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门下省(門下省)
亦省称“ 门下 ”。 官署名。 后汉 谓侍中寺。 晋 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 南北朝 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 隋 承其制。 唐 龙朔 二年改名东台, 咸亨 初复旧称, 武则天 临朝,改名鸾堂、鸾台。 神龙 初复旧称, 开元 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 宋 因之, 元 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文旨仰扬,詔付门下。侍中 何偃 以其词不逊,启付南臺,又坐免官。”隋书·百官志上:“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门下:“门下省掌管詔令,今詔制之首,必冠以门下二字,此制盖自 唐 已然。 傅亮 《修张子房庙教》,首曰纪纲, 唐 吕延济 注云:纪纲为主簿之司,教皆主簿宣之,故先呼之,亦犹今出制首言门下是也。”参阅通典·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户下
(1).门下。指门扇下或门楣下。左传·庄公八年:“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 无知 。”后汉书·庞参传:“自抱孙儿伏於户下。”
(2).户主的属下,多指奴隶或门客而言。 汉 王褒 《僮约》:“ 资中 男子 王子渊 ,从 成都 安志里 女子 杨惠 买亡夫时户下髯奴 便了 ,决贾万五千。”《元典章·户部三·户口条画》:“诸色人户下子弟,读书深通文学者,止免本身杂役。”《清会典事例·户部·户口》:“籍没人丁,凡係旗人户下者,均令旗人领买。”
(3).户名之下。 宋 王溥 五代会要·逃户:“应有坐家破逃人户,其户下物业,并许别户陈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然绅衿之豪,以包揽成风,恬不为怪。贫穷亲友及乡间稍裕者,其田地揽归户下,每年钱粮包为代纳。”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邵康节宅契:“按,今人田宅,称某人户下,亦承 宋 人之旧也。”
《漢語大詞典》:墙屏(牆屏)
门墙;门下。 唐 韩愈 《示儿》诗:“蹮蹮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宋 王安石 《先状上韩太尉》:“深惭固陋,有玷奬成;将次郊关,即趋墙屏。” 宋 曾巩 《贺东府启》:“ 巩 蚤游墙屏,幸遇陶鎔。”
分類:门墙门下
《漢語大詞典》:拜门(拜門)
(1).登门拜谢。孟子·滕文公下:“大夫有赐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则往拜其门。”元史·赵孟頫传:“初, 孟頫 以 程鉅夫 荐,起家为郎,及 鉅夫 为翰林学士承旨,求致仕去, 孟頫 代之,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为衣冠盛事。”
(2).新婚夫妇首次往拜岳家。也称回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其两新人於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礼。” 明 徐充 《暖姝由笔》:“今人娶妇之明日,壻率妻具礼同至妻家拜礼,名拜门。亦曰回门,又名转马。若有乡地远者,或壻独行有之,或择别日有之。”
(3).某些少数民族,男女自由结合后生子,因同至女家行子婿礼。 宋 洪皓 松漠纪闻卷上:“ 嗢热 者,国最小……邂逅相契,调謔往反,即载以归,不为所顾者,至追逐马足,不远数里,其携去者,父母皆不问。留数岁有子,始具茶食、酒数车归寧,谓之拜门,因执子壻之礼。其俗谓男女自媒胜於纳币而昏者。”《元典章·礼部三·婚姻礼制》:“外据拜门一节,未曾举復,照得国朝 蒙古 婚聘并自来典故,内俱无如此体例,此係 女真 风俗。”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二折:“我也曾吹弹那管絃,快活了万千,可便是大拜门撒敦家的筵宴。”撒敦,蒙古语,亲属;有亲缘关系的。
(4).旧指拜在有名望或有权势者的门下,自称门生。 清 梁同书 《直语补证·门生》:“ 徐干 中论·谴交篇云:‘有荣名於朝,而称门生於富贵之家者。’是今拜门生之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赵啸存 由 福建 藩司升坐了 福建 巡抚。 伯芬 一面写了禀帖去贺任,顺便缴还宪帖,另外备了一份门生帖子,夹在里面寄去,算是拜门。”
(5).旧时谓新官上任,入署前先拜仪门。
《漢語大詞典》:门藩(門藩)
指门庭;门下。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门藩,书问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
分類:门庭门下
《漢語大詞典》:门下(門下)
(1).谓在某人的门庭之下。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窃慕大王之义,復为门下之宾。”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洲公诗:“自袓及孙,受业门下者三世。”
(2).食客;门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门下闻之,半去 平原君 ,归公子。”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志铭》:“宾接门下,推举人士,侍侧无虚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是 杜 府太老爷累代的门下,我父子两个受太老爷多少恩惠。”
(3).门生;弟子。《淮南子·道应训》:“ 公孙龙 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 胡适 《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 怀暉 也是 道一 的门下,其书今不传了。”
(4).官名。南齐书·百官志:“ 永元 三年, 东昏 南郊,不欲亲朝士,以主璽陪乘,前代未尝有也。侍中呼为门下。亦置令史。领官如左:给事黄门侍郎。亦管知詔令,世呼为小门下。”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 王宪 ﹞领选曹事,兼掌门下。” 胡三省 注:“门下,侍中、常侍、给事黄门之职。”
