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剑舞蛟龙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一
帝颛顼高阳氏,黄帝孙,昌意之子。……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例句

剑匣破,舞蛟龙。 李贺 上之回

典故

《周礼·春官·司常》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及国之大阅。……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例句

金泥舞虎精神暗,银缕交龙气色寒。 鲍溶 赠远

典故
浅水留龙不住
 
终非池中物
 
蛟龙云雨
 
云雨动蛟龙

相关人物
刘备
 
周瑜
 
孙权
 
关羽(字云长)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镂,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龙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附《梁竦传》
「赐东园画棺、玉匣、衣衾,建茔于恭怀皇后陵傍。帝亲临送葬,百官毕会。」唐·李贤注:「汉仪注,王侯葬,腰已下玉为札,长尺,广二寸半;为匣,下至足,缀以黄金镂为之。『匣』字或作『柙』也。」

例句

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杜甫 哭严仆射归榇

典故
蛟龙引子


《西京杂记》卷二
瓠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

例句

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 杜甫 到村

典故
千寻横铁锁
 
千寻锁
 
千寻铁锁
 
晋龙骧
 
楼船铁锁
 
王浚楼船
 
益部龙骧
 
连江锁
 
铁索千寻
 
铁索千寻沉江底
 
铁锁
 
铁锁楼船
 
铁锁横江
 
铁锁沈天堑
 
铁锁沈江
 
难锁长江断
 
龙骧下三蜀

相关人物
王浚


《晋书》卷四十二〈王浚列传〉~209~
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戌,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乙亥,诏进浚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例句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典故 
柳郎无负碧云秋
 
