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执圭(執圭)
亦作“ 执珪 ”。
(1).以手持圭。《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战国策·韩策三》:“ 申不害 与 昭釐侯 执珪而见 梁 君。”古代大夫始得执圭,因以指称仕宦。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至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世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 先秦 楚国 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吕氏春秋·知分》:“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3).泛指封爵。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巧也。”
(1).以手持圭。《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战国策·韩策三》:“ 申不害 与 昭釐侯 执珪而见 梁 君。”古代大夫始得执圭,因以指称仕宦。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至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世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 先秦 楚国 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吕氏春秋·知分》:“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3).泛指封爵。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巧也。”
《漢語大詞典》:五位
(1).谓天数五和地数五。前者为奇数,一、三、五、七、九;后者为偶数,二、四、六、八、十。《易·繫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韩康伯 注:“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注:“天数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数相加,其和数为二十五。地数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数相加,其和数为三十。”
(2).指岁、月、日、星、辰。《国语·周语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韦昭 注:“五位,岁、月、日、星、辰也。”
(3).谓五行。《尚书大传》卷二:“维五位復建,辟厥沴。” 郑玄 注:“君失五事,则五行相沴,违其位。復立之者,当明其吉凶变异。”《汉书·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为五位,三五和合,谓之八会。”参见“ 五行 ”。
(4).犹言五方。《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运歌》:“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注:“五位者,东、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上帝宴饗,五位时序。” 李善 注:“《汉书》曰:‘天神之贵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图》曰:‘ 苍帝 神名 灵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黄帝 神名 含枢纽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纪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极,而垂衣五位。”参见“ 九五 ”。
(7).土层较深的优质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种等级。《后汉书·朱穆传》:“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五位,谓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时 童贯 等五人为皇帝分工修建的宫室。《宣和遗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宫室媚上,一日,召内侍 童贯 、 杨戬 、 曹详 、 何訢 、 蓝从熙 ,讽以禁中逼窄之状。五人听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号‘五位’。五位既成,楼阁相望。”
(10).算术上的第五个数位。即个十百千万之万位。
(2).指岁、月、日、星、辰。《国语·周语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韦昭 注:“五位,岁、月、日、星、辰也。”
(3).谓五行。《尚书大传》卷二:“维五位復建,辟厥沴。” 郑玄 注:“君失五事,则五行相沴,违其位。復立之者,当明其吉凶变异。”《汉书·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为五位,三五和合,谓之八会。”参见“ 五行 ”。
(4).犹言五方。《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运歌》:“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注:“五位者,东、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上帝宴饗,五位时序。” 李善 注:“《汉书》曰:‘天神之贵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图》曰:‘ 苍帝 神名 灵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黄帝 神名 含枢纽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纪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极,而垂衣五位。”参见“ 九五 ”。
(7).土层较深的优质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种等级。《后汉书·朱穆传》:“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五位,谓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时 童贯 等五人为皇帝分工修建的宫室。《宣和遗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宫室媚上,一日,召内侍 童贯 、 杨戬 、 曹详 、 何訢 、 蓝从熙 ,讽以禁中逼窄之状。五人听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号‘五位’。五位既成,楼阁相望。”
(10).算术上的第五个数位。即个十百千万之万位。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漢語大詞典》:犯分
僭越等级名分。《荀子·性恶》:“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於争夺,合於犯分乱理而归於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修女戒》:“至於嬪嬙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櫛,若宠之太过,以骄恣犯分……鲜有不为祸乱者。”《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九年》:“设帐房于御幄之后,无君臣之分;又恃以提调 寧徽寺 为名,出入 托果斯皇后 宫,犯分之罪尤大。”
《國語辭典》:叙用(敘用) 拼音:xù yòng
进用。《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昭甄皇后传》:「又尝梦见后,于是差次舅氏亲疏高下,叙用各有差,赏赐累钜万。」唐。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若此,则叙用之典恒,而尺寸之才无所弃矣。」
《國語辭典》:一就 拼音:yī jiù
1.顺便。《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你去安排些食物,一就与我关了外门,待我和官人吃几杯酒。」《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我今日去谢张公,一就带你母子去游玩閒走则个。」
2.一面。《水浒传》第四九回:「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迟。」
3.一同、一起。《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一同入那酒店里坐地,唤酒保买杯酒和肉来,四个一就吃了。」《前汉书平话》卷下:「今代州刘武手下二十万雄兵,令卿一就掌者。」
4.一味、总是。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三折:「且说俺这小哥哥,为俺耽惊受怕,波迸流移,冷落了读书院,一就把功名懒堕。」元。无名氏〈玉娇枝过四块玉。休争闲气〉曲:「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如一就痴。」
2.一面。《水浒传》第四九回:「一就去劫牢,一就去取行李不迟。」
3.一同、一起。《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一同入那酒店里坐地,唤酒保买杯酒和肉来,四个一就吃了。」《前汉书平话》卷下:「今代州刘武手下二十万雄兵,令卿一就掌者。」
4.一味、总是。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三折:「且说俺这小哥哥,为俺耽惊受怕,波迸流移,冷落了读书院,一就把功名懒堕。」元。无名氏〈玉娇枝过四块玉。休争闲气〉曲:「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如一就痴。」
《國語辭典》:服制 拼音:fú zhì
1.丧服的制度。以情谊的亲疏,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维晋义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渊明以年少之奠,俛而酹之。」
2.衣服器用的制定和式样。《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南史。卷二二。列传。王昙首》:「时朝仪草创,衣服制则,未有定准。」
3.指服丧。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今大人服制已满,况天朝恩典,礼当从吉。」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
2.衣服器用的制定和式样。《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南史。卷二二。列传。王昙首》:「时朝仪草创,衣服制则,未有定准。」
3.指服丧。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今大人服制已满,况天朝恩典,礼当从吉。」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