(5).见“ 门下省 ”。
(6).犹阁下。对人的尊称。 宋 朱熹 《与江东陈帅书》:“不审高明何以处此? 熹 则窃为门下忧之,而未敢以为贺也。”《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倘得门下做个盟主,可择日便离此间,沿途杀掠回去。”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致书称门下,犹言阁下、殿下、麾下、节下、座下、足下之类。古之贵人殿阁门下有謁者……不敢斥言尊贵,故呼其门下足下诸人。”
(7).犹门第。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被论人有势权,原告人无门下。”参见“ 门第 ”。
《漢語大詞典》:门下省(門下省)
亦省称“ 门下 ”。 官署名。 后汉 谓侍中寺。 晋 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 南北朝 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 隋 承其制。 唐 龙朔 二年改名东台, 咸亨 初复旧称, 武则天 临朝,改名鸾堂、鸾台。 神龙 初复旧称, 开元 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 宋 因之, 元 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文旨仰扬,詔付门下。侍中 何偃 以其词不逊,启付南臺,又坐免官。”隋书·百官志上:“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门下:“门下省掌管詔令,今詔制之首,必冠以门下二字,此制盖自 唐 已然。 傅亮 《修张子房庙教》,首曰纪纲, 唐 吕延济 注云:纪纲为主簿之司,教皆主簿宣之,故先呼之,亦犹今出制首言门下是也。”参阅通典·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门第(門第)
(1).旧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魏书·世宗纪:“而中正所銓,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 宋 、 齐 、 梁 、 陈 惟以文华相尚,门第相夸,亦不足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赵 家好汉你也求到我这寒伧门第里来了?”
(2).住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公卿将相之后,子孙式微,所居门第未尝稍改,而经其地者觉有冷气侵入。”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郭令公之后》:“则 汾阳 门第,在当时已甚萧条矣。”
《漢語大詞典》:门生(門生)
(1). 东汉 时指再传弟子。后汉书·贾逵传:“皆拜 逵 所选弟子及门生为 千乘王国 郎。”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2).后世亦指亲授业的学生。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 明 唐顺之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之二:“字许门生问,诗从海上求。” 梁斌 《红旗谱》五三:“我教一点钟的课,也是师生,不能眼看我的门生遭荼毒。”
(3).依附世族在其门下供役使的人。后汉书·郅寿传:“ 宪 ( 竇宪 )尝使门生齎书诣 寿 ,有所请托, 寿 即送詔狱。”宋书·谢灵运传:“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衞率。坐輒杀门生,免官。”魏书·薛安都传:“朝于京师,大见礼重,子姪羣从并处上客,皆封侯,至于门生无不收叙焉。”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门生
(4).门客,幕僚。 宋 司马光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临终前一日,呼门生问西边用兵今何如?朝廷法令无復变更否?其忠爱之心盖出天性,非有为而为之也。” 宋 陆游 《静镇堂记》:“ 乾道 八年七月二十五日,门生左承议郎权 四川 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陆某 谨记。”按, 陆游 时在 四川 宣抚使 王炎 幕下。
(5).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 唐 白居易 《洛下送牛相公出镇淮南》诗:“閫外君弥重,樽前我亦荣。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五代 裴皞 《示门生马侍郎胤孙》诗:“三主礼闈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儒林外史第七回:“ 范进 道:‘门生终身皆顶戴老师高厚栽培。’”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受业
(6). 宋 朝因荐举而改官者对举主自称“门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升转:“其举主各有格法限员,故求改官奏状,最为艰得,如得,则称门生。”
《漢語大詞典》:平章
(1).评处;商酌。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 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2).品评。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春赏》:“凭栏争赏,细与平章。”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将军归来犹善饭,平章古玉图鼎鐘。”
(3).古代官名。 唐 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 唐睿宗 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 宋 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 金 元 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 元 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 明 初仍沿袭,不久废。
