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96,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一箑西风掩面(又作:举扇西风 ...)
西岭吹笙(又作:西归公子)
西来黄犬
王乔西飞
西邻公子(又作:西邻宋 ...)
东西鸿爪
鲁郊西狩
待月西厢下(又作:明月过西厢 ...)
淡妆浓抹西子
画动朝云西山雨(又作:帘捲西山雨 雾幕西山珠帘捲)
马耳西风
人似水东西(又作:东西流水 流水东西)
南北东西(又作:东西南北人 ...)
东西双涧,两峰南北
东西惟命
典故
一箑西风掩面
 
尘污人
  
庾扇尘
 
扇障尘埃
 
羽扇障尘
 
举扇西风
 
西风便面障浮埃
 
西风尘满
 
障尘扇

相关人物
庾亮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轻诋〉~826~
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753~
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又与称书,以为庾公帝之元舅,宜善事之。于是谗间遂息。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典故
乘鹤
 
乘鹤缑山
 
伊笙
 
使鹤催
 
去鹤留笙
 
吹玉笙
  
吹笙仙子
 
吹笙北崖
 
吹笙去
 
吹笙跨鹤
 
吹笙遥谢手
 
吹笙骑鹤
 
周太子
 
周王子
  
子乔笙
 
子乔笙鹤
  
子晋吹笙
 
子晋笙
  
王乔鹤
 
王子吹笙
   
王子驾
 
登缑岭
 
笙箫缑岭人
  
维岭
 
维氏鹤
  
缑山仙子
 
缑山王郎子
 
缑山风月
 
缑山骑鹤
  
缑岭笙歌
 
缑岭云
 
缑岭鹤
  
缑笙
 
举手谢时人
 
舞鹤
 
西岭吹笙
 
西归公子
  
谢路人
  
跨鹤吹笙
 
灵王子
   
骑鹤峰
  
凤吹去
    
相关人物
王子乔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
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简释

王乔鹤:喻洒脱不凡之人,或指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

王子乔:喻指仙人。《古诗十九首》之十五:“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鹤驾:喻仙人或太子的车骑。唐杜甫《洗兵马》:“鹤驾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例句

年年望灵鹤,常在此山头。 于鹄 寄续尊师

安得如子晋,与之游太清。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琐窗朱槛同仙界,半夜缑山有鹤声。 刘沧 登龙门敬善寺阁

玉笙无遗音,怅望缑岭云。 刘驾 别道者

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 刘驾 励志

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 卓英英 理笙

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司空图 诗品飘逸

愿随执轻策,往结周太子。 司马扎 赠王道士

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姚合 庄恪太子挽词二首之二

缑山遗响昔所闻,庙庭进旅今攸设。 孟简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何年缑岭上,一谢洛阳城。 崔湜 寄天台司马先生

朝朝缑氏鹤,长向洛城飞。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西归公子何时降,南岳先生早晚来。 施肩吾 候仙词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李商隐 人日即事

椅梧连鹤禁,埤堄接龙韬。 李德裕 述梦四十韵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李白 古风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 李白 感遇四首

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李白 凤吹笙曲

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李端 送荀道士归庐山

复闻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李群玉 升仙操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李贺 天上谣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杜牧 怀紫阁山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 杜甫 玉台观

令威子晋皆俦侣,东岳同寻太真女。 杨嗣复 赠毛仙翁

空嗟凤吹去,无复鸡鸣朝。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还似缑山驾,飘飘向碧虚。 权德舆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之二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因以继和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滨行路夜吹笙。 武元衡 缑山道中口号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沈佺期 凤笙曲

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子晋少姨闻定怪,人间亦便有霓裳。 白居易 嵩阳观夜奏霓裳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皮日休 鹤屏

君以为真,相期缑岭。 卢纶 和马郎中画鹤赞

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 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秦系 期王鍊师不至

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罗邺 题笙

礼成神既醉,髣髴缑山鹤。 裴度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王子求仙月满台,玉笙清转鹤裴回。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碧桃春自开。 许浑 缑山庙

海中紫雾蓬莱岛,安期子乔去何早。 贯休 了仙谣

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贾岛 游仙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韦庄 放榜日作

