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应化贤圣·诸方杂举征拈代别语〉
外道礼拜云:「善哉!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已,阿难问佛云:「外道以何所證,而言得入?」佛云:「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典故
天堑投鞭
   
投鞭绝流
 
深堑投鞭
 
秦鞭断江
 
符坚投箠
 
长江著鞭


《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下〉~29~
晋将军朱绰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馀户而还。坚引群臣会议,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餔,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略计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万,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何如?」秘书监朱彤曰:「陛下应天顺时,恭行天罚,啸则五岳摧覆,呼吸则江海绝流,若一举百万,必有征无战。晋主自当衔璧舆榇,启颡军门,若迷而弗悟,必逃死江海,猛将追之,即可赐命南巢。中州之人,还之桑梓。然后回驾岱宗,告成封禅,起白云于中坛,受万岁于中岳,尔则终古一时,书契未有。」坚大悦曰:「吾之志也。」左仆射权翼进曰:「臣以为晋未可伐。夫以纣之无道,天下离心,八百诸侯不谋而至,武王犹曰彼有人焉,回师止旆。三仁诛放,然后奋戈牧野。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坚默然久之,曰:「诸君各言其志。」太子左卫率石越对曰:「吴人恃险偏隅,不宾王命,陛下亲御六师,问罪衡越,诚合人神四海之望。但今岁镇星守斗牛,褔德在吴。悬象无差,弗可犯也。且晋中宗,藩王耳,夷夏之情,咸共推之,遗爱犹在于人。昌明,其孙也,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衅。臣愚以为利用修德,未宜动师。孔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愿保境养兵,伺其虚隙。」坚曰:「吾闻武王伐纣,逆岁犯星。天道幽远,未可知也。昔夫差威陵上国,而为句践所灭。仲谋泽洽全吴,孙皓因三代之业,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典故
乱石似羊
 
仙人拥石
 
初平期
 
初平羊
 
初平群羊
 
动石为羊
 
叱起
 
问羊初平在
 
问羊到金华
 
寻初平
 
慕初平
  
牧羊金华
 
白羊
 
童子驱石
 
羊起
 
群羊化石
 
金华牧羊
  
金华羽士
 
鞭石仙人
 
驱石不成羊
 
驱羊动石

相关人物
黄初平(赤松子)


《太平广记》卷七〈神仙七·黄初平〉
黄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馀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闻之,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曰:「弟独得仙道如此,吾可学乎?」初平曰:「唯好道,便可得之耳。」初起便弃妻子留住,就初平学。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复还去。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其后服此药得仙者数十人。

简释

金华牧羊儿:指得道成仙,或喻有点石成金之神奇魔力。唐李白《古风》之十七:“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例句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李峤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李白 古风

驱石不成羊,指丹空毙狗。 李端 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

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杜牧 感怀诗一首(时沧州用兵)

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吹沙聊作鸟,动石试为羊。 王绩 游仙四首

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 苏味道 咏石

群羊化石尽,双凫与我违。 鲍溶 感兴

典故
倒著接䍦
  
山公上马
  
山公坐池
 
山公延宾客
 
山公游赏
  
山公行处
  
山公饮
 
山太守
 
山简
 
山翁倒载
 
山翁醉
 
巾倒戴
 
接䍦倒
 
接䍦倾倒
 
白接䍦
 
笑问并州儿葛
 
笑马上葛僵
 
举鞭问
 
葛强
  
相关人物
山简


《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附《山简传》
山简字季伦。平雅有父风。与嵇绍、刘谟等齐名。迁尚书。出为征南将军。……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向葛彊:『何如并州儿?』」彊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晋书》卷四十三〈山涛列传·山简〉~228~
简字季伦。性温雅,有父风,年二十馀,涛不之知也。简叹曰:「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后与谯国嵇绍、沛郡刘谟、弘农杨准齐名。初为太子舍人,累迁太子庶子、黄门郎,出为青州刺史。徵拜侍中,顷之,转尚书。历镇军将军、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不行,复拜尚书。光熙初,转吏部尚书。永嘉初,出为雍州刺史、镇西将军。徵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简欲令朝臣各举所知,以广得才之路。上疏曰:「臣以为自古兴替,实在官人;苟得其才,则无物不理。书言『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唐虞之盛,元恺登庸;周室之隆,济济多士。秦汉已来,风雅渐丧。至于后汉,女君临朝,尊官大位,出于阿保,斯乱之始也。是以郭泰、许劭之伦,明清议于草野;陈蕃、李固之徒,守忠节于朝廷。然后君臣名节,古今遗典,可得而言。自初平之元,讫于建安之末,三十年中,万姓流散,死亡略尽,斯乱之极也。世祖武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魏,泰始之初,躬亲万机,佐命之臣,咸皆率职。时黄门侍郎王恂、庾纯始于太极东堂听政,评尚书奏事,多论刑狱,不论选举。臣以为不先所难,而辨其所易。陛下初临万国,人思尽诚,每于听政之日,命公卿大臣先议选举,各言所见后进俊才、乡邑尤异、才堪任用者,皆以名奏,主者随缺先叙。是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义也。」朝廷从之。永嘉三年,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假节,镇襄阳。于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向葛彊:『何如并州儿?』」彊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简释