泾河龙书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九〈龙二·柳毅〉~340~
唐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禦。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毅请闻之。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数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语竟,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其夕,至邑而别其友。月余(「月馀」原作「曰馀」。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到乡还家,乃访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橘社。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当居此以伺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灵虚殿也。」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然而王久不至。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大经。少选当毕。」毅曰:「何谓大经?」夫曰:「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听。言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毅对曰:「然。」毅而设拜(明抄本「毅而设拜」作「既而对后拜」),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谓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毅曰:「毅,大王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昨下第,间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环雨鬓,所不忍视。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诚怛人心。遂托书于毅。毅许之。今以至此。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能鉴」原作「诊坚」,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词毕,又哀吒良久。左右皆流涕。时有宦人密视君者,君以书授之,令达宫中。须臾,宫中皆恸哭。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曰:「寡人之爱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过人耳。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馀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臂青天而飞去。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固无害。」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因告辞曰:「愿得生归,以避复来。」君曰:「必不如此。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幸为少尽缱绻。」因命酌互举,以欸人事。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系。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君笑谓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辞归宫中。须臾,又闻怒苦,久而不已。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右。谓毅曰:「此钱塘也。」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毅手为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已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遣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抚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钱塘复再拜。是夕,遂宿毅于凝光殿。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宫。会友戚,张广乐,具以醪醴,罗以甘洁。初笳角鼙鼓,旌旗剑戟,舞万夫于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钱塘《破阵》乐。」旌鈚杰气,顾骤悍栗。坐客视之,毛发皆竖。复有金石丝竹,罗绮珠翠,舞千女于其左。中有一女前进曰:「此贵主《还宫》乐。」清音宛转,如诉如慕。坐客听之,不觉泪下。二舞既毕,龙君太悦,锡以裤绮,颁于舞人。然后密席贯坐,纵酒极娱。酒酣,洞庭君乃击席而歌曰:「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墙。雷霆一发兮,其孰敢当?荷真人兮信义长,令骨肉兮还故乡。齐言惭愧兮何时忘?」洞庭君歌罢,钱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当妇兮,彼不当夫。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满鬓兮,雨雪罗襦。赖明公兮引素书,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珍重兮无时无。」钱塘君歌阕,洞庭君俱起奉觞于毅。毅踧踖而受爵。饮讫,复以二觞奉二君。乃歌曰:「碧云悠悠兮,泾水东流。伤美人兮,雨泣花愁。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哀冤果雪兮,还处其休。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歌罢,皆呼万岁。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贮以开水犀。钱塘君复出红珀盘,贮以照夜玑。皆起进毅。毅辞谢而受。然后宫中之人,咸以绡彩珠璧,投于毅侧,重叠焕赫。须臾,埋没前后。毅笑语四顾,愧揖不暇。泊酒阑欢极,毅辞起,复宿于凝光殿。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阁。钱塘因酒作色,踞谓毅曰:「不闻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耶?愚有衷曲,欲一陈于公。如可,则俱在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足下以为何如哉?」毅曰:「请闻之。」钱塘曰:「泾阳之妻,则洞庭君之爱女也。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于匪人,今则绝矣。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岂不为君子始终之道者?」毅肃然而作,欻然而笑曰:「诚不知钱塘君孱困如是。毅始闻跨九州,怀五岳,泄其愤怒。复见断锁金,掣玉柱,赴其急难。毅以为刚决明直,无如君者。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奈何箫管方洽,亲宾正和,不顾其道,以威加人?岂仆之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毅则以禽兽视之。亦何恨哉?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虽人世贤杰,有不如者,况江河灵类乎?而欲以蠢然之躯,悍然之性,乘酒假气,将迫于人。岂近直哉?且毅之质,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然而敢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惟王筹之!」钱塘乃逡巡致谢曰:「寡人生长宫房,不闻正论。向者词述狂妄,搪(「搪」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突高明,退自循顾,戾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间可也。」其夕复欢宴,其乐如旧,毅与钱塘遂为知心友。明日,毅辞归。洞庭君夫人别宴毅于潜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预会。夫人泣谓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暌别。」使前泾阳女当席拜毅以致谢。夫人又曰:「此别岂有复相遇之日乎?」毅其始虽不诺钱塘之请,然当此席,殊有叹恨之色。宴罢辞别,满宫凄然,赠遗珍宝,怪不可述。毅于是复循途出江岸。见从者十馀人,担囊以随,至其家而辞去。毅因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以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为莫如。遂娶于张氏,而又娶韩氏。数月,韩氏又亡。徙家金陵,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有媒氏告之曰:「有卢氏女,范阳人也。父名曰浩,尝为清流宰,晚岁好道,独游云泉。今则不知所在矣。母曰郑氏。前年适清河张氏,不幸而张夫早亡。母怜其少,惜其慧美,欲择德以配焉。不识何如?」毅乃卜日就礼。既而男女二姓,俱为豪族。法用礼物,尽其丰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馀,毅因晚入户,视其妻,深觉类于龙女,而逸艳丰厚,则又过之。因与话昔事。妻谓毅曰:「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经岁馀(「经岁馀」原作「然君与馀」。据明抄本改)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浓饰换服。召亲戚相会(明抄本、陈校本「亲戚相会」作「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余之于昔也?」毅曰:「夙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明抄本、陈校本「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八字原作「非姻好何以」五字)为忆。」妻曰:「馀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冤,君使得白。衔君之恩,誓心求报。洎钱塘季父论亲不从,遂至暌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惟以心誓难移。亲命难背。既为君子弃绝,分无见期,而当初之冤,虽得以告诸父母,而誓报不得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馀得遂报君之意。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因呜咽泣涕交下,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馀(明抄本、陈校本「感馀」作「爱子」)之意。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相生(明抄本、陈校本「相生」作「贱质」)。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请于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子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馀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思哉?洎钱塘逼迫之际,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善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唯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妻因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纪。后居南海,仅四十年。其邸第舆马,珍鲜服玩,虽侯伯之室,无以加也。毅之族咸遂濡泽。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南海之人,靡不惊异。洎开元中,上方属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术,毅不得安,遂相与归洞庭。凡十余岁,莫知其迹。至开元末,毅之表弟薛嘏为京畿令,谪官东南,经洞庭,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于远波。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迎问于嘏。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来候耳。」嘏省然记之,乃促至山下,摄衣疾上。山有宫阙如人世,见毅立于宫室之中,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毅词理益玄,容颜益少。初迎嘏于砌,持嘏手曰:「别来瞬息,而发毛已黄。」嘏笑曰:「兄为神仙,弟为枯骨,命也。」毅因出药五十丸遗嘏曰:「此药一丸,可增一岁耳。岁满复来,无久居人世,以自苦也。」欢宴毕,嘏乃辞行。自是已后,遂绝影响。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必以灵者,别斯见矣。人裸也,移信鳞虫。洞庭含纳大直,钱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嘏咏而不载,独可邻其境。愚义之,为斯文。」
典故

