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斧扆
侍朝
朝门
东班
诣匦
阶阁
云扆
仪鸾殿
末庭
招谏匦
《漢語大詞典》:斧扆
亦作“ 斧依 ”。 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具,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其上有斧形图案,故名。逸周书·明堂:“天子之位,负斧扆,南面立。”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於户牖之閒。” 郑玄 注:“依,如今綈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一:“ 周公 负斧扆, 成王 何夔夔。”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千秋万岁,光芒斧扆。”
《漢語大詞典》:侍朝
侍立朝堂。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 荆公 、 禹玉 熙寧 中同在相府。一日同侍朝,忽有风自 荆公 襦领而上,直缘其鬚。上顾之,笑公不自知也。”
分類:侍立朝堂
《漢語大詞典》:朝门(朝門)
(1).古代专指天子宫殿中的应门。因由此门入正朝,故称。尔雅·释宫“正门谓之应门” 清 郝懿行 义疏:“正门者,正犹中也。言应门居内外之中,明皋门为外门,路门为内门也。知应门为朝门者,以君每日视朝在应门内、路门外,其地为正朝,故《匠人》注:应门谓朝门也。”
(2).泛指进入朝堂之门。《封神演义》第二四回:“ 子牙 至朝门下马。 文王 陞殿, 子牙 朝贺毕。”《东周列国志》第六回:“有 郑 使 潁考叔 在朝门外,賫本国书求见,纳还俘获。” 清 李清 《三垣笔记附识》上:“或奏圣驾御殿,例闭朝门,诸臣不得入。”
(3).房屋构成部分名。 郭沫若 《三诗人之死》:“ 日本 房屋的玄关就像我们说的‘朝门’( 江苏 人称为门槽),大概的结构是前后两道门的进口中间的一个过道,横不过一丈,纵不过五尺。”《新华日报》1941.7.7:“她所赁居的本是一座农家院子的一部分,山羊母子就被养在那朝门里。”
《漢語大詞典》:东班(東班)
古代朝会时,排列在朝堂东侧的位次,多为文官。与西班对称。明史·礼志七:“ 万历 三年令常朝日记注起居官四人,列於东班给事中上,稍前,以便观听。”
《漢語大詞典》:诣匦(詣匭)
(1).指上书言事或谏诤。 唐 宋 时,朝廷设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 宋 苏舜钦 《诣匦疏》:“今臣窃见纲纪隳败,政化闕失,其事甚众,不可概举,今条大者二,诣匭以闻,伏望陛下少赐观览。”
(2).指收纳谏书的机构。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又置诣匭,设直言极諫科。”
《漢語大詞典》:阶阁(階閣)
亦作“ 阶閤 ”。 台阶很高的楼阁。指明堂或朝堂。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山池庄丽,阶閤彤丹。”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皇 汉 方盛明,羣龙满阶阁。” 钱振伦 注:“《古诗》:阿阁三重阶。”
《漢語大詞典》:云扆(雲扆)
朝堂上设在户牖之间的华美的屏风。天子负扆南向而立。因借指天子。梁书·元帝纪:“ 閶闔 受 白登 之辱,象魏致 尧城 之疑。云扆承华,一朝俱酷。金楨玉干,莫不同寃。”
《漢語大詞典》:仪鸾殿(儀鸞殿)
宫殿名。 隋 大业 间有野雀飞集 宝城 朝堂前,有人为奉承皇帝,诈称鸾凤来临,因于其地建 仪鸾殿 。唐六典·工部·尚书:“﹝皇宫﹞其西北出曰 洛阳门 ,其内曰 德昌殿 ,北曰 仪鸞殿 。”参见“ 仪鸞 ”。
《漢語大詞典》:仪鸾(儀鸞)
(1).指 仪鸾殿 。唐会要·祥瑞上:“ 隋煬帝 好闻祥瑞,尝有野雀集於殿上……奏为鸞, 煬帝 不究直虚,即以为瑞,仍名此殿为 仪鸞 。”
(2).官署名。 五代 梁 称仪鸾院,置仪鸾院使,掌卤簿仪仗。 宋 称仪鸾司,属卫尉寺,掌管祀郊庙、出巡、宴会等所用帐幕。新五代史·汉臣传·聂文进:“迁右领军大将军,入谢,召诸将军设食朝堂,仪鸞、翰林、御厨供帐饮食, 文进 自如,有司不敢劾。” 宋 黄庭坚 《观伯时画马》诗:“仪鸞供帐饕蝨行,翰林湿薪爆竹声。”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横行武列宋史·职官志四
《漢語大詞典》:末庭
亦作“ 末廷 ”。 谓朝堂下首的末位。荀子·哀公:“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 汉 贾谊 新书·势卑:“臣赐归伏田庐,不復洿末廷,则忠臣之志快矣。” 汉 刘向 《九叹·怨思》:“恐登阶之逢殆兮,故退伏於末庭。”
《漢語大詞典》:招谏匦(招諫匭)
帝王在朝堂上设置的征求规劝的意见箱。宋史·高锡传:“ 锡 徒步诣招諫匭上书,请择贤任官,分治众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