山公醉:咏醉酒或醉态。唐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如泥。”

葛强:指跟随自己的爱将。唐杜甫《清明》:“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例句

不辞便学山公醉,花下无人作主人。 令狐楚 三月晦日会李员外座中频以老大不醉见讥因有此赠

谁知靖节当时事,空学狂歌倒载回。 元凛 九日对酒

今日山公旧宾主,知君不负帝城春。 刘禹锡 送李庚先辈赴选

荀令园林好,山公游赏频。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山公念旧偏知我,今日因君泪满衣。 吕温 道州送戴简处士往贺州谒杨侍郎

兴阑巾倒戴,山公下习池。 周彦晖 晦日重宴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孟浩然 九日怀襄阳

山公来取醉,时唱接䍦歌。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

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 孟浩然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

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未阑。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彊知。 岑参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萧散林亭晚,倒载欲还家。 弓嗣初 晦日宴高氏林亭

且同山简醉,倒载莫褰帷。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

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 张继 华州夜宴庾侍御宅

昔日接䍦倒,今我葛巾翻。 张说 翻著葛巾呈赵尹

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张谓 春园家宴

今朝偶得高阳伴,从放山翁醉似泥。 张贲 奉和袭美题褚家林亭

当时不敢辞先醉,误逐群公倒载还。 戴叔伦 奉酬卢端公饮后赠诸公见示之作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李商隐 九日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李白 岘山怀古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临醉谢葛强,山公欲倒鞭。 李白 留别广陵诸公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李白 襄阳曲四首

山公醉酒时,酩酊襄阳下。 李白 襄阳曲四首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李白 襄阳歌

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䍦。 李白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李益 送襄阳李尚书

谢公留赏山公唤,知入笙歌阿那朋。 李郢 上元日寄湖杭二从事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䍦。 李郢 南池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 杜牧 九日齐安登高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 杜甫 北邻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杜甫 壮游

终思一酩酊,净扫雁池头。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二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杜甫 清明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 杜甫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杜甫 章梓州水亭

空醉山翁酒,遥怜似葛强。 杜甫 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函命起居江陵节度阳城郡王卫公幕

不用投车辖,甘从倒载还。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

莫辞倒载吟归去,看欲东山又吐茵。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

山翁醉后如相忆,羽扇清樽我自知。 温庭筠 题友人池亭

自是山公兴,谁令下士知。 独孤及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汉江临泛

不蹶不惊行步稳,最宜山简醉中骑。 白居易 公垂尚书以白马见寄光洁稳善以诗谢之

山简醉高阳,唯闻倒接䍦。岂如公今日,馀力兼有之。 白居易 裴侍中晋公以集贤林亭即事诗三十六韵见赠猥蒙征和才拙词繁辄广为五百言以伸酬献

人人尽道堪图画,枉遣山翁醉习池。 罗邺 凤州北楼

好继马卿归故里,况闻山简在襄阳。 罗隐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

山公仰尔延宾客,好傍春风次第开。 赵嘏 花园即事呈常中丞

始知山简绕,频向习家池。 郑昈 落花

却惭身外牵缨冕,未胜杯前倒接䍦。 钱起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 韦庄 春暮

陈遵已投辖,山公正坐池。 韩仲宣 晦日重宴

兴洽林亭晚,方还倒载车。 高绍 晦日宴高氏林亭

山简愧兼诸郡命,郑玄惭秉六经权。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昼锦之什

典故  
夸父杖
 
夸父步
 
夸父渴
  
夸父鞭日月
 
搜弃杖
 
弃杖
 
与日竟走
   
饮海绝流

相关人物
夸父


《山海经·海经》卷三〈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238~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毕沅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
《山海经·山经》卷五〈中山经·中次六经·夸父山〉~39~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列子·汤问》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简释

