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31,分389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师道
周道
守道
当道
当道
乐道
无道
道学
东道
漫道
驰道
道中
非道
百道
道行
《國語辭典》:师道(師道)  拼音:shī dào
尊师重道之理,从师问学之道。唐。韩愈 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國語辭典》:周道  拼音:zhōu dào
1.本指周代官修的大道,后泛指大道。《诗经。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2.周代的政令教化。《诗经。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文选。李康。运命论》:「故自幽厉之间,周道大坏,二霸之后,礼乐陵迟。」
《漢語大詞典》:守道
(1).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
(2).防守之道。墨子·备梯:“ 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 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國語辭典》:当道(當道)  拼音:dāng dào
1.拦阻道路。《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
2.路的中间。《三国演义》第二九回:「见一道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立于当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醒世恒言。卷四○。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正行之间,只见当道路边,青松影里,绿桧阴中,见一古庙。」
3.居要位。指掌握政权的人。《魏书。卷七七。列传。高崇》:「古人有言,罚一人当取千万人惧,豺狼当道,不问狐狸。」《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奉,所以这些当道大人,俱蒙相爱。」
《漢語大詞典》:当道(當道)
合于正道。孟子·告子下:“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於仁而已。” 赵岐 注:“言君子事君之法牵引其君以当正道者仁也。” 朱熹 集注:“当道,谓事合於理。”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孟子 而有尊王之心,欲引其君以当道。”文献通考·经籍一:“ 孟氏 以儒术游於诸侯,思济天下之溺,而引时君於当道者,至拳拳也。”
分類:合于正道
《國語辭典》:乐道(樂道)  拼音:lè dào
1.乐于称道、喜欢谈论某事物。如:「美妙往事,他至今仍津津乐道。」
2.悦乐圣贤之道,且以守道为乐。如:「安贫乐道」。《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國語辭典》:无道(無道)  拼音:wú dào
1.国政不修、社会混乱。《礼记。檀弓下》:「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
2.国君无德,不行正道。《书经。武成》:「今商王受,无道。」
3.没有说、不说。《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4.没有方法。《抱朴子。外篇。良规》:「争臣七人,无道可救,致令王莽之徒,生其奸变。」
《國語辭典》:道学(道學)  拼音:dào xué
1.黄老的学术。《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
2.宋儒所倡的性命义理之学。参见「理学」条。
3.注重礼教而古板迂腐,不知变通者。《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世界上独有些人,面子上做得很道学的了不得,然而暮夜苞苴,在所不免。」
《國語辭典》:东道(東道)  拼音:dōng dào
本为设宴待客之意,后指请客的主人。参见「东道主」条。《通俗编。交际》:「世俗谓主人曰东家,具觞款客曰作东道。」
《國語辭典》:东道主(東道主)  拼音:dōng dào zhǔ
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见秦穆公,要求秦军停止进攻郑国,郑国今后作为东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为「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后借以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唐。李白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也作「东道」、「东道主人」。
《國語辭典》:漫道  拼音:màn dào
莫说、别说。唐。王昌龄 送裴图南诗:「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國語辭典》:驰道(馳道)  拼音:chí dào
旧称天子所行的道路。《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漢語大詞典》:道中
(1).中途;半途。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 就国於 薛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2).路上。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即夜出 杨 ,遣归。时天大阴晦,道中若有火光照之,时人异焉。”
《漢語大詞典》:非道
(1).不合道义;不正当的手段。《书·太甲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孔 传:“人以言咈违汝心,必以道义,求其意,勿拒逆之;逊,顺也。言顺汝心,必以非道察之,勿以自臧。” 宋 储泳 《祛疑说》:“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惟达理者不受非道之欺。”
(2).不恰当;不适宜。韩非子·奸劫弑臣:“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譖,溺於当世之言,而欲当严天子而求安,几不亦难哉!”
(3).非常事故,变故。太平广记卷一一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王乙》:“洎夜秉烛,其从悉已大酣,乙虑有非道,默坐念咒。”
《漢語大詞典》:百道
(1).犹百股。极言其多。 唐 沈佺期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
(2).想尽一切办法。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一折:“小生又百道营求,千方省俭,遂至财帛如山,门庭如市。”
分類:办法
《漢語大詞典》:道行
1.僧道修行的功夫。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渊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长。”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门僧 曇照 道行甚高,能知休咎。”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根基不浅,道行非常。”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后来,三师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严守秘密,道行远不及他的父亲了。”
2.泛指一个人的涵养。《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他倒了一杯白开水,点燃了一支廉价烟,坐在靠背椅上,慢慢抽,慢慢呷,想享点清福。但是,他没有那道行;心头一股气,被喉咙结塞住了,在胸膛里窜来窜去,不得平静。”
3.谓能力、本领。 老舍 《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纪轻,道行浅,压不住台呀!” 艾明之 《火种》第四章:“他在店伙当中,毕竟资历最浅,道行最低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