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从公(從公)  拼音:cóng gōng
治理公务。如:「枵腹从公」、「夙夜从公」。唐。马戴 冬日寄洛阳中杨少尹诗:「年长从公懒,天寒入府迟。」
《國語辭典》:天秩  拼音:tiān zhì
1.天定的爵秩。《书经。皋陶》:「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
2.天子赐予的秩禄。《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宜享遐纪,长保天秩。」
《漢語大詞典》:立班
上朝时依品秩站立。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彩笔停书命,花甎趁立班。”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國語辭典》:内命(內命)  拼音:nèi mìng
由皇帝直接发布而不经外朝论议的命令。《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唐。元稹 制诰自序:「召入禁,专掌内命,上好文。」
《漢語大詞典》:贱品(賤品)
(1).谦称自己出身寒微。 南朝 梁 刘潜 《为王仪同谢国姻启》:“实臣素里庸族,蓬衡贱品。”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 红綫 曰:‘某虽贱品,亦有解主忧者。’”
(2).谓官职的品秩低贱。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又场官贱品,非特敕所宜,臣未敢奉詔。”
(3).指低贱的东西。 清 无名氏 《燕京杂记》:“都中以绵羊为贱品,宴客无有入饌者。”
《漢語大詞典》:考秩
(1).考定禄秩或品秩。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在官有异政,考秩已终,吏人立碑颂德者,皆须审详事实。” 宋 王溥 唐会要·考下:“又近日诸州府所申考解,皆不指言善最,或漫称考秩,或广説门资,既乖令文,实为繁弊。自今以后,如有此色,并请准令降其考第。”按,考满上第者增秩增俸,是为“上考”,亦曰“考最”。
(2).指官吏的一届任期。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本县令 李君奭 有异政,考秩已满,百姓借留。”
《漢語大詞典》:贵卿(貴卿)
古代卿的品秩很高,故称“贵卿”,后泛指高级官员。韩非子·内储说下:“少见爱幸,长为贵卿。” 宋 张孝祥 《宣州新建御书阁记》:“私念 宣 大郡,民业於儒十五,守多贵卿名人。” 清 侯方域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僕歛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
《國語辭典》:贵品(貴品)  拼音:guì pǐn
1.尊贵的品貌。《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周公反握,作兴周之相,重耳骈胁,为霸晋之君,此皆古圣之英姿,不凡之贵品。」
2.贵重的物品。如:「她家里有钱,使用的东西都是贵品。」
《漢語大詞典》:道阶(道階)
宋 代崇奉道教,官府给道士分等分级,并配以品秩。谓之“道阶”。《宣和遗事》前集:“ 政和 四年春正月,置道阶品秩,凡二十六等。”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政和 四年,詔置道阶,自六字先生至鉴义,凡二十六等,崇奉道教,其权舆於此歟!”
《漢語大詞典》:封荫(封蔭,封廕)
亦作“ 封廕 ”。旧时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及妻室得受封赠,子孙亦得荫袭官爵,称为“封荫”。 明 张居正 《遵谕自陈不职疏》:“品秩骤躐於孤卿,封廕屡叨於前后。”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说梦:“小团圆,凤凰冠,麒麟服,好封荫。合得上厚禄高官,都只为积祖承恩相挈带。”参见“ 封典 ”。
《國語辭典》:封典  拼音:fēng diǎn
封建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始于晋宋。清制,诸臣有功受封,在本身称为「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在世的称为「封」,已逝的称为「赠」。如:「古时一人居官,则全家皆受封典,真所谓『一人得道,举家升天』。」南朝宋。颜延之〈自陈表〉:「臣班叨首卿,位尸封典。」
《漢語大詞典》:让品(讓品)
可以逊让的品秩,高级官爵。《魏书·崔亮传》:“臣诚微贱,未登让品。”
《漢語大詞典》:板位
古代百官朝见皇帝之前按品秩发的位次牌。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三:“曾有口号一絶:‘隔夜端门分板位,平明簪笏列鸳行。紫云低覆千官入,润作金炉百和香。’”
《漢語大詞典》:进品(進品)
犹入流。谓九品外的官员进入品秩。魏书·高阳王雍传:“然近为里巷多盗,以其威轻不肃,欲进品清流,以压姦宄。”
《漢語大詞典》:转品(轉品)
(1).升迁官位品秩。宋史·选举志五:“文班中书舍人、武班大将军以上,并许廕补;如遇转品,许更荫一子。由是奏荐之恩始广。”
(2).也叫转类。修辞学辞格之一。指写文章时有意将某一词类的词临时转作另一词类的词来用。如 汉 刘向 说苑·贵德:“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其中的后一个“风”、“雨”就是将名词临时用作动词。
《漢語大詞典》:寄禄格
宋 代关于寄禄官官衔及其食禄品秩的规定。 宋 元丰 三年,杂取 唐 及 宋 初旧制,改革官制。用旧时所置的散官为寄禄官,如改使相为开府仪同三司,改吏部尚书为金紫光禄大夫等。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每一阶的食禄都有规定,作为升降增损的依据。 崇宁 二年,又换选人七阶。 大观 初,增宜奉、正奉、中奉、直奉等阶。 政和 末,又改从政、修职、迪功,共三十七阶。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宋史·职官志九。参见“ 寄禄官 ”。
《漢語大詞典》:寄禄官
官阶名。 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 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 ,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 ,知 湖州 、 惠州 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 宋 陆游 《尚书王公墓志铭》:“寄禄官,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 宋 制,必寄禄官高於所任之职事,乃为行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九宋史·职官志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