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列传·匡衡〉~333~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唐·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应劭曰:「鼎,方也。」
典故 
鼎迁

相关人物
周武王
 
商汤


《春秋左传·桓公二年》
「臧哀伯谏曰:『……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晋·杜预注:「九鼎,殷所受夏九鼎也。武王克商,乃营雒邑而后去之,又迁九鼎焉,时但营洛邑,未有都城。」
《昭明文选》卷四十六南朝齐·王元长(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迁鼎息大垌之惭。」唐·李善注:「《帝王世纪》曰:『汤即天子位,遂迁九鼎于亳,至大垌,而有惭德。』」

例句

高居迁鼎邑,遥傅好书王。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弘农公杨凭也。为御史李夷简所弹)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水斗宫初毁,风变鼎将迁。 陆敬 游隋故都

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韦庄 湘中作

典故

《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97~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载袁绍《檄州郡文》曰:「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曩者彊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命,威福由己,终有望夷之祸,污辱至今。及臻吕后,禄、产专政,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威奋怒,诛夷逆乱,尊立太宗,故能道化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悹、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上·谢夷吾〉~274~
诚社稷之元龟,大汉之栋甍。宜当拔擢,使登鼎司,上令三辰顺轨于历象,下使五品咸训于嘉时,必致休徵克昌之庆,非徒循法奉职而已。
典故

《晋书》卷七十〈应詹列传〉~86~
初,京兆韦泓丧乱之际,亲属遇饥疫并尽,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遂随从积年,为营伉俪,置居宅,并荐之于元帝曰:「自遭丧乱,人士易操,至乃任运固穷,耿介守节者鲜矣。伏见议郎韦泓,年三十八,字元量,执心清冲,才识备济,躬耕陇亩,不烦人役,静默居常,不豫政事。昔年流移,来在詹境,经寇丧资,一身特立,短褐不掩形,菜蔬不充朝,而抗志弥厉,不游非类。颜回称不改其乐,泓有其分。明公辅亮皇室,恢维宇宙,四门开辟,英彦凫藻,收春华于京辇,采秋实于岩薮。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
《新唐书》卷九十九〈李纲列传〉~2376~
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
典故

《周易注疏》卷五〈鼎〉~3~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唐·孔颖达疏:「铉,所以贯鼎而举之也。」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赠河阳〉~58~
密生化单父,子莅奇东阿。桐乡建遗烈,武城播弦歌。逸骥腾夷路,潜龙跃洪波。弱冠步鼎铉,既立宰三河。流声馥秋兰,摛藻艳春华。
《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一〈柳宗元三·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5770~2~
激其效顺,特加旄节之荣。宠以元功,遂兼鼎铉之任。
典故

《宋书》卷四十二〈刘穆之列传〉~307~
高祖受禅,思佐命元勋,诏曰:「故侍中、司徒、南康文宣公穆之,秉德佐命,翼亮景业,谋猷经远,元勋克茂,功铭鼎彝,义彰典策,故已嗣徽前哲,宣风后代者矣。近因游践,瞻其茔域,九原之想,情深悼叹。可致祭墓所,以申永怀。」
典故 
相关人物
丘迟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丘希范(迟)《与陈伯之书》
「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唐·李善注引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

例句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杜甫 喜闻将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典故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23~
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5~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彊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典故
东周宝鼎
 
参考典故
九鼎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48~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典故 
伊尹志
 
伊尹负鼎
 
尹屈烹饪
 
汤举伊尹
  
相关人物
伊尹(名挚,又名阿衡)


《史记》卷三《殷本纪》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孙子兵书》:「伊尹名挚。」

例句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唐彦谦 宿田家(第十四句缺一字)

进无负鼎说,退惭补衮诗。 崔湜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寻拜襄州刺史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

丛觞祝尧寿,合鼎献汤厨。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 李白 送梁四归东平

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贺知章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如何负公鼎,被敚笑时人。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并序)

挂瓢馀隐舜,负鼎尔干汤。 骆宾王 秋日送尹大赴京(并序)

典故
干鼎镬
 
茅焦笔
 
茅焦脱衣
 
茅焦解衣

相关人物
茅焦


《说苑》卷九〈正谏〉~280~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焦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焦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使者问茅焦,茅焦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过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皇帝曰:「何谓也?」茅焦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焦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乃解衣伏质。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萯阳宫,归于咸阳;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典故
庙鼎纳
 