子乔翔邓林,王母游层城。 顾况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高骈 闻河中王铎加都统

好见吹笙伊洛上,紫烟丹凤亦相随。 鲍容 和王璠侍御酬友人赠白角冠

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鲍溶 怀仙二首

心期周太子,下马拜虚碧。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

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之一

典故
传黄耳
 
呼黄耳
 
寄书黄狗
 
尺素托黄犬
 
书曾凭犬
 
洛下有书
 
无犬附书
 
犬附书
 
西来黄犬
 
遣黄犬
 
黄犬寄书
 
黄犬书来
 
黄犬归
 
黄耳不来
 
黄耳寄书
 
黄耳犬


《述异记》
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船。裁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径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荅书内筒,复系犬颈。犬既得荅,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才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村南,去机家二广记引作五百步,聚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兽部中·狗〉~639~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饥则入草噬肉取饱。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其人怜爱,因呼上船。裁近岸,犬即腾上,速去如飞。径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荅书内筒,复系犬颈。犬既得荅,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才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村南,去机家二广记引作五百步,聚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典故
下履凫
 
仙人履
  
令宰仙
 
借凫
 
两玉凫
 
两凫
 
化履
  
履曳凫
 
汉殿凫
 
玉凫飞上
 
王令
    
王乔西飞
 
王乔凫舄
  
翔凫
 
叶县宰
 
叶县履
  
赤舄飞朝
 
蹑凫骑
 
逐凫
 
双飞凫
  
双凫飞去
 
云表飞屐
   
飞凫仙令
 
飞凫仙子
  
凫仙
 
凫影
  
凫集
  
凫飞叶县
 
相关人物
王乔


《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上·王乔〉~272~
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尚方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时,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下玉棺于堂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独召我邪?」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无知者。百姓乃为立庙,号叶君祠。牧守每班录,皆先谒拜之。吏人祈祷,无不如应。若有违犯,亦立能为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焉。或云此即古仙人王子乔也。

简释

凫舄:喻指仙术。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韵》:“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例句

几年乌府内,何处逐凫归。 刘商 送林衮侍御东阳秩满赴上都

市人委百货,邑令遗双凫。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翟回车少别,凫化舄遥驰。 宋之问 送合宫苏明府颋

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岑参 寻少室张山人闻兴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凤去妆楼闭,凫飞叶县遥。 岑参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凫舄旧称仙,鸿私降自天。 岑参 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

双凫出未央,千里过河阳。 岑参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

驷马归咸秦,双凫出海门。 徐凝 送李补阙归朝

金溪碧水玉潭沙,凫舄翩翩弄日华。 徐彦伯 饯唐永昌

今朝茂宰寻真处,暂驻双凫且莫归。 朱湾 同达奚宰游窦子明仙坛

叶令双凫至,梁王驷马来。 李元操 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

旧山闻鹿化,遗舄尚凫飞。 李德裕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

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 李白 赠王汉阳

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 李白 赠王汉阳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李白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玉棺来九天,凫舄掩穷泉。 李群玉 伤友

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 李适 唐永昌赴任东都(自尚书郎为令)

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杜甫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 杜甫 敬简王明府(甫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疑即王明府)

太史侯凫影,王乔随鹤翎。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景仙)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早凫江槛底,双影漫飘飖。 杜甫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计程航一苇,试吏佐双凫。 权德舆 送上虞丞

家风本钜儒,吏职化双凫。 权德舆 送从翁赴任长子县令

闻君墨绶出丹墀,双舄飞来伫有期。 武平一 饯唐永昌

应宰凫还集,辞郎雉少留。 沈佺期 饯唐郎中洛阳令

凫飞将去叶,剑气尚埋丰。 无可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寄言飞凫舄,岁晏同联翩。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河洛风烟壮市朝,送君飞凫去渐遥。 薛稷 饯唐永昌

出曳仙人履,还熏侍女衣。 苏颋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

稍发仙人履,将题别驾舆。 苏颋 饯荆州崔司马

制锦蜀江静,飞凫汉阙遥。 钱起 和蜀县段明府秋城望归期

脱身凫舄里,载笔虎闱前。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 钱起 送马明府赴江陵

凫舄傍京辇,氓心悬灌坛。 钱起 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陈子昂 送梁李二明府

矫翰雷门鹤,飞来叶县凫。 陆敬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都字

还随蹑凫骑,来访驭风襟。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以同寻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

别后相思在何处?祗应关下望仙凫。 马怀素 饯唐永昌

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骆宾王 伤祝阿王明府(并序)

