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着录
表载
太史
家传
实录
大书
世家
祀典
不书
丹书
史笔
汉书
纸帐
典册
绿玉
《漢語大詞典》:着录(著録)
(1).记录;记载。《后汉书·祭遵传》:“昔 高祖 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録勋臣,颂其德美。” 唐 沈亚之 《异梦录》:“是日,监军使与宾府郡佐,及宴客 陇西 独孤鉉 , 范阳 卢简辞 ……皆叹息曰:‘可记。’故 亚之 退而著録。”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友人 任茂才 安上 示予一编,曰《叙事解疑》。视之,即 许生 大父 可覲 亲笔著録。”
(2).特指将书名列入目录。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跋》:“《唐志》著録有《长庆集》一百卷,《小集》十卷。” 阿英 《浙东访小说记》:“其一,是 乾隆 辛未刻的有图大本《西湖佳话》,刊行的书铺是翰海楼,《通俗小说目》未见著录。”
(3).指列名于私人讲学的经师门下,即所谓著录弟子。此风盛行于 汉 代。东观汉记·牟长传:“ 牟长 字 君高 ,少篤学,治《欧阳尚书》,诸子著録前后万人。”后汉书·儒林传上·张兴:“既而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録且万人。” 宋 范成大 《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我亦登门烦著録,此行无力为王留。”
(4).犹著作;撰写。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二:“九经有库岂真贫,著録惊看已等身。”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修明既久,著録益宏,汇其体裁,标以题目,新篇竞尚,古意渐离,然不外乎记事、记言二端而已。”
《漢語大詞典》:表载(表載)
犹记载。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太祖右文:“ 建隆 二年二月,谓近臣曰:‘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近臣皆莫对。史臣 李沆 表载此事,罪当时之臣不能将顺也。”
分類:记载
《國語辭典》:太史  拼音:tài shǐ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國語辭典》:家传(家傳)  拼音:jiā zhuàn
叙述父祖事迹以传示后人的传记。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诗:「国史以载前纪,家传以申世模。」《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至于品行文章,令郎自有家传,愚兄也这是行所无事。」
《國語辭典》:实录(實錄)  拼音:shí lù
1.据实的记载。《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赞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
2.史体的一种。于一帝崩后,取其起居注、日录、时政记等记注之作,并诏令章奏等,年经月纬,汇而成编。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周兴嗣梁皇帝实录三卷,记武帝事。
3.记述私人事迹的著作。如《四库提要》、史部传记类存目有孔氏实录一卷,不著撰人名氏。
《國語辭典》:大书(大書)  拼音:dà shū
1.民间说唱艺术中一种说书。以说历史演义、英雄战争、扑刀赶棒之类的故事为主。与有说有唱、敷衍烟花粉黛、儿女私情的小书相对。
2.以大字书写。
3.特别记载或书写。如:「大书特书」。
《國語辭典》:世家  拼音:shì jiā
1.世代做官的人家。亦泛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孟子。滕文公下》:「仲子,齐之世家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世家子弟,怎说得不肯做官?我访的不差,是要荐的。」
2.史传中记载诸侯王事迹的一种体例。如《史记》有〈吴太伯世家〉。
《國語辭典》:祀典  拼音:sì diǎn
1.记载祭祀的典籍。《北史。卷一○。周高祖武帝本纪》:「并禁诸淫祀,非祀典所载者,尽除之。」
2.祭祀的典礼。《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敬躬祀典,告奠圣灵。」
《国语辞典》:不书(不书)  拼音:bù shū
不记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曰近信而远疑兮,六籍阙而不书。」
分类:不书记载
《國語辭典》:丹书(丹書)  拼音:dān shū
1.古代颁给功臣的契券。《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
2.用朱笔定罪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执其手,赂之以曲沃,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3.周文王所得的纬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则是尧造绿图,昌制丹书其伪三矣。」
《國語辭典》:史笔(史筆)  拼音:shǐ bǐ
1.史官直言记载历史的笔法。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2.引申指历史。《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3.书写历史所用的笔。晋。曹毗 对儒:「既登东观,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国语辞典》:汉书(汉书)  拼音:hàn shū
书名。东汉班固撰。记载西汉的历史,一百二十卷。体例分为纪、表、志、传。为二十四史之一,亦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唐颜师古注,清王先谦补注。
《漢語大詞典》:纸帐(紙帳)
以藤皮茧纸缝制的帐子。据 明 高濂 遵生八笺卷八记载,其制法为:“用藤皮茧纸缠於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折缝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 宋 苏轼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倦来眠纸帐,閒暇理丝桐,好不安閒自在。” 清 黄景仁 《二十夜》诗:“破窗蕉雨夜还惊,纸帐风来自作声。”
《漢語大詞典》:典册
亦作“ 典策 ”。
(1).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
(2).帝王的册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漢語大詞典》:绿玉
(1).绿色的玉。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青玉》记载:绿玉以深绿色者为佳,淡者次之。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二四:“花底休倾緑玉卮,云中含笑向 安期 。”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妃( 杨贵妃 )善击磬……上命採 蓝田 緑玉,琢成磬。”
(2).竹的别名。 唐 白居易 《履道新居二十韵》:“篱菊黄金合,窗筠緑玉稠。” 宋 杨万里 《竹床》诗:“已製青奴一壁寒,更搘緑玉两头安。”
(3).芭蕉的别名。 清 吴伟业 《题石田画芭蕉》诗之一:“平生枉用 藤溪 纸,緑玉窗前好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