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72,分17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一行白鹭青天
袖青蛇(又作:袖里青蛇 青蛇飞起)
汲冢青编
家学青箱(又作:青箱 ...)
碎锦青娥笑
数峰青(又作:江上数峰青)
金石两青荧
青桂
来禽青李
披云睹青天(又作:睹青天)
植青藜(又作:青藜杖 ...)
李将军
丽华一握青丝
支遁青骊
六螺西走
典故
一行白鹭青天
 
黄鹂鸣翠柳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八〈绝句四首〉
〈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案:原注。西山白雪。四时不消。】。」
典故
袖剑飞吟
 
袖青蛇
 
袖里青蛇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
 
青蛇飞起
 
洞庭一剑


《宋朝事实类苑》卷四十三〈仙释僧道·吕先生〉~560~
吕洞宾者,多游人间,颇有见之者。丁谓通判饶州日,洞宾往见之,语谓曰:『君状貌颇似李德裕,它日富贵,皆如之。』谓咸平初,与予言其事,谓今已执政。张洎家居,忽外有一隐士通谒,乃洞宾名姓,洎倒屣见之。洞宾自言吕渭之后,渭四子,温、恭、俭、让。让终海州刺史,洞宾系出海州房,让所任官,唐书不载。索纸笔,八分书七言四韵词一章,留与洎,颇言将佐鼎席之意。其末句云:『功成当在破瓜年』,俗以破瓜字为二八,洎年六十四卒,乃其谶也。洞宾诗什,人间多传写,有自咏云:『朝辞百越暮三吴,袖有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又有『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之句,大率词意多奇怪类此,世所传者百馀篇,人多诵之。
典故
汲冢刊谬
 
汲冢详蠹
 
汲冢青编


《晋书》卷五十一《束皙晰传》
「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證。」

典故
家学青箱
   
相关人物
王淮之


《宋书》卷六十〈王准之列传〉
王淮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高祖彬,尚书仆射。曾祖彪之,尚书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

简释

青箱传学:指世传家学。唐刘禹锡《忂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远放歌声分白巴,知传家学与青箱。”


例句

青箱传学远,金匮纳书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达于国朝采其菁华至简如富钦受嘉贶诗以谢之

远放歌声分白纻,知传家学与青箱。 刘禹锡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 贾耽 赋虞书歌

典故 
碎锦青娥笑
 
贾氏如皋

相关人物
贾大夫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二〈昭公·传二十八年〉~94~
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例句

白羽风驰碎锦毛,青娥怨处嫣然笑。 刘商 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孟阳掷瓦,贾氏如皋。 李瀚 蒙求

缚鸡方角逐,射雉岂开颜。 段威武 和周繇见嘲

不烦射雉先张翳,自有琴中威凤声。 段威武 嘲飞卿七首之六

典故
数峰青
 
曲终人不见
 
曲终人散
 
江上数峰青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八〈钱起列传〉~4382~
钱徽字蔚章,吴郡人。父起,天宝十年登进士第。起能五言诗。初从乡荐,寄家江湖,尝于客舍月夜独吟,遽闻人吟于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愕然,摄衣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试之年,李炜所试湘灵鼓瑟诗题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炜深嘉之,称为绝唱。是岁登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大历中,与韩翃、李端辈十人,俱以能诗,出入贵游之门,时号「十才子」,形于图画。起位终尚书郎。
典故
金石两青荧

相关人物
熊渠子


《新序·杂事第四》~26~
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士之诚也。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唱而不和,动而不随,中必有不全者矣。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先王之所以拱揖指挥,而四海宾者,诚德之至,已形于外。故诗曰:「王犹允塞,徐方既来。」此之谓也。

