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虚无(虚無)
亦作“虚无”。
(1).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庄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文子·十守:“故静漠者神明之宅,虚无者道之所居。”《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2).谓清静无欲,无所爱恶。《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吕氏春秋·知度:“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用虚无为本。” 高诱 注:“虚无,无所爱恶也。” 宋 王禹偁 《贺册尊号表》:“尚以为法天之义,可以体刚健而奉高明;崇道之名,可以守虚无而务清浄。” 清 唐甄 潜书·破祟:“ 庄周 伤道丧世乱,由于利慾,而矫之以虚无。虚无非差也,无之所以求其有也。”
(3).天空;清虚之境。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歷骇猋,乘虚无,与神俱。” 唐 杜甫 《白帝楼》诗:“漠漠虚无里,连连睥睨侵。” 仇兆鳌 注:“太虚之际,城堞上侵,极言城之高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 桂林 石山怪伟,东南所无。 韩退之 谓‘山如碧玉簪。’……近时 刘叔治 云:‘环城五里皆奇石,疑是虚无海上山。’皆极其形容。” 明 何景明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之九:“青壁结烟靄,縹緲凌虚无。”
(4).谓荒诞无稽。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譎诡,此乱道之根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世人以 刘向 作金不成,便谓索隐行怪,好传虚无,所撰《列仙》,皆復妄作。” 宋 欧阳修 《六一笔记·老氏说》:“ 老子 为书,比其餘诸子以为简要也……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5).空无所有。 唐 杜甫 《热》诗之一:“雷霆空霹靂,云雨竟虚无。”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一:“斗室虚无隘九州,萧条还作采真游。” 鲁迅 《野草·求乞者》:“我将用无所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将得到虚无。”
(6).指想象或理想。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7).盲目地否定一切或排斥一切。 巴金 《谈〈灭亡〉》:“这八句关于‘最先起来反抗压迫的人’的诗绝非表现‘革命也灭亡不革命也灭亡’的虚无悲观的思想。”参见“ 虚无主义 ”。
《漢語大詞典》:虚无主义(虚無主義)
德国 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 尼采 等人把对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否定叫做“虚无主义”。十九世纪 俄国 一部分民主派知识分子用“虚无主义”一词表示他们对农奴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批判态度。现在,“虚无主义”通常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的态度或思想倾向,有时也指没落阶级悲观厌世的颓废思想。
《漢語大詞典》:神思
(1).思维;想象。 三国 吴 韦昭 《从历数》诗:“建号创皇基,聪睿协神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谓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余尝考古官制,检搜羣书,不过两月之久,偶作一诗,觉神思滞塞,亦欲於故纸堆中求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
(2).精神;心绪。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听他説甚么,不觉神思困倦,且睡一会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此乃内出者有限,所谓辞前意也;或造句弗就,勿令疲其神思。”
《漢語大詞典》:思议(思議)
理解;想象。金石萃编·北齐临淮王像碑:“变化之奇,实难思议。”《西游补》第二回:“ 行者 此时真所谓疑团未破,思议空劳,他便按落云端,念动真言,要唤本方土地问个消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北录》:“下木浅土,势若悬浮,横竖反侧,非人思议所及。”参见“ 不可思议 ”。
分類:理解想象
《漢語大詞典》:不可思议(不可思議)
(1).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维摩诘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慧远 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方等深教,不可思议,传之东土,惟尔之力。” 明 宋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句引》:“其神功浩浩乎不可思议,是以歷代宝之。”云笈七籤卷九四:“思虑所不达,行用所无阶者,则叹不可思议。”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稽首拈香,无极大道,不可思议功德。”
(2).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那时的人在自然势力威胁之下,常疑心某种生物或无生物有着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 杜大心 底瘦削的面容,在月光下,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美丽。”
《漢語大詞典》:意象
亦作“ 意像 ”。
(1).谓寓意深刻的形象。 汉 王充 论衡·乱龙:“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2).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形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明 何景明 《画鹤赋》:“想意像而经营,运精思以驰騖。”
(3).神态;风度。汉书·李广传:“ 广 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象愠怒而就部。”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既入,见茅屋数间,二道人在焉,意象甚萧洒。” 清 方苞 《与陈密旃书》:“与公始相见,窥其意象,即不类於时人。” 叶圣陶 《伊和他》:“他脸上显呈出来的意象,仿佛一朵将开的花。”