辨别彰明。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伏见勑旨,刊正音律,平章历象。”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斯足以扬搉诚伪,平章黑白矣。”
《漢語大詞典》:邺侯(鄴侯)
唐 李泌 贞元 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 邺县侯 ,家富藏书。后用为称美他人藏书众多之典。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若士大夫之家所藏,在前世如 张华 载书三十车, 杜兼 聚书万卷, 韦述 蓄书二万卷, 鄴侯 插架三万卷……皆号藏书之富。” 明 何景明 《蓉溪书屋》诗:“一经 韦相 业,万卷 鄴侯 家。”参见“ 鄴侯书 ”。
《漢語大詞典》:邺侯书(鄴侯書)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鄴侯 ﹞ 李泌 父 承休 ,聚书二万餘卷,戒子孙不许出门,有求读者,别院供饌。 鄴侯 家多书,有自来矣。”后以“鄴侯书”为藏书甚多的典实。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平分太仓粟,尽读 鄴侯 书。”
分類:藏书典实
《漢語大詞典》:门客(門客)
(1).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晋书·石勒载记下:“ 张披 与 张宾 为游侠,门客日百餘乘,物望皆归之,非社稷之利也。”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一个 娄老爹 ,不过是太老爷的门客罢了,他既害了病,不过送他几两银子,打发他回去。” 鲁迅 《集外集·选本》:“世说新语并没有说明是选的,好像 刘义庆 或他的门客所搜集。”
(2).家塾的塾师。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上:“后得 赵学究 ,即馆于 汴 第, 杜后 録 陈 之旧,召至门下,与 赵 俱为门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秦会之 有十客, 曹冠 以教其孙为门客。” 元 纪君祥《赵氏狐儿》第三折:“不如只在我家中做个门客,抬举你那孩儿成人长大,在你根前习文。”
《漢語大詞典》:五台(五臺)
(1). 唐 高宗 龙朔 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臺名,合称“五臺”。永乐大典卷二六○六引《数类》:“ 唐 高宗 龙朔 二年改尚书省曰中臺,门下省曰东臺,中书省曰西臺,秘书监曰兰臺,御史臺曰宪臺,故有五臺之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忌戒》:“时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三馆学生放散,五臺令史明经。’”
(2).见“ 五臺山 ”。
《漢語大詞典》:五台山(五臺山)
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 山西省 五台县 东北。五峰耸峙,峰顶如垒土之台,故称 五台 。主峰北台,海拔3,058米。山无炎暑,又名 清凉山 。 汉 永平 年间,始建寺庙,历代增修,蔚为大观,遂有 文殊 道场之称。简称“五臺”。 元 萨都剌 《送闻师之五台》:“ 丹阳 纔洗鉢,又入 五臺 游。”
《漢語大詞典》:及门(及門)
论语·先进:“子曰:‘从我于 陈 蔡 者,皆不及门也。’”本谓现时不在门下,后以“及门”指受业弟子。元史·许谦传:“乃门之士著録者千餘人。” 明 归有光 《孟子叙道统而不及周公颜子》:“其不叙 颜子 者,夫亦以在我者言之,则 孟子 之私淑,盖自附于及门,其视 颜子 犹儕辈焉。” 清 刘大櫆 《翰林编修李公墓志铭》:“而 张 公于及门中,独爱重公。”
《漢語大詞典》:掖垣
(1).皇宫的旁垣。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仇兆鳌 注:“掖垣,禁墙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之一:“漠漠秋阴护掖垣,青云祗在两楹间。”
(2). 唐 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新唐书·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 梁丞相 叔子 , 乾道 初,任掖垣兼讲席。” 清 王焜 《虎丘三姜先生祠》诗:“掖垣抗疏触天威,拜杖淋漓血染衣。”
《漢語大詞典》:师门(師門)
(1).老师的门下。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后汉书·班彪传:“ 京兆 督邮 郭基 孝行著於州里,经学称於师门。” 宋 陆游 《贺曾秘监启》:“孤踪愈远于师门,精意空驰于梦想。”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徐中丞:“公於要路,不通一刺,而於乡会师门,惓惓不忘。”
(2).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为仙人 啸父 之弟子,能使火。 晋 左思 《魏都赋》:“ 师门 使火以验术,故将去而林燔。” 张载 注:“ 师门 者, 啸父 弟子,亦能使火。为 孔甲 龙师, 孔甲 不能修其心意,杀而埋之外野。一旦,风雨迎之。讫,则山木皆燔。 孔甲 祠而祷之,未还而道死。”
《漢語大詞典》:圣门(聖門)
(1).谓进入圣道之门。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情欲,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2).谓 孔子 的门下。亦泛指传 孔子 之道者。 汉 班固 《幽通赋》:“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惟我朝诸公为义理之学,髣彿圣门气象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余近得《颜子》三卷,亦国朝人裒集,虽谓有功圣门,可也。”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周 、 张 、 程 、 朱 ,在圣门,则德行之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