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东林社
  
社结庐山
 
结社中莲
 
相关人物
慧远(东晋)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四十九〈史传部一〉~270~
谢灵运,祖玄有功晋室。灵运为康乐公主孙,龚封康乐公,文章为江左第一。尝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寻山陟岭,必造幽峻。至庐山,一见远公,肃然心伏。乃即寺筑台翻《涅槃经》,凿池植白莲。时远公诸贤同修净土之业,因号白莲社。灵运尝求入社,远公以其心杂而止之。
典故
七人班
 
七子风
  
中散地
 
咸籍
 
山阳宴
  
山阳旧侣
 
晋时竹
 
晋贤醉
 
林下客
 
林中酒
 
林间饮酒
   
竹林人
 
竹林伴侣
 
竹林胜侣
 
竹林嵇阮
 
竹林晋阮
 
竹林会
 
竹林期
 
竹林欢
  
竹林浇
 
竹林狂
 
竹林社友
  
结社竹林诗老
 
阮嵇
 
阮嵇辈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简释

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例句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储光羲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刘长卿 赠西邻卢少府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李商隐 垂柳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李峤 饯骆四二首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林宽 送惠补阙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杨巨源 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权德舆 八音诗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权德舆 腊日龙沙会绝句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权德舆 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德舆旧居在丹阳。去晋陵百里)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权德舆 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王维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寄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卢纶 送从侄滁州觐省

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綦毋潜 送郑务拜伯父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郎士元 送张南史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灵一 林公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韦应物 陪王郎中寻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國語辭典》:结社(結社)  拼音:jié shè
多数人为特定目的,以共同之意思组成团体并参与其活动。我国《宪法》保障人民之结社自由,并以人民团体法规范其组织与活动。但《刑法》处罚人民参与以犯罪为宗旨之结社。
《国语辞典》:秘密结社(秘密结社)  拼音:mì mì jié shè
多人结合的团体,其目的、规约、组织、活动均秘而不宣。
《国语辞典》:集会结社(集会结社)  拼音:jí huì jié shè
1.组织团体。
2.人民在特定议题上与政府观点对立时,得以透过聚集开会与组成团体等自我组织方式形成集体意见的权利。宪法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的自由。
《國語辭典》:莲社(蓮社)  拼音:lián shè
1.东晋慧远法师所创设的佛教组织。参见「白莲社」条。
2.中国佛教净土宗修行者以寺院或道场为中心,所组成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为目标的团体。
《國語辭典》:同学(同學)  拼音:tóng xué
1.同师受业。《庄子。知北游》:「娿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周书。卷四○。宇文孝伯传》:「及长,又与高祖同学。」
2.同师受业的人。如:「我们是大学的同班同学。」
《漢語大詞典》:同社
(1).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2).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 宋 朱熹 有《己未九日诸友载酒见过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明日乃花朝令节,小弟与同社诸友,各出分资,就在 虎丘寺 中,做一箇胜会。”
(3).犹同学。 明 清 时,乡社皆立社学,同社学习者,称“同社”。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二:“石桥执经予最少,十年同社夜臺多。”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
《漢語大詞典》:乡社(鄉社)
(1).犹乡里,故乡。 宋 张先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词:“暂 武林 分閫,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金 元好问 《聚仙台夜饮》诗:“乡社情亲旧,仙台姓字新。” 清 蒲松龄 《重阳前一日作》诗:“腊底春前当何似?于今乡社已流离。”
(2).同乡士子会文的结社。 清 彭定求 《五人墓》诗:“重看俎豆登乡社,尚想干掫捍党魁。” 清 魏源 《〈书古微〉例言中》:“乡会之程墨,乡社之房稿,定待闲在之选本,皆至於汗牛充栋而不可极。”
《國語辭典》:会课(會課)  拼音:huì kè
1.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唐。颜师古。注:「如今之考第高下。」
2.古代士子集社研习文业。宋。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尝与予及亡弟揆中、由义会课,每旬作杂文一篇、四六表启一篇、古律诗一篇。」
《漢語大詞典》:复社(復社)
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 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 、 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 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 ,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 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 、 阮大鋮 的迫害。 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 、 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 ,殉难。 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
《漢語大詞典》:香火社
(1).佛教徒的结社。以“香火”名社,盖取“香火因缘”之意。 唐 白居易 《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旧唐书·白居易传:“ 会昌 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 香山 僧 如满 结香火社。”
(2).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结盟。 宋 林光朝 《次韵贺丘国镇致仕》:“解后却成香火社,好将诗句细商量。”参见“ 香火因缘 ”。
《國語辭典》:香火因缘(香火因緣)  拼音:xiāng huǒ yīn yuán
前世共修所结的缘分。《北齐书。卷三二。陆法和传》:「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人应有报至,故求援耳。」唐。白居易〈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诗:「臭帑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
《漢語大詞典》:真率社
指真诚坦率的友人的结社。 宋 范成大 《中秋卧病呈同社》诗:“琼楼与金闕,想像屋角边,如闻真率社,胜游若登仙。”参见“ 真率会 ”。
《漢語大詞典》:真率会(真率會)
宋 司马光 罢政在 洛 ,常与故老游集,相约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号“真率会”。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司马温公 有真率会,盖本於 东晋 初肆拜官相飭供饌。” 清 赵翼 《将入都留别蓉龛诸人》诗:“连宵置酒烦驪唱,往日联裾似雁行,别后定知真率会,也应为我一停觴。”
《國語辭典》:义和拳(義和拳)  拼音:yì hé quán
清廷中叶后的秘密组织。义和拳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乡团,本来是乡民为抵禦外来侵略而习拳,后来逐渐演变为抵禦洋枪洋炮,诈言可以刀枪不入,原称为「义和拳」。后改称为「义和团」。参见「义和团」条。
《國語辭典》:义和团(義和團)  拼音:yì hé tuán
清朝中叶后的秘密会党。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大刀会、义和拳、红灯照、梅花拳、金钟罩、铁布衫,长期蔓衍于山东、直隶一带,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众,教授信众修炼一种据称可以令人刀枪不入的拳法,称为「义和拳」。后来转而支持清朝极力排外,改喊「扶清灭洋」。因清廷守旧派袒护,藉以驱除外人,到处焚杀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横行京、津间,导致八国联军之祸。
《漢語大詞典》:金兰会(金蘭會)
旧时 广州 顺德 农村女子结社的名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兰会:“ 广州 顺德 村落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寧,恒不返夫家,至有未成夫妇礼,必俟同盟姊妹嫁毕,然后各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姊妹相约自尽。”
《國語辭典》:白莲社(白蓮社)  拼音:bái lián shè
一种佛教团体。晋高僧慧远在庐山虎溪东林寺与慧永、慧持及名儒刘遗民等共结白莲社,立弥陀像,同修西方净土业。因寺院有池栽植白莲,故称为「白莲社」。简称为「莲社」。
《漢語大詞典》:远公社(遠公社)
晋 慧远法师 于 庐山 东林寺 结白莲社,又名远公社。 宋 刘克庄 《风流子·白莲》词:“记 茂叔 溪头,深衣听讲,远公社里,素衲安禪。” 清 钱谦益 《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诗之二:“逃禪定入远公社,乞食还过 漂母祠 。”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山阳会(山陽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见“ 竹林七贤 ”。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见“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贤(竹林賢)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