传闻叶县履,飞向洛阳城。 骆宾王 和李明府

唯有双凫舄,飞去复飞来。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

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群羊化石尽,双凫与我违。 鲍溶 感兴

典故
三年不顾
 
三年送目
 
下蔡倡
 
下蔡倾
 
下蔡城危
 
下蔡迷
 
偷窥笑眼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
 
墙东宋
 
墙头岑寂
 
太赤
 
宋家东
 
宋家邻
 
宋玉墙
 
宋玉东家
 
宋玉东邻
 
宋玉墙东
 
宋玉墙头
 
宋玉邻
 
宋邻
 
宋邻东畔
 
惑阳城
 
慕宋
 
施朱施粉
  
东家一笑
    
东邻女
 
东邻妙
 
东邻子
 
楚女窥墙
  
登墙女
  
窥宋东墙
 
窥宋玉
 
窥邻
 
粉墙偷眼觑
 
红欹宋玉
 
莫把一分增减
 
西邻公子
 
西邻宋
 
西邻宋家
   
迷下蔡惑阳城
 
邻墙招
 
邻宋玉
 
阳城下蔡
 
阳城惑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宋玉


《昭明文选》卷十九〈 赋癸·情·登徒子好色赋〉~892~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士。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未。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袪。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艺文类聚》卷十八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据《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简释

三年送目:指女子爱慕男子。宋杨亿《宋玉》:“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

宋玉墙:喻女子寄情之所。唐罗隐《桃花》:“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例句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于濆 宫怨

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阳城迷处笑,京兆画时嚬。 吴融 倒次元韵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 吴融 即席十韵

城堪迷下蔡,台合上姑苏。 吴融 即席十韵

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

未达东邻还绝想,不劳南浦更销魂。 吴融 春晚书怀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唐彦谦 离鸾

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

宋玉邻边腮正嫩,文君机上锦初裁。 徐夤 忆牡丹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 李商隐 夜思

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李商隐 思贤顿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李商隐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李商隐 赠歌妓二首

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 李商隐 镜槛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李白 效古二首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李白 白纻辞三首之一

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杜牧 偶作

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 梁锽 观王美人海图障子

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花恨红腰柳妒眉,东邻墙短不曾窥。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莫教才子偏惆怅,宋玉东家是旧邻。 王硕 和三乡诗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白居易 感情

一笑阳城人便惑,何堪教见杜红儿。 罗虬 比红儿诗

红儿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罗虬 比红儿诗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攲宋玉墙。 罗隐 桃花

郎若姓何应解傅,女能窥宋不劳施。 罗隐

早惑阳城客,今悲华锦筵。 赵嘏 昔昔盐二十首恒敛千金笑

每笑东家子,窥他宋玉墙。 霍总 关山月

有时自患多情病,莫是生前宋玉身。 韦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 韩偓 偶见

莫道风流无宋玉,好将心力事妆台。 韩偓 席上有赠

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韩偓 无题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骆宾王 咏美人在天津桥

典故
东西鸿爪
 
此身应似去来鸿
 
踏雪飞鸿
  
雪泥迹
  
雪销鸿去
 
飞鸿雪迹
 
鸿爪迹
 
鸿爪雪
 
鸿留爪
 
鸿过雪


《苏轼诗集》卷三〈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典故
大野麟
  
鲁郊西狩
 
麒见处
 
麒麟绝句

相关人物
孔子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九〈哀公·经十四年〉~030~
经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晋·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冬猎曰狩,盖虞人脩常职,故不书狩者;大野在鲁西,故言西狩。」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九〈哀公·传十四年〉~030~
传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晋·杜预注:「大野,在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42~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锄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例句

获麟书诸册,豢龙醢为臡。 元稹 青云驿

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唐彦谦 吊方于处士二首

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 李峤

汉祀应祥开,鲁郊西狩回。 李峤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李白 古风

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高兴知笼鸟,斯文起获麟。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时伤大野麟,命问长沙鵩。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如经麟见处,驻马瞰荒丘。 许棠 送刘校书游东鲁

