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升堂(陞堂)
(1).登上厅堂。 唐 韩愈 《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2).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唐 顾况 《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云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 《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 汤公 起 梁 宋 ,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 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 路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梼杌闲评》第三六回:“ 许显纯 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
(4).见“ 升堂拜母 ”。
旧时官吏到公堂办公,谓之“陞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仪犹相沿 明 制,凡冠军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趋贺,悉如大部制,故其秩虽次领侍卫府,而威仪过之。”
《漢語大詞典》:升堂拜母
汉 范式 与 张劭 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 谓 劭 曰:“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约定日期,至日, 式 果到,升堂拜母。饮尽欢而别。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七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古代挚友相访,行登堂拜母礼,结通家之好,表示友谊的笃厚。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坚 子 策 与 瑜 同年,独相友善, 瑜 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 ,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 庄宗 深感其意,兄事之,亲幸 承业 私第,升堂拜母,赐遗优厚。” 清 宋琬 《穆宾日年兄为其太夫人庐墓歌以美之》:“昔君作吏 长淮 北,升堂拜母欢相得。”亦省称“ 升堂 ”。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
《漢語大詞典》:公堂
(1).古代君主的厅堂。《诗·豳风·七月》:“躋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朱熹 集传:“公堂,君之堂也。”
(2).泛指一般厅堂。 唐 贾岛 《夜集姚合宅期可公不至》诗:“公堂秋雨夜,已是念园林。”
(3).旧时官署的厅堂。 唐 贾岛 《酬姚合校书》诗:“公堂朝共到,私第夜相留。”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堂事》诗:“归来刁斗转分明,永夜公堂守幽独。”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英 ( 郭英 )又於公堂独咄 尚伯 ,则僕射之尊大,亦可见矣。”
(4).旧时审理案件的地方。《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老残 听到这里,怒气上冲,也不管公堂重地,把站堂的差人用手分开,大叫一声:‘站开!让我过去!’” 巴金 《灭亡》十七章:“女人也跪在青天大老爷底公堂上,被人拉着她底两手,隔着她底宽大的衣服,用皮鞭敲她底背。”
(5).旧时家族的祠堂、共同的房屋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田三嫂 ﹞日夜在丈夫面前攛掇:‘公堂钱库田产,都是伯伯们掌管,一出一入,你全不知道。’”
(6).借指祠、庙一类的土地财产。 毛泽东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管公堂和收学租也是地租剥削的一类。”《新华月报》1950年第9期:“管理各种祠、庙、会、社的土地财产,叫做管公堂。”
《漢語大詞典》:公庭
(1).古代国君宗庙的厅堂或朝堂。《诗·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南史·褚裕之传:“ 向 ( 褚向 )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 清 曾国藩 《金陵楚水师昭忠祠记》:“甚者,如 九洑洲 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唱凯於公庭,饮泣於私舍。”
(2).朝廷,公室。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閭,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
(3).公堂,法庭。 唐 王勃 《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术於百龄,接风期於四海,依然梵宇欣象,教之将行莞尔公庭,惜牛刀之遂屈。”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盒子里藏的是储君,我肚皮里怀的是鬼胎。虽不见公庭上遭横祸,赤紧的盒子里隐飞灾。” 明 阮大铖 《燕子笺·谒洴》:“风声泄漏到公庭,为避罗钳造狄门。”
《漢語大詞典》:法堂
(1).佛教语。寺中演说佛法的讲堂。《华严经·世主妙严品》:“世尊凝睟(眸)处法堂,炳然照耀宫殿中。” 南朝 梁 任孝恭 《多宝寺碑铭》:“法堂每諠,禪室恒静。” 唐 王维 《过福禅师兰若》诗:“巖壑转微逕,云林隐法堂。”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禅居与律寺不同,不立佛殿,惟树法堂。”
(2).审理诉讼案件的公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这一座法堂,权不自我操,怎么问起我来!”
《漢語大詞典》:坐衙
谓官长坐在公堂上治事。 唐 白居易 《喜罢郡》诗:“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 宋 苏轼 《和子由与颜长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种柳》诗:“平明坐衙不暖席,归来闭阁闲终日。”《水浒传》第五五回:“却説 高太尉 正在殿帅坐衙,门人报道:‘ 呼延灼 收捕 梁山泊 得胜,差人报捷。’”
《漢語大詞典》:见官(見官)
谓因讼事而上公堂。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尊卑长幼,自然之理。这话却行不得!但至亲间见官,也不雅相。” 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四幕:“我就是见官,也是这一套!”