夸父逐日:多指事业未竟或不自量力,亦用于歌颂勇敢奋斗精神。唐柳宗元《行路难三首》其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邓林:喻树林。拄杖。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八:“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例句

饮流夸父毙长途,如见当中印王字。 僧鸾 苦热行

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觜秃。 元稹 有鸟二十章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元稹 谕宝二首

北走摧邓林,东去落扶桑。 吕温 风咏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张说 喜度岭

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杜光庭 怀古今

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须臾力尽道渴死,孤鼠蜂蚁争噬吞。 柳宗元 行路难三首之一

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渴死化爝火,嗟嗟徒尔为。 皎然 效古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韩愈 海水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韩愈 双鸟诗

典故
东海桥
  
石桥东望
 
祖龙不成桥
 
祖龙鞭
 
祖龙浮海
 
秦帝桥
  
秦王构石
 
秦王树石桥
 
秦王鞭
 
秦皇架石桥
 
鞭山驱石
 
鞭桥
   
相关人物
秦始皇


晋·伏琛《三齐略记》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据《五朝小说大观》本)
《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日下〉
《三齐略》:「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看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犹赤色。」

简释

驱石:喻造桥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马造江上观造竹桥》:“合观却笑千年事,驱石何事到海东?”


例句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周匡物 应举题钱塘公馆

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

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徐凝 寄海峤丈人

曾见秦皇架石桥,海神忙迫涨惊潮。 徐钓者 自吟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李峤

愁约三年外,相迎上石桥。 李昌符 送人入新罗使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典故
仲尼执鞭
 
夫子执鞭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述而》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例句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化佛示持帚,仲尼称执鞭。 顾况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

典故 
投鞭填江
 
苻坚棰

相关人物
苻坚


《晋书》卷一百一十四〈苻坚载记下〉~29~
晋将军朱绰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馀户而还。坚引群臣会议,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餔,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略计兵杖精卒,可有九十七万,吾将躬先启行,薄伐南裔,于诸卿意何如?」秘书监朱彤曰:「陛下应天顺时,恭行天罚,啸则五岳摧覆,呼吸则江海绝流,若一举百万,必有征无战。晋主自当衔璧舆榇,启颡军门,若迷而弗悟,必逃死江海,猛将追之,即可赐命南巢。中州之人,还之桑梓。然后回驾岱宗,告成封禅,起白云于中坛,受万岁于中岳,尔则终古一时,书契未有。」坚大悦曰:「吾之志也。」左仆射权翼进曰:「臣以为晋未可伐。夫以纣之无道,天下离心,八百诸侯不谋而至,武王犹曰彼有人焉,回师止旆。三仁诛放,然后奋戈牧野。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坚默然久之,曰:「诸君各言其志。」太子左卫率石越对曰:「吴人恃险偏隅,不宾王命,陛下亲御六师,问罪衡越,诚合人神四海之望。但今岁镇星守斗牛,褔德在吴。悬象无差,弗可犯也。且晋中宗,藩王耳,夷夏之情,咸共推之,遗爱犹在于人。昌明,其孙也,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衅。臣愚以为利用修德,未宜动师。孔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愿保境养兵,伺其虚隙。」坚曰:「吾闻武王伐纣,逆岁犯星。天道幽远,未可知也。昔夫差威陵上国,而为句践所灭。仲谋泽洽全吴,孙因三代之业,龙骧一呼,君臣面缚,虽有长江,其能固乎!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简释

投鞭填江:喻兵众势大。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投鞭可填江,一扫何足论。”


例句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箠更荒唐。 杜牧 西江怀古

横锁已沉王浚筏,投鞭难阻谢玄兵。 殷尧藩 送白舍人渡江

挺若苻坚棰,浮于祖纳椎。 陆龟蒙 奉和龚美古杉三十韵

典故
一身作客
 
张俭无家
  
望门投鞭
 
无家张俭
 
破家张俭
 
逃张俭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张俭〉~220~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典故
秦皇鞭鬼鞭
 
秦皇驱山
 
秦皇驱峰
 
驱石到海
 
驱石架津

相关人物
秦始皇


《艺文类聚》卷七十九
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例句

谁能求得秦皇术,为我先驱紫阁峰。 施肩吾 鄠县村居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李白 古风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杜甫 陪李八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秦皇虚费驱山力,英风一去更无言。 庄南杰 伤歌行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马湘 登杭州秦望山

