠 济阳郡王 曹彬 ,配饗 太祖 庙庭。”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庙碑铭》:“其积形之神,与有血气者常往来,而人之所接,皆以人之事事神,为之像设,为之庙庭,为之牲牢酒醴,为之官爵名号。”
《漢語大詞典》:仗下
(1).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书 蔡徵 ……於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詔书与 南徐州 刺史, 铁杖 出应募,齎勑而往。” 宋 苏轼 《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2).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 唐 贞观 初,仗下议政事,起居郎执笔记於前,史官随之,其后或修或废。’”
《漢語大詞典》:青阁(青閣)
(1).涂饰青漆的楼阁。形容其豪华。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曹植〈赠友〉》:“朝与佳人期,日夕望青阁。” 唐 李峤 《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诗:“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明 袁宏道 《古荆篇》:“丹楼绣幌巢飞燕,青阁文窗起睡鸦。”
(2).指朝堂;朝廷。《文选·谢朓〈酬王晋安〉诗》:“拂雾朝青阁,日旰坐彤闈。” 李周翰 注:“青阁,朝堂也。” 南朝 梁 沈约 《为柳世隆让封公表》:“是故俛容青阁,愿还慈於裂壤;窃步丹墀,希收宠於开赋。” 唐 韩翃 《别氾水县尉》诗:“花间赐食近丹墀,烟里挥毫对青阁。”
(3).指道观。 唐 储光羲 《昭圣观》诗:“数日朝青阁,彩云犹在门。”
《國語辭典》:周堂  拼音:zhōu táng
黄道吉日。元。陆泳〈吴下田家志〉:「嫁娶忌阴将阳将并周堂不通。」《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见刘翁夫妇一团美意,不要他费一分钱钞,只索顺从刘翁,往阴阳生家选择周堂吉日,回复了妈妈。」
《漢語大詞典》:龙殿(龍殿)
(1).宫殿;朝堂。 唐 许景先 《奉和御制春台望》诗:“ 秦 城连凤闕, 汉 寝疏龙殿。”
(2).龙宫。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二出:“面皮似茧,婚姻如綫,我则向鮫窟收珠,虎穴求儿,龙殿投缄。”按,“龙殿投缄”指 柳毅 投书事。见《唐宋传奇集》。参见“ 龙宫 ”。
《國語辭典》:龙宫(龍宮)  拼音:lóng gōng
神话传说中龙王所住的宫阙。唐。杜光庭《录异记。卷五。龙》:「夜中远望,见此水上,红光如日,方百馀里,上与天连。船人相传,龙宫在其下矣。」
《漢語大詞典》:鹓墀(鵷墀)
即朝堂。百官朝见天子之所。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圣节:“日迟鸞斾,喜聆舜乐之和;天近鵷墀,宜进《齐谐》之伎。”
《國語辭典》:北极(北極)  拼音:běi jí
1.地球沿南北向的地轴旋转,而此地轴的北端,称为「北极」。大约位于格陵兰岛以北七百二十五公里处,北冰洋中的一点,海深四千零八十七公尺,覆盖浮冰,一年仅分昼、夜二期。
2.地理上指磁针大致向北的一端。
《國語辭典》:在朝  拼音:zài cháo
在朝廷当官、担任职务。《文选。羊祜。让开府表》:「今光禄大夫李喜秉节高亮,正身在朝。」《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共十六个才子,是有贤德名望的人,分布在朝,任了官职。」
《國語辭典》:公庭  拼音:gōng tíng
1.宗庙的庭前。《礼记。曲礼下》:「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2.法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郑月娥也到公庭,一个认哥哥,一个认妹子。」
《國語辭典》:诣阙(詣闕)  拼音:yì què
到天子的宫阙。《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后来高宗南渡称帝,改号建炎,四年,忽有一女子诣阙自陈,称是柔福公主,自虏中逃归,特来见驾。」
分類:京都朝堂
《漢語大詞典》:庭实(庭實)
陈列于朝堂的贡献物品。仪礼·公食大夫礼:“庶羞陈于碑内,庭实陈于碑外。”后汉书·班固传:“於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李贤 注:“庭实,贡献之物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又请户部陈岁之所贡以充庭实,仍以龟为前列,金次之,玉帛又次之,餘为后。”
《漢語大詞典》:白玉墀
宫殿前的玉石台阶。亦借指朝堂。 明 谢谠《四喜记·怡情旅邸》:“题名共列黄金榜,献策同登白玉墀。”
《漢語大詞典》:投匦(投匭)
亦作“ 投匱 ”。
(1). 唐 武则天 时铸制铜匦四个,列置于朝堂上,受纳上书。见新唐书·百官志二。后以“投匭”谓臣民向皇帝上书。 唐 陈子昂 《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千餘人復连表诣闕投匭,乞君以墨縗行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徐璧 ﹞尝作书万言,欲投匭,极言时政,无所讳避。”宋史·瀛国公纪:“命诸制司各举才堪将帅者十人,不限偏裨士卒,如不隶军中者,许投匱自荐。”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八:“书生何用怜文字,投匭於今厌草莱。”
(2).借指投票。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本 中国 乡举里选之制,参泰西投匭公举之法,以遴议员之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