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主箓(主籙)
(1).道教职称之一,主掌符箓图籍。 唐 谷神子 博异记·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然方得仙官职位,主籙、主符、主印、主衣、飞行自在。”
(2).指掌管符箓图籍的人。云笈七籤卷十六:“ 太一 执符,帝君品命,主籙勒籍,司命定筭。”
《漢語大詞典》:幡薄
丹书符箓之类。吕氏春秋·观表:“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非意之也,盖有自云也。緑图幡薄,从此生矣。” 高诱 注:“幡亦薄也。” 陈奇猷 校释:“ 谭 ( 谭戒甫 )谓‘緑图’即‘籙图’,颇似 汉 代讖纬书, 杨 ( 杨树达 )谓‘緑图幡薄’盖豫言人世祸福之书,如‘亡 秦 者 胡 ’、‘赤伏符’之类,皆是也……‘簿’(薄)即‘符’之同音假字。” 章炳麟 《訄书·订实知》:“既知政教,又以暇游艺,藉物以詗其姓名人地,则緑图幡薄自此作。”参见“ 丹书 ”。
《國語辭典》:丹书(丹書)  拼音:dān shū
1.古代颁给功臣的契券。《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
2.用朱笔定罪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执其手,赂之以曲沃,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3.周文王所得的纬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则是尧造绿图,昌制丹书其伪三矣。」
《漢語大詞典》:虎箓(虎籙)
有虎形纹饰的符箓,道士所佩。云笈七籤卷二五:“吐纳朱气,和平百关。身服锦帔,凤光鸞裙。腰带虎籙,龙章玉文。”
《漢語大詞典》:写箓(寫籙)
书写符箓。 唐 项斯 《题太白山隐者》诗:“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写籙扃虚白,寻僧到翠微。”
分類:书写符箓
《漢語大詞典》:赤笔书(赤筆書)
谓道教的仙书、符箓之类。 唐 王维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诗:“徒思赤笔书,詎有丹砂井。” 赵殿成 笺注:“赤笔书,当作仙书、符篆之解。魏书·释老志所谓丹书、紫字,云笈七籤所谓紫书、紫笔、缮文之类是也。”
分類:道教符箓
《漢語大詞典》:符官
道教指守护符箓的神官。《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洞宾 听説:‘吾忘其所以,来朝是吾生日,符官有劳心力远来。’符官曰:‘小圣真到 终南山 ,见老师父説,上仙在中原之地,特寻到此,得见上仙。’”
《漢語大詞典》:米巫
指五斗米道道师。五斗米道以符箓为术,有如巫觋,故称。隶续·汉米巫祭酒张普题字 宋 洪适 释:“盖诸 张 妖党相传授之约,观其词似是姓 胡 者初入米巫社中,故召诸祭酒受以经法,颇合史氏所载。”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 陈涉 帛书,米巫题字,近如义和团传单,同善社乩笔,也都是这一流。”参见“ 五斗米师 ”、“ 五斗米道 ”。
《漢語大詞典》:青符
道教徒用青藤纸画的符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 汉武帝 时,殿下有怪,常见朱衣披髮相随,持烛而走。帝谓 刘凭 曰:‘卿可除此否?’ 凭 曰:‘可。’乃以青符掷之,见数鬼倾地。”云笈七籤卷三:“中三品总名簿録,检其上品,名不死之録……又名玉简青符。”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三折:“ 虚靖天师 ,覷贫道有仙风道骨,传授呪枣之术,及神霄青符,五雷秘法。”
《漢語大詞典》:绛符(絳符)
道教用以召神驱鬼的红色符箓。 唐 杨衡 《赠罗浮易炼师》诗:“默书絳符遍,晦步斗文成。”
《漢語大詞典》:鸳鸯符(鴛鴦符)
画有男女偶像的符箓。蛊术之一种。旧时迷信者欲以此为魇魅绝人后嗣。金史·后妃传下·章宗元妃李氏:“先皇平昔或有幸御, 李氏 嫉妬,令女巫 李定奴 作纸木人、鸳鸯符以事魘魅,致絶圣嗣。”
《漢語大詞典》:玉印符
道教指盖有印章可以镇妖驱邪的符箓。 清 袁枚 新齐谐·娄真人错捉妖:“主人知之,以 张真人 玉印符,放入被套,覆其胸,是夕,鬼不至。”
《漢語大詞典》:玉方符
玉制的符箓。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政和 后,道士有赐玉方符者,其次则金方符,长七寸,阔四寸,面为符,背铸御书曰:‘赐某人奉以行教,有违天律,罪不汝贷。’结於当心,每斋醮则服之。”
分類:玉制符箓
《漢語大詞典》:隐身符(隱身符)
迷信认为能使身体隐匿起来不被人看见的符箓。亦喻指挡箭牌。红楼梦第五九回:“你又説我使你了,拿我做隐身符儿你来乐。”
《漢語大詞典》:吞符翕景
谓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或直坐一山,修经用法,吞符翕景处七元者,亦皆能致道。”
分類:道者符箓
《漢語大詞典》:五岳真形图(五嶽真形圖)
道教符箓。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今 河南 登封县 嵩山 中岳庙 内存有此图的碑刻。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 武帝 ﹞问:‘此书是仙灵之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 王母 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羣灵,尊奉亲迎。’”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