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32,分34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金蝉
金城
金城桃
金船
金错
卯金之子(又作:卯金仙伯 金刀)
金狄移
九金(又作:九金神鼎 ...)
金鼎
金风
玉露金风(又作:金风玉露 露玉风金)
金刚不坏身
金戈铁马
金根
金谷先春
典故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卷二
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团回六曲抱兰膏,将鬓镜上掷金蝉。清·王琦注:「金蝉,首饰之类。」
典故

《韩非子》卷八〈用人〉~500~
夫人主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雨疾风必坏。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不用近贤之谋,而外结万乘之交于千里。飘风一旦起,则贲、育不及救,而外交不及至,祸莫大于此。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者,必无使燕王说鲁人,无使近世慕贤于古,无思越人以救中国溺者,如此,则上下亲,内功立,外名成。
《新书》卷一〈过秦上〉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典故
栗过拳
 

《西京杂记》卷一
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梨十:紫梨、青梨、芳梨大谷梨、细叶梨、缥叶梨、金叶梨、瀚海梨、东王梨、紫条梨;枣七:弱枝枣、玉门枣、棠枣、青华枣、梬枣、赤心枣、西王枣;栗四: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大如拳);桃十:秦桃、榹桃、湘核桃、金城桃、绮叶桃、紫文桃、霜桃、胡桃、樱桃、含桃。

例句

色好梨胜颊,穰多栗过拳。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典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周诗》卷三〈庾信·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2374~
虹枌跂鸟翼,山节拱兰枝。画梁云气绕,彫窗玉女窥。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盘根纽,坏石,行雨暴浇池。长藤连格徙,高树带巢移。鸟声唯杂曲,花风直乱吹。白虎题书观,玄熊帖射皮。文弦入舞曲,月扇掩歌儿。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卮。若论曹子建,天人本共知。
典故

《盐铁论》卷六〈散不足〉~352~
古者,污尊抔饮,盖无爵觞樽俎。及其后,庶人器用即竹柳陶匏而已。唯瑚琏觞豆而后彫文彤漆。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野王纻器,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贾贱而用不殊。箕子之讥,始在天子,今在匹夫。
典故
卯金之子
 
卯金仙伯
 

《汉书》卷九十九〈王莽列传中〉~408~
又曰:「予前在大麓,至于摄假,深惟汉氏三七之,赤德气尽,思索广求,所以辅刘延期之术,靡所不用。以故作金刀之利,几以济之。然自孔子作春秋以为后王法,至于哀之十四而一代毕,协之于今,亦哀之十四也。赤世计尽,终不可强济。皇天明威,黄德当兴,隆显大命,属予以天下。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谋卿士,佥曰天人同应,昭然著明。其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承顺天心,快百姓意。」乃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与前「大钱五十」者为二品,并行。欲防民盗铸,乃禁不得挟铜炭。
典故
金狄移

相关人物
曹睿(魏明帝)


《三辅黄图》卷三〈建章宫·神明台〉
《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0~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是岁,徙长安诸钟簴、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

例句

金狄移灞岸,铜盘向洛阳。 王绩 过汉故城

典故 
九金神鼎
  
铸金九枚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一〈宣公·传三年〉~367~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225~
其夏六月,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上行,荐之。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焉。有鹿过,上自射之,因之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年丰楙未报,鼎曷为出哉?」有司皆言:「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象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皆尝鬺享上帝鬼神。其空足曰鬲,以象三德,飨承天祜。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周德衰,鼎迁于秦;秦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周颂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不敖,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亨。
典故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别赋〉~754~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山。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鍊金鼎而方坚。唐·李善注:「鍊金鼎,鍊金为丹之鼎也。《抱朴子》曰:郑君唯见授金丹之经。又曰:九转丹内神鼎中。」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杂诗十首〉~379~
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寒花发黄采,秋草含绿滋。唐·李善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
典故
玉露金风
  
露玉风金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辛未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大般涅槃经》卷三〈寿命品之三〉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云何得广大,为众作依止。实非阿罗汉,而与罗汉等。云何知天魔,为众作留难。佛说波旬说,云何分别知。云何诸调御,心喜说真谛。正善具成就,演说四颠倒。云何作善业,大仙今当说。云何诸菩萨,能见难见性。云何解满字,及与半字义。云何共圣行,如娑罗娑鸟。迦邻提日月,太白与岁星。云何未发心,而名为菩萨。云何于大众,而得无所畏。犹如阎浮金,无能说其过。云何处浊世,不污如莲华。云何处烦恼烦恼不能染。如医疗众病,不为病所污。生死大海中,云何作船师。云何舍生死,如蛇脱故皮。云何观三宝,犹如天意树。三乘若无性,云何而得说。犹如乐未生,云何名受乐。云何诸菩萨,而得不坏众。云何为生盲,而作眼目导。云何示多头,唯愿大仙说。云何说法者,增长如月初。云何复示现,究竟于涅槃。云何勇进者,示人天魔道。云何知法性,而受于法乐。云何诸菩萨,远离一切病。云何为众生,演说于秘密。云何说毕竟,及与不毕竟。如其断疑网,云何不定说。云何而得近,最胜无上道。我今请如来,为诸菩萨故。愿为说甚深,微妙诸行等。一切诸法中,悉有安乐性。唯愿大仙尊,为我分别说。众生大依止,两足尊妙药。今欲问诸阴,而我无智慧。精进诸菩萨,亦复不能知。如是等甚深,诸佛之境界。
《大宝积经》卷五十二
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坚固之身,超于三界最胜之身。