例句

人生相感动,金石两青荧。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典故
一枝丹桂
 
一枝仙桂
 
一枝桂
 
一枝荣
 
一枝高折
     
昆山一片
  
手中有桂
  
折桂高枝
   
昆山一片
 
昆山玉
   
东堂桂树
  
桂一枝
   
桂树
   
桂苑一枝
 
桂香
     
郗枝
 
郤堂桂
 
郤家兄弟
 
郤枝
 
郤诜
 
郤诜丹桂
 
郤诜枝
 
郤诜第
 
郤诜策
 
郤诜联臂
 
郤诜高第
 
相关人物
郤诜


《晋书》卷五十二〈郤诜列传〉~443~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母忧去职。诜母病,苦无车,及亡,不欲车载柩,家贫无以韨马,乃于所住堂北壁外假葬,开户,朝夕拜哭。养鸡种蒜,竭其方术。丧过三年,得马八匹,舆柩至冢,负土成坟。未毕,召为征东参军。徙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吏部尚书崔洪荐诜为左丞。及在职,尝以事劾洪,洪怨诜,诜以公正距之,语在洪传。洪闻而惭服。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卒于官。子延登为州别驾。

简释

东堂桂树:喻指科举及第。唐崔子向《上鲍大夫》:“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片玉:喻贤才。唐李咸用《悼范摅处士》:“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例句

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于濆 思归引

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于濆 感怀

见诵甘泉赋,心期折桂归。 刘商 送李元规昆季赴举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刘商 送杨行元赴举

稍类冲天鹤,多随折桂人。 刘得仁 莺出谷

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 刘禹锡 伤韦宾客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刘禹锡 送李中丞赴楚州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刘轲 玉声如乐

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刘驾 送李殷游边

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 司空图 榜下

圣代留昆玉,那令愧郤诜。 司马扎 送友人下第东游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 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

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

登龙旧美无邪径,折桂新荣尽直枝。 姚鹄 及第后上主司王起

多此欢情泛鹢舟,桂枝同折塞同游。 姚鹄 和徐先辈秋日游泾州南亭呈三二同年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孟郊 送别崔寅亮下第

桂枝妄举手,萍路空劳生。 孟郊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一枝犹挂东堂梦,千里空驰北巷心。 孙定 寄孙储一作下笔醉中寄储

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岑参 送縢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岑参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岑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岑参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崔子向 上鲍大夫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崔峒 奉和给事寓直

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 张氏 寄夫

几出东堂谢不才,便甘閒望故山回。 张蠙 抒怀

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彭伉 寄妻

折桂早闻推独步,分忧暂辍过重江。 方干 上越州杨严中丞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方干 中秋月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 方干 献王大夫

郤诜可要真消息,只向春前便得知。 方干 送王霖赴举

珍重郤家好兄弟,明年禄位在何方。 方干 送缙陵王少府赴举

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李咸用 悼范摅处士

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 李咸用 赠陈望尧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欲寄同年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李商隐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守戎

长乐遥听上苑钟,䌽衣称庆桂香浓。 李商隐 赠孙绮新及第

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二首

桂树既能欺贱子,杏花争肯采闲人。 李山甫 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

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 李山甫 赴举别所知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李端 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李群玉 劝人庐山读书

所嗟芳桂晚,寂寞对汀洲。 李群玉 岳阳春晚

霄汉春风棣萼开,桂枝攀尽贾家才。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未折月中枝,宁随宋都鹢。 李群玉 送魏圭觐省

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

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杜甫 哭长孙侍御

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郤诜。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林藻 梨岭

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桂枝尝遍折,棣萼更相鲜。 权德舆 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

名高折桂方年少,心苦为文命未通。 武元衡 戏赠韩二秀才

已献甘泉赋,仍登片玉科。 武元衡 送李正字之蜀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武元衡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君是烟霄折桂身,圣朝方切用儒珍。 王霞卿 答郑殷彝

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皇甫冉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

桂树放教遮月长,杏园终待隔年开。 卢尚卿 东归诗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窦常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丹桂竟多故,白云空有情。 罗隐 南康道中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 罗隐 和禅月大师见赠

还被青青桂,催君不自由。 罗隐 商于驿与于蕴玉话别

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 罗隐 寄徐济进士

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罗隐 思归行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罗隐 东归

