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5,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雷鼓
雷鼓
雷吼
雷奔
怒雷
雷门
雷音
宗雷
雷惊
雷峰
雷陈
成雷
大雷
蚊雷
地雷
《國語辭典》:雷鼓  拼音:léi gǔ
1.八面鼓。一种古代祭神时所用的大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2.雷声。《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漢語大詞典》:雷门(雷門)
古代 会稽 (今 浙江 绍兴 )城门名。因悬有大鼓,声震如雷,故称。汉书·王尊传:“ 尊 曰:‘毋持布鼓过 雷门 !’” 颜师古 注:“ 雷门 , 会稽 城门也。有大鼓。 越 击此鼓,声闻 洛阳 ,故 尊 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小官在吾兄根前,念《满庭芳》一闋,却似持布皷而过 雷门 ,岂不惭愧。” 清 沈起凤 《谐铎·隔牖谈诗》:“汝 吴 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过我 雷门 。”
《漢語大詞典》:雷鼓
亦作“ 雷皷 ”。亦作“靁鼓”。 擂鼓,打鼓。雷,通“ 擂 ”。 三国 魏 曹操 《船战令》:“雷鼓一通,吏士皆严。再通,什伍皆就船。”
分類:擂鼓打鼓
《高级汉语词典》:雷吼
形容响声大如雷鸣
《漢語大詞典》:雷奔
亦作“ 雷渀 ”。 如雷之奔行。形容速度之快。 晋 左思 《蜀都赋》:“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河流激盪,涛涌波襄,雷渀电洩,震天动地。”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三折:“那一场,电走雷奔。[做见 钱塘君 科][唱]驾风云的叔父,你可也索是劳神。”
分類:如雷速度
《分类字锦》:怒雷
曹文晦 潭底怒雷生雨雹。
分类:
《漢語大詞典》:雷门(雷門)
古代 会稽 (今 浙江 绍兴 )城门名。因悬有大鼓,声震如雷,故称。汉书·王尊传:“ 尊 曰:‘毋持布鼓过 雷门 !’” 颜师古 注:“ 雷门 , 会稽 城门也。有大鼓。 越 击此鼓,声闻 洛阳 ,故 尊 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小官在吾兄根前,念《满庭芳》一闋,却似持布皷而过 雷门 ,岂不惭愧。” 清 沈起凤 《谐铎·隔牖谈诗》:“汝 吴 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过我 雷门 。”
《國語辭典》:雷音  拼音:léi yīn
1.雷鸣的声音。唐。徐坚《初学记。卷二。霁晴第八。诗》引南朝梁。简文帝 开霁诗:「雷音稍入岭,电影尚连城。」
2.形容车声宏大如雷鸣。唐。杜牧〈杜秋娘〉诗:「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3.佛教用语。佛说法的声音如雷鸣,故称为「雷音」。北周。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若夫法云深藏,师子雷音,梵志往生,声闻说戒,雪山罗汉之论,鹫岭菩提之法,本无极际,何可胜言。」
《分类字锦》:宗雷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诗 丽事肯教饶沈谢,微谈何必减宗雷。
分类:偶字
《骈字类编》:雷惊(雷惊)
唐 元稹 夜雨 雷惊空屋柱,电照满床书。
《漢語大詞典》:雷峰
亦作“ 雷峯 ”。
(1).山峰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南屏山 净慈寺 前。旧有郡人 雷氏 居此,因名。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雷峯 显严院 。郡人 雷氏 所居,故名‘雷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南山胜迹一:“ 雷峯 者, 南屏山 之支脉也。”
(2).塔名。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转过去便是 浄慈 、 雷峰 ,怎么不好顽。”参见“ 雷峰塔 ”。
《國語辭典》:雷峰塔  拼音:léi fēng tǎ
1.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旁的南屏山上。五代时钱俶为妃黄氏所建,今已倾圮。传说中白娘子被金山寺法海和尚镇压在此塔之下。峰阴有夕照寺,故有「雷峰夕照」之称,为西湖十景之一。
2.戏曲剧目。清黄图珌所作传奇剧本,方成培有同名作品。内容叙述白蛇精白素贞与青蛇变成的小青,遇见许仙,许、白二人相恋,法海和尚与白斗法,最后将之镇压于雷峰塔下的故事。情节屈折,凄艳感人。也称为「白蛇传」。
《漢語大詞典》:雷陈(雷陳)
东汉 雷义 与 陈重 的并称。据《后汉书·独行传》载, 雷义 与 陈重 为同郡人,二人友好情笃,乡人谚云:“胶漆自谓坚,不如 雷 与 陈 。”后用“雷陈”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 隋 史祥 《答东宫启》:“情喻 雷 陈 ,事方 刘 葛 。”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自古道胶漆的 雷 陈 ,也不似你这般合意。”《品花宝鉴》第一回:“这 颜庄 在日,与 士燮 既係郎舅至亲,又有 雷 陈 至契。”
《分类字锦》:成雷
张衡西京赋复陆重阁转石成雷霹礰激而增响磅磕象乎天威注磅怖萌切磕古盖切雷霆之音
分类:杂戏
《漢語大詞典》:大雷
地名。在今 安徽省 望江县 。 晋 置 大雷戍 , 刘裕 讨 卢循 ,自 雷池 进军 大雷 ,即此。 南朝 梁 鲍照 有《登大雷岸与妹书》。 清 唐孙华 《送吴条闻赴望江学官》诗:“峰头树色连 彭泽 , 江 上潮声入 大雷 。”
《國語辭典》:蚊雷  拼音:wén léi
形容众蚊聚集的声音。宋。陆游 春晚书怀诗:「暑近蚊雷先隐辚,雨前蚁垤正崔嵬。」
《國語辭典》:地雷  拼音:dì léi
内装炸药,铸以金属外壳,安上引发装置,人员可以搬运,敷设于地面加以掩盖及伪装,人员、车辆,通过其上引发爆炸,可以造成杀伤及破坏效果。有杀伤雷、战防雷、化学地雷、诡雷、伪雷、定向雷、火焰地雷、练习雷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