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柄  拼音:wén bǐng
评定文章、考选文士的权责。唐。姚合〈寄陕府内兄郭囧端公〉诗:「相府执文柄,念其心专精。」《唐语林。卷一。德行》:「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國語辭典》:文科  拼音:wén kē
学术上对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经济等学科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玉柄
(1).器物玉质的把柄。晋书·王衍传:“﹝ 衍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南史·张讥传:“ 后主 在东宫,集官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 后主 亲执之曰:‘当今虽復多士如林,至於堪捉此者,独 张讥 耳。’即手授 讥 。”
(2).泛指器物精美的把柄。 唐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诗:“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此指扇柄。
(3).指麈尾。 唐 李白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诗之二:“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王琦 注:“玉柄谓麈尾。” 唐 李山甫 《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笔头指金波,座上横玉柄。”
(4).指手臂。 唐 皮日休 《卧疾感春寄鲁望》诗:“乌皮几上困腾腾,玉柄清羸媿不能。”
(5).古代文士谈论时,常执拂尘,因以指文士。 唐 温庭筠 《谢公墅歌》:“四座无喧梧竹静,金蝉玉柄俱支颐。”
《國語辭典》:四杰(四傑)  拼音:sì jié
1.唐代王勃、杨烱、卢照邻、骆宾王四大文人,号「初唐四杰」。《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上。杨烱》:「烱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2.元代四大文豪柳贯、虞集、揭傒斯、黄溍。《元史。卷一八一。列传。黄溍列传》:「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
3.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列传一。高启列传》:「明初,吴下多诗人,启与杨基、张羽、徐贲称四杰。」
4.明弘正年间四大文家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祯卿。《明史。卷二八六。文苑列传二。何景明》:「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漢語大詞典》:先士
前代的文士。 晋 陆机 《文赋》:“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宋书·谢灵运传论:“先士茂製,讽高歷赏。”
分類:前代文士
《國語辭典》:三端  拼音:sān duān
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合称为「三端」。《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南朝梁。简文帝〈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
《漢語大詞典》:三始
(1).三朝。指正月一日。汉书·鲍宣传:“今日蚀於三始,诚可畏惧。”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犹朝也。” 唐 李义府 《在巂州遥叙封禅》诗:“三始貽遐貺,万岁受重釐。” 清 顾炎武 《元日》诗:“留此三始朝,归我 中华 君。”参见“ 三朝 ”。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礼记·冠义》“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汉 郑玄 注:“言人为礼,以此三者为始。三始既备,乃可求以三行也。”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 始安 太守的人。梁书·裴邃传:“由是左迁为 始安 太守。 邃 志欲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於 吕僧珍 曰:‘昔 阮咸 、 颜延 有二始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参见“ 二始 ”。
(4). 汉 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隋书·音乐志中:“《难书·律历志》,天地人及四时,谓之七始。黄鐘为天始,林鐘为地始,太簇为人始,是为三始。”
《漢語大詞典》:社翁
旧时对文士名流的尊称。 宋 蔡绦 西清诗话·方城高士:“ 范谦叔 居 方城 。有高士自言:昔乃白髮社翁,遇师授以神药,颜如渥丹。”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小生请问老社翁来到敝乡,可曾徧閲山川,略亲歌舞?”
《漢語大詞典》:遗士(遺士)
(1).未被发现的才德之士;隐士。《韩诗外传》卷八:“ 申伯 、 仲山甫 乃并顺天下,匡救邪失,喻德教,举遗士,海内翕然向风。”
(2).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士。元史·董士选传:“诸老儒及 西蜀 遗士,皆以书院之禄起之,使以所学教授。”
《漢語大詞典》:文流
文士之流辈。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轻薄之徒﹞师 鲍照 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 谢朓 ,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于高明,无涉于文流矣。” 唐 周贺 《春日居寄友人》诗:“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北史·胡叟传:“ 顺阳 等数子,禀 叟 奬示,颇涉文流。”
《漢語大詞典》:巾衣
(1).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晋书·慕容廆载记:“ 廆 致敬於东夷府,巾衣诣门,抗士大夫之礼。 何龕 严兵引见, 廆 乃改服戎衣而入。人问其故, 廆 曰:‘主人不以礼,宾復何为哉!’”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十年:“ 廆 謁见 何龕 ,以士大夫礼,巾衣到门。” 胡三省 注:“ 魏 晋 间,士大夫謁见尊贵,以巾褠为礼。褠,单衣也。”魏书·刘昞传:“时同郡 索敞 、 阴兴 为助教,并以文学见举,每巾衣而入。”
(2).指文士的服装。 明 袁帙 《游白鹿洞》诗:“野色浮巾衣,秋容成物象。”
《漢語大詞典》:邹马(鄒馬)
汉 邹阳 和 司马相如 的并称。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 邹 马 之宾咸至, 申 穆 之体已酬。”后作为著名文士的通称。 唐 李商隐 《赠赵协律晳》诗:“已叨 邹 马 声华末,更共 刘 卢 族望通。”
《漢語大詞典》:词士(詞士)
(1).研习词章的文士。 宋 晁补之 《祭大资政李公文》:“ 汉 兴息民,残编出坏。经儒词士,学自此派。”
(2).从事说唱艺术的人。 清 无名氏 《绛芸馆日记》:“茶罢,至 石路 鸿福园,听 陈芷香 、 月娥 、 月珍 、 月嬋 四词士説书。”
《漢語大詞典》:晋贤风(晉賢風)
指 晋 代文士的一种狂放自傲的风习。 清 龚自珍 《夜坐》诗:“壮岁始参 周 史席,髫年惜堕 晋 贤风。”
《漢語大詞典》:才林
指文士会聚之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观夫后 汉 才林,可参 西京 ; 晋 世文苑,足儷 鄴都 。”
分類:文士会聚
《漢語大詞典》:玉楼受召(玉樓受召)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 长吉 将死时,忽昼见一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 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 长吉 气絶。”后因以为文士早死的典实。 宋 《书陈孟刚〈童乌集〉后》:“ 孟刚 弱冠,头角崭然……云何得疾,遽召玉楼。” 清 周亮工 《古香堂诗序》:“不然,才名如 李贺 而玉楼受召,犹在 终贾 之年,岂不备极荣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