长吉太狂太白颠,二公文阵势横前。谁言后代无高手,夺得秦皇鞭鬼鞭。 齐己 谢荆幕孙郎中见示乐府歌集二十八字

典故
吾谋适不用
 
吾谋适可用
   
绕朝赠
 
绕朝赠策
  
相关人物
士会
 
绕朝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九下〈文公·传十三年〉
传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晋·杜预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己所策以展情。绕朝,秦大夫。」

例句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李白 送羽林陶将本

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 杜甫 别苏徯

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王昌龄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 卢照邻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高适 送浑将军出塞

典故
伍员鞭君

相关人物
伍员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66~
九年,吴王阖庐请伍子胥、孙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阖庐从之,悉兴师,与唐、蔡西伐楚,至于汉水。楚亦发兵拒吴,夹水陈。吴王阖庐弟夫概欲战,阖庐弗许。夫概曰:「王已属臣兵,兵以利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袭冒楚,楚兵大败,走。于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比至郢,五战,楚五败。楚昭王亡出郢,奔郧。郧公弟欲弑昭王,昭王与郧公?随。而吴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雠。
《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阖闾九年〉~78~
是时,大夫子期虽与昭王俱亡,阴与吴师为市,欲出昭王。王闻之,得免,即割子期心,以与随君盟而去。吴王入郢止留。伍胥以不得昭王,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左足践腹,右手抉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即令阖闾妻昭王夫人,伍胥、孙武、白喜亦妻子常、司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也。
典故
亚仙元和
 