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罗隐 东归

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罗隐 东归别所知

丹桂无心彼此谙,二年疏懒共江潭。 罗隐 湘中赠范郧

抛掷红尘应有恨,思量仙桂也无端。 罗隐 西京崇德里居

六枝仙桂最先春,萧洒高辞九陌尘。 罗隐 送蕲州裴员外

当年忆见桂枝春,自此清途未四旬。 罗隐 酬寄右司李员外

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翁承赞 喜弟承检登科

不爱春宫分桂树,欲教天子枉蒲轮。 翁洮 赠方干先生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胡曾 下第

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薛业 晚秋赠张折冲

得意东归过岳阳,桂枝香惹蕊珠香。 袁皓 寄岳阳严使君

丹桂阻丹恳,白衣成白头。 许棠 投徐端公

丹霄空把桂枝归,白首依前着布衣。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谢八首

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 许棠 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

折桂文如锦,分忧力若春。 贯休 上宋使君

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色并将来。 贯休 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郑谷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化伫还珠美,心将片玉贞。 钱起 送张中丞赴桂州

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名逃郤诜策,兴发谢玄文。 钱起 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

片玉登科后,孤舟任兴行。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

多才白华子,初擅桂枝名。 钱起 送郑巨及第后归觐

郤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郤堂流桂景,陈巷集车音。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谷水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韩翃 别泛水县尉

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颜真卿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

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 顾非熊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东堂第一领春风,时怪关西小骥慵。 黄滔 寄杨赞图学士(学士与元昆俱以龙脑登选)

东堂岁去衔杯懒,南浦期来落泪频。 黄滔 新野道中

虽向东堂先折桂,不如宾席此时同。 黄颇 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

待折东堂桂,归来更苦辛。 齐己 赠孙生


《青李来禽帖》
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惟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典故 
披云睹青天
   
乐令天
 
乐广披云
 
乐广云
 
乐云
 
睹青天
 
雾一披

相关人物
乐广
 
卫瓘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曰:「卫瓘有名理,及与何晏、邓飏等数共谈讲,见广奇之曰:『每见此人,则莹然犹廓云雾而睹青天。』」

简释

乐广披云:喻人风神朗澈,或借用指云开天晴。唐张聿《圆灵水镜》:“乐广披云日,山涛卷雾年。”


例句

乐广披云日,山涛卷雾年。 张聿 圆灵水镜

披云自有镜,从此照仙台。 张谔 赠吏部孙员外济

方知乐彦辅,自有鉴人才。 李峤

披云霄汉近,暂觉出尘埃。 李敬伯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扫洒青天开,豁然披云雾。 李白 赠溧阳宋少府陟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

岂但江曾决,还思雾一披。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望云思圣主,披雾隐群贤。 王维 游悟真寺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 白居易 寄唐生

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

仙侣披云集,霞杯达曙倾。 钱起 宴郁林观张道士房

与我开龙峤,披云静药堂。 钱起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

饮德心皆醉,披云兴转清 钱起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

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 骆宾王 冬日宴

典故
天禄杖
 
太乙燃藜
 
太乙藜
 
植青藜
 
然藜太乙
 
照藜
 
燃天禄字
 
藜头烬
 
青藜杖
 
青藜火
 
青藜照
 
青藜独照


《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刘向~239~
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黑衣,植青藜之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说开辟以前。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辞说繁广,向乃裂裳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教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余略授子焉。」向子歆,从向授其术,向亦不悟此人也。
《三辅黄图》卷六〈阁〉
天禄阁,藏典籍之所。《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乃出怀中竹牒,有天文地图之书,曰:馀略授子焉。至子歆,从授其术,向亦不悟此人焉。

简释

青藜杖:咏勤学。宋陆游《村居》:“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开水竹边。”

典故
李将军
 
李广

相关人物
李广
 
卫青


《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例句

汉代李将军,微功合可咍。 岑参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夜宴李将军,欲望心相许。 曹邺 东武吟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六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李白 悲歌行