例句

初传宝诀长生术,已證金刚不坏身。 广宣 安国寺随驾幸兴唐观应制


《新五代史》卷二十八〈唐臣传·李袭吉〉~3~
袭吉博学,多知唐故事。迁节度副使,官至谏议大夫。晋王与梁有隙,交兵累年,后晋王数困,欲与梁通和,使袭吉为书谕梁,辞甚辨丽。梁太祖使人读之,至于「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叹曰:「李公僻处一隅,有士如此,使吾得之,傅虎以翼也!」顾其从事敬翔曰:「善为我答之。」及翔所答,书辞不工,而袭吉之书,多传于世。
《旧五代史》卷六十〈唐书·列传十二·李袭吉〉~802~
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狂药致其失欢,陈事止于堪笑。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李袭吉·为周晋王贻梁祖书〉~8857~
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典故

《艺文类聚》卷七十一
东汉·应劭《汉官仪》: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以御天下也。有五色安车,有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
《后汉书》志第二十九〈舆服上·軿车〉~3647~
太皇太后、皇太后法驾,皆御金根,加交络帐裳。非法驾,则乘紫罽軿车,云文画辀,黄金涂五末、盖蚤。左右騑,驾三马。长公主赤罽軿车。大贵人、贵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画軿车。大贵人加节画辀。皆右騑而已。
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
金根车,秦制也。秦并天下,阅三代之舆服,谓殷得瑞山车,一曰金根,故因作为金根之车。秦乃增饰而乘御,汉因不改。

例句

殿帐金根出,廞衣玉座空。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曾持麈尾引金根,万乘前头草五言。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

