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2,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祖鞭
鞭梢
鞭算
受鞭
宝鞭
鞭长
鞭驱
征鞭
祖逖鞭
鞭声
铁鞭
鞭牛
鞭尸
鞭背
鞭镫
《漢語大詞典》:祖鞭
即 祖生 鞭。 宋 赵善括 《水调歌头·渡江》词:“休学 楚 囚垂泪,须把 祖 鞭先著,一鼓版图收。” 明 高濂 《玉簪记·促试》:“趁西风快着 祖 鞭,当及时看花上苑。” 明 张煌言 《与张承恩书》:“足下原国朝之宿将,更当先著 祖 鞭。”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救世歌》:“天道祸淫惟福善,及早回头著 祖 鞭。”参见“ 祖生鞭 ”。
《國語辭典》:祖生鞭  拼音:zǔ shēng biān
比喻努力进取,比人领先一步。参见「祖鞭先著」条。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宋。陆游 湖上诗:「万事不禁刘毅掷,诸人谁著祖生鞭?」
分類:努力进取
《漢語大詞典》:鞭梢
(1).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 宋 陆游 《得季长书追怀南郑幕府慨然有作》诗:“緑树啼鶯窥帽影,画桥飞絮逐鞭梢。” 明 周朝俊 《红梅记·虏围》:“休教走的忙,他怕的鞭梢下,骨碌碌滚下来可也不当耍。”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这 青云山 一带,鞭梢儿一指,站着的都是我 邓老九 的房子,躺着的都是我 登老九 的地。”
(2).钢鞭(兵器)的前端。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一折:“马啼儿撞破连环寨,鞭梢儿早抹着天灵盖。”
(3).建筑用的竹木尾梢。《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关于财务管理》:“七区 靠河村 第一社,两个月使了两百多根鞭梢。”
《骈字类编》:鞭算
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駃足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每朝谒马上以鞭算
《韵府拾遗 先韵》:受鞭
何中诗长沟缓绕风漪绿林下乌犍渐受鞭
《骈字类编》:宝鞭(宝鞭)
唐 李白 南奔书怀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
唐 温庭筠 奉天西佛寺 宗臣欲舞千钧剑,追骑犹观七宝鞭。
《骈字类编》:鞭长(鞭长)
唐 韦庄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其四 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
《漢語大詞典》:鞭驱(鞭驅)
比喻驾驭、驱驰。 唐 王建 《寄上韩愈侍郎》诗:“叙述异篇经总别,鞭驱险句最先投。”
分類:驾驭驱驰
《漢語大詞典》:征鞭
马鞭。因用其驱马行进,故称。 宋 张先 《偷声木兰花》词:“驪驭征鞭,一去东风十二年。”
《漢語大詞典》:祖逖鞭
见“ 祖生鞭 ”。
《國語辭典》:祖生鞭  拼音:zǔ shēng biān
比喻努力进取,比人领先一步。参见「祖鞭先著」条。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宋。陆游 湖上诗:「万事不禁刘毅掷,诸人谁著祖生鞭?」
分類:努力进取
《漢語大詞典》:鞭声(鞭聲)
(1).抽鞭的声音,指古代官员出行,衙役等执鞭驱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宋 黄庭坚 《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雉尾映鞭声,金鑪拂太清。”
(2).策马扬鞭时的响声。亦借指征战。 宋 陆游 《出朝天门由小西门归》诗:“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风傍马助鞭声。” 宋 陆游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诗:“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 五原 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國語辭典》:铁鞭(鐵鞭)  拼音:tiě biān
铁铸的鞭子。形制、大小、长短随人所宜。见《武备志。军资乘。战九。铁鞭》。《三国演义》第五回:「第二个姓黄,名盖,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铁鞭。」
分類:铁鞭
《漢語大詞典》:铁节鞭(鐵節鞭)
铁制驱马物。形如竹节。 元 萨都剌 《寒夜闻角》诗:“野人一夜梦入塞,走马手提铁节鞭。”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注:“铁节鞭, 唐 李昌符 有《咏铁马鞭》诗,其序云:‘ 长庆 二年, 义成军 节度使 曹华 进,且曰得之 汴水 ,有字,刻“ 贞观 四年 尉迟敬德 ”诸字。’时 戎昱 亦共咏此题,则一马鞭而已。第其鞭製倣竹节为之,亦名节鞭,总指驱马物,并非兵仗。”
分類:驱马竹节
《國語辭典》:鞭牛  拼音:biān niú
中国习俗在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丰收。唐。元稹 生春诗二○首之七:「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也称为「鞭春」、「打春」。
《國語辭典》:鞭春  拼音:biān chūn
中国习俗于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丰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也称为「鞭牛」、「打春」。
《國語辭典》:鞭尸  拼音:biān shī
春秋时伍子胥率吴军攻入楚国,掘出楚平王的尸首,打了三百鞭,报了父兄的仇。见《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后亦指对已死的人,作严厉的批评。也作「鞭尸」。
《國語辭典》:鞭尸(鞭屍)  拼音:biān shī
鞭打尸首以雪恨,或对已死的人做严厉的批评。参见「鞭尸」条。《魏书。卷三八。王慧龙传》:「誓愿鞭尸吴市,戮坟江阴。」
分類:泄愤典实
《國語辭典》:鞭墓  拼音:biān mù
鞭打坟墓以泄恨。《后汉书。卷三一。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苏章》:「子胥虽云逃命,而见用强吴,凭阖庐之威,因轻悍之众,雪怨旧郢,曾不终朝,而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愤,竟无手刃后主之报。」
分類:鞭挞死者
《國語辭典》:鞭背  拼音:biān bèi
古代的一种刑罚。用皮鞭抽打犯人的背部。《新唐书。卷一六五。列传。权德舆》:「太宗皇帝见明堂图,始禁鞭背。」
分類:鞭打背部
《漢語大詞典》:鞭镫(鞭鐙)
亦作“ 鞭蹬 ”。亦作“ 鞭凳 ”。
(1).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 姚元崇 初牧 荆州 ,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纷纷等儿戏,鞭鐙遭割截。”
(2).借指马。
(3).犹麾下、左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见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个不愿随鞭凳。”《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统领大兵,出城十里驻紥,二十二日长行,某愿随鞭蹬,供大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