《春秋左传·桓公二年》
「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晋·杜预注:「宋以鼎赂公。大庙,周公庙也。」

例句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韩愈 石鼓歌

鲁侯国至小,庙鼎犹纳郜。 韩愈 荐士

典故
古鼎跃水

相关人物
秦始皇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周太史儋见秦献公……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五《泗水》
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
《楼炭经》
地深二十亿万里,下有金粟、金刚,亦各二十亿万里。下有水际,八十亿万里。此虽六重,前四是地轮,第五水轮,第六风轮。

例句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寿王议鼎
 
参考典故
问鼎
 
定鼎


《汉书》卷六十四上《吾丘寿王传》
及汾阴得宝鼎,武帝嘉之,荐见宗庙,臧于甘泉宫。群臣皆上寿贺曰:「陛下得周鼎。」寿王独曰非周鼎。上闻之,召而问之,曰:「今朕得周鼎,群臣皆以为然,寿王独以为非,何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寿王对曰:「臣安敢无说!臣闻周德始乎后稷,长于公刘,大于大王,成于文武,显于周公。德泽上昭,天下漏泉,无所不通。上天报应,鼎为周出,故名曰周鼎。今汉自高祖继周,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至于陛下,恢廓祖业,功德愈盛,天瑞并至,珍祥毕见。昔秦始皇亲出鼎于彭城而不能得,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上曰:「善。」群臣皆称万岁。