从驾至梁汉,金根复京师。 顾况 哭从兄长

典故
万株连绮,人堕莺飞
 
金谷先春


《艺文类聚》卷八十六〈巢部上·梅〉~472~
〈梅花落〉诗: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梅花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满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隐处隐娇莺。桃李佳人欲相照,摘蕊牵花来并笑。杨柳条青楼上轻,梅花色白雪中明。横笛短箫悽复咽,谁知柏梁声不绝。
《漢語大詞典》:金蝉(金蟬)
(1). 汉 侍中、中常侍冠饰。金取坚刚,蝉取居高饮洁。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剑履殊礼表》:“金蝉緑綬,未能蔼其采。”北史·魏任城王云传:“ 高祖 、 世宗 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於象珥,极鼲貂於鬢髮。”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居玉鉉,拥金蝉。”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
(2).古代妇女所用金色蝉形的贴面饰物。 唐 李贺 《屏风曲》:“团迴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 前蜀 薛昭蕴 《小重山》词:“金蝉坠,鸞镜掩休妆。”
(3).蝉的美称。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男妆避选》:“衣妆改换,脱壳效金蝉。”
《國語辭典》:金城  拼音:jīn chéng
比喻城池坚固。《文选。班固。西都赋》:「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文选。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市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漢語大詞典》:金城柳
晋书·桓温传:“ 温 自 江陵 北伐,行经 金城 ,见少为 琅邪 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后遂用以为世事兴废之典。 宋 李清照 《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贤寧无 半千 ,运已遇阳九。勿勒 燕然 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分類:世事兴废
《漢語大詞典》:金城桃
桃的一种。西京杂记卷一:“桃十:秦桃、榹桃、緗核桃、金城桃……樱桃、含桃。” 元 王祯 农书卷九:“金城桃、胡桃,出西域,甘美可食。”
分類:桃的一种
《漢語大詞典》:金船
一种金质的盛酒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八王故事》曰:‘ 陈思 有神思,为鸭头杓,浮於九曲酒池。王意有所劝,鸭头则廻向之。又为鹊尾杓,柄长而直。王意有所到处,於罇上鏇之,鹊则指之。’……按:金船即鸭头杓之遗, 陈思王 所制也。后 李白 诗云:‘却放酒船回。’ 李商隐 诗云:‘雨送酒船香。’皆云酒巵,盖本此也。” 唐 张祜 《少年乐》诗:“醉把金船掷,閒敲玉鐙游。” 元 王伯成 《天宝遗事诸宫调·十美人赏月》:“若不当筵,亲捧金船,又道是吾当厌倦,意不专。”
《漢語大詞典》:金错(金錯)
(1).谓在器物上用黄金涂饰或镶嵌文字或花纹。后汉书·杨赐传:“玉壶革带,金错钩佩。”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天水 移置 保和殿 ,字加金错填精鏐。”
(2).见“ 金错刀 ”。
《國語辭典》:金错刀(金錯刀)  拼音:jīn cuò dāo
1.一种古代的钱币。为汉王莽时所铸,见《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宋。梅尧臣〈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
2.刀环或刀柄镀金的佩刀。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3.一种书法绘画的笔法。南唐李后主善书画,常作颤笔弯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称之为「金错刀」。《宣和画谱。卷一二。行书六。李煜》:「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光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
《國語辭典》:金刀  拼音:jīn dāo
1.一种汉代的货币。《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论曰》:「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
2.金制的小刀。唐。僖宗宫人 金锁诗:「玉烛制袍夜,金刀呵手裁。」宋。欧阳修 渔家傲。正月斗杓初转势词:「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䌽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
《漢語大詞典》:九金
指九鼎。相传 禹 收九州之金铸九鼎,后因以九金指九鼎。 唐 杜牧 《呈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三君子》诗:“九金神鼎重邱山,五玉诸侯杂佩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二:“一任汤汤沦 泗水 ,九金万祀属 成周 。”
《漢語大詞典》:金鼎
(1).黄金炊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宋 陈师道 《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唐 吕岩 《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传说 夏 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宋 曾巩 《送沈谏议》诗:“金鼎盐梅须大用,九霄应已梦仪刑。” 元 李献卿 《刘寓叔先生挽诗》:“便调金鼎佐无为,凤池坐数 汾阳 考。”
(6).鼎形的金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國語辭典》:金风(金風)  拼音:jīn fēng
秋风。古人常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变化,秋于五行中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时值秋天,金风骤起。」《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金风吹柳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分類:秋风
《國語辭典》:金风玉露(金風玉露)  拼音:jīn fēng yù lù
形容秋天的景物。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清。纳兰性德〈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词:「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
《漢語大詞典》:金刚不坏身(金剛不壞身)
指佛身。大般涅槃经卷上:“过去诸如来,金刚不坏身,亦为无常迁,今我岂独异!”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炼出金刚不坏身,不矜一写而成速。” 清 周实 《感事》诗:“要从棘天荆地里,还我金刚不坏身。”
《國語辭典》:金戈铁马(金戈鐵馬)  拼音:jīn gē tiě mǎ
1.形容战士的雄壮英姿。宋。辛弃疾 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明。无名氏《鸣凤记》第二一出:「貔貅百万雄骁,雄骁;辕门号令声高,声高;金戈铁马出王朝。」
2.比喻战事。《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传。李袭吉传》:「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也作「铁马金戈」。
《漢語大詞典》:金根
(1).见“ 金根车 ”。
(2).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昌黎生 者,名父子也,虽教有义方,而性颇闇劣。尝为 集贤 校理,史传中有説金根车处,皆臆断之,曰:‘岂其误歟?必金银车。’悉改根字为银字。至除拾遗,果为諫院不受。俄有以故人子悯之者,因辟为 鹿门 从事。”后因以“金根”为文字遭谬改之典。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小学:“锁定银鐺之名,车改金根之目。” 宋 陈师道 《谢正字启》:“闻浅见轻,但畏金根之谬。” 明 杨慎 《〈周官音诂〉序》:“幸未经学究金根之谬改, 麻沙 俗字之讹刊。”
分類:为文文字
《漢語大詞典》:金根车(金根車)
以黄金为饰的根车。帝王所乘。 汉 蔡邕 独断卷下:“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为五时副车。”旧唐书·舆服志:“金根车,朱质,紫油通幰,油画络带,朱丝网,常行则供之。”《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车,备六马。”亦省称“ 金根 ”。《后汉书·舆服志上》:“ 秦 并天下,閲 三代 之礼,或曰 殷 瑞山车,金根之色。” 刘昭 注:“ 殷 人以为大路,於是 始皇 作金根之车。 殷 曰桑根, 秦 改曰金根。《乘舆马赋》注曰:‘金根,以金为饰。’” 晋 潘岳 《藉田赋》:“金根照耀以烱晃兮,龙驥腾驤而沛艾。” 张铣 注:“金根,瑞车也。” 唐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曾持麈尾引金根,万乘前头草五言。”参见“ 根车 ”、“ 金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