李广少时思报国,终军未遇敢论边。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 卢纶 送钱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犹思百战术,更逐李将军。 袁瓘 鸿门行

差肩何记室,携手李将军。 韩翃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高适 塞上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 燕歌行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高适 送浑将军出塞

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 鲍溶 苦哉远征人

典故
丽华一握青丝


《南史》卷十二〈后妃列传下·后主沈皇后·后主张贵妃〉~348~
张贵妃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荐诸宫女,后宫咸德之,竞言其善。又工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置淫祀于宫中,聚诸女巫使之鼓舞。
典故
怜神骏
 
支公怜神骏
  
支遁青骊
 
支遁鹰
  
神骏赏
 
鹰想支公

相关人物
僧支遁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22~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建康实录》卷八
《许玄度集》曰:「遁字道林,常隐剡东山,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遁曰:『贫道重其神骏』。」
典故
六螺西走

相关人物
卫青
 
霍去病


《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2934~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捕虏言单于东,乃更令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襄。郎中令为前将军,太仆为左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襄为后将军,皆属大将军。兵即度幕,人马凡五万骑,与骠骑等咸击匈奴单于。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既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馀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彊,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行二百馀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馀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馀粟以归。
《漢語大詞典》:青箱
(1).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 唐 贾耽 《赋虞书歌》:“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寳。” 清 方文 《润州早发》诗:“白露水千里,青箱书一函。”
(2).指青箱学。 唐 陆龟蒙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扫茔遘侠》:“髫年英俊,失恃煢煢甚,继箕裘青箱自幸。”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青箱谁寄,遗书何託;宗祀将斩,祠墓无依。”
(3).指古代行藉田礼时装种子的箱子。隋书·礼仪志二:“ 北齐 藉於帝城东南千亩内……以青箱奉穜稑种,跪呈司农,诣耕所洒之。”宋史·礼志五:“ 隋 以青箱奉穜稑, 唐 废其礼。青箱旧无其制,请用竹木为之而无盖,两端设襻,饰以青。” 宋 李长民 《广汴都赋》:“遂播青箱之嘉种,以成高廪之丰年。”
(4).指古代行册封礼时装封土的箱匣。隋书·礼仪志四:“诸王、五等开国及乡男恭拜,以其封国所在方,取社坛方面土,包以白茅,内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涂饰,封授之,以为社。”
(5).见“ 青葙 ”。
《漢語大詞典》:青葙
亦作“ 青箱 ”。 一名野鸡冠。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之间开花,花色淡红,可供观赏。种子叫青葙子,可入药,有袪风热,清肝火,明目等作用。《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青牛先生 ﹞常食青葙芫华。年似如五六十者,人或亲识之,谓其已有百餘岁矣。” 唐 皮日休 张贲 等《药名联句》:“白芷寒犹采,青箱醉尚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青葙﹝集解﹞引《别录》:“青葙生田野间,嫩苗似莧可食,长则高三四尺。”
《漢語大詞典》:青箱传学(青箱傳學)
谓以史学为家学世代相传。 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达于国朝采其菁华至简如富钦受嘉贶诗以谢之》:“青箱传学远,金匱纳书成。”参见“ 青箱学 ”。
《漢語大詞典》:青箱学(青箱學)
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 王氏 青箱学’。”后即以“青箱学”指传家的史学。 宋 苏舜钦 《黎生下第还乡》诗:“无废青箱学,穷愁古亦然。”亦作“ 青緗学 ”。 宋 刘弇 《蒋沙庄居》诗之六:“家有青緗学,儿传《急就》章。”
