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酱瓿(醬瓿)
汉书·扬雄传下:“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 鉅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酱瓿”原指盛酱的器物,后用为“覆酱瓿”之省,喻著作的价值不为人所认识,只能用来盖酱瓿而已。 唐 陆龟蒙 《袭美题郊居次韵》之八:“莫问盐车骏,谁看酱瓿《玄》?” 宋 王安石 《进〈字说〉》诗:“但可与人漫酱瓿,岂能令鬼哭黄昏。”
《漢語大詞典》:相分
谓使互相增进契分,情谊。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太祖 征 吴 , 原 从行,卒”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 兖 豫 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季汉书·邴原传》:‘当以书相分。’言以书荐之,使相契分也。”
佛教语。法相宗所说的学说。与“见分”相对。谓认识和感知的对象。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每支各摄证自证分、自证分、相分、见分等。”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缘色及空,以为相分。”
《國語辭典》:见解(見解)  拼音:jiàn jiě
1.对于事物经过观察、认识后,凭自己的理解所产生的看法。《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这个见解到也是不错的,这人做妾未免太亵渎了。」
2.解决、处理。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则要你领雄兵将队伍排,今日个请明公自见解。」
《國語辭典》:错误(錯誤)  拼音:cuò wù
不对、不正确。唐。王睿〈三惑论〉:「过谬错误,莫得知矣。」唐。皮日休 襄州春游诗:「映柳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國語辭典》:了悟  拼音:liǎo wù
1.理解、领悟。唐。李公佐《谢小娥传》:「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坐客未倦,了悟其文。」《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
2.證悟佛性。《景德传灯录。卷四。智威禅师》:「师知其了悟,乃付以山门。」
《漢語大詞典》:行知
(1).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
(2).公文术语。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请旨敕下该衙门申明旧例,行知各省。”
(3).指通知事项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且説 黄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来,正在家里喫夜饭,忽然院上有人送来一角文书;拆开一看,正是保准过班的行知。”
《漢語大詞典》:浅识(淺識)
(1).识见肤浅。 汉 徐干 中论·核辩:“不论是非之性,不识曲直之理,期於不穷,务於必胜,以故浅识而好奇者,见其如此也。”《北史·阳固传》:“ 梁丘 寡智, 王鮒 浅识。” 邹鲁 《中国同盟会》:“浅识之徒,或热血过甚,忧国过深,亦有因利乘便,图变掌权者。”
(2).粗略地认识。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外国客人可以访问我国的一些城市,看看市容、名胜和古迹,访问厂矿公社,可以赏心悦目,浅识 中华 。”
《漢語大詞典》:看清
清晰地看见;看清楚
认识清楚。例如:他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國語辭典》:识认(識認)  拼音:shì rèn
认得、认识。《三国演义》第五回:「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闻洛阳刘元普仗义疏财,名传天下,不论识认不识认,但是以情相求,无有不应。」
《國語辭典》:初交  拼音:chū jiāo
认识不久或交往不久的朋友。如:「我和他只是初交,并不熟识。」《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况我从陕西来,就有书子投奔的是尊大人,这个就更比初交的不同了。」
《漢語大詞典》:识途(識途)
认识道路。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 清 赵翼 《重赴鹿鸣宴恭记》诗之四:“智可识途推老马,才惭横海掉长鲸。” 李文元 《婚事》:“轻车熟路,不用人管,识途的老牛顺着车道前进着。”参见“ 识途老马 ”。
《國語辭典》:识途老马(識途老馬)  拼音:shì tú lǎo mǎ
称经验丰富的人。参见「老马识途」条。《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既承你以我为识途老马,我却有无多的几句话,恐你不信。」
分類:熟悉经验
《漢語大詞典》:内视(内視)
(1).以心为眼。谓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事物。庄子·列御寇:“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 俞樾 诸子平议·庄子三:“心有睫,谓以心为睫也……然则心有睫,正内视之谓。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也。后世儒者,执一理以断天下事,近乎心有睫矣。”
(2).内心反省。文子·上德:“夫道者内视而自反,故人不小觉,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章书的大旨,讲的是凡人外质虽美,内视自惭,终不免于恶。”
(3).闭目不视外物,专心一意,气沉丹田。古代养生术之一。亦为道家修炼内丹功夫之一。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纳,含景内视,熊经鸟伸者,长生之术也。”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四:“性为欲汨则乱,心为物动则争。是以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经曰: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臟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参阅 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國語辭典》:熟识(熟識)  拼音:shú shì
素来认识。《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他那中间人,我都熟识,丝毫不得走作的。」《文明小史》第五六回:「船上都是熟识的,为什么要换别家呢?」
《漢語大詞典》:紫微垣
星官名,三垣之一。 中国 古代为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若干颗恒星多少不等地组合起来,一组称一个星官。众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占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状。见 唐 丹元子 《步天歌》史记·天官书中亦有与之相当的星官,惟名称、星数不同。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國語辭典》:参破(參破)  拼音:cān pò
领悟、识破。《孤本元明杂剧。贬黄州。第一折》:「学不的李太白逍遥在醉乡,参破了韩昌黎夕贬潮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后来父夫托梦说杀人姓名,乃是十二个字谜,解说不出,便问识者,无人参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