典故
待月西厢下
 
明月过西厢
 
月下待红娘
 
独立西厢花拂墙
 
蒲东倦客
 
西窗疑是故人来
 
莺莺相候

相关人物
张生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五·莺莺传〉~402~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馀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诘者识之。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馀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是岁,浑洌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十余日,廉使杜确将天子命以总戎节,令于军,军由是戢。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实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犹君之生,岂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礼奉见,冀所以报恩也。」命其子,曰欢郎,可十余岁,容甚温美。次命女:「出拜尔兄,尔兄活尔。」久之辞疾,郑怒曰:「张兄保尔之命,不然,尔且掳矣,能复远嫌乎?」久之乃至,常服氢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礼,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问其年纪,郑曰:「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于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张生稍以词导之,不对,终席而罢。张自是惑之,愿致其情,无由得也。崔之婢曰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张生悔之。翼日,婢复至,张生乃羞而谢之,不复云所求矣。婢因谓张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详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张曰:「馀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绮间居,曾莫流盼。不为当年,终有所蔽。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数日来,行忘止,食忘饱,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尔其谓我何?」婢曰:「崔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下人之谋,固难入矣。然而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试为喻情诗以乱之,不然则无由也。」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是夕,红娘复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亦微喻其旨,是夕,岁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东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张因梯其树而逾焉,达于西厢,则户半开矣。红娘寝于床,生因惊之。红娘骇曰:「郎何以至?」张因之曰:「崔氏之笺召我也,尔为我告之。」无几,红娘复来,连曰:「至矣!至矣!」张生且喜且骇,必谓获济。及崔至,则端服严容,大数张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见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始以护人之乱为义,而终掠乱以求之,是以乱易乱,其去几何?试欲寝其词,则保人之奸,不义;明之于母,则背人之惠,不祥;将寄与婢仆,又惧不得发其真诚。是用托短章,愿自陈启,犹惧兄之见难,是用鄙靡之词,以求其必至。非礼之动,能不愧心,特愿以礼自持,无及于乱。」言毕,翻然而逝。
典故
山色空濛
 
淡妆浓抹西子
 
相关人物
西施


《苏轼诗集》卷九〈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典故
佩玉鸣鸾
 
帝子阁
 
槛外长江空自流
 
珠帘暮捲
 
画动朝云西山雨
 
帘捲西山雨
  
云雨珠帘画栋
 
雾幕西山珠帘捲
 
高阁临江渚


《全唐诗》卷五十五〈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捲西山雨。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典故
东风打耳
 
东风马耳
 
空词不酬杯水
  
马耳北风
 
马耳射东风
   
马耳西风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案:此诗。萧土赞云是伪作。】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请与明月同【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土坟三尺蒿下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典故
人似水东西
 
东西流水
 
流水东西


《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622~
〈白头吟〉古词: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平生共城中,何尝斗酒会。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踥御沟上,沟水东西流。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两樵相推与,无亲为谁骄?三解凄凄重凄凄,嫁娶亦不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离筛,男儿欲相知,何用钱刀为?如五马啖萁,川上高士嬉。今日相对乐,延年万岁期。
典故 
南北东西
   
东西南北征
 
东西南北身

相关人物
孔子


《礼记注疏》卷六〈檀弓上〉~2~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脩墓。」

例句

东西南北人,高迹自相亲。 李频 过四皓庙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杜甫 谒文公上方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

典故
东西双涧,两峰南北


《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二〈寄韬光禅师〉
一山门作两山门【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典故
东西惟命

