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商略  拼音:shāng lüè
1.讨论、筹划。《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
2.估计、料想。宋。黄庭坚 醇道得蛤蜊复索舜泉诗:「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宋。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商略前身是飞燕,玉肌无粟立黄昏。」也作「商量」。
3.酝酿。宋。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词:「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也作「商量」。
《國語辭典》:参酌(參酌)  拼音:cān zhuó
参考、斟酌。《后汉书。卷三五。张纯等传》论曰:「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采经礼,参酌秦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國語辭典》:研究  拼音:yán jiù
1.穷究、探索。唐。李山甫〈古石砚〉诗:「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元史。卷一四○。铁木儿塔识传》:「铁木儿塔识天性忠亮,学术正大,伊洛诸儒之书,深所研究。」
2.商量、考虑。如:「这件事我们必须再研究一下。」
3.仔细询问。《聊斋志异。卷八。褚生》:「既起,见褚生在旁,惚惚若梦,屏人而研究之。」
《漢語大詞典》:商确(商確)
商讨;斟酌。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序》:“观王公搢绅之士,每博论之餘,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慾,商确不同。”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四六应用,所贵翦裁,或属笔於人,有未然,则当通情商确。”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第四章:“然事不厌其详,姑以生平可疑者商确焉。”参见“ 商搉 ”。
分類:商讨斟酌
《國語辭典》:评议(評議)  拼音:píng yì
商量、讨论而加以评断。《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高句骊传》:「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魏书。卷六○。程骏传》:「诏百僚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
《漢語大詞典》:商度
(1).测量。
(2).商讨。 明 李贽 《与焦漪园太史书》:“岂自以为至足,无復商度处耶?” 章炳麟 《与罗振玉书》:“见东人所集汉学,有足下与 林泰辅 书,商度古文,奬藉泰甚,诚俇俇若有所忘也。”
分類:商讨测量
《漢語大詞典》:图议(圖議)
(1).计议;商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陪图议於中,所报亦大,庸非其人哉!”
(2).图谋,算计。隋书·天文志下:“又曰,沉阴,日月俱无光,昼不见日,夜不见星,皆有云鄣之,两敌相当,阴相图议也。”
(3).筹划。东观汉记·冯勤传:“ 魏郡 太守 范横 ,上疏荐 勤 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
《漢語大詞典》:议讨(議討)
商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可惜的就只是没有邀请 徐懋庸 们来参加议讨。”
分類:商讨
《漢語大詞典》:咨论(咨論)
议论;商讨。世说新语·政事“ 亮 亦寻为贿败”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选用之事,与 充 咨论, 充 每不得其所欲。”
分類:议论商讨
《高级汉语词典》:榷扬
商量讨论
《漢語大詞典》:研却
研究;商讨。却,助词。宋书·礼志二:“古之诸侯众子,犹以尊厌,况在王室,而欲同之士庶,此之僻谬,不俟言而显。太常统寺,曾不研却,所谓同乎失者,亦未得之。”
《國語辭典》:讨论(討論)  拼音:tǎo lùn
探讨研究、寻求结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甄别其义,各人讨论之域;类聚有贯,故不曲述。」《红楼梦》第七回:「读书一事,也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
《國語辭典》:国论(國論)  拼音:guó lùn
1.有关国家重大事项的讨论、主张。《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其法律任廷尉有馀,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2.全国的舆论。如:「自从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国论纷纷,民心愤慨,影响不少。」
《國語辭典》:较量(較量)  拼音:jiào liàng
1.以竞赛的方式来比较本领或实力的高下。宋。苏轼 游庐山次韵章传道诗:「出入岩峦千仞表,较量筋力十年初。」《薛仁贵征辽事略》:「搦善射者来日对阵,较量弓马。」
2.计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见别人家算计利息,较量出入,孳孳作家的,便道龌龊小人,不足指数的。」《红楼梦》第七一回:「这费婆子倚老卖老,仗著邢夫人,常吃些酒,嘴里胡骂乱怨的出气。这边的人也不和他较量。」
《國語辭典》:议事(議事)  拼音:yì shì
研商、讨论公事。《三国演义》第八回:「卓疾既愈,入朝议事。」《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冯主事略略放心,约定他们后日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