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苏门长啸(苏门长啸)  拼音:sū mén cháng xiào
阮籍曾于苏门遇孙登,谈论道家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答,籍因此长啸而退。行至半岭,闻山谷中传出有若鸾凤的声音,乃是孙登之啸。见《晋书。卷四九。阮籍传》。后以苏门长啸形容态度高傲或啸傲不羁。唐。白居易〈秋池独泛〉诗:「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
《国语辞典》:三华聚顶(三华聚顶)  拼音:sān huá jù dǐng
一种道家修鍊术。三华指精、气、神,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化虚,称为「三华聚顶」。
《国语辞典》:呼吸吐纳(呼吸吐纳)  拼音:hū xī tǔ nà
呼吐秽气而吸纳新气。道家讲求呼吸吐纳的方法以养生。三国魏。曹丕《典论。论郤俭等事》:「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文选。嵇康。养生论》:「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
《国语辞典》:服露餐霞  拼音:fú lù cān xiá
一种道家修鍊的养生术。谓不食人间烟火,只吸取自然界的雨露精华。《西游记》第三回:「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
《国语辞典》:功行圆满(功行圆满)  拼音:gōng xíng yuán mǎn
原指佛、道家修行至完美境界。后亦比喻将事情圆满办成。《红楼梦》第六三回:「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也作「行满功圆」。
《国语辞典》:九流十家  拼音:jiǔ liú shí jiā
汉朝刘歆在所著的《七略》中,曾将先秦至汉初的诸子思想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个派别,称为「十家」。小说家除外即称为「九流」。
《国语辞典》:老庄哲学(老庄哲学)  拼音:lǎo zhuāng zhé xué
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主流。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如:「老庄哲学并不是消极避世的思想,而是追求生命自在、逍遥的一种哲学。」
《国语辞典》:立鼎安炉(立鼎安炉)  拼音:lì dǐng ān lú
道家修服炼丹的仙法。道人须准备鼎、炉等炼丹器具才能开始炼丹。代指服食丹药等神仙思想。《西游记》第一七回:「讲的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
《国语辞典》:黄老治术(黄老治术)  拼音:huáng lǎo zhì shù
道家主张的无为与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汉初宰相曹参奉行此术,至文帝、景帝时,亦遵行不改,而成为西汉的治世。
《国语辞典》:不吃烟火食(不吃烟火食)  拼音:bù chī yān huǒ shí
1.道家认为仙人超凡脱俗,辟谷不食或不吃熟食。后用来比喻具道气或仙气的人。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我穿著领布懒衣,不吃烟火食,淡则淡淡中有味。」
2.讽刺人自命清高,或不知民间疾苦而与社会、人群脱节。含有贬义。如:「那个人自命不凡,好像不吃烟火食,人缘不好。」
《国语辞典》:不食人间烟火(不食人间烟火)  拼音: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1.道家认为仙人超凡脱俗,辟谷不食或不吃熟食,后用来形容具有仙气或灵气的人。如:「她的气质优雅,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2.讽刺人自命清高,或不知民间疾苦而与社会、人群脱节。有贬义。如:「为政者应体察民情,不能摆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脱离人民。」
《国语辞典》:天心正法  拼音:tiān xīn zhèng fǎ
俗传道家一种除祟捉妖的法术。《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我行天心正法,专一要捉邪祟。」
《国语辞典》:真武大帝  拼音:zhēn wǔ dà dì
北方之神,道家奉为真武大帝。其像被发、黑衣,仗剑、裸足、蹈龟蛇,随从者执黑旗。根据台湾民间传说,真武大帝原为屠夫,后顿悟,剖腹弃胃肠而成道。明、清时相传庄烈帝为真武大帝降凡,故煤山有其像。因真武有降黑煞魔的神话,现为颜料店的行神之一,农历三月初二为其神诞日。也称为「玄武」、「玄天上帝」。
《国语辞典》:玉阳真君(玉阳真君)  拼音:yù yáng zhēn jūn
道家北宗七真之一。姓王名处一,金元间道家全真教派王重阳门下全真七子之一,道号「玉阳子」,也称为「玉阳真人」;尝单足驻立崖上,故又有铁脚仙之名。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开嵛山正宗。
《漢語大詞典》:紫阳真人(紫陽真人)
道家传说 汉 周义山 ,字 季通 , 汝阴 人,入 蒙山 遇 羡门子 ,得长生要诀,白日升天,号 紫阳真人 。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云笈七籤卷一○六。亦泛指仙人。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