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可知论(不可知論)  拼音:bù kě zhī lùn
一种唯心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之外的世界是无法认识的。
《漢語大詞典》:必然王国(必然王國)
哲学上指人在尚未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之前,没有意志自由,行动必然受着自然性支配的境界。
《漢語大詞典》: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自由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就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漢語大詞典》:地心说
古代西方认识宇宙的一种学说。由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正式建立。认为地球静止于宇宙中心,其他一切天体都绕地球转动,并提出“本轮”、“均轮”系统和偏心圆模型来解释行星的视运动中各种复杂现象。
《漢語大詞典》:道德认识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
《漢語大詞典》:穷理居敬(窮理居敬)
宋 儒提倡的一种认识方法和道德修养。谓穷究事物之理,自处以敬。 清 颜元 存学编·性理评:“ 朱子 称 上蔡 直指穷理居敬为入德之门,最得 明道 教人之纲领。”
《漢語大詞典》:哪位
要求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中确指某一个人。例如:你们哪位要茶,哪位要柠檬水。
特指 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有礼貌地说明不认识对方。例如:失敬得很,您是哪位?
《国语辞典》:泡妞  拼音:pào niū
认识或追求女孩子的谑称。如:「男同学都想参加舞会,趁机泡妞。」
《國語辭典》:似曾相识(似曾相識)  拼音:sì céng xiāng shì
好像曾经看过,对所见的人、事、物感觉熟悉。如:「虽是第一次见面,却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宋。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漢語大詞典》:识变从宜(識變從宜)
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
《漢語大詞典》:识锁(識鎖)
喻处于封闭状态的认识能力。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你只因一念昏迷,便生执着,既生执着,便多颠倒,致使玄关固闭,识锁难开,疑网牢笼,智力劣諭,定难以言语唤省他了。”
《漢語大詞典》:识微见几(識微見幾)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哲宗》:“如 常君 者,真识微见几之士也。”参见“ 识微 ”。
《漢語大詞典》:识微(識微)
易·繫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 汉 刘向 说苑·杂言:“故 箕子 弃国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过 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盖无平不陂,无往不復,盛衰无常,吉凶靡定,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五:“今世识微之士,谓 俄罗斯 将达於彼岸之时不远矣。”
《國語辭典》:实證主义(實證主義)  拼音:shí zhèng zhǔ yì
主张以科学的方法,建立经验性的知识,认为事实必须透过观察或感觉而得。由法国哲学家孔德所创。
《國語辭典》:说不上(說不上)  拼音:shuō bù shàng
1.无须提及或不值得提。如:「你这些话都说不上。」
2.说不清。如:「我也说不上那个乐园有什么好玩。」
《國語辭典》:说不上来(說不上來)  拼音:shuō bù shàng lái
1.说不出来。如:「他心里一急,话就说不上来。」
2.言之不及。如:「现在后悔,也说不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