坠鞭
 
遗鞭

相关人物
郑元和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四〈杂传记一·李娃传〉~3985~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禦史向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谓之曰:「吾观尔之才,当一战而霸。今备二载之用,且丰尔之给,将为其志也。」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自毗陵发,月余抵长安,居于布政里。尝游东市还,自平康东门入,将访友于西南。至鸣珂曲,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阖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诈坠鞭于地,候其从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生自尔意若有失,乃密征其友游长安之熟者以讯之。友曰:「此狭邪女李氏宅也。」曰:「娃可求乎?」对曰:「李氏颇赡,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生曰:「苟患其不谐,虽百万,何惜!」他日,乃洁其衣服,盛宾从而往。扣其门,俄有侍儿启扃。生曰:「此谁之第耶?」侍儿不答,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生闻之,私喜。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延生于迟宾之馆,馆宇甚丽。与生偶坐,因曰:「某有女娇小,技艺薄劣,欣见宾客,愿将见之。」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生遂惊起,莫敢仰视。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复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洁。久之日暮,鼓声四动。姥访其居远近。生之曰:「在延平门外数里。」冀其远而见留也。姥曰:「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生曰:「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娃曰:「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生数目姥,姥曰:「唯唯。」生乃召其家僮,持双缣,请以备一宵之馔。娃笑而止之曰:「宾主之仪,且不然也。今夕之费,愿以贫窭之家,随其粗粝以进之。其馀以俟他辰。」固辞,终不许。俄徙坐西堂,帷幕帘榻,焕然夺目;妆奁衾枕。亦皆侈丽。乃张烛进馔,品味甚盛。彻馔,姥起。生娃谈话方切,诙谐调笑,无所不至。生曰:「前偶过卿门,遇卿适在屏间。厥后心常勤念,虽寝与食,未尝或舍。」娃答曰:「我心亦如之。」生曰:「今之来,非直求居而已,愿偿平生之志。但未知命也若何。」言未终,姥至,询其故,具以告。姥笑曰:「男女之际,大欲存焉。情苟相得,虽父母之命,不能制也。女子固陋,曷足以荐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阶,拜而谢之曰:「愿以己为参养。」姥遂目之为郎,饮酣而散。及旦,尽徙其囊橐,因家于李之第。自是生屏迹戢身,不复与亲知相闻,日会倡优侪类,狎戏游宴。囊中尽空,乃鬻骏乘及其家僮。岁馀,资财仆马荡然。迩来姥意渐怠,娃情弥笃。他日,娃谓生曰:「与郎相知一年,尚无孕嗣。常闻竹林神者,报应如响,将致荐酹求之,可乎?」生不知其计,大喜。乃质衣于肆,以备牢醴,与娃同谒祠宇而祷祝焉,信宿而返。策驴而后,至里北门,娃谓生曰:「此东转小曲中,某之姨宅也,将憩而觐之,可乎?」生如其言,前行不逾百步,果见一车门。窥其际,甚弘敞。其青衣自车后止之曰:「至矣。」生下,适有一人出访曰:「谁?」曰:「李娃也。」乃入告。俄有一妪至,年可四十馀,与生相迎曰:「吾甥来否?」娃下车,妪逆访之曰:「何久蛋绝?」相视而笑。娃引生拜之,既见,遂偕入西戟门偏院。中有山亭,竹树葱茜,池榭幽绝。生谓娃曰:「此姨之私第耶?」笑而不答,以他语对。俄献茶果,甚珍奇。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曰:「姥遇暴疾颇甚,殆不识人,宜速归。」娃谓姨曰:「方寸乱矣,某骑而前去,当令返乘,便与郎偕来。」生拟随之,其姨与侍儿偶语,以手挥之,令生止于户外,曰:「姥且殁矣,当与某议丧事,以济其急,奈何遽相随而去?」乃止,共计其凶仪斋祭之用。日晚,乘不至。姨言曰:「无复命何也?郎骤往觇之,某当继至。」生遂往,至旧宅,门扁钥甚密,以泥缄之。生大骇,诘其邻人。邻人曰:「李本税此而居,约已周矣。第主自收,姥徙居而且再宿矣。」征徙何处,曰:「不详其所。」生将驰赴宣阳,以诘其姨,日已晚矣,计程不能达。乃弛其装服,质馔而食,赁榻而寝,生恚怒方甚,自昏达旦,目不交睫。质明,乃策蹇而去。既至,连扣其扉,食顷无人应。生大呼数四,有宦者徐出。生遽访之:「姨氏在乎?」曰:「无之。」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访其谁氏之第,曰:「此崔高书宅。昨者有一人税此院,云迟中表之远至者,未暮去矣。」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邸主哀而进膳。生怨懑,绝食三日,遘疾甚笃,旬馀愈甚。邸主惧其不起,徙之于凶肆之中。绵缀移时,合肆之人,共伤叹而互饲之。后稍愈,杖而能起。由是凶肆日假之,令执?帷,获其直以自给。累月,渐复壮,每听其哀歌,自叹不及逝者,辄呜咽流涕,不能自止。归则效之。生聪敏者也,无何,曲尽其妙,虽长安无有伦比。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其东肆车舆皆奇丽,殆不敌。唯哀挽劣焉。其东肆长知生妙绝,乃醵钱二万索顾焉。其党耆旧,共较其所能者,阴教生新声,而相赞和。累旬,人莫知之。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阅所佣之器于天门街,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阅之。士女大和会,聚至数万。于是里胥告于贼曹,贼曹闻于京尹。四方之士,尽赴趋焉,巷无居人。自旦阅之,及亭午,历举辇舆威仪之具,西肆皆不胜,师有惭色。乃置层榻于南隅,有长髯者,拥铎而进,翊卫数人,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齐声赞扬之,自以为独步一时,不可得而屈也。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而至,即生也。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歔欷掩泣。西肆长为众所诮,益惭耻,密置所输之直于前,乃潜遁焉。四座愕眙,莫之测也。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岁一至阙下,谓之入计。时也,适遇生之父在京师,与同列者易服章,窃往观焉。