分類:传家史学
《漢語大詞典》:青箱家
能以史学传家的人家。 宋 范成大 《寄题王仲显读书楼》诗:“使君青箱家,文史装怀抱。”参见“ 青箱学 ”。
《漢語大詞典》:青箱学(青箱學)
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 王氏 青箱学’。”后即以“青箱学”指传家的史学。 宋 苏舜钦 《黎生下第还乡》诗:“无废青箱学,穷愁古亦然。”亦作“ 青緗学 ”。 宋 刘弇 《蒋沙庄居》诗之六:“家有青緗学,儿传《急就》章。”
分類:传家史学
《漢語大詞典》:射雉
(1).射猎野鸡。古代的一种田猎活动。易·旅:“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辛毗 ﹞尝从帝射雉。”
(2). 魏 晋 以后多以射雉为戏。 晋 潘岳 有《射雉赋》。 唐 陈子良 《游侠篇》:“东郊鬭鸡罢, 南皮 射雉归。” 宋 陆游 《怀成都十韵》:“鬭鸡南市各分明,射雉西郊常命中。”
(3).指 春秋 时 贾大夫 以射雉博取其妻言笑的故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 贾大夫 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 贾大夫 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后遂以“射雉”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 宋 苏轼 《和梅户曹会猎铁沟》:“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从来女子多皮相,一笑须从射雉回。” 清 方文 《甘泉山展墓》诗:“西风空有椎牛恨,北闕曾无射雉缘。”
《漢語大詞典》:丹枝
丹桂的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唐 齐己 《贻王秀才》诗:“须教至公手,不惜付丹枝。” 唐 罗隐 《东归》诗:“唯将白髮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参见“ 丹桂 ”。
《國語辭典》: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深黄色的木樨花。
2.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3.比喻登科及第的人。《宋史。卷二六三。窦仪传》:「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國語辭典》: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深黄色的木樨花。
2.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3.比喻登科及第的人。《宋史。卷二六三。窦仪传》:「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漢語大詞典》:仙桂
(1).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称之为“仙桂”。语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宋 无名氏 《大圣乐·初夏》词:“轻紈举,动团圆素月,仙桂婆娑。”
(2).喻指科举功名。 宋 无名氏 《百字歌·寿张簿》词:“才华拔萃,早宜仙桂高折。”参见“ 仙人桂 ”。
《漢語大詞典》:仙人桂
旧时称举进士为折桂,因以“仙人桂”借指科举功名。 宋 王禹偁 《送鞠评事宰兰溪》诗:“科名旧捷仙人桂,县界遥看婺女星。”参见“ 仙桂 ”。
《漢語大詞典》:失桂
指科举落第。 唐 人谓登科为折桂,故称。 唐 卢纶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诗:“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参见“ 折桂 ”。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國語辭典》:昆山片玉(崑山片玉)  拼音:kūn shān piàn yù
比喻稀世珍宝或才能杰出的人。语本《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也作「昆山片玉」。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擢桂
犹折桂。指科举及第。 唐 杜诵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宋 杨万里 《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 印山 三子十一孙,六人擢桂两特恩。”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明年 李昭 知贡,遂擢桂,官至御史中丞。”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國語辭典》:昆玉  拼音:kūn yù
称人兄弟的敬词。《西游记》第四三回:「我且饶你这次:一则是看你昆玉分上;二来只该怪那厮年幼无知,你也不甚知情。」也作「昆玉」。
《國語辭典》:昆玉(崑玉)  拼音:kūn yù
1.昆崙山所产的美玉。用以比喻心志高洁、文章精美或人才杰出。《文选。刘孝标。辩命论》:「琎则志烈秋霜、心贞昆玉。」
2.陆机兄弟生于昆山,后人便以昆玉来敬称别人兄弟。如:「多年不见,不知贤昆玉近来可好?」也作「昆玉」。
《漢語大詞典》:东堂桂(東堂桂)
