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典训(典訓)
(1).《尚书》《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后汉书·桓荣传》:“ 庄 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於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2).准则性的训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宠,赖母师之典训。”《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处官司不遵朝廷典训,輒敢非理骚扰,实为未便。”
《漢語大詞典》:帝典
(1).帝王的法则。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是以帝典闕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光我帝典,缉彼民黎。” 唐 王维 《上张令公》诗:“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2).犹言皇家经典。儒家著作被尊为“经”,是 汉 以来历代皇帝所为,故称。南史·陆澄传:“世有一孝经,题为 郑玄 注,观其用辞,不与注书相类。案 玄 自序所注众书,亦无孝经。且为小学之类,不宜列在帝典。”
(3).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篇。礼记·大学:“《帝典》曰‘克明峻德’。” 郑玄 注:“《帝典》,亦尚书篇名也。”后汉书·章帝纪:“五教在宽,《帝典》所美;愷悌君子,《大雅》所叹。”孔丛子·论书:“吾於《帝典》见 尧 舜 之圣焉。”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典为二帝政书,天子之典,故曰《帝典》,后史之帝纪也。”
《漢語大詞典》:尊经(尊經)
(1).对佛经或道经的敬称。 唐 宋之问 《游云门寺》诗:“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云笈七籤卷三:“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2).尊崇经典。经,指儒家经典。宋史·选举志二:“臣僚请遵 天圣 、 元祐 故事,以经题为第一篇,然后杂出《九经》《语》《孟》内注疏或子史正文,以见尊经之意。”
《國語辭典》:经藏(經藏)  拼音:jīng zàng
1.佛教三藏之一,概括除了律藏以外佛所说的法。也称为「修多罗藏」。
2.收藏经典的地方。《北史。卷八八。隐逸传。冯亮传》:「乃焚于山,灰烬处,起佛塔经藏。」
《漢語大詞典》:前经(前經)
以前的经典。南齐书·礼志上:“是以成均焕於古典,虎门炳於前经。”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 宋 柳永 《双声子》词:“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
分類:以前经典
《國語辭典》:读经(讀經)  拼音:dú jīng
诵读儒家经典书籍,如五经、十三经之类。《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屡以给方进读经博士、受春秋。」
《國語辭典》:正经(正經)  拼音:zhèng jing
1.人的品行、态度规矩端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你老人家没正经,则管里絮絮叨叨的,你也须知病体谁耐烦说话。」
2.正当的。如:「正经话」、「正经事」。《红楼梦》第五五回:「过来坐下,横竖没人来,咱们一处吃饭是正经。」
3.小说中借指正房夫人。《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所以这一辈子托生,又高了一等,与人家做正经娘子。」也作「正景」。
4.道地的意思。指性质而言。如:「正经货」。
《漢語大詞典》:经见(經見)
(1).从经典中见到。史记·封禅书:“其语不经见,縉绅者不道。”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昔之异书,有记洪水滔天, 鮌 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帝乃令 祝融 杀 鮌 于 羽 郊,其言不经见。”
(2).谓常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 欧公 作《花品》,目所经见者,纔二十四种。” 清 戴名世 《春西狩获麟解》:“神奇之产,世所不经见者也。” 阿英 《海上买书记》:“获得了不经见的珍秘书籍,有如占领了整个世界。”
(3).经历和见识。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老工人们因为经见得太多,总是把感情压在心底,只有那像石头雕刻成的脸上,罩着严肃和沉默。”
《国语辞典》:终教(终教)  拼音:zhōng jiào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判教学说,将阐释众生皆可成佛的如来藏系经典,如《楞伽经》等,判归为五教中的第三类,谓之「终教」。《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一:「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
《國語辭典》:蕊珠宫(蕊珠宮)  拼音:ruǐ zhū gōng
相传为神仙所居之地。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尽都是金扉银栋,不弱似九天碧落蕊珠宫。」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这的是天上蕊珠宫,怎做那阳台春梦?」
《漢語大詞典》:事经(事經)
记事的经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 唐 常衮 《授李瀚宗正少卿制》:“祇服礼训,甄详事经。”
《漢語大詞典》:论经(論經)
讲论经典;评论经书。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安禪合掌,説偈论经,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 元 杨载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诗之四:“祇应老崖谷,束带尚论经。”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於同时诸君子,虽以苦节推 百泉 、 二曲 ,以经世之学推 棃洲 ,至於论经评史,亦不苟同也。”
《漢語大詞典》:俗书(俗書)
(1).通俗流行的书体。 唐 韩愈 《石鼓歌》:“ 羲之 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沈德潜 注:“隶书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 右军 意。”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削柎追 宜官 ,俗书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书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元章 论 唐 人书,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欧阳 ,而为怪丑恶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书。”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辨菴字》:“今俗书‘庵’字,既於篆文无有,又菴非屋,不当从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俗书不可从者,谓古无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百中经》前所绘小儿树,想沿於此。乃知俗书,亦有所本。”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远 引庄子为连类,乃似格义之拟配外书。 安公 听 远 不废俗书,则其通常令弟子废俗书可知。”
《分类字锦》:真诰(真诰)
唐书艺文志陶弘景真诰十卷陆龟蒙寄怀华阳道士诗见买扁舟束真诰手披仙语任剔舲
分类:经典
《國語辭典》:偏方  拼音:piān fāng
1.流传于民间,不见于正式医药书籍记载的药方,多用于疑难杂症。《三侠五义》第一二回:「这先生名唤臧能,乃是个落第的穷儒,半路儿看了些医书,记了些偏方,投在安乐侯处作帮衬。」也称为「秘方」。
2.偏僻的地方。《新唐书。卷九五。列传。高俭》:「齐据河北,梁、陈在江南,虽有人物,偏方下国,无可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