有老竖,即生乳母婿也,见生之举措辞气,将认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生父惊而诘之,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父曰:「吾子以多财为盗所害,奚至是耶?」言讫,亦泣。及归,竖间驰往,访于同党曰:「向歌者谁,若斯之妙欤?」皆曰:「某氏之子。」征其名,且易之矣,竖凛然大惊。徐往,迫而察之。生见竖,色动回翔,将匿于众中。竖遂持其袂曰:「岂非某乎?」相持而泣,遂载以归。至其室,父责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门,何施面目,复相见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父弃之而去。其师命相狎昵者,阴随之,归告同党,共加伤叹。令二人苇席瘗焉。至则心下微温,举之良久,气稍通。因共荷而归,以苇筒灌勺饮,经宿乃活。月馀,手足不能自举,其楚挞之处皆溃烂,秽甚。同辈患之,一夕弃于道周。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馀食,得以充肠。十旬,方杖策而起。被布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持一破瓯巡于闾里,以乞食为事。自秋徂冬,夜入于粪壤窟室,昼则周游廛肆。一旦大雪,生为冻馁所驱。冒雪而出,乞食之声甚苦,闻见者莫不凄恻。时雪方甚,人家外户多不发。至安邑东门,循里(「里」原作「理」,据明抄本改)垣,北转第七八,有一门独启左扉,即娃之第也。生不知之,遂连声疾呼:「饥冻之甚。」音响凄切,所不忍听。娃自阁中闻之,谓侍儿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连步而出。见生枯瘠疥疠,殆非人状。娃意感焉,乃谓曰:「岂非某郎也?」生愤懑绝倒,口不能言,颔颐而已。娃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失声长恸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绝而复苏。姥大骇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姥遽曰:「当逐之,奈何令至此。」娃敛容却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且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行。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况欺天负人,鬼神不硝,无自贻其殃也。某为姥子,迨今有二十岁矣。计其赀,不啻直千金。今姥年六十馀,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所诣非遥,晨昏得以温清,某愿足矣。」姥度其志不可夺,因许之。给姥之馀,有百金。北隅四五家,税一隙院。乃与生沐浴,易其衣服,为汤粥通其肠,次以酥乳润其脏。旬余,方荐水陆之馔。头巾履袜,皆取珍异者衣之。未数月,肌肤稍腴。卒岁,平愈如初。异时,娃谓生曰:「体已康矣,志已壮矣。渊思寂虑,默想曩昔之艺业,可温习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娃命车出游,生骑而从。至旗亭南偏门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计费百金,尽载以归。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蚯蚯。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该览。生谓娃曰:「可策名试艺矣。」娃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战。」更一年,曰:「可行矣。」于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闱。虽前辈见其文,罔不敛衽敬羡,愿友(「友」原作「女」,据明抄本改)之而不可得。娃曰:「未也。今秀士苟获擢一科第,则自谓可以取中朝之显职,擅天下之美名。子行秽迹鄙,不侔于他士。当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群英。」生由是益自勤苦,声价弥甚。其年遇大比,诏征四方之隽。生应直言极谏策科,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三事以降,皆其友也。将之官,娃谓生曰:「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生泣曰:「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娃固辞不从,生勤请弥恳。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剑门,当令我回。」生许诺。月馀,至剑门。未及发而除书至,生父由常州诏入,拜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使」原作「役」,据明抄本改)。浃辰,父到。生因投刺,谒于邮亭。父不敢认,见其祖父官讳,方大惊,命登阶,抚背恸哭移时。曰:「吾与尔父子如初。」因诘其由,具陈其本末。大奇之,诘娃安在。曰:「送某至此,当令复还。」父曰:「不可。」翌日,命驾与生先之成都,留娃于剑门,筑别馆以处之。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备六礼以迎之,遂如秦晋之偶。娃既备礼,岁时伏腊,妇道甚修,治家严整,极为亲所眷尚(「尚」原作「向」,据明抄本改)。后数岁,生父母偕殁,持孝甚至。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又有白燕数十,巢其层甍。天子异之,宠锡加等。终制,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数郡。娃封汧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其卑者犹为太原尹。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嗟乎,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为之叹息哉!予伯祖尝牧晋州,转户部,为水陆运使,三任皆与生为代,故谙详其事。贞元中,予与陇西公佐,话妇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国之事。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时乙亥岁秋八月,太原白行简云。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晏婴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传赞》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太史公之羡慕仰企平仲之行,假令晏生在世,己虽与之为仆隶,为之执鞭,亦所欣慕。其好贤乐善如此。贤哉良史,可以示人臣之炯戒也。」