晋书·郤詵传载: 郤詵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后迁官, 晋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因称科举考试及第为“东堂桂”。 五代 齐己 《赠孙生》诗:“待折 东堂 桂,归来更苦辛。” 宋 张先 《感皇恩》词:“第名天陛首 平津 , 东堂 桂,重占一枝春。”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词:“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 东堂 桂。”
《漢語大詞典》:东堂策(東堂策)
晋书·挚虞传:“ 武帝 詔曰:‘省诸贤良答策,虽所言殊涂,皆明於王义,有益政道……’詔诸贤良方正直言,会 东堂 策问。”后因以“东堂策”指策试。亦指所对的策文。 唐 颜真卿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诗:“全高 南越 蠧,岂谢 东堂 策。” 前蜀 韦庄 《鄠杜旧居》诗之一:“年年为献 东堂 策,长是芦花别钓磯。”参见“ 东堂 ”、“ 东堂桂 ”。
分類:策试策文
《漢語大詞典》:桂折
(1).桂枝折断。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北周 庾信 《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 巴水 幽咽,猿鸣断絶。月落珠伤,春枯桂折。”
(2).折桂。喻登科及第。 唐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声宴郑家林亭》诗:“桂折应同树,鶯迁各异年。”参见“ 桂林一枝 ”。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國語辭典》:桂枝  拼音:guì zhī
1.桂木的树枝。汉。刘安〈招隐士〉:「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2.牡桂的枝,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四。木部。桂》。
3.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用桂枝指月。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漢語大詞典》:桂科
唐 人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或登科,省称“桂科”。 唐 李商隐 《为东川崔从事福谢辟并聘钱启》:“仰观莲幕,俯度桂科,卵翼不自他们,顶踵实非己物。” 唐 杜荀鹤 《辞郑员外入关》诗:“男儿三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江山之秀钟乎人,纯孝高节并其身,掬兹二美,摛为雄文,以之登桂科。”参见“ 桂林一枝 ”。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國語辭典》:桂籍  拼音:guì jí
科举考试登第人员的名籍。宋。徐铉 庐陵别朱观先辈诗:「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续上青云。」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漢語大詞典》:片玉
比喻群贤之一。晋书·郤詵传:“﹝ 武帝 ﹞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联游亏片玉,洞照失明鉴。”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书》:“逮夫片玉昇科,兼金列牓,虽登龙羣彦,同戴丘山,而附凤一心,偏投胶漆。”
《漢語大詞典》:芳桂
(1).香桂。 南朝 梁简文帝 《招真馆碑》:“柱削芳桂,岂俟 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无劳 豫章 神拔。” 唐 卢照邻 《五悲文·悲才难》:“巖有芳桂,隰有棠棣。枝巃嵸兮相樛,叶翩翩兮相翳。”
(2).比喻科第功名。 唐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诗:“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分類:科第功名
《漢語大詞典》:诜枝(詵枝)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因以“詵枝”为颂扬政绩卓著者之典。 唐 罗隐 《寄大理寺徐郎中》诗:“事虽亡显报,理合有阴功。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 雍文华 校辑:“《英华》全唐诗诗末注云:‘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鹿城 主簿 潘好礼 论以美之也。’”
《漢語大詞典》:诜桂(詵桂)
喻练达能干的官吏。 唐 杜牧 《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诗:“七叶 汉 貂真密近,一枝 詵 桂亦徒然。”参见“ 詵枝 ”。
《漢語大詞典》:诜枝(詵枝)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因以“詵枝”为颂扬政绩卓著者之典。 唐 罗隐 《寄大理寺徐郎中》诗:“事虽亡显报,理合有阴功。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 雍文华 校辑:“《英华》全唐诗诗末注云:‘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鹿城 主簿 潘好礼 论以美之也。’”
《漢語大詞典》:青桂
