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0,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皮肤
学制
呼号
条条
下层
体制
音乐
宗法
会议
组织
发动
行文
队伍
疲劳
骁雄
《國語辭典》:皮肤(皮膚)  拼音:pí fū
包覆动物的最外层构造,人体皮肤由外而内可细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具有保护、排泄或调节体温等功用。
《國語辭典》:学制(學制)  拼音:xué zhì
政府对各级学校的组织系统、课程标准及修业年限等所颁布的规定。如国小采六年学制、国中采三年学制。
《國語辭典》:呼号(呼號)  拼音:hū hào
1.广播用语,通常为电台名称的西文代号。
2.以一组字母、数字、或任何文字及发音词的组合,用以识别一个通信设施、指挥所、机关、或部队者,称为「呼号」。其主要用途为建立及保持通信。如未赋有呼号者,得使用地址组代替呼号。
《漢語大詞典》:条条(條條)
(1).谓有条理、有次序。尔雅·释训:“条条秩秩,智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如天之为:“其在人者,亦宜行而无留,若四时之条条然也。”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独不见水中之鳞乎?曲港之瀆,其生条条尔。”
(2).畅达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其基壤之所加,润泽之所被,条条无疆。”
(3).犹言每一条。 宋 张先 《蝶恋花》词:“移得緑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清 陈维嵩 《师师令·汴京访李师师故巷》词:“含情试问旧倡楼,奈门巷,条条相似。”
(4).犹萧萧。形容风声。 清 尤侗 《瑶宫花史小传》:“但见残釭明灭,纸窗风声条条,若有弹指而泣者。”
(5).指各项事业的组织系统。与“块块”相对。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那个时候,也确是有些干涉过多,上面‘五多’,条条往下插,插得下面很乱。”
(6).指条文。《人民日报》1965.2.24:“一个革命战士,不能光看到职责规定的条条,凡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要拚上命去干。”
《國語辭典》:下层(下層)  拼音:xià céng
1.较低的层级。《花月痕》第六回:「到了这一日,彤云阁下层,早排设得锦天绣地一般。」
2.组织的最低层。如:「下层社会」。
《國語辭典》:体制(體制)  拼音:tǐ zhì
1.一定的规则、制度。《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据学生的愚见,钦差既然要争那保送咨送的体制,就该合参谋部说明才是。」
2.文体的体裁、格式。《诗经。周颂谱》:「然鲁颂之文尤类小雅,比于商颂,体制又异。」
《國語辭典》:体制(體製)  拼音:tǐ zhì
1.诗文的格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
2.绘画的结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崔白,字子西,濠梁人,工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
《國語辭典》:音乐(音樂)  拼音:yīn yuè
人或乐器发出有一定规则、组织,用以传达思想、感情的乐音。《西游记》第一二回:「唐王大驾,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乐响器。」《红楼梦》第四一回:「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
《國語辭典》:宗法  拼音:zōng fǎ
古时分别嫡庶统系的制度,以别亲疏,以示系统,以明亲亲合族之义。其道可推于治国安民。如:「宗法社会」、「宗法制度」。《朱子语类。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
《國語辭典》:会议(會議)  拼音:huì yì
1.聚合众人商议。《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列传。齐武王演》:「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僖宗使宰相会议。」
2.有组织的商议事情的集会。如:「训导会议」、「校务会议」。
《國語辭典》:组织(組織)  拼音:zǔ zhī
1.纺织。《辽史。卷五九。食货志上》:「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
2.构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至夫组织仁义,琢磨道德,驩其愉乐,恤其陵夷。」
3.一群人为达特定目标,经由一定的程序所组成的团体。如:「政府组织」、「议会组织」。
4.生物学上指多细胞生物体中,各细胞和细胞间质依一定秩序联合为一体,并产生一定功能的基本结构。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5.地质学上指岩石的组成颗粒或结晶的几何型态和排列关系的总称。如沉积岩组成颗粒的粒度、形状及排列。也称为「结构」。
《國語辭典》:发动(發動)  拼音:fā dòng
1.开始动作。《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2.引发、启动。如:「发动群众」、「发动机车」。
3.将分娩时的阵痛。
《國語辭典》:发表(發表)  拼音:fā biǎo
1.呈奏表章。《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崔琰》:「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
2.宣布表达。如:「对于这次的事件,有关单位尚未发表言论,说明处理方式。」「张老师应邀到海外发表论文。」
《國語辭典》:行文  拼音:xíng wén
1.推行文治教化。《史记。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汉书。卷八一。匡衡传》:「偃武行文,将欲度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
2.作文。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3.官厅的公文往来。《儒林外史》第一回:「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来做官。」《文明小史》第一回:「齐巧这年春天,正逢岁试,行文下去,各学教官传齐廪生,携带门斗,知会了文武童生,齐向府中进发。」
《漢語大詞典》:行文书(行文書)
发布公文。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贞元 ﹞末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陈御史 ﹞便行文书,仰 石城 县提 梁尚宾 妻严审,仍追餘赃回报。”亦省作“ 行文 ”。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臣愚伏望特勅兵部,令其行文各边总督镇巡等官,秋防在邇,比常务要倍加儆备,庶可永保无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姊名 宛玉 ,嫁 淮北 程 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 山阳 令行文关提。”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赃款来,钦差一面行文,仍用名帖去请河道过来説话。”
分類:发布公文
《國語辭典》:队伍(隊伍)  拼音:duì wǔ
1.凡列队而成行伍,称为「队伍」。《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自勒马登高望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
2.团体、组织。如:「他很早就加入文艺救国的队伍。」
《國語辭典》:疲劳(疲勞)  拼音:pí láo
1.脑力、肌肉或其他器官因过度消耗而机能反应减弱。《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也作「罢劳」。
2.因外力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不能继续起正常的反应。如:「金属疲劳」。
《漢語大詞典》:骁雄(驍雄)
(1).勇猛雄武之士。 汉 蔡邕 《刘镇南碑》:“君遇险而建略,遭难而发权,招命英俊,援得驍雄。” 唐 陆龟蒙 《五歌·食鱼》:“横戈负羽正纷纷,祗用驍雄不用文。”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募天下驍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輒败。”
(2).勇猛威武。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与 关羽 分土接境,知 羽 驍雄,有并兼心。” 唐 杜甫 《三绝句》:“殿前兵马虽驍雄,纵暴略与 羌 浑 同。”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世之战士,皆驍雄劲悍之徒,弯弓临刄目不瞬而色喜。”
(3).古代禁军组织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又 鄠 杜 间有苍虎为患, 天皇 引驍雄千骑取之。”宋史·太祖纪二:“﹝ 乾德 三年﹞九月己巳,閲诸道兵,以骑军为驍雄,步军为雄武,并隶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