例句

讲序居重席,群儒愿执鞭。 张籍 赠殷山人

陆公馀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一

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皮日休 七爱诗(并序)之房杜二相国(玄龄、如晦)

《國語辭典》:执鞭(執鞭)  拼音:zhí biān
1.手持马鞭,用以驾车。后多借指卑贱的差役。《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馀年毕矣,无所复须。」
2.借指追劳追随。《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晏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聊斋志异。卷二。陆判》:「陵阳陆公犹存乎?尚有灵焉否也?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3.手持教鞭,指当老师。如:「执鞭一生,门生无数。」
《漢語大詞典》:鞭影
(1).马鞭的影子。景德传灯录·天台丰干禅师:“外道礼拜云:‘善哉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已。 阿难 问佛云:‘外道以何所证而言得入。’佛云:‘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 宋 陆游 《村居》诗:“生憎快马随鞭影,寧作痴人记剑痕。”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鞭影惊疲马,鐘声急暮禽。”
(2).借指鞭策自己的事物。 宋 杨亿 《〈景德传灯录〉序》:“机缘交激,若拄于箭锋;智藏发光,旁资于鞭影。” 宋 苏轼 《静常斋记》:“既以是为吾号,又以是为吾室,则有名之累,吾何所逃。然亦趋寂之指南,而求道之鞭影乎。”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诗之五:“传闻智勇人,伤心自鞭影。”
《國語辭典》:投鞭  拼音:tóu biān
军队士兵众多。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词:「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态。」《幼学琼林。卷一。武职类》:「苻坚自誇将广,投鞭可以断流。」
《國語辭典》:投鞭断流(投鞭斷流)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东晋时,前秦苻坚打算大规模进侵,石越以东晋有长江天险阻隔,不宜兴兵。苻坚却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后比喻军队众多,兵力强大。
《國語辭典》:投鞭断流(投鞭斷流)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东晋时,前秦苻坚打算大规模进侵,石越以东晋有长江天险阻隔,不宜兴兵。苻坚却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后比喻军队众多,兵力强大。
《漢語大詞典》:牧羊儿(牧羊兒)
(1).借称世外之人。典出 晋 葛洪 神仙传·黄初平: 黄初平 十五岁时牧羊山中,有道士带他到 金华山 石室里住了四十馀年。有一天他哥哥在街上遇一道士,问之。道士说:“ 金华山 中有一牧羊儿,姓 黄 名 初平 ,是卿弟非疑。”于是哥哥找到了弟弟,问他羊何在,他说近在山东。哥哥去看时,只看到白石头, 初平 叫一声:“羊起!”石头都变成羊,有几万头。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七:“ 金华 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宋 杨万里 《饮酒》诗:“我本非搢绅, 金华 牧羊儿。”
(2).指见识浅陋的人。新五代史·唐太祖刘太妃传:“ 晋 兵屡败, 太祖 忧窘,不知所为。大将 李存信 等劝 太祖 亡入北边,以图再举。 太祖 入以语夫人,夫人问谁为此谋者,曰:‘ 存信 也。’夫人駡曰:‘ 存信 , 代北 牧羊儿耳,安足与计成败邪!’”
(3).指 秦 末 项梁 所立之 楚怀王 孙 心 。因时在民间牧羊,故称。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参阅史记·项羽本纪
《漢語大詞典》:金华仙伯(金華仙伯)
宋 黄庭坚 的别称。 宋 陈师道 《题画李白真》诗:“ 金华仙伯 哦七字,好事不復千金模。”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上》:“《復斋漫録》云:‘ 无己 呼 山谷 为 金华仙伯 …… 苏养直 诗亦云:“但见 金华仙伯 语,笔端丘壑饱经心。”’”
分類:黄庭坚
《漢語大詞典》:金华牧羊儿(金華牧羊兒)
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初平 。亦称 赤松子 。因其牧羊遇仙而出世修炼,故称。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七:“ 金华 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漢語大詞典》:倒载(倒載)
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日暮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唐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莫辞倒载吟归去,看欲东山又吐茵。” 宋 司马光 《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从车贮酒传呼出,侧弁簪花倒载迴。”
见“ 倒载干戈 ”。
《國語辭典》:倒载干戈(倒載干戈)  拼音:dào zài gān gē
将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也作「倒置干戈」。
《漢語大詞典》:山公倒载(山公倒載)
谓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唐 白居易 《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诗:“ 山公 倒载无妨学, 范蠡 扁舟未要追。” 宋 辛弃疾 《定风波·大醉自诸葛溪亭归》词:“昨夜 山公 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 金 元好问 《与张杜饮》诗:“ 山公 倒载羣儿笑, 焦遂 高谈四座惊。”参见“ 山简醉 ”。
《漢語大詞典》:山公兴(山公興)
同“ 山简兴 ”。 唐 独孤及 《李卿东池夜宴得池字》诗:“自是 山公 兴,谁令下士知。”参见“ 山简醉 ”。
《漢語大詞典》:山公醉
同“ 山简醉 ”。 唐 孟浩然 《裴司士见访》诗:“谁道 山公 醉,犹能骑马廻。” 前蜀 韦庄 《春暮》诗:“不学 山公 醉,将何自解颐。”
《國語辭典》:酩酊  拼音:mǐng dǐng
饮酒大醉的样子。唐。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分類:大醉醉貌
《漢語大詞典》:醉倒山公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山季伦 为 荆州 ,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 山公 时一醉,径造 高阳池 ,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后以“醉倒山公”形容酒醉。 宋 辛弃疾 《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 山公 ,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分類:酒醉
《漢語大詞典》:化邓(化鄧)
指古代神话 夸父 逐日,杖化邓林的故事。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 渭 , 河 、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 邓林 。” 毕沅 注:“ 邓林 即 桃林 也,邓、桃音相近。”
分類:逐日
《國語辭典》:夸父  拼音:kuā fù