《全唐诗》卷六百二十八〈自遣诗三十首〉
〈自遣诗三十首〉其八:「酝得秋泉似玉容,比于云液更应浓。思量北海徐刘辈,枉向人间号酒龙。」
典故
句龙坛

相关人物
句龙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

例句

元礼门前劳引望,句龙坛下阻欢娱。 权德舆 和王祭酒太社宿斋不得赴李尚书宅会戏书见寄

典故
爵马鱼龙


《昭明文选》卷十一〈赋己·游览·芜城赋〉~505~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
典故
开目为晨

相关人物
烛龙


《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晋·郭璞注:「烛龙也。是烛九阴,因名。」
《山海经·大荒北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例句

开目为晨光,闭目为夜色。 苏涣 变律

典故 
万斛龙文笔力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病中赠张十八〉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案:音窗。】。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吾欲盈其气,不令见麾幢。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倾尊与斟酌,四壁堆罂缸。玄帷隔雪风,照炉钉明釭。夜阑纵捭【案:音摆。】阖,哆口疏眉厖。势侔高阳翁,坐约齐横降【案:音杭。】。连日挟所有,形躯顿?【案:音滂。】肛。将归乃徐谓,子言得无哤【案:音厖。】。回军与角逐,斫树收穷庞。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君乃昆崙渠,籍乃岭头泷。譬如蚁蛭微,讵可陵崆㟅。幸愿终赐之,斩拔蘖与桩。从此识归处,东流水淙淙。
典故 
  
夔相
 
夔听
  
相关人物
伊尹(名挚,又名阿衡)
 
 

参考典故
伊尹


《尚书·虞书·舜典》
「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帝曰:『夔,命汝典乐,教冑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而无傲。……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帝曰:『龙,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旧题汉·孔安国传:「夔、龙,二臣名。」
《史记》卷三《殷本纪》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孙子兵书》:「伊尹名挚。」

例句

圣哲承休运,伊夔列上台。 丁仙芝 越棠贡白雉(一作孙昌胤诗)

并进夔龙位,仍齐龟鹤年。 刘禹锡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圣朝同舜日,作相有夔龙。 姚合 和门下李相钱西蜀相公

沧海举歌夔是相,历山回禅舜为君。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之五

叨承廊庙选,谬齿夔龙弼。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天子栖穆清,三台付夔龙。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

天子坐宣室,夔龙奉谟猷。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薜员外

伶官诗必诵,夔乐典犹稽。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愧非夔龙姿,忽佐尧舜君。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后夔如为听,从此振琮琤。 潘存实 赋得玉声如乐

良游盛簪绂,继迹多夔龙。 王维 韦侍郎山居

台鼎尝虚位,夔龙莫致尧。 窦牟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

殿省秘清晓,夔龙升紫微。 羊士谔 和武相早朝中书候传点书怀奉呈

帝念夔能政,时须说济川。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 韩愈 归彭城

糠秕当世道,长揖夔龙朝。 顾况 严公钓台作

典故
老龙吉

相关人物
老龙吉


《庄子》外篇·卷七下《知北游》
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神农隐几阖户昼瞑,?荷甘日中奓户而入曰:「老龙死矣!」神农隐几拥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曰:「天知予僻陋慢訑,故弃予而死。已矣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例句

