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笙簧  拼音:shēng huáng
笙中的簧,为笙的组成部分。由铜制成,气流通过时可使之振动发音。
《漢語大詞典》:音声(音聲)
(1).乐音;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者,谓之闭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这等夜深,只听得岸上女人音声,好似我 倩女 小姐。” 闻一多 《红烛·红豆》:“听他跳激底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
《國語辭典》:妙音  拼音:miào yīn
奇妙或美妙的声音。《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恩卿妙音,六院推首。某相遇之初,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之飞动。」《西游记》第二回:「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
《漢語大詞典》:嘉音
(1).佳音。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别时悲已甚,别后情更延。倾想迟嘉音,果枉《济江篇》。”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明公养素畜德,进业及时,屡承嘉音,愿託神契。”
(2).乐音;悦耳之音。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宫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谓之和声。” 唐 杜甫 《过津口》诗:“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
《漢語大詞典》:凤质(鳳質)
(1).指人的美好品质。 唐 丘丹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诗:“涉海得驪珠,栖梧惭凤质。”
(2).指美妙的乐音。 唐 聂夷中 《公子行》之一:“ 飞琼 奏云和,碧簫吹凤质。”
《漢語大詞典》:凤唱(鳳唱)
比喻悠细的乐音。 唐 白居易 《王子晋庙》诗:“鸞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
分類:乐音
《漢語大詞典》:升音
比指定音符或乐音升高半度的音符或乐音。例如:升C是升音半度的C。
《漢語大詞典》:音籁(音籟)
指乐音。 清 谭献 《〈明诗录〉序》:“夫去圣久远,情性无所统飭,音籟之发,或备宫商,或伤繁郑。”
分類:乐音
《漢語大詞典》:激征(激徵)
(1).指激扬高亢的乐音。徵,五声音阶之一。汉书·礼乐志:“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2).雅曲名。文选·傅毅〈舞赋〉:“扬《激徵》,骋《清角》。” 李善 注:“《激徵》《清角》,皆雅曲名。《琴操》曰: 伯牙 鼓琴,作《激徵》之声。”
《國語辭典》:新声(新聲)  拼音:xīn shēng
新颖美妙的音乐或新作的乐曲。晋。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唐。孟郊〈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诗:「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
《国语辞典》:弹琴(弹琴)  拼音:tán qín
用手指拨弄琴弦、键盘,发出乐音。《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
《國語辭典》:和声(和聲)  拼音:hé shēng
1.歌曲中一人或众人应和的部分。
2.音乐上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发声。
《漢語大詞典》:顺成(順成)
(1).谓顺理而成功。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 杜预 注:“今 彘子 逆命不顺成,故应否臧之凶。” 杨伯峻 注:“凡行事,顺其道而行以有成则为善。”
(2).顺承天施而成功。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李善 注:“《韩诗》曰:‘淑女奉顺坤德,成其纪纲。’”按,此比喻皇后顺承帝皇以成功。
(3).谓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礼记·郊特牲:“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孔颖达 疏:“谓四方之内,年穀不得和顺成熟,则当方八蜡之神,不得与诸方通祭。” 唐 刘禹锡 《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伏以圣明在上,风雨应时。顺成之年,穀糴常贱。”金史·孝友传序:“然以 唐 虞 之世,‘黎民阻飢’不免以命 稷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不免以命 契 ,是以知顺成之不可必,犹孝友之不易得也。”
(4).顺序成章。指乐音流畅。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孔颖达 疏:“君上如宽裕厚重,则乐音顺序而利谐动作,故民皆应之而慈爱也。” 孙希旦 集解:“顺成者,以顺而成。”
(5). 元 朝郊祀乐章名。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元史五·礼乐志三:“亚终献酌献,仍有旧曲,改名《肃寧》。注云:‘旧名《顺成》。’”
(6). 三国 魏 女官名。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魏 因 汉 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 文帝 增贵嬪、淑媛、脩容、顺成、良人。”
《漢語大詞典》:逸响(逸響)
(1).奔放的乐音。《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元 张简 《初夏偶成》诗:“鸣琴发逸响,嘉树含清辉。”
(2).指雄浑奔放的诗文。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缀 平臺 之逸响,采 南皮 之高韵。” 李善 注:“逸响,谓 司马相如 之文。”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一时作者,深沉鬱于泉渊,逸响振于金石,英华奋发,波澜浩荡,笔有餘力,文无竭源。”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在韵言则有 屈原 起于 楚 ,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絶一世。”
《國語辭典》:六律  拼音:liù lǜ
古乐十二律中的阳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书经。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史记。卷二五。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