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了与太阳追赶竞走,渴死在途中。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國語辭典》: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壮志但未竟大业。南朝宋。释僧悯 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当五道群品,无非是佛,斯则是何言欤!真谓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分類:日影
《國語辭典》: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上古神话故事。传说夸父威猛好胜,乃与太阳追赶竞走,总追不上,路上又累又渴,喝光了黄河、渭水仍然不够,再往北边大泽去找水喝,却渴死在途中。他随身的手杖弃置在地上,后来长出了一片桃林。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后比喻不自量力或有雄心壮志但未竟大业。南朝宋。释僧悯 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若然者,君亦可即老子邪?便当五道群品,无非是佛,斯则是何言欤!真谓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分類:日影
《國語辭典》:逐日  拼音:zhú rì
1.追逐日影。
2.比喻马行的快速。《梁书。卷五。元帝本纪》:「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隋。江总〈梁故度支尚书陆君诔〉:「昂昂逸骥,逐日千里。」
3.每日、按日。唐。白居易〈首夏〉诗:「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也作「日逐」。
《漢語大詞典》:邓林(鄧林)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哉 夸父 ,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遯形邓林。”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闻逐邓林搜弃杖,戏禁沧海学栽桑。”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
《國語辭典》:石桥(石橋)  拼音:shí qiáo
石造的桥。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楢溪之纡萦。」
《國語辭典》:秦桥(秦橋)  拼音:qín qiáo
秦始皇为过海观日所造的桥。参见「鞭石成桥」条。唐。李贺 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 元 陈樵 《蔗庵赋》:“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谢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贞 《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
(2).相传 难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漢語大詞典》:鞭血
借指战争。 唐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南书绶》诗:“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
分類:战争
《漢語大詞典》:驱石(驅石)
指神助 秦始皇 驱石造桥的典故。典出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山观造竹桥》诗:“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东海。” 元 郝经 《秋兴》诗之三:“翩翩精卫休填海,驱石 秦 人已断鞭。”
《漢語大詞典》:投棰(投箠)
犹投鞭。 唐 孙元晏 《晋苻坚投箠》:“投箠填 江 语未终, 谢安 乘此立殊功。”参见“ 投鞭断流 ”。
《國語辭典》:投鞭断流(投鞭斷流)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东晋时,前秦苻坚打算大规模进侵,石越以东晋有长江天险阻隔,不宜兴兵。苻坚却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后比喻军队众多,兵力强大。
《國語辭典》:望门投止(望門投止)  拼音:wàng mén tóu zhǐ
见有住家,便去投宿。形容人在逃难或窘困时,暂求栖身处的仓促情况。《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漢語大詞典》:秦人策
左传·文公十三年:“﹝ 秦伯 ﹞使 士会 。 士会 辞,曰:‘ 晋 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於君,不可悔也。’ 秦伯 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 河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杜预 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后借指马鞭。 唐 杜甫 《别苏徯》诗:“赠尔 秦 人策,莫鞭辕下驹。”
分類:马鞭
《漢語大詞典》:绕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晋 大夫 士会 因事奔 秦 ,为 秦 所用。 晋 人患 秦 之用 士会 ,乃使 魏 寿馀 伪以 魏 叛而入 秦 ,诱 士会 返 晋 。计得逞, 士会 欲行,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 汉 服虔 主前一义, 晋 杜预 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杜预 注、 孔颖达 疏。后以“绕朝策”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 绕朝 策,思同 郭泰 船。”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 绕朝 鞭。”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绕朝鞭(繞朝鞭)
见“ 绕朝策 ”。
《漢語大詞典》:绕朝策(繞朝策)
春秋 晋 大夫 士会 因事奔 秦 ,为 秦 所用。 晋 人患 秦 之用 士会 ,乃使 魏 寿馀 伪以 魏 叛而入 秦 ,诱 士会 返 晋 。计得逞, 士会 欲行, 秦 大夫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按,策有二义,一为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 汉 服虔 主前一义, 晋 杜预 主后一义。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杜预 注、 孔颖达 疏。后以“绕朝策”喻指有先见的谋略。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 绕朝 策,思同 郭泰 船。”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 绕朝 鞭。”
分類:大夫
《國語辭典》:赠策(贈策)  拼音:zèng cè
策,马鞭。赠策指春秋时代,晋国的随会投奔秦国,晋国害怕他的才能为秦国所用,便用计劝说他回国。秦大夫绕朝为随会送行时以马鞭相赠,并且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表示自己已看穿晋国招回随会的计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后泛指临别时赠送物品或言语,以表明自己的心意。唐。卢照邻〈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诗:「离言欲赠策,高辨正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