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先辈(先輩)  拼音:xiān bèi
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长的人。《三国志。卷五三。吴书。阚泽传》:「泽州里先辈丹杨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久仰先辈大名,如雷贯耳。」
《國語辭典》:墨客  拼音:mò kè
文人。唐。韩愈〈祭薛中丞文〉:「诗人墨客,争讽新篇。」《西游记》第一二回:「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誇奖。」
《漢語大詞典》:文章伯
对文章大家的尊称。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宋 曾巩 《寄致仕欧阳少师》诗:“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元 薛昂元 《殿前欢·冬》曲:“十年前一秀才,黄齏菜,打熬到文章伯。” 清 黄遵宪 《玄武湖歌和龙松岑》:“承平公子文章伯,酒龙诗虎争崔嵬。”
《漢語大詞典》:给札(給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蜀 人 杨得意 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得意 曰:‘臣邑人 司马相如 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 相如 。 相如 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后因谓朝廷对文士的特殊礼遇为“给札”。 宋 曾巩 《回许安世谢馆职启》:“天衢寝亨,时望攸属。遂膺给札之召,来賁登瀛之游。”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和实之》词之三:“有谁怜、给札老 相如 ,家徒壁。”
《國語辭典》:雕饰(雕飾)  拼音:diāo shì
1.雕琢装饰。如:「这座庙宇雕饰得十分庄严肃穆。」
2.修饰文词使美化。如:「写作文章要注意雕饰,不宜太过繁复冗长。」
《國語辭典》:句子  拼音:jù zi
1.由单词或复词联缀而成,表示完整意义的独立语言单位,必须有代表人、事或物的主语,并有说明主语的谓语,如「鸟飞」、「孔子是圣人」。
2.比喻冷言冷语。《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说上去非但不听,而且还要受他们的句子。」
《漢語大詞典》:三铨(三銓)
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 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 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铨为西铨。故 宋 王溥 唐会要·吏部尚书以尚书铨、东铨、西铨为三铨。
《漢語大詞典》:止法
宋 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宰相爵邑:“是时, 婺相 以(国公)食邑过二千户为辞。 寿皇 遣中使至 迈 所居宣示,令具前此有无体例,及合如何施行事理,拟定闻奏。遂以邑户无止法復命,乃竟行下。”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入仕:“﹝止法﹞:谓如文臣转中大夫,直候职及侍从格,方许转太中大夫。若执政,转至金紫光禄大夫,直候拜相,方许转行特进。又如武臣,转至武功大夫,若有军功,方许转行右武。餘人以三官比转一官。又如捧香只转至训武郎,年劳只转至承直郎之类。”
《國語辭典》:部勒  拼音:bù lè
统御、指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國語辭典》:文科  拼音:wén kē
学术上对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经济等学科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伯长(伯長)
(1).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羣吏,旨厚其餼赂,或作謌诗以嘉童子。”
(2).旧时对文章、品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 宋 苏舜钦 《检书》诗:“快心伯长文,跋尾清臣搨。”
《国语辞典》:六观(六观)  拼音:liù guān
文心雕龙》对文学批评与鉴赏所提出的六个方法与标准。即文章的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从此六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以见作者的情意用心,鉴定作品的优劣。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漢語大詞典》:社翁
旧时对文士名流的尊称。 宋 蔡绦 西清诗话·方城高士:“ 范谦叔 居 方城 。有高士自言:昔乃白髮社翁,遇师授以神药,颜如渥丹。”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小生请问老社翁来到敝乡,可曾徧閲山川,略亲歌舞?”
《漢語大詞典》:音释(音釋)
对文字读音的注释。《〈康熙字典〉凡例》:“条分缕析,各引经史音释为证。” 清 张之洞 《輶轩语·语学》:“有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一书,其中皆採集 魏 、 晋 、 南北朝 诸家音释。”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其文字,则用浅近之官话;倘有难字,则加音释,倘有艰语,则加意释。”
《漢語大詞典》:刻饰(刻飾)
(1).雕刻装饰。汉书·刘向传:“刻饰宗庙,多筑臺囿。”
(2).比喻对文辞的过分修饰润色。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陵迟至於 梁 陈 ,淫艷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
(3).古代妇女的一种梳理方式。以胶刷鬓发,使齐整如刻画。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若夫 青琴 、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妖冶嫺都,靚糚刻饰,便嬛绰约。”参阅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王先谦 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