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麟趾
(1).麟足。《汉书·武帝纪》:“詔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 渥洼水 出天马, 泰山 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蹏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 唐 陆贽 《册杞王妃文》:“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大学中庸孟子问目答卢镐》:“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 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3).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4).《诗·周南·麟之趾》的简称。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赠》:“《麟趾》之诗,咏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张廷玉 《杂兴》诗:“《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规矩。”
(5).同“ 麟止 ”。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故自麟趾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变何可胜道,散诸天地之间,学者自为纷纷矣。”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 唐 陆贽 《册杞王妃文》:“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大学中庸孟子问目答卢镐》:“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 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3).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4).《诗·周南·麟之趾》的简称。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赠》:“《麟趾》之诗,咏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张廷玉 《杂兴》诗:“《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规矩。”
(5).同“ 麟止 ”。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故自麟趾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变何可胜道,散诸天地之间,学者自为纷纷矣。”
《漢語大詞典》:鳞羽(鱗羽)
(1).鳞与羽。《南史·刘敬宣刘怀肃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 唐 韩愈 《海水》诗:“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2).代称鱼和鸟。《南齐书·高逸传·宗测》:“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云,轻迷人路。”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謡咏。”
(3).代称鱼和雁。借指书信。 宋 柳永 《倾杯乐》词:“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此尽把凭鳞羽。” 明 刘基 《怨王孙》词:“鳞羽路阻,佳人何处,木落山寒,江空岁暮。” 清 林则徐 《致姚春木王冬寿书》:“龙沙万里,鳞羽难通,但有相思,勿劳惠答也。”
(4).比喻行迹。 唐 杜牧 《雨中作》诗:“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
(2).代称鱼和鸟。《南齐书·高逸传·宗测》:“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云,轻迷人路。”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謡咏。”
(3).代称鱼和雁。借指书信。 宋 柳永 《倾杯乐》词:“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此尽把凭鳞羽。” 明 刘基 《怨王孙》词:“鳞羽路阻,佳人何处,木落山寒,江空岁暮。” 清 林则徐 《致姚春木王冬寿书》:“龙沙万里,鳞羽难通,但有相思,勿劳惠答也。”
(4).比喻行迹。 唐 杜牧 《雨中作》诗:“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
《漢語大詞典》:践迹(踐跡)
亦作“ 践跡 ”。
(1).踩着前人的足迹。犹蹈袭,因袭。《论语·先进》:“ 子张 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明 李贽 《〈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儒臣虽名为学而实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造其域,卒为名臣所嗤笑。” 明 袁宏道 《钦叔阳秀才》:“善人不践跡,彼却步步学 尧 舜 ,有恒踽踽凉凉,彼却与物无忤。”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践迹》:“服 尧 之服,诵 尧 之言,行 尧 之行,所谓践迹也。” 王闿运 《江陵书院记》:“《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远慕古圣,未若践迹循涂之易为功也。”
(2).实践,实行。 晋 郗超 《答傅郎》诗:“奇趣感心,虚飇流芳。始自践跡,遂登慧场。”
(3).行迹;行为。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慵夫因人而寄声曰:‘子之病果革矣。已寔行行,谓人之亢;悯我将颠,而子则先。是何其言之近似而践跡之乖歟!’”
(1).踩着前人的足迹。犹蹈袭,因袭。《论语·先进》:“ 子张 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明 李贽 《〈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儒臣虽名为学而实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造其域,卒为名臣所嗤笑。” 明 袁宏道 《钦叔阳秀才》:“善人不践跡,彼却步步学 尧 舜 ,有恒踽踽凉凉,彼却与物无忤。”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践迹》:“服 尧 之服,诵 尧 之言,行 尧 之行,所谓践迹也。” 王闿运 《江陵书院记》:“《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远慕古圣,未若践迹循涂之易为功也。”
(2).实践,实行。 晋 郗超 《答傅郎》诗:“奇趣感心,虚飇流芳。始自践跡,遂登慧场。”
(3).行迹;行为。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慵夫因人而寄声曰:‘子之病果革矣。已寔行行,谓人之亢;悯我将颠,而子则先。是何其言之近似而践跡之乖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