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唱到
谓被点到名时高声应“到”。 阿英 《灰色之家》三:“我们分三行走进被告栏,重行点名,唱到。”
分類:高声声应
《國語辭典》:唱名  拼音:chàng míng
1.按名册高声点名。《北史。卷五五。元文遥传》:「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正值知州投文换牌,唱名点到江溶名字。」
2.旧时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的进士。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一。郑侨登云梯》:「先是考官用分数编排,石君当居上,临唱名始易之云。」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唱名》:「上御集英殿拆号唱进士名,各赐绿襕袍、白简、黄衬衫。」
《國語辭典》:胪唱(臚唱)  拼音:lú chàng
科举时,天子宣旨传召新科进士入见,称为「胪唱」。元。方回〈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之五:「胪唱曾叨殿上传,末班遥望御炉烟。」也作「胪传」。
《國語辭典》:工尺谱(工尺譜)  拼音:gōng chě pǔ
一种中国记录乐谱的方法。约产生于隋唐时代,由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来。常见者用上、尺、工、凡、合、四、乙,依次记写七声。也称为「笛色谱」、「管色谱」。
《漢語大詞典》:传唱(傳唱)
(1).犹言高声传讲。宋书·沈攸之传:“ 攸之 率诸将攻 浓湖 , 顗 遣人传唱 钱溪 已平,众并惧。”
(2).传布歌唱。 唐 张祜 《孟才人叹》诗:“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而始则盲翁传唱,继且优孟登场。” 李瑛 《寄红场》诗:“有多少史诗,多少歌,留给后人传唱。”
《國語辭典》:厉声(厲聲)  拼音:lì shēng
1.凄厉的声音。如:「风雨中忽然传来一阵厉声,令人不寒而慄。」
2.言词清峻,语气严厉。《后汉书。卷六六。陈王列传。王允》:「允厉声曰:『吾为人臣,获罪于君,当伏大辟以谢天下,岂有乳药求死乎?』」《红楼梦》第六七回:「凤姐儿厉声道:『叫他!』那兴儿听见这个声音儿,早已没了主意,只得乍著胆子进来。」
《漢語大詞典》:唱筹(唱籌)
(1).高声报时。 南朝 梁 何逊 《与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
(2).呼叫数码。 明 何景明 《官仓行》:“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
《國語辭典》:喳喳  拼音:zhā zhā
拟声词:(1)形容鸟噪叫声。《董西厢》卷六:「隔窗野鹊儿喳喳地叫,把梦惊觉人来。」(2)形容高叫的声音。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三折:「是那个喳喳的高叫在耳边厢,原来是僧住和赛娘。」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是谁人喳喳的叫奶奶,一齐的举哀。」(3)形容低声说话的声音。如:「嘁嘁喳喳」。或读为「ㄔㄚ ㄔㄚ」。
《漢語大詞典》:飏言(颺言)
(1).高声朗朗地讲话。多用于臣下奏辞。《书·益稷》:“ 皋陶 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 孔 传:“大言而疾曰颺。”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序:“右拾遗直史舘 王禹偁 再拜而颺言曰:‘耕籍之义大矣哉!’”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国风报》载笔者,谨述民意拜手稽首颺言曰:吾儕小民,不胜大愿。愿大皇帝蠲其大惠,賚吾儕以国会。”
(2).犹言大力宣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并颺言以明事,嗟嘆以助辞也。”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上》:“及夫 箕子 所颺言,则以五行为臬樴,斯大古 夏 殷 之成宪,而 周 时毁弃久矣。”
(3).怀着一定的目的故意说出要采取某种行动的话(多含贬义)。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夫宦官日奔走於人主之前,伺其喜怒而乘意窃发,出则颺言於众曰:是主上之所欲也。” 梁启超 《中日交涉汇评·中日最近交涉平议》:“今不惟颺言不撤兵,而反突然提出种种要求。”
《漢語大詞典》:高啸(高嘯)
(1).谓高声啸歌。 晋 陶潜 《咏二疏》:“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南齐书·刘善明传:“﹝陛下﹞睿周万品,道洽无垠,故能高啸闲轩,鲸鯢自翦。”
(2).高声啸聚。晋书·刘曜载记论:“是以策马鸿騫,乘机豹变,五部高啸,一旦推雄,皇枝相害,未有与之争衡者矣。”
《漢語大詞典》:长价(長價)
提高声价。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緑,长价于 薛 卞 之门。”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漢語大詞典》:四清
(1).乐律名。指宫清、商清、角清、徵清四高声。宋史·乐志四:“ 汉 律以四清为至阳之气,在二十八宿为虚、昴、星、房,四者居四方之位,以统十二律。”参阅 清 毛奇龄 圣谕乐本解说二。
(2).四位清高的人,即 晋 王羲之 、 唐 轩辕弥明 、 卢仝 、 宋 林逋 的合称。见 元 揭傒斯 《题四清图》诗。
《國語辭典》:大语(大語)  拼音:dà yǔ
狂妄的话。《三国演义》第三回:「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漢語大詞典》:高语(高語)
(1).雅言。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二:“高语不敢出,鄙辞强颜酧。”
(2).高声说话。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上书请赐对,高语争得失。” 清 曾国藩 《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室无纤埃,庭无高语。”
分類:高声声说
《漢語大詞典》:扬歌(揚歌)
高声歌唱。艺文类聚卷六三引 晋 孙楚 《登楼赋》:“牧竪吟啸於行陌,舟人鼓枻而扬歌。”
《漢語大詞典》:叫道
高声地说。例如:“啊,年轻人的烦恼呀!”她母亲叫道。
分類:高声声地
《漢語大詞典》:宣名
高声报出姓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后殿引臣寮,则待制已上,宣名拜舞;庶官但赞拜,不宣名,不舞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庚子九月,上宣諭宰执云:‘已指挥閤门,令今后常朝,宰臣免宣名,他朝会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