相关人物
王朗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王朗传〉~406~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朗为谦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会稽太守。孙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朗儒雅,诘让而不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曰:孙策率军如闽、越讨朗。朗泛舟浮海,欲走交州,为兵所逼,遂诣军降。策令使者诘朗曰:「问逆贼故会稽太守王朗:朗受国恩当官,云何不惟报德,而阻兵安忍?大军征讨,幸免枭夷,不自扫屏,复聚党众,屯住郡境。远劳王诛,卒不悟顺。捕得云降,庶以欺诈,用全首领,得尔与不,具以状对。」朗称禽虏,对使者曰:「朗以琐才,误窃朝私,受爵不让,以遘罪网。前见征讨,畏死苟免。因治人物,寄命须臾。又迫大兵,惶怖北引。从者疾患,死亡略尽。独与老母,共乘一欐。流矢始交,便弃欐就俘,稽颡自首于征役之中。朗惶惑不达,自称降虏。缘前迷谬,被诘惭惧。朗愚浅驽怯,畏威自惊。又无良介,不早自归。于破亡之中,然后委命下隶。身轻罪重,死有馀辜。申脰就鞅,蹴足入绊,叱听声,东西惟命。」
《漢語大詞典》:庾尘(庾塵)
见“ 庾公尘 ”。
《國語辭典》:庾公尘(庾公塵)  拼音:yǔ gōng chén
晋时庾亮,字元规,掌握强权,王导不满其权势迫人,一日,以扇子阻挡从庾亮方向吹来的西风所扬起的尘土,并说:「元规尘污人。」见《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以庾公尘比喻位高权大者的威势气燄,或表示对此气焰的鄙视。宋。苏轼 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诗:「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宋。陆游 独游城西诸僧舍诗:「万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尘。」
《漢語大詞典》:吹笙
喻饮酒。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 辽 李齐贤 《鹧鸪天·饮麦酒》词:“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餘琐述》云:‘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恆轻,故以喻窃尝。’”
《漢語大詞典》:子乔(子喬)
春秋 时神话传说人物。《孝经援神契》:“ 鲁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梦 三槐 之间, 丰沛 之邦,有赤烟起。乃呼 颜渊 、 子夏 往视之。驱车到 楚 西北 范氏街 ,见芻儿捕麟,伤其前左足,薪而覆之。 孔子 曰:‘儿来,汝姓为谁?’儿曰:‘吾姓 赤诵 ,名 子乔 ,字 受纪 。’”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作“时乔”,初学记卷二九作“时侨”。
分類:人物二九
《漢語大詞典》:子晋(子晉)
王子乔 的字。神话人物。相传为 周灵王 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炼,后升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卢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凤,何愁 子晋 不闻声。” 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诗:“ 子晋 罢云笙, 伯牙 收玉琴。”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二则:“太后使 昌宗 骑木鹤,呼为 子晋 后身。”
分類:人物
《漢語大詞典》:洛滨笙(洛濱笙)
亦作“ 洛宾笙 ”。 语出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 洛 之间。”后借指仙人吹笙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风传 凤臺 琯,云渡 洛宾 笙。”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或命 餘杭 酒,时听 洛滨 笙。”
分類:吹笙仙人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國語辭典》:王子晋(王子晉)  拼音:wáng zǐ jìn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参见「王子乔」条。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漢語大詞典》:笙鹤(笙鶴)
汉 刘向 列仙传载: 周灵王 太子 晋 ( 王子乔 ),好吹笙,作凤鸣,游 伊 洛 间,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 缑氏山 顶,举手谢时人仙去。后以“笙鹤”指仙人乘骑之仙鹤。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宋 姜夔 《阮郎归》词:“与君閒看壁间题:夜凉笙鹤期。” 明 徐渭 《小集滴水厓朝阳观》:“不信夜来高顶望,定应笙鹤下飞仙。”
分類:太子吹笙
《漢語大詞典》:缑山(緱山)
即 缑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白居易 《吴兴灵鹤赞》:“ 辽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纵有 緱山 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参见“ 緱氏山 ”。
分類:修道成仙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鹤(緱氏鶴)
见“ 緱山鹤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谢时(謝時)
(1).犹避世,谓不问世事。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2).犹谢世,谓死亡。 明 何景明 《与何粹夫书》:“三四君子,悉已谢时。”
《國語辭典》:跨鹤(跨鶴)  拼音:kuà hè
传说以跨鹤而升天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为跨鹤。宋。林景熙〈饯盛景则教授〉诗:「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跨鹤扬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漢語大詞典》:灵鹤(靈鶴)
亦作“ 灵鵠 ”。 仙鹤。拾遗记·吴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数百年后,灵鵠翔於林壑,灵虎啸於山丘。”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临水静闻灵鹤语,隔原时有至人来。” 金 元好问 《二月十五日鹤》诗:“ 九龙岗 上 玄元祠 ,人言尊像神所遗,年年二月降灵鹤,来无定数有定期。”
分類:仙鹤
《漢語大詞典》:骑鹤(騎鶴)