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 王维 哭褚司马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王维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典故 
老子犹龙

相关人物
孔子
 
老子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239~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漢語大詞典》:交龙(交龍)
(1).两龙蟠结的图案。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释名·释兵:“交龙为旂:旂,倚也。画作两龙相依倚也。通以赤色为之,无文采,诸侯所建也。”
(2).即蛟龙。汉书·高帝纪上:“父 太公 往视,则见交龙於上。已而有娠,遂产 高祖 。”史记·高祖本纪作“蛟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交龙扶舆而机不发。”
《漢語大詞典》:蛟龙匣(蛟龍匣)
见“ 蛟龙玉匣 ”。
《漢語大詞典》:蛟龙玉匣(蛟龍玉匣)
古代殡殓帝王之具。后亦指贵官的棺。西京杂记卷一:“ 汉帝 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连以金缕。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亦省作“ 蛟龙匣 ”。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仇兆鳌 注:“ 朱 注:《霍光传》:赐璧珠璣玉衣,梓宫。则人臣亦可称蛟龙匣也。”
《國語辭典》:柳毅传书(柳毅傳書)  拼音:liǔ yì chuán shū
杂剧名。元尚仲贤作。叙书生柳毅为洞庭龙女传书求援,终成夫妻的故事。事本唐人李朝威的《柳毅传》而来。
《漢語大詞典》:酒龙(酒龍)
以豪饮著名的人。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八:“思量 北海 徐 刘 辈,枉向人间号酒龙。” 清 钱谦益 《次韵答茅孝若见访》之三:“掉尾羞盐虎,垂头羡酒龙。”
分類:豪饮著名
《國語辭典》:扛鼎  拼音:gāng dǐng
举鼎。形容力气很大。《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漢語大詞典》:伊夔
伊尹 和 夔 的合称。 夔 , 尧 舜 时的乐官,助 尧 舜 以乐正天下。 唐 罗隐 《钱尚父生日》诗:“ 伊 夔 事业扶千载, 韩 白 机谋冠九州。”参见“ 伊尹 ”。
分類:伊尹乐官
《國語辭典》:伊尹  拼音:yī yǐn
人名。名挚,商初的贤相。相传汤伐桀,灭夏,遂王天下。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放诸桐宫,俟其悔过,再迎之复位。卒时,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
《漢語大詞典》:夔乐(夔樂)
借指庙堂雅乐。 夔 为 舜 时乐官,故称。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伶官诗必诵,夔乐典犹稽。” 宋 王禹偁 《大合乐赋》:“我国家韶濩登歌,咸英尽美,復夔乐于雅正,黜 郑 声于惉懘。”
《國語辭典》:夔龙(夔龍)  拼音:kuí lóng
1.商代及西周时期,在钟鼎彝器上所刻铸的夔和龙形的花纹。
2.相传为舜的二臣名,夔是乐官,龙是纳言之官。
《漢語大詞典》:龙夔(龍夔)
舜 时贤臣 龙 与 夔 的并称。后泛指贤士。 唐 韩愈 《归彭城》诗:“上言陈 尧 舜 ,下言引 龙 夔 。” 宋 范浚 《杂兴》诗之五:“ 龙 夔 杂鵷鷺,庶位已参错。” 元 揭傒斯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诗:“朝趋陪 綺 甪 ,夕侍接 龙 夔 。”
《國語辭典》:犹龙(猶龍)  拼音:yóu lóng
本指老子的道如龙之深远不可测,因以「犹龙」为老子的代称。语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后比喻有道之士。清。徐振芳〈海陵寄李子效〉诗:「犹龙久矣逃垄世,牵犊公然饮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