例句

寿王议鼎,杜林駮尧。 李瀚 蒙求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杜牧 故洛阳城有感

典故
和鼎调羹

相关人物
甘盘


《尚书》卷十〈商书·说命下〉~4~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檗;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脩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脩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惟?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脩罔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漢語大詞典》:鼎来(鼎來)
方来;正来。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 匡 鼎来; 匡 説,解人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宋 王安石 《与张护戎启》:“鼎来敝邑,甫次近郊,传闻使旌,适在州部,将亲盛德,尤激欢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允文 ( 虞允文 )再具捷奏,且言:‘敌军鼎来,臣不当便引去。’”
分類:方来
《國語辭典》:迁鼎(遷鼎)  拼音:qiān dǐng
鼎,古以为王者传国的神器。迁鼎指迁都,比喻改朝换代。《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度静邑鹿丘之叹,迁鼎息大坰之惭。」
分類:迁都亡国
《漢語大詞典》:鼎司
指重臣之职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父 嵩 ,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輦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刘良 注:“鼎司,谓司空非才而居此位,故云窃也。”《晋书·卞壸传》:“今之追赠,实未副众望,谓宜加鼎司之号,以旌忠烈之勛。” 宋 梅尧臣 《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我公谢鼎司,嗣子都华秩,代言輟帝右,作藩辅王位。” 朱东润 校注:“﹝ 李若谷 ﹞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謚 康靖 。嗣子 李淑 ,翰林学士,改给事中,知 郑州 。诗言‘代言輟帝右,作藩辅王室’指此。”
分類:重臣职位
《漢語大詞典》:鼎味
(1).鼎中美食。南齐书·刘休传:“帝颇有好尚,尤嗜饮食, 休 多艺能,爰及鼎味,问无不解。”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蟇》诗:“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2).相传 商 武丁 问 傅说 如何治理国家, 傅 以如何调鼎中之味对。后以“鼎味”指国政。《晋书·裴秀传》:“孝友著於乡党,高声闻於远近。诚宜弼佐謨明,助和鼎味,毗赞大府,光昭盛化。”宋书·隐逸传·周续之:“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
《漢語大詞典》:鼎铉(鼎鉉)
(1).举鼎之具。亦借指鼎。文选·史岑〈出师颂〉:“泽霑遐荒,功铭鼎鉉。” 李善 注引礼记:“夫鼎者有铭,铭者,论譔其先祖之德美功烈勋劳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弃鼎鉉而为生臊之食,废针石而任自然之病。” 明许自昌《水浒记·论心》:“酬死士万金立散,答君恩一剑时悬,且雌伏自功曹,有日名垂鼎鉉。”
(2).指宰相。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书载俊乂,股肱干楨,有物有则,模楷后生,宜参鼎鉉,稽建皇灵。”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何意恩泽益深,猥令超参鼎鉉,窃自惟度,实不堪任。”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
分類:宰相
《國語辭典》:鼎彝(鼎彞)  拼音:dǐng yí
1.古代宗庙中的祭器,上刻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宋书。卷四二。列传。刘穆之》:「秉德佐命,翼亮景业,谋猷经远,元勋克茂,功铭鼎彝,义彰典策。」
2.烹饪的器具。明。于谦 咏煤炭诗:「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漢語大詞典》:鱼游沸鼎(魚游沸鼎)
同“ 鱼游釜中 ”。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亦作“ 鱼游沸鼎 ”。 清 张鹏翀 《和岐亭戒杀诗》之二:“鱼游沸鼎中,烹燖化为汁。”
《漢語大詞典》:鼎鱼(鼎魚)
鼎中之鱼。比喻濒于灭亡的人或事物。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参见“ 鼎鱼幕燕 ”。
《漢語大詞典》:鼎鱼幕燕(鼎魚幕燕)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鷰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李善 注:“ 袁嵩 《后汉书》:‘ 朱穆 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 吴 季札 曰:夫子之在此也,犹鷰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序》:“我师则奉辞伐罪,鸣皷而前,鳞萃翼涉,然犹以之环合,鼎鱼幕燕,孤垒于是卵危。”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國語辭典》:鼎足  拼音:dǐng zú
比喻三方对立的情势。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一一章之三:「三雄鼎立,孙启南吴。」《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漢語大詞典》:赭山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唐 柳宗元 《吏商》:“虽赭山以为章,涸海以为盐,未有利大能若是者。”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唐 刘禹锡 《君山怀古》诗:“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浙江 萧山 东北。古与 龛山 隔 钱塘江 对峙,东接 鳖子门 ,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 龛山 同处江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 浙西 安抚使 康允之 ﹞遂弃城遁,保 赭山 。”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闻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崎嶇 赭山 渡,迫阨 三江 垒。”
(4).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 安徽省 芜湖市 北郊。上有 宋英宗 治平 二年建造的塔和相传为 宋 黄庭坚 读书处的 滴翠轩 等名胜古迹,今已辟为公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余过 芜湖 ,主人 漱泉 邀游其处,屋不甚多,而窗对 赭山 ,门临湖水。”《芜湖县志·地理志·山》《江南地理志》:“﹝ 赭山 ﹞右控 大江 ,舳艫云连,俯瞰城郭,歷歷如绘。每当雨后,嵐光縹渺,八景中称‘赭塔晴嵐’者即此。”
《國語辭典》:伊尹  拼音:yī yǐn
人名。名挚,商初的贤相。相传汤伐桀,灭夏,遂王天下。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放诸桐宫,俟其悔过,再迎之复位。卒时,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
《國語辭典》:汤鼎(湯鼎)  拼音:tāng dǐng
1.相传商伊尹曾负鼎俎为商汤烹食,因得见商汤以陈述王道,商汤乃委任以国政。见《史记。卷三。殷本纪》。后遂用汤鼎作为对宰相的颂词。唐。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诗:「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2.一种煮茶的器皿。宋。陆游 雨中睡起诗:「松鸣汤鼎茶初熟,雪积炉灰火渐低。」宋。范成大〈刺濆淖〉诗:「突如汤鼎沸,翕作茶磨旋。」
《國語辭典》:负鼎(負鼎)  拼音:fù dǐng
传说商时的伊尹原来是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为一庖人。他背负鼎俎,以滋味游说汤,汤因而任以为相。后来伊尹助汤灭了夏桀。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國語辭典》:郜鼎  拼音:gào dǐng
郜国所铸大鼎。后泛指国家重器。唐。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漢語大詞典》:汉鼎(漢鼎)
汉 代的鼎。为国之重器。亦用以指 汉 代社稷。 唐 司空图 《杂题》诗之一:“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 汉 鼎一毫轻。” 清 沈曰霖 《晋人麈·诗话·关侯祠联》:“独乩笔一联云:风裊餘烟悲 汉 鼎,花开三月忆桃园。”
分類:重器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