(1).谓仙家、道士乘鹤云游。 唐 贾岛 《游仙》诗:“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 清 李调元 《龙洞》诗:“昔者 李道人 ,骑鹤来栖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骑鹤,日日跨狮。”
(2).犹言骑鹤上 扬州 。 宋 陈师道 《送泽之过维扬》诗:“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缠腰更骑鹤,辟俗还食肉。”
《國語辭典》:凤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箫等弦管乐。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八:「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分類:笙箫细乐
《國語辭典》:凤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称。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國語辭典》:鹤禁(鶴禁)  拼音:hè jìn
皇太子的居所。《白孔六帖。卷三七。太子。鹤禁》引〈汉宫阙疏〉曰:「白鹤,太子所居之地,凡人不得辄入,故云鹤禁也。」
《國語辭典》:鹤驭(鶴馭)  拼音:hè yù
传说中仙人多驾鹤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唐。吴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观中修灵斋赠盛仪尊师兼见寄诗:「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今常作为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驭西归」。
《國語辭典》:鹤驾(鶴駕)  拼音:hè jià
1.对仙人车驾的敬称。唐。耿湋 游钟山紫芝观诗:「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三国演义》第八一回:「震曰:『天子急欲见仙翁一面,幸勿吝鹤驾。』再三敦请,李意方行。」
2.太子的车驾。周灵王的太子晋,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修道,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山头,数日而去。故后人遂把太子的车驾称为「鹤驾」。
3.死亡。因仙人驾鹤升天,故后人在挽辞中也用作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驾西归」。
《漢語大詞典》:仙凫(仙鳧)
(1).后汉书·方术传·王乔:“ 王乔 者, 河 东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常以“仙鳧”作为履的典实。 唐 段成式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诗:“掷履仙鳧起,撦衣蝴蝶飘。” 唐 姚月华 《制履赠杨达》诗:“金刀翦紫羢,与郎作轻履。愿化双仙鳧,飞来入闺里。” 唐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诗:“仙鳧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2).比喻足迹、行踪。 明 何景明 《送寇定州》诗:“霄汉仙鳧去,风尘老驥行。”
(3).鸭的美称。 唐 李邕 《斗鸭赋》:“徵羽毛之好鸟,得渤澥之仙鳧。”
《漢語大詞典》:化凫(化鳧)
典出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吴郡 鱼城 ,城下水中有石首鱼,至秋化为鳧,鳧项中尚有石。”后以“化鳧”借指有道之士。 宋 叶适 《赵知县挽词》:“空闻割鸡笑,不见化鳧留。”
分類:有道之士
《國語辭典》:王乔(王喬)  拼音:wáng qiáo
1.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参见「王子乔」条。
2.人名。生卒年不详,汉叶县人,曾为县令。相传其善于神术,曾把鞋子化成两只凫鸟乘坐,进见帝王。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漢語大詞典》:王乔履(王喬履)
见“ 王乔舄 ”。
《漢語大詞典》:王乔舄(王喬舄)
亦作“ 王乔屨 ”。亦作“ 王乔履 ”。 指 王乔 飞凫入朝故事。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二:“千里无关梁,安得 王乔 屨?”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之一:“看君宜著 王乔 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宋 刘攽 《过太康县马上口占》:“举翼 王乔 舄,排云 子晋 簫。” 清 吕谦恒 《望吴岳呈王使君拟山》诗:“凌风欲躡 王乔 舄,玉粒丹砂信可捫。”
分類:王乔入朝
《漢語大詞典》:王乔舄(王喬舄)
亦作“ 王乔屨 ”。亦作“ 王乔履 ”。 指 王乔 飞凫入朝故事。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二:“千里无关梁,安得 王乔 屨?”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之一:“看君宜著 王乔 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宋 刘攽 《过太康县马上口占》:“举翼 王乔 舄,排云 子晋 簫。” 清 吕谦恒 《望吴岳呈王使君拟山》诗:“凌风欲躡 王乔 舄,玉粒丹砂信可捫。”
分類:王乔入朝
《漢語大詞典》:王凫(王鳧)
指 王乔 飞凫入朝故事。后用为出任县令的典实。 唐 杜甫 《奉赠萧十二使君》诗:“ 王 鳧聊暂出, 萧 雉只相驯。” 清 查慎行 《送同年宫书升赴任临汾》诗:“矫首共看 汾水 上,一双飞舄是 王 鳧。”参见“ 王乔 ”。
《國語辭典》:王乔(王喬)  拼音:wáng qiáo
1.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参见「王子乔」条。
2.人名。生卒年不详,汉叶县人,曾为县令。相传其善于神术,曾把鞋子化成两只凫鸟乘坐,进见帝王。
《漢語大詞典》:叶县凫(葉縣鳧)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説 孝明帝 时,尚书郎 河东 王乔 ,迁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常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鳧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鳧举罗,但得一双舄耳。”后因以“叶县鳧”指代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詔宠 金门 策,官荣 叶县 鳧。”
《漢語大詞典》:双凫(雙鳧)