(1).桂树。桂树常绿,故称。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 元光 中,帝起 寿灵坛 ……四面列种软枣,条如青桂,风至自拂堦上游尘。”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青桂羞烈,沉水惭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掇恶名:“ 裴筠 婚 萧楚公 女,言定未几,便擢进士。 罗隐 以一絶刺之,略曰:‘细看月轮还有意,信知青桂近 嫦娥 。’”
(2).香料名。即青桂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鷄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参见“ 青桂香 ”。
《漢語大詞典》:青桂香
香木名。与沈香同出一树。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中:“案此八物(指蜜香、沈香、鷄骨香、黄熟香等)同出於一树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沈香﹝集解﹞引 苏颂 曰:“ 沈怀远 《南越志》云:‘ 交趾 蜜香树,彼人取之,先断其积年老木根,经年其外皮乾俱朽烂,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沈水者,即沈香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
《漢語大詞典》:来禽青李(來禽青李)
晋 王羲之 《与蜀郡守朱书帖》的别称。因其首有“青李来禽”,故名。 宋 苏轼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只有《来禽青李帖》,他年留与学书人。”亦省称“ 来禽 ”。 唐 温庭筠 《洞户二十二韵》:“画图惊《走兽》,书帖得《来禽》。”参阅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右军书记
分類:
《國語辭典》:披云(披雲)  拼音:pī yún
拨开云雾。三国魏。嵇康〈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而下坠。」
《漢語大詞典》:披云雾(披雲霧)
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比喻人的神情清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卫伯玉 为尚书令,见 乐广 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覩青天。’” 清 王夫之 宋论·太祖:“俾其耳目心思之牖,如披云雾而见青霄者,谁为为之邪?”亦省作“ 披雾 ”。南史·孔休源传:“不期忽覯清颜,顿祛鄙吝,观天披雾,验之今日。” 宋 李纲 《辞免领开封府事表》:“去魑魅之域而已幸於赐环,簉云龙之廷而方期於披雾。”
《漢語大詞典》:披雾(披霧)
见“ 披云雾 ”。
《漢語大詞典》:披云雾(披雲霧)
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比喻人的神情清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卫伯玉 为尚书令,见 乐广 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覩青天。’” 清 王夫之 宋论·太祖:“俾其耳目心思之牖,如披云雾而见青霄者,谁为为之邪?”亦省作“ 披雾 ”。南史·孔休源传:“不期忽覯清颜,顿祛鄙吝,观天披雾,验之今日。” 宋 李纲 《辞免领开封府事表》:“去魑魅之域而已幸於赐环,簉云龙之廷而方期於披雾。”
《漢語大詞典》:支公骏马(支公駿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余嘉锡 笺疏:“《吴郡志》九云: 支遁 菴在 南峯 ,古号 支硎山 , 晋 高僧 支遁 尝居此。剜山为龕,甚宽敞。 道林 喜养骏马,今有 白马磵 ,云饮马处也。菴旁石上有马足四,云是 道林 飞步马跡也。”后用以为典。 明 高启 《再游南峰》诗:“ 支公 骏马嗟何处,石上莓苔没旧踪。”参见“ 支公 ”。
分類:嘉锡笺疏
《漢語大詞典》:支公
(1).即 晋 高僧 支遁 。字 道林 ,时人也称为“林公”。 河内 林虑 人,一说 陈留 人。精研庄子《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 谢安 、 王羲之 等均与为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 余嘉锡 笺疏:“建康实録八引《许玄度集》曰:‘ 遁 字 道林 ,常隐 剡东山 ,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 遁 曰:“贫道爱其神骏。”’” 明 高启 《南峰寺》诗:“悬灯照静室,一礼 支公 影。”
(2).泛称高僧。 唐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卓絶道门秀,谈玄乃 支公 。” 宋 苏轼 《书辨才白雪堂壁》诗:“不辞清晓叩松扉,却值 支公 久不归。”
《漢語大詞典》:神骏(神駿)
(1).良马。 晋 王嘉 拾遗记·魏:“﹝其马号曰‘白鵠’,﹞行数百里,瞬息而至。马足毛不湿。时人谓为乘风而行,亦一代神骏也。”
(2).形容良马、猛禽等姿态雄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宋 苏轼 《赠僧》诗:“莫学 王郎 与 支遁 ,臂鹰走马怜神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 新城 令 崔懋 ﹞遇一妇人,可三十餘……骑黑卫,极神骏。”
(3).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释品:“﹝ 果斌 ﹞五言多有佳者,如‘鸟栖云外树,龙护鉢中莲。’‘谷响珠泉落,巖危草阁悬。’是神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