《漢語大詞典》:当堂(當堂)
在公堂审理的现场。《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乔太守 写毕,叫押司当堂朗诵与众人听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我当堂再审时,叫他口里扳着 苏州 洞庭山 某寺是他窝赃之所,我便不加刑罚了。”清史稿·刑法志三:“刑部将监内应死人犯提至当堂,命吏朗诵罪状及定拟实、缓节略,事毕回禁。”
犹当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这是 扬州 戴春林 的茶油筒子……讲定了十来个钱一个,当堂点过,却是九十九个都卖了。” 黄谷柳 《虾球传·陆地的海洋》:“他走不上十步,‘轰隆’一声,地雷爆发,当堂把他炸倒。”
《漢語大詞典》:过堂(過堂)
(1). 唐 代进士及第后,须由主司带领至都堂谒见宰相,叫过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进士及第过堂后,便以骡从,车服侈靡之极。”
(2).上堂。 宋 赵升 朝野类要·过堂:“尚书省密院属官,於入局日分,持所议事,上都堂,禀白宰执,而施行之。”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 浙 西人家,晨起皆啜粥,乃观 宋 杜清献公 文集有奏札云:‘今 范钟 令臣粥后过堂议事。’”
(3).旧时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问。红楼梦第九七回:“哥哥的事,上司已经准了误杀,一过堂就要题本了。”《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他俩会到众人,正在商议办法,又会见刚才过堂下来的一班人,彼此见面,提及前事,亦因不能指出人名,不能回復。”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忍着点,忍着点,她劝慰自己,只要一过堂,见到 日本 法官,几句话她便能解释清楚一切,而后安然无事的回家。”
(4).谓对被检查对象逐一审视、检验。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今日先叫妇女过堂,待我亲自挑选,选几个中看的留用。”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二月二十二:“ 明 制:小阉服药后过堂,令诵二月二十二日一句,验其口吃与否。”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 阮大铖 :已经选好了 秦淮 歌女十馀人,正在排练,明天就叫她们到礼部过堂,过堂之后,即刻送进宫去,大约两三天内可以在御前上演。”
《漢語大詞典》:郡庭
郡署的公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蛮人持﹝筇竹杖﹞至 瀘 叙 间卖之……郡中有蛮判官者为之贸易。蛮判官盖郡吏。然蛮人慑服,惟其言是听。太不直则亦能羣讼于郡庭而易之。”
分類:公堂
《漢語大詞典》:烘堂
(1).本指御史公堂会食时举座大笑。后泛指满座皆大笑。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御史故事:……凡上堂絶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烘堂不罚。”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间以滑稽嘲謔,形於风刺,更相酬酢,往往烘堂絶倒,自谓一时盛事,前此未之有也。”参见“ 烘堂大笑 ”。
(2).犹暖房。为庆贺亲友生日或入宅、迁居等设宴聚会。 宋 张纲 《凤栖梧·安人生日》词:“怪底烘堂添语笑, 姮娥 此夜来 蓬岛 。” 宋 张纲 《西江月·壬午生日》词:“为具随宜餖飣,烘堂不用笙簫。”参见“ 煖房 ”。
《漢語大詞典》:烘堂大笑
唐 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冯相 、 和相 同在中书。一日, 和 问 冯 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 冯 举左足示 和 曰:‘九百。’ 和 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责久之。 冯 徐举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烘堂大笑。”
《漢語大詞典》:堂事
(1).谓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礼记·礼器:“他日祭, 子路 与。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 孔颖达 疏:“谓正祭之后儐尸之时事。尸於堂,故云堂事。交乎阶,谓在堂下之人送饌至阶,堂上之人,於阶受取。”
(2).审理案件之事。因在公堂上举行,故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须臾,知州升堂, 顾提控 覷个堂事空便,跪下禀道:‘吏典平日伏侍老爷,并不敢有私情冒禀。’”《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九点鐘坐堂,碰着堂事少,十点鐘也可以完了。”《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进了大门,见出出进进人役甚多,知有堂事。”
《漢語大詞典》:府庭
衙门,公堂。 汉 王充 论衡·量知:“远而近諫,谓之諂,此则郡县之府庭所以常廓无人者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近代通谓府庭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府庭之间,不陈杻械,革鞭悬楹间,示不妄罚。”
分類:衙门公堂
《漢語大詞典》:堂鼓
(1).旧时官府公堂上设置的鼓。击以聚众,或申报紧急公务。《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巡道﹞不发牌,也不飞票,三不知,带了二三十名兵快,巡到 武成县 来,也不进察院,一直径进县堂上坐下,击了三下堂鼓,那些三班六房衙役渐渐齐拢来。”京剧《四进士》第十一场:“本道放告,自有日期,你为何擅击堂鼓!”
(2).打击乐器。又名同鼓。以木为框,形略圆,鼓腹,两面蒙牛皮,演奏时悬于木架,以木槌敲击。常用于戏曲乐队和民间乐曲演奏。
《漢語大詞典》:食堂
(1).旧时寺院或公堂中的会食之所。 晋 法显 佛国记:“入食堂时,威仪齐肃,次第而坐。” 唐 赵璘 因话录·徵:“每公堂食会,杂事不至,则无所检辖,惟相揖而已……又序行,至食堂门,揖侍御史。凡入门至食,凡数揖。” 唐 柳宗元 《新食堂记》:“ 贞元 十八年五月某日,新作食堂於县内之右,始会食也。”
(2).指机关、团体等供应本单位成员用膳之所。 魏巍 《走在时代的前面》:“建成社会主义的日子,并不会像我们的表针一指到十二点食堂里就开午饭那样的准确。” 冰心 《离家的一年》:“进了食堂,他便坐在 小唐 的桌上。”
(3).泛指经营和管理公共伙食的机构。如:机关食堂;居民食堂。
(4).饭馆。
《漢語大詞典》:退堂
旧指官吏问案完毕,退出公堂。《水浒传》第三九回:“次日饭后,僕人挑了盒仗,一径又到府前,正值知府退堂在衙内。”红楼梦第四回:“﹝ 贾雨村 ﹞退堂至密室,令从人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