(1).两只水鸟;两只野鸭。 汉 扬雄 《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鳧飞不为之少。” 宋 黄庭坚 《次韵清水岩》:“双鳧能来游,俗子跡可扫。” 元 虞集 《苏武慢》词:“乘雁双鳧,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2).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 东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用为地方官的故实。 唐 徐凝 《送李补阙归朝》诗:“駟马归 咸秦 。双鳧出 海门 。” 宋 苏轼 《次韵陈海州书怀》:“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鳧去莫攀。”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现如今拥双鳧做宰臣,许下我五花誥为县君。”
《漢語大詞典》:飞舄(飛舃)
(1).指可乘以飞行的仙鞋。 明 何景明 《七述》:“於是弥驾层颠,飞舃絶嶠。” 清 吴伟业 《惠山二泉亭为无锡吴邑侯赋》诗:“寺外流觴何处访,公餘飞舃偶来听。”
(2).对宾客的雅称。 宋 杨亿 《夜宴》诗:“鹤盖留飞舃,珠喉怨落梅。” 明 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宾》:“飞舃遥临,光賁遐諏。”参见“ 飞鳧舃 ”。
《漢語大詞典》:飞凫舄(飛鳧舃)
指会飞的仙鞋。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 王乔 飞鳧舃, 东方 金马门 。”后亦借指官员。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寄言飞鳧舃,岁晏共联翩。”
分類:官员
《國語辭典》:飞凫(飛鳧)  拼音:fēi fú
1.飞翔的凫鸟。《文选。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2.轻快迅速的小船。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
《漢語大詞典》:飞凫舄(飛鳧舃)
指会飞的仙鞋。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 王乔 飞鳧舃, 东方 金马门 。”后亦借指官员。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寄言飞鳧舃,岁晏共联翩。”
分類:官员
《國語辭典》:凫舄(鳧舄)  拼音:fú xì
舄,鞋子。凫舄指会飞的鞋子。典出《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分類:县令典实
《漢語大詞典》:凫飞(鳧飛)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载, 王乔 任 叶县 令时,每月初一、十五乘双凫飞向都城朝见皇帝。后用“鳧飞”指县令上任或离去。 唐 岑参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诗:“凤去妆楼闭,鳧飞 叶县 遥。” 宋 刘克庄 《送薛明府》诗:“祇恐鳧飞后,民间事事新。”参见“ 鳧舄 ”。
《國語辭典》:凫舄(鳧舄)  拼音:fú xì
舄,鞋子。凫舄指会飞的鞋子。典出《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分類:县令典实
《漢語大詞典》:凫骑(鳧騎)
谓仙人以飞凫为坐骑。 唐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诗:“还随躡鳧骑,来访驭风襟。”参见“ 鳧舄 ”。
分類:仙人坐骑
《國語辭典》:凫舄(鳧舄)  拼音:fú xì
舄,鞋子。凫舄指会飞的鞋子。典出《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分類:县令典实
《漢語大詞典》:东墙窥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当日东墙窥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漢語大詞典》:东家女(東家女)
泛指东邻美女。 清 方拱乾 《绝域纪略》:“男子偶有悦於东家女,女父母曰:‘必逐而妇。’归遂不动色而逐之。”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家子(東家子)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常用为典,并以“东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诗:“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唐 霍总 《关山月》诗:“每笑东家子,窥他 宋玉 墙。”亦称“ 东家处子 ”。 林学衡 《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國語辭典》:东墙(東牆)  拼音:dōng qiáng
东边的墙垣。借指邻家。如:「东墙处子」。
《漢語大詞典》:东墙窥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当日东墙窥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龙。见如今天寒地冻,知他共何人陪奉。”参见“ 东家子 ”。
《漢語大詞典》:东蘠(東蘠)
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坚硬,具条纹,幼时被毛。叶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种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彫胡。”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东蘠,实可食。” 明 胡侍 《真珠船·东墙》:“ 甘 、 凉 、 银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罌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虚赋》‘东蘠雕胡’註:‘东蘠,实可食。’《广志》:‘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 、 凉 、 并 、 乌丸 地。’魏书:‘ 乌丸 地宜东墙。’余意一物:‘东蘠’讹为‘登厢’,又讹为‘登粟’耳。”
《漢語大詞典》:东邻(東鄰)
(1).东边的邻居。《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后汉书·刘赵淳于江传序:“言以义养,则 仲由 之菽,甘于东邻之牲。” 唐 元结 《漫问相里黄州》诗:“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叶圣陶 《穷愁》:“赌窟既破,全市喧传,群来聚视博徒何如人…… 阿松 东邻子 金荣 与焉。”
(2).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后因以“东邻”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与东邻。” 五代 阎选 《浣溪沙》词:“ 刘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3).亦作“ 东厸 ”。特指 殷 纣王 。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厸,古邻字也。”一本作“ 东邻 ”。
《漢語大詞典》:登墙(登牆)