(4).想象。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 唐天寳 中,有尚书郎 张璪 ,性喜绘画,多出意象之表,松石尤奇。” 茅盾 《无题》二:“他的心目中早已有那么一个配作主角的女性……而且这意象中的女主角也跟着一年一年长大了。”
(5).印象。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图记》:“每於中夜,徬徨却顾,不独儿时意象,邈难再得,即曩昔家居骨肉聚处之乐,亦惝然如梦,不可追忆。”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六章:“这一对青年在老人底意像中,犹如在那几千人埋骨的坟场上野生起来的两棵花。”
(6).意境。 宋 黄庭坚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之一:“革囊南渡传诗句,摹写相思意象真。”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二:“对一个文学工作者,语言就如画家的线条,音乐家的旋律,是用以表达意象或感情的主要手段。”
(7).心境。 宋 王安石 《宿土坊驿寄孔世长》诗:“残年意象偏多感,回首风烟更异乡。” 宋 陆游 《病起寄曾伯兄弟》诗:“意象殊非昨,筋骸劣自持。”
《漢語大詞典》:幻想
(1).不切实际的、不能实现的一种想象。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空将这假笑痴顰,费伊的幻想。”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神话里的天和地,根本上便不是人类幻想的结果,而是记录着真实的古代人的苦斗的经过。”
(2).泛指想象。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黎明时期便幻想出一个神话式的人物,叫 大禹 。”
《漢語大詞典》:意想
(1).想象。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唐 李商隐 《杂纂》:“意想:冬月著碧衣,似寒;夏月见红,似热。”
(2).料想。参见“ 意想不到 ”。
《漢語大詞典》:意想不到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然下顾,真是意想不到。”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如今公婆商量的这等妥当严密,真是意想不到。” 何永鳌 《火焰山上四十天》:“到 火焰山 上去探矿,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的。”
《漢語大詞典》:虚想
(1).犹悬念。 晋 皇甫谧 《答辛旷书》:“闻服有素,委心无量。加昔州壤,通门旧仪。虚想之积,过於陵阜。”南史·王训传:“初补国子生,问説师 袁昂 。 昂 曰:‘久籍高名,有劳虚想,乃观容止,若披云雾。’”隋书·张煚传:“及 高祖 受禪,钦其德望,以书徵之曰:‘……仪同昔在 周 室,德业有闻,虽云致仕,犹克壮年。即宜入朝,用副虚想。’”
(2).指想象或理想。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北派崇实际,南派崇虚想。北派主力行,南派主无为。”
《漢語大詞典》:存想
(1).想象;想念。 汉 王充 论衡·订鬼:“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以为掾, 充 每聚会, 贾 女於青璅中看见 寿 ,説之,恒怀存想,发於吟咏。”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
(2).思忖、思量。《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看在眼里,暂回房里来坐地了,自存想。”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
(3).道家谓修真须渐进,一曰斋戒,二曰安处,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凝心反省,谓之“存想”。见 唐 司马承祯 天隐子·渐门
《漢語大詞典》:幻象
(1).从幻想、幻觉或梦境中产生的形象。 冰心 《往事》二:“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
(2).指想象。 闻一多 《冬夜评论》五:“一两首有热情的根据的作品,又因幻象缺乏,不能超越真实性,以至流为劣等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玄想
(1).谓超脱世俗的思想。 晋 郗超 《奉法要》:“斋者,普为先亡,见在知识亲属并及一切众生,皆当因此至诚,玄想感发,心既感发,则终免罪苦。” 邓溥 《玄想》诗之一:“不思不议境,玄想欲归依。”
(2).谓想象。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所谓神思,所谓玄想之兴味……只是大规模的心的旅行。” 碧野 《富春江畔》:“眯眼细看洞中天地变幻无穷,景色常新;闭目玄想,无异置身于仙乡灵境。”
《漢語大詞典》:涉想
念及;想象。 南朝 梁 何逊 《为衡山侯与妇书》:“帐前微笑,涉想犹存。” 陈世宜 《上巳社集》诗:“楼头柳色牵情短,世外桃源涉想劳。”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次--却想不出什么。”
分類:想象
《漢語大詞典》:着想
(1).设想;想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猜谜不能这等老实,总要从旁面着想,其中虚虚实实,各具神妙。” 郭沫若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感情的沸腾、着想的大胆、措辞的强烈、形式的越轨,都是古代人所不能接受的。”
(2).(为某人或某事的利益)考虑。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至于为青年着想的普及版,我以为印 明 本插画是不够的。” 巴金 《秋》四:“像你这样的人更应该为将来着想。没有知识,单有勇气,是不好的。” 丁玲 《县长家庭》:“今天既然县长亲身来了,我们大家还是考虑考虑,一切为着孩子前途着想。”
《漢語大詞典》:推度
揣测;想象。 宋 储泳 《祛疑说》:“﹝覆射﹞立法简妙,不可得以智识推度。”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 福元佬 推度到对方的心情,也就不再向他询问什么。”
分類:揣测想象
《漢語大詞典》:假想
想象;设想。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可不在僻远的山林呀,可不是假想的仙境。” 吴晗 《杰出的学者玄奘》:“他知道路上是十分艰险的,十分困难的,便假想种种苦难,自问自答。”
《漢語大詞典》:遥想
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遥想 灵山 ,有爱嘉名。”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 公瑾 当年, 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 元 刘因 《经古城》诗:“遥想豪杰场,抚已增慨然。”《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遥想一九七六年的金秋,我那时曾是多么稚气和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