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四路
(1).指军队进、退、左、右的运动路线。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故兵有四路、五动:进,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
(2).四方道路。 唐 汪遵 《杨柳》诗:“ 亚夫 营畔柳濛濛, 隋主 堤边四路通。”
(3).引申指四方,各处。《泠眼观》第四回:“后来无法,只好遣派龟奴鳖腿,四路邀请那些酸秀才到家。”
《國語辭典》:水路  拼音:shuǐ lù
1.水上通行运输的航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况且一条水路,直到他家,极是容易。」《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只这几天水路搭船,到了旱路上,我难道还想坐山轿不成?」
2.用清水扫洒过的街道。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公主出降》:「凡亲王公主出则有之。皆系街道司兵级数十人,各执扫具、镀金银水桶,前导洒之,名曰『水路』。」
《漢語大詞典》:阳路(陽路)
(1).太阳运行的路线。宋书·历志下:“按日行黄道,阳路也,月者阴精,不由阳路,故或出其外,或入其内,出入去黄道不得过六度。八十三日有奇而出,出亦十三日有奇而入,凡二十七日而一入一出矣。”
(2).向南的大道。《文选·左思〈吴都赋〉》:“列寺七里,侠栋阳路。屯营櫛比,解署棊布。” 吕向 注:“向南之道。”宋书·礼志一:“今圣图重造,旧章毕新,南驛开涂,阳路修远。”
《國語辭典》:阴道(陰道)  拼音:yīn dào
1.女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为自子宫下端到达外阴部的膜管,具扩张性。除供交合外,并作为产道。
2.坤道,从属之道。以柔顺为正,故臣道、子道、妻道等皆为「阴道」。见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
3.山北面的道路。《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从阴道下,禅于梁父。」
4.房中术的旧称,即男女交合之术。如《汉书。艺文志》房中八家有《容成阴道》、《务成子阴道》、《尧舜阴道》、《汤盘庚阴道》等。《太平广记。卷一一。巫炎》引《神仙传》:「将行,诏东方朔,使相此君有何道术。朔对曰:『此君有阴道之术。』」
5.阴间。《太平广记。卷三○四。淮南军卒》引《宜室志》:「行未数里,探衣中皆纸钱耳,即弃道傍。俄有追者至,以数千钱遗之,曰:『向吾误以阴道所用钱赐君,固无所用,今别赐此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六:「翠翠道:『儿生前不得侍奉亲闱,死后也该依傍祖垄。只是阴道尚静,不宜劳扰。』」
《漢語大詞典》:阴间(陰間)
暗中离间。隋书·阴寿传:“ 寿 患之,於是重购 寳寧 ,又遣人阴间其所亲任者 赵世模 、 王威 等。”
《國語辭典》:阴间(陰間)  拼音:yīn jiān
人死后灵魂所进入的地方。如:「相传,阎罗王掌管阴间十八层地狱。」也称为「冥府」、「阴曹」、「阴司」。
《國語辭典》:路途  拼音:lù tú
路程。《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向日燕京相别,今方再见,路途辛苦,与死为邻。」
《國語辭典》:水道  拼音:shuǐ dào
1.人工或天然的通水路线。或水深足够船只航行的航路,如大海峡、河流、海湾或海峡中水深最深、主水流流过的路线,都称为「水道」。
2.游泳池中用绳索分隔出的区间。比赛时,选手应在各自的水道中前进,若越线则犯规。
《國語辭典》:路径(路徑)  拼音:lù jìng
1.往来的道路。《西游记》第一回:「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久不出山,连路径都不认得了。」
2.指门路、方法。如:「做事的路径很多,不必拘于一格。」
《國語辭典》:班次  拼音:bān cì
1.朝廷官位的分列次序。《后汉书。卷三三。朱冯虞郑周列传。郑弘》:「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歧路灯》第四回:「这接诏官员,排定班次,礼生高唱行礼。」
2.学校中的班级次序。如:「你的班次比我高,我当然要称呼你为学长。」
3.交通运输工具定时往来的开行次数。如:「为了输运旅客,铁、公路都增加了许多班次。」
4.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级。汉。应玚〈驰射赋〉:「筹算克明,班次均壹。」《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盟于践土」唐。孔颖达疏:「会之班次,以国大小为序。」
5.执行工作任务的规定时间顺序或次数。如:「排得如此密的班次,工作人员有适当的睡眠吗?」
《國語辭典》:线路(線路)  拼音:xiàn lù
1.指电流的通路。
2.狭小的路径。宋。苏轼〈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
3.消息、线索。《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北京一点线路都没有,座师又替他写了好几封信。」
《國語辭典》:轨道(軌道)  拼音:guǐ dào
1.遵循法度。《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2.供火车、电车行驶的铁轨。
3.物质运动时所循的路径。
《漢語大詞典》:干路(幹路)
主要路线;干线。
《國語辭典》:改道  拼音:gǎi dào
1.改变前进的路线。如:「前方修路,车辆改道。」
2.更改制度或措施。汉。刘向《说苑。卷七。致理》:「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國語辭典》:路数(路數)  拼音:lù shù
1.路径、道路。《水浒传》第三一回:「武松原是衙里出入的人,已自都认得路数,径踅到鸳鸯楼胡梯边来。」
2.背景、来历、底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班人荐的,知道他们是什么路数!」
3.去向。《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且不要埋怨,和你去问他老婆,或者晓得他的路数,再来抓寻便了。」
4.指某种流派、手法或招式。如:「他打的太极拳,不知是那一派的路数?」「我作的诗,路数和家父不同。」「摇笔杆的与耍刀子的自然路数不同。」
《漢語大詞典》:路脉(路脈)
(1).连贯而相通的路线。 宋 刘克庄 《北山作》诗:“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2).比喻指文章的脉络。朱子语类卷一三九:“而今只是依正底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
《國語辭典》:政策  拼音:zhèng cè
泛指某一团体组织为达到设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