登上墙头。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惑 阳城 ,迷 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以“登墙”作男女越礼相悦的典故。 唐 吴融 《宋玉宅》诗:“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復见人窥。”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红儿 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宋 真德秀 《欧阳四门集》:“自世之学者离道而为文,於是以文自命者知黼黻其言而不知金玉其行,工骚者有登墙之丑,能赋者有涤器之污。”
《漢語大詞典》:窥宋(窺宋)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因以“窥宋”指女子对意中人的爱慕。 唐 吴融 《即席十韵》:“住处方窥 宋 ,平生未嫁 卢 。” 宋 柳永 《玉蝴蝶》词:“忆情牵,粉墙曾恁,窥 宋 三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一书生家有园亭,夜雨独坐。忽一女子搴帘入,自云家在墙外,窥 宋 已久,今冒雨相就。”
《漢語大詞典》:西邻玉(西鄰玉)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国 。 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闚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本指 宋玉 。后泛指邻家的情郎。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分類:邻家情郎
《漢語大詞典》:迷下蔡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后因以“迷下蔡”形容女子艳丽迷人。《文选·阮籍〈咏怀诗〉之二》:“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张铣 注:“言美皃倾人之城,迷惑 下蔡 之邑。” 唐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 苏小 风姿迷 下蔡 , 马卿 才调似 临邛 。”亦作“ 迷伤下蔡 ”。 唐 张鷟 游仙窟:“虫蛆面子,妬杀 阳城 ;蚕食容仪,迷伤 下蔡 。”
《漢語大詞典》:阳城笑(陽城笑)
指美女迷人的笑。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唐 李商隐 《镜槛》诗:“隐忍 阳城 笑,喧传 郢市 歌。”
《漢語大詞典》:雪泥
(1).雪后泥路。 唐 李商隐 《西南行却寄相送者》诗:“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 宋 苏辙 《怀渑池寄子瞻兄》诗:“相携话别 郑原 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宋 陆游 《雪夜》诗之二:“村路雪泥人断行,佛灯一点絳纱明。”
(2).“雪泥鸿爪”的略语。 元 萨都剌 《经姑苏与张天雨杨廉夫郑明德陈敬初同游虎丘山次东坡旧题韵》:“踪跡留雪泥,宇宙寄泡影。”《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引 清 周之桐 《和钮牧村元夕招饮即送赴皖上》:“江馆雪泥传彩笔,桃花红雨送春潮。”
分類:雪后
《國語辭典》:雪泥鸿爪(雪泥鴻爪)  拼音:xuě ní hóng zhǎo
鸿雁踏过雪泥遗留的爪痕。语本宋。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比喻往事所遗留的痕迹。清。黄宗羲〈王九公邀集湖舫同毛会侯许霜岩王献廷祝儿〉诗:「雪泥鸿爪知无定,相对那能不黯然。」也作「飞鸿踏雪」、「飞鸿雪爪」、「飞鸿印雪」。
《漢語大詞典》:获麟(獲麟)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國語辭典》:浓抹淡妆(濃抹淡妝)  拼音:nóng mǒ dàn zhuāng
女子浓艳或素净的妆扮。如:「苏轼曾以西施的浓抹淡妆两相宜,比喻西湖景色的美丽。」也作「淡妆浓抹」、「浓妆淡抹」。
《漢語大詞典》:雨帘云栋(雨簾雲棟)
唐 王勃 《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捲西山雨。”后因以“雨帘云栋”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宋 徐宝之 《水调歌·湘阴簿新居》词:“雨帘云栋深窈,歌笑靄春生。”
《漢語大詞典》:马耳(馬耳)
山名。在 山东省 诸城市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潍水 又东北, 涓水 注之。水出 马耳山 ,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名焉。”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一:“试扫北臺看 马耳 ,未随埋没有双尖。”
分類:山名山东
《漢語大詞典》:马耳春风(馬耳春風)
见“ 马耳东风 ”。
《國語辭典》:马耳东风(馬耳東風)  拼音:mǎ ěr dōng fēng
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宋。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國語辭典》:马耳东风(馬耳東風)  拼音:mǎ ěr dōng fēng
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宋。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漢語大詞典》:马耳风(馬耳風)
见“ 马耳东风 ”。
《國語辭典》:马耳东风(馬耳東風)  拼音:mǎ ěr dōng fēng
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宋。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漢語大詞典》:南北人
礼记·檀弓上:“今 丘 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郑玄 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后因以“南北人”指居无常处、行踪不定的人。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之三:“ 甫 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國語辭典》:东西南北人(東西南北人)  拼音:dōng xī nán běi rén
四处漂流,居无定所的人。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也称为「东西南北客」。
分類:居处定之
《國語辭典》:东西南北客(東西南北客)  拼音:dōng xī nán běi kè
四处漂流,居无定所的人。宋。陈与义 欲离均阳而雨不止书八句寄何子应诗:「纶巾老子无远策,长作东西南北客。不如何逊在扬州,坐待梅花映妆额。」也称为「东西南北人」。
《國語辭典》:东西南北人(東西南北人)  拼音:dōng xī nán běi rén
四处漂流,居无定所的人。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也称为「东西南北客」。
分類:居处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