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1,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五鼎
鼎沸
鼎食
鼎鼎
鼎镬
丹鼎
彝鼎
鼎盛
列鼎
鼎峙
周鼎
鼎俎
定鼎
台鼎
茶鼎
《漢語大詞典》:五鼎
(1).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见仪礼·少牢馈食礼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明 陆采 《怀香记·钦赐异香》:“莫把年华空断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沈受先《三元记·辞亲》:“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
(2).见“ 五鼎食 ”。
《漢語大詞典》:五鼎食
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晋书·束晳传:“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亦省作“ 五鼎 ”。 南朝 梁 沈约 《君子有所思行》:“无以五鼎盛,顾嗤三经玄。” 唐 白居易 《把酒》诗:“朝飡不过饱,五鼎徒为尔。”
《國語辭典》:鼎沸  拼音:dǐng fèi
比喻声势汹涌或时局动荡不安,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三国演义》第一七回:「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
《國語辭典》:鼎食  拼音:dǐng shí
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饮食奢侈。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國語辭典》:鼎鼎  拼音:dǐng dǐng
盛大的样子。如:「他是医学界鼎鼎有名的外科医生。」
《國語辭典》:鼎镬(鼎鑊)  拼音:dǐng huò
1.鼎,三足两耳的金属器具。镬,无足无耳的金属器具。鼎镬皆为烹煮食物的器具。《三国演义》第八六回:「至殿前,又见鼎镬内热油正沸。」
2.古代以鼎镬烹煮罪犯的酷刑。宋。苏轼 留侯传:「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國語辭典》:丹鼎  拼音:dān dǐng
道家炼制药石的器物。唐。卢照邻〈赠李荣道士〉诗:「圆洞开丹鼎,方坛聚绛云。」
分類:炼丹
《漢語大詞典》:彝鼎
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礼器。《礼记·祭统》:“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 郑玄 注:“彝,尊也。”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荣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每穫一书,即校勘整集籤题。得画书彝鼎,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八章六:“其风格的壮遒古雅,大类绿锈重重的三代的彝鼎,令人一见便油然生崇敬心。”
分類:祭祀礼器
《國語辭典》:鼎盛  拼音:dǐng shèng
正值壮盛。《宋史。卷二九九。张洞传》:「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
《國語辭典》:列鼎  拼音:liè dǐng
鼎是一种三足两耳,盛菜肴的器具。列鼎形容菜肴极为丰盛,或生活的奢华。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八:「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自别来享重福,列鼎身康健。」
《國語辭典》:鼎峙  拼音:dǐng zhì
比喻为三方如鼎足般对立。《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天道三十年一变,岂得常为鼎峙乎?」
分類:谓如鼎足
《漢語大詞典》:周鼎
(1).指 周 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还,过 彭城 ,斋戒祷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九:“ 蓟门 重险旧 尧 封, 周 鼎销沉 泗水 踪。”参见“ 九鼎 ”。
(2). 春秋 时 楚庄王 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问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 神龙 中兴, 周 鼎归 唐 。” 陈毅 《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 周 鼎,大军西去渡 金沙 ,抗日要开花。”参见“ 问鼎 ”。
(3).比喻宝器。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 周 鼎兮宝康瓠。”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洪钟 周 鼎,不为委沦而轻其体。”
(4).古星名。属后发座。 汉 甘公 石申 《星经·周鼎》:“周鼎三星,足状,云鼎足星,在摄提大角西,主神鼎。”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國語辭典》:问鼎(問鼎)  拼音:wèn dǐng
春秋时,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检阅军队。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便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因九鼎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器,楚庄王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觊觎王位,谋取政权;或指谋取最高荣誉、地位。《晋书。卷九八。列传。王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國語辭典》:鼎俎  拼音:dǐng zǔ
烹煮切割的器具。《韩诗外传》卷七:「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國語辭典》:定鼎  拼音:dìng dǐng
1.相传夏禹铸九鼎以为传受帝位的宝器,而王都所在便是鼎的所在,因此后人称定都、建都为「定鼎」。《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当先洪武爷扫荡胡尘,定鼎金陵,是为南京。」
2.比喻得天下、奠定帝业。明。凌濛初《红拂记。楔子》:「俺姓杨名素。身为名将,职任元戎。曾佐文皇定鼎。」
《漢語大詞典》:台鼎
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后汉书·陈球传》:“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 唐 颜真卿 《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儼然王公之量,鬱有台鼎之姿。” 明 沈采《千金记·谒相》:“昔为刀笔之流,今居台鼎之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秀才本色基台鼎,元老深情託倡酬。”
《国语辞典》:茶鼎  拼音:chá dǐng